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地花生窄垄密植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龙江省泰来县位于松嫩平原腹地,属于寒地花生栽培区.全县花生种植面积8 000hm2左右,2000年以前主要是大垄稀植栽培,平均产量只有2 400kg/hm2;2001年开始推广窄垄密植综合栽培技术,使花生产量猛增到3 000kg/hm2 .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对甘薯垄内温度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不覆膜为对照,测定了黑膜和白膜覆盖甘薯垄内5、10、15、20、25cm的温度,调查了缓苗期和栽后30d的幼苗叶片数和主茎高及产量。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提高了垄内不同土层的温度,白膜提高2.7℃,黑膜提高1.74℃。覆膜促进缓苗,白膜早2d,黑膜早3d。覆膜后,发棵早,长势旺,栽后30d的幼苗叶片数和主茎高,黑膜比不覆膜增加13.2片和4.4cm,白膜增加6.9片和3.2cm。鲜薯产量,黑膜44 453.1kg/hm2,比不覆膜增产10 729.2kg/hm2,增产率31.8%,达到极显著水平;白膜41 250.0kg/hm2,增产7 526.1kg/hm2,增产率22.3%,达到极显著水平;黑膜与白膜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花生的春播起垄覆膜、春播平地覆膜、麦垄套种和夏直播4种种植模式试验和1个月、4个月、8个月不同贮存时间的花生油酸、亚油酸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春播起垄覆膜种植模式花生的油酸含量最高、油酸/亚油酸(O/L)值最大;贮存时间越长花生的亚油酸含量越高、O/L值越小。  相似文献   

4.
史春雨 《种子世界》2016,(10):56-57
正1选茬,整地1.1选茬前茬选择未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及3年内未使用过除草剂的非茄果类茬口,与茄果类实行间隔3~5年以上的轮作。1.2整地,施肥秋翻秋起垄,翻深25cm以上。结合整地,施优质农肥75t/hm2、二铵525kg/hm2、硫酸钾600kg/hm2,深翻入土,混合均匀后起65cm垄。定植前7~10d覆盖地膜。2品种选择选用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登记的适合当地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玉米抗旱栽培技术,特进行了玉米垄作覆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大小垄全田覆膜大小垄全田覆膜)玉米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平均产量达829.54 kg/667m2,单位净产值达到1277.49元/667m2,比最低的单垄垄上覆膜高211.94元/667m2.  相似文献   

6.
冷凉区旱地玉米微垄覆膜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冷凉区旱地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凉两大主要限制因子,于2016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阳曲县河村,采用地膜半覆盖模式,设置5种不同覆膜起垄高度处理,进行了冷凉区旱地玉米微垄覆膜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垄高每增加5cm,玉米苗期垄侧播种行8cm日平均地温降低0.3℃;当覆膜垄高从0cm增加到5和10cm时,膜侧播种行0~20cm土壤含水量分别极显著(P<0.01)增加3.6和5.3个百分点;覆膜垄高每增加10cm,玉米拔节期推迟1d,抽雄吐丝期相应推迟1d;覆膜垄高5cm处理的经济产量极显著(P<0.01)高于垄高15cm、垄高20cm和地膜平铺处理,与垄高10cm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覆膜垄高5和10cm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地膜平铺和垄高20cm处理,平均较地膜平铺和垄高20cm处理分别提高2.1和2.2kg/(hm 2·mm),增幅分别为6.8%和7.2%。研究认为,微垄覆膜(垄高5~10cm)可以协调垄高增加引起的增温和微集水之间的矛盾,同时兼顾地膜覆盖增温、保墒和微集水效应,增产增效,是冷凉区旱地玉米适宜的地膜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7.
不同覆膜方式对高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起垄覆膜垄上栽培、起垄覆膜侧膜栽培、平作覆膜栽培对酒用高粱生长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对酒用高粱株高,地上部干物质重,有效穗、千粒重和产量均有影响。采用起垄覆膜垄上栽培,高粱的成穗率高,穗大,粒多,单产最高,达320.56kg/667m2,比露天不覆膜栽培(CK)高30.7%。  相似文献   

