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995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基本与常年同期接近,主要求区降雨分布比较调匀,日照较常年同期略偏少,长江中下游沿江至江南北部和在北地区东南部先后遭受暴雨洪涝,农业生产受到较大损失。华北地区中乐部多阴雨寡照天气,作物生育受到一定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地区西部和川北、鄂西北春夏连旱,东北地区西北部持续伏旱,各种作物生长发育受到较大影响。东北地区中北部、西北地区西部、西南地区大部、江淮和华南大部农业气象条件较为适宜,各种作物长势较好。江南晚稻插秧后,光温较为充足,禾苗长势良好。华南早稻获得丰产丰收,季末晚稻生长遭受台风和热带风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21年夏季(6−8月),全国农区大部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8℃,热量充足;平均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多,干旱影响偏轻;平均日照时数较常年和2020年略偏少。夏收夏种期间多晴好天气,夏收夏种进展顺利;大部农区光温较好、日照正常,利于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降水充沛、墒情适宜,利于秋收作物形成丰产群体。主要不利气象条件有,中东部地区暴雨洪涝频发,河南北部和中东部农业受灾严重;东北地区阶段性低温不利作物生长发育和灌浆;西北地区局部农业干旱影响作物产量形成;南方大部及新疆等地高温天气不利作物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基于主要农区2346个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和历史同期观测资料,利用作物气候适宜度和农业气象灾害指数等方法,分析了2021年玉米、一季稻、晚稻、大豆和棉花等主要秋收作物生长季的农业气象条件。结果表明,秋收作物生长季内,农区大部分地区≥10℃积温较常年同期偏多100~250℃·d,热量条件好,大部降水正常,土壤墒情适宜。夏季(6-8月)光温水条件匹配较好,利于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开花授粉、灌浆结实以及棉花开花、结铃。总体上秋收作物主要生育期内干旱影响偏轻,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利。但局地暴雨洪涝频发,河南受灾严重,部分农田绝收。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黄淮北部作物生育后期多雨寡照,不利作物灌浆成熟及收获。东北地区阶段性低温、西北地区东北部干旱、南方和新疆高温危害等对局地玉米、水稻、棉花等作物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1992年夏季(6-8月)全国农业气候条件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东北大部出现两段持续时间长、程度重的低温冷害,部分地区发生历史少见的晚霜冻害,作物遭受延迟型及障碍型冷害的威胁,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华北大部季前期降水稀少,持续时间长,冀、鲁、豫及苏皖北部旱情严重;后期因雨带北移,各地普降喜雨,旱情逐步缓解,利于作物恢复正常生长.南方农区季前期普遍受低温、连阴雨天气影响,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较大,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浙、闽、赣等省有洪涝灾害发生;季后期转为晴热高温天气,降水偏少,利于早稻等作物的收获,但江汉平原、江南西部、华南西部、西南地区东部随即出现伏旱,其中鄂、湘、桂等省旱情较重,对晚稻、棉花等作物生长不利.季内共有6个台风和(强)热带风暴在华南沿海登陆,较常年同期偏多约2个,给沿海地区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基于2412个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利用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18年玉米、一季稻、晚稻、大豆和棉花等主要秋收作物生长季的农业气象条件。结果表明,秋收作物生长季内,农区大部分地区≥10℃积温较常年同期偏多50~300℃·d,热量条件好,降水量偏多,土壤墒情适宜。夏季光热充足,利于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开花授粉、灌浆结实以及棉花开花、结铃。总体上秋收作物生育期内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影响偏轻,气象条件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但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西部春播期旱情、入汛后部分地区台风和强降雨、中东部地区夏季高温等,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2015年秋季(9-1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2.7℃,比常年同期偏高0.3℃;平均降水量为214.7mm,比常年同期偏多72.3mm;平均日照时数为425.3h,比常年同期偏少80.3h。秋收区大部时段天气较好,初霜期与常年同期接近或偏晚,南方晚稻受寒露风影响范围较小,气象条件总体利于作物灌浆成熟及收晒;秋播区大部水热条件较好,农业干旱发生范围小、影响轻,冬小麦和油菜播种出苗顺利、长势较好。但南方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洪涝灾害,局地损失较重;秋季后期中东部阴雨寡照突出,设施农业及南方秋收秋种作物受影响较大,华北、黄淮局地设施农业和畜牧业遭受雪灾。  相似文献   

7.
1992年度干旱灾害相对较重,其中以北方冬旱、黄淮地区初夏旱及南方伏秋旱范围较大,部分地区和时段旱情较重;洪涝灾害相对偏轻,汛期大范围或持续性暴雨天气少,几大主要江河水势平稳.年内气温变幅较大,热量条件明显不如往年,其中北方以东北的夏季低温尤为突出,其降温幅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为近几年所少见.南方以春播及初夏的低温连阴雨较为明显,前者对华南早稻育秧及江南油菜生长影响较大,后者对江南早稻产量形成有不利影响.本年度有8个台风或热带风暴在我国登陆,比1991年多2个,局部地区受灾较重.风雹灾害少,程度轻;病虫害以棉铃虫危害相对较重.总的来看,1992年度农业生产的气象条件并不优越,除冬小麦为丰收年景外,春小麦、早稻、一季稻、晚稻均为一般年景,而油菜、玉米、棉花等作物为偏歉年景.  相似文献   

8.
2016年秋收作物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国气象台站实时和历史同期观测数据,利用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结果,分析了2016年玉米、一季稻、晚稻、大豆和棉花等主要秋收作物生长季的农业气象条件.结果表明:玉米、一季稻、晚稻、大豆和棉花主要生长季内,产区大部≥10℃积温偏多100~300℃·d,热量条件好,降水量与常年持平或偏多,大部地区土壤墒情适宜;农区大部夏季光照充足,利于水稻、玉米和大豆等开花授粉和灌浆结实及棉花开花结铃;全国农区总体光温水匹配较好,关键生育期内低温、阴雨寡照、干旱等灾害影响偏轻,利于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但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洪涝高温、华北黄淮部分地区渍涝害、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夏伏旱等灾害影响作物单产提高.  相似文献   

9.
2009年夏季(6-8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夏收夏播期间天气较好,北方大部地区土壤墒情适宜,冬小麦收获和夏播顺利;江南、华南晚稻播种-分蘖阶段光、温、水条件总体较为适宜,晚稻长势普遍较好;大部棉区棉花现蕾开花期间热量充足,土壤墒情适宜,棉花长势较好;东北地区东南部、华北东部、黄淮大部、江淮、江汉大部时段光温适宜,土壤墒情较好,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农业气象灾害,利于一季稻、玉米和大豆等其它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但是,夏季北方部分地区旱情发生频繁或持续,东北地区中北部出现低温冷害,玉米、大豆和一季稻等作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南方强降水和高温天气交替出现,部分地区早稻灌浆期缩短,一季稻穗分化及抽穗开花和晚稻孕穗抽穗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局部地区因高温干旱和强降水受灾较重;西南地区、江淮、江汉东部阴雨寡照天气较多,作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夏末部分地区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期出现暴雨大风天气,造成作物倒伏,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总体来看,2009年夏季气候条件较为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部分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频发,对秋收作物产量形成造成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全国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利用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17年玉米、一季稻、晚稻、大豆和棉花等主要秋收作物生长季的农业气象条件。结果表明,玉米、一季稻、晚稻、大豆和棉花主要生长季内,产区大部≥10℃积温偏多,降水空间分布均匀,农业旱涝范围小、影响轻,光温水条件匹配较好,作物生长气候适宜度较高,总体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但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东部春播期干旱,长江中下游夏季高温和强降水,秋收期阴雨寡照等对作物生长发育和收获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4年秋收作物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全国气象台站实时观测数据和同期历史资料,对玉米、一季稻、晚稻、大豆、棉花等主要秋收作物生长季内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秋收作物主要生长季内,全国大部农区≥10℃积温较常年同期偏多50~200℃·d,热量条件较好。东北地区南部、华北东部和黄淮东北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5%~50%,其余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少200~300h。暴雨洪涝、高温热害等农业气象灾害较2013年偏轻,但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华北东部、东北地区南部等部分农区秋收作物生长关键期遭遇近5a最重夏伏旱,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西南地区东部、江淮、江汉、江南东部阶段性阴雨寡照天气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江南、华南大部气象条件总体较好,“寒露风”、暴雨洪涝等农业气象灾害持续时间短、范围小,影响轻。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国2467个气象台站实时和历史同期观测资料,利用农业气象评价指标、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数评估方法等,综合评估2022年玉米、一季稻、晚稻、大豆和棉花等主要秋收作物关键生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生长适宜度、农业气象灾害等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内大部农区光热条件好,水分条件制约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产量提高;玉米、一季稻、大豆、棉花关键生育期内低温、阴雨寡照、暴雨洪涝灾害影响偏轻;长江流域夏季高温综合强度为1961年以来最强,一季稻等作物遭受严重高温热害,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遭受严重夏秋连旱;吉林、辽宁和山东等地夏季出现叠加性强降水过程,部分地区玉米、大豆渍涝灾害较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全国气象台站实时和历史同期观测数据,利用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结果,分析了2015年玉米、一季稻、晚稻、大豆、棉花等主要秋收作物生长季内的农业气象条件。