8.
鞠文焕 《作物杂志》2008,24(1):101-101
泰来县位于松娜平原,寒地花生栽培区。常年花生种植面积8000hm2左右,产量徘徊在4500kg/hm2左右。2005年开始探索寒地花生的增产途径,采用90~97cm大垄,垄上双行,从而比原60~65cm的垄距、垄上单行增加8万株/hm2左右,增产26%左右,产量可达到5500~6000kg/hm2。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起垄覆膜移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新中玉801为试验材料,研究起垄覆膜移栽、起垄移栽、常规拉绳移栽、直播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覆膜移栽单产达812.26 kg/667m~2,且产量高于其它栽培模式产量,其次起垄移栽产量为702.26kg/667m~2,产量相对较低的是直播处理,为611.03 kg/667m~2,其次常规移栽模式试验产量为665.7 kg/667m~2。说明起垄覆膜移栽有利于玉米生长,适宜在余庆县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影响,进行了垄直播覆膜、起垄直播不覆膜、起垄移栽覆膜、起垄移栽不覆膜、平土移栽覆膜(CK)5种处理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栽培与不覆膜栽培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起垄移栽覆膜栽培模式产量最高,单产达646.04kg/667m2,与平土移栽覆膜(CK)相比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南方红壤旱地花生空壳问题,探明花生对钙素吸收及分配的特性,以大籽品种湘花2008和南方典型缺钙红壤为材料,设置3个基施钙肥梯度(不施钙、施钙375 kg/hm~2、施钙750 kg/hm~2,分别标记为Ca0、Ca375、Ca750)和2种栽培方式(露地与覆膜栽培),采用土柱栽培,测定成熟期花生产量、钙素含量、积累、分配特性及钙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施钙与覆膜栽培提高花生单株生物量、荚果产量。增施钙肥显著提高叶、茎、0~20 cm土层根系、生殖器官的钙素含量,而覆膜降低叶钙素含量。施钙与覆膜栽培显著提高营养器官、生殖器官及整个植株钙素积累量。施钙提高了叶与籽仁钙素分配率、降低20~40 cm,40 cm以下土层根系钙素分配率,而覆膜栽培降低了2014年根系和果针钙素分配率。不同器官钙素含量、积累量、分配率大小顺序:叶茎秆果针根果壳、籽仁。花生荚果产量和植株钙素累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y=47.353x+367.89,R~2=0.654 8,P0.000 1)。植株钙吸收量每增加10 kg/hm~2,花生荚果产量增加841 kg/hm~2、籽仁产量增加606 kg/hm~2。不同年份、栽培方式处理的钙素生产效率(PE_(Ca))、钙肥农学利用率(AECa)、钙肥偏生产力(PFPCa)差异较小,但Ca375处理钙肥偏生产力(PFP_(Ca))显著高于Ca750处理。不同钙肥梯度与覆膜栽培对钙肥利用率(CaUE)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米米间作是指高秆玉米与矮秆玉米间种的种植模式,高秆玉米选用株高3m左右生育期较长的吉单159,采用大垄双行覆膜技术;矮秆玉米选用株高1.5m左右生育期较短的嫩048小垄直播技术,采用4:6间种的一种新的种植模式.1997~1998年在龙江县华民、头站等10个乡镇进行了试验,和米豆间作、米粱间作、米谷间作等模式相比,米米间作群体产量最高,效益最好.在此基础上,1999年在全县23个乡镇进行了1670hm2示范,大双覆玉米平均产量12300kg/hm2;直播矮玉米平均产量7050kg/hm2.华民乡农民张连海26.7hm2米米间作大双覆玉米连续3年取得了18000kg/hm2、直播玉米8250kg/hm2的高产.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花生大垄密植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花生种植区主要集中在泰来县境内,位于高纬度半干旱地区,常年种植面积2万hm2左右,素有“四粒红花生之乡”的美称[1]。由于栽培技术一直没有突破,产量一直徘徊在2000kg/hm2。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004~2006年科技帮扶的基础上,借鉴山东大垄花生覆膜种植技术,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花生大垄密植机械化栽培技术。2007年种植1·3hm2,产量为3650kg/hm2,比常规种植的增产25·7%;2008年推广种植10hm2,比常规种植增产17·8%。花生大垄密植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使花生的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旱地花生高产高效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花生生长所需的适宜追肥量,提供花生高产高效施肥理论依据。以高产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材料,于2017-2018年连续2 a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田间试验,以不灌水不追肥处理(CK1)和只灌水不追肥处理(CK2)为对照在花针期设置4个追肥量处理,研究了膜下滴灌追肥量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叶片和茎秆干质量在各期均表现为随追肥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于每公顷施尿素261 kg、硼砂30 kg、硝酸钙221 kg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不追肥处理,而花生总果针和入土果针数、荚果数和干质量、荚果产量、单株结果数、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出仁率则随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于每公顷施尿素131 kg、硼砂15 kg、硝酸钙132 kg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追肥量的增加反而呈下降趋势,2017年T2(追施纯氮硼砂氧化钙各60,15,45 kg/hm~2)产量较CK1和CK2分别提高48. 53%,46. 00%,2018年T2产量较CK1和CK2分别提高38. 20%,34. 76%。各追肥处理下花生茎叶生长显著高于不追肥处理,促进地上部生长效果明显,但果针和荚果的生长随追肥量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因此适量追肥既可以促进花生营养生长又可促进生殖生长,从而提高花生产量,但追肥量过多易引起花生营养生长过度,抑制生殖生长,造成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从而降低产量。综上,适宜的追施量为公顷施纯氮60 kg、硼砂15 kg、氧化钙45 kg。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惠安旱地农业抗旱措施,引进了珠海得米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抗旱保水剂,在花生与甘薯轮作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又继续在甘薯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抗旱保水剂能与生物有机肥一样促进甘薯生长,抗旱保水剂增加产量5000.0kg/hm2,生物有机肥增加产量5111.1kg/hm2;施用保水剂60kg/hm2增产增收效果最好,增加产出3000元/hm2,投入产出比1∶1.67。  相似文献   