结果表明,玉米、一季稻、大豆、棉花主要生长季内,产区大部热量适宜、降水量接近常年,光温水条件匹配较协调,关键生育期内低温、阴雨寡照、暴雨洪涝、高温热害、干旱等灾害影响偏轻,气象条件总体好于常年和2014年。但晚稻主要生长季内阶段性阴雨寡照天气突出,成熟收获阶段连阴雨和强降水影响偏重,气象条件整体偏差。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夏季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夏季(6-8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正常或偏高1~2℃,光照正常或略偏多,南方大部降水正常,北方大部降水明显偏多;夏季主要农区光温水条件匹配良好,大部时段农田墒情适宜.不同地区发生了台风、病虫害和阶段低温等灾害,但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气象条件总体利于大部地区秋收作物旺盛生长和产量形成.东北地区和华南沿海等地暴雨洪涝、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伏旱,对区域农业生产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19年夏季(6-8月)全国农区大部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1~2℃,作物生长关键时段光照充足,北方农区降水充足,干旱影响轻。综合来看,光温水条件匹配较好,利于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主要不利气象条件有,华北和黄淮6月-7月中旬和江汉江南7月下旬?8月的持续高温天气,造成秋收作物生长迟缓、结实率下降,并加剧旱情发展;东北地区北部8月上中旬和西南地区东部6月-7月中旬的低温阴雨寡照较突出,导致玉米、水稻等生育进程延迟、授粉不畅、病虫害发生发展;南方大部地区夏季强降水过程多,台风“利奇马”风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导致局地暴雨洪涝灾害较严重,作物受损。  相似文献   

16.
2016年夏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夏季(6-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第一高值,降水南北分布不均,涝灾重于旱灾,气象条件总体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主要特点为南方暴雨频繁,长江中下游入梅后洪涝连发,但影响不及1998年;北方出现区域性强降雨,突发性和极端性强;长江中下游7月下旬和8月中旬两段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高温对一季稻影响仅次于2003年和2013年。江淮江汉高温热害和洪涝灾害事件连续,范围重叠,对作物影响偏重;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等地夏伏旱偏重。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国2433个气象台站2023年实时和历史同期(1991-2020年)观测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和试验站作物发育期观测资料,利用农业气象评价指标、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农业气象灾害指数等方法,综合评估2023年主要秋收作物生长季内农业气象条件、生长适宜度、农业气象灾害等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23年秋收作物生长季大部农区光温适宜、降水充沛,农业干旱、低温冷害、南方高温热害、寒露风等灾害影响偏轻,总体上利于秋收作物产量形成。但京津冀和东北等地强降水导致部分农田发生较重渍涝灾害,华北、黄淮和新疆等地夏季高温极端性强,北方地区春季阶段性低温,湖北湖南部分晚稻遭受寒露风灾害,西南地区南部春旱持续时间长,北方部分农区夏季阶段性干旱,部分农作物生长受到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入夏后,西北、华北大部地区光热充沛,降水适宜,秋粮作物长势看好,可望获得丰产丰收。江南、华南大部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两次出现大雨、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过程,造成多处江河湖库水位猛涨,洪涝灾害大面积严重发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流域发生自1954年以来的又...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主要农区2346个气象台站实时和历史同期观测数据、1920个土壤自动监测站土壤墒情观测数据,利用气候适宜度模型和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等方法,分析了2020年玉米、一季稻、晚稻、大豆和棉花主要秋收作物生长季的农业气象条件。结果表明,秋收作物生长季内,产区大部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30%~80%,农业用水充足,农业干旱发生范围小、影响轻;产区大部≥10℃积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100~300℃·d,热量较为充足,且高温对玉米、一季稻等作物不利影响偏轻;主要农区日照时数偏多,单日日照时数≤3h的寡照日数少于常年和2019年同期,总体上光温水匹配良好,干旱、高温、阴雨寡照等农业气象灾害和作物病虫害影响偏轻,利于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但长江流域汛期暴雨洪涝、东北地区西南部夏伏旱和夏末秋初台风、江南中南部和华南夏季持续高温、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秋季连阴雨、江南中西部和华南西北部寒露风天气对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96年度全国农业气象条件概述(1995年12月~1996年11月)宋迎波娄秀荣(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1996年度全国大部地区农业气象条件较好。虽然夏季暴雨洪涝影响范围较广,但仅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损失较大。北方春、夏干旱范围较大,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