16.
于文东 《作物杂志》2004,20(6):20-21
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东部, 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全市年平均气温12℃, 无霜期200 天, 日照时数2800h, 年降雨量在600mm 左右, 是我国重要的花生产区。但由于本市春季十年九旱, 对花生的播种、出苗、生长十分不利, 严重制约了花生产量的提高。烟台市科技工作者在多年试验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 将花生带壳播种技术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机结合, 组装配套成功花生果播覆膜栽培技术,使全市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据1996 ~2001 年6年在烟台市46 处小区试验, 果播覆膜平均荚果产量6204.5kg/ hm2, 比米播覆膜和米播露地分别增产799.5kg/hm2 和2005kg/ hm2, 增幅达14.8% 和47.8%。另据1650 处大田考察,64066hm2 果播覆膜花生平均荚果产量4852.5kg/ hm2, 比米播覆膜和露地米播分别增产595.5kg/hm2 和1713kg/hm2, 增幅达14.1%和54.6%。  相似文献   

17.
不同增温措施对西南山区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西南山区春玉米采用起垄直播覆膜、起垄覆膜育苗打孔移栽、起垄直播覆膜再加苗期拱棚双增温3种增温措施,研究不同增温措施对春玉米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增温措施使春玉米的生育时期提前,缩短生育期17~19d,提高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源",提高干物质积累及最终向子粒库的转运(收获指数),增产幅度分别达11.48%、9.85%和14.93%,提高经济效益分别达571元/hm2、164元/hm2和256元/hm2。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西南山区春玉米生产栽培中以起垄直播覆膜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中晚熟玉米品种郑单958高密度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中晚熟玉米品种郑单958进行密度、施肥量及栽培方式等的研究,总结出辽宁西部地区在不同种植方式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及经济施肥量,清种(60cm垄)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3,合理施N肥(尿素)量为450kg/hm2,大垄双行(大垄宽120cm,双行间距40cm)种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最经济施N肥(尿素)量为375kg/hm2,充分发挥耐密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达到最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垄沟覆膜集雨边行玉米与中行玉米竞争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旱地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此研究从植物种内竞争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垄沟覆膜集雨玉米如何高效利用水分和提高产量。试验设有2种类型的垄沟覆膜集雨,它们的沟宽均为60 cm,而垄宽分别为30 cm和60 cm。设有高、低2种种植密度,高密度每沟种植三行,低密度每沟种植两行。裸地为对照,同样设有高低2个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垄沟覆膜集雨具有聚雨保墒的作用。整个生育期间的玉米单株和单位面积生物量,以及收获时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垄沟覆膜集雨都显著高于裸地。相同垄宽的垄沟覆膜集雨,当密度较高时能明显提高玉米的生物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受密度效应的影响,8月15后60 cm和30 cm垄宽的高密度垄沟覆膜集雨,它们中行玉米的单株生物量都显著低于它们边行玉米的单株生物量;收获时30 cm垄宽的垄沟覆膜集雨中行玉米的收获指数较低,导致该处理较低的收获指数和较低的产量。在所有的处理里,60 cm垄宽的高密度垄沟覆膜集雨处理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总之,高密度、宽垄垄沟覆膜集雨的种植模式是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惠安旱地农业抗旱措施,引进珠海得米化工的抗旱保水剂在花生-甘薯轮作上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抗旱保水剂可增加耕层土壤含水量0.13~0.43,促进花生和甘薯生长,增加其产量,具有增产增收效果,以60 kg/hm2用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