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正>2007年底,重庆市从市、区县到乡镇基本完成了兽医体制改革工作,针对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改革后存在的具体问题,笔者对新形势下的基层兽医管理体制、机构队伍建设以及内部管理机制进行了如下思考。1改革后的兽医机构现状改革后的市级兽医机构能够履行《动物防疫法》和《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目前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兽药饲料检测所还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改革和完善兽医管理体制.建立动物疫病长效防疫机制。市委、市政府以《关于加快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意见》文件作了具体部署,在保障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同时.各地党政积极稳妥地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革进度快的区县.已将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率先纳入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接受乡镇政府直接管理。  相似文献   

3.
2005年5月1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兽医体制改革问题,会议认为现行的兽医管理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的形式和任务的要求,改革兽医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我国实行动物疫情发布后,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兽医管理体制的网络建设和基层动物疫病监督防疫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禽流感.口蹄疫在全球的漫延.动物防疫工作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畜牧业防疫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问题,基层畜牧兽医的工作必须从单纯的保障畜牧业发展转到社会公共安全的防制上来。但是从整个畜牧兽医队伍管理体制和财政供给来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基层畜牧兽医机构队伍改革情况,对2015—2020辽宁省畜牧兽医机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辽宁省机构改革后,市、县、乡三级畜牧兽医机构以及工作人员、专业人员及村级动物防疫员等的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和体制机制受到冲击。建议在深化兽医机构改革中坚持机构"瘦身与健身"相结合,体制创新与继承相结合,改革目标与实效相结合,以期为基层畜牧兽医机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四川沐川县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和不断完善.建立起以“公共财政作保障、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服务性职能分离”为主的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使畜牧兽医事业呈现蓬勃生机。 1改革的基本情况 1.1目前的体制及管理办法沐川县现有乡镇畜牧兽医站19个,有畜牧兽医人员8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90名。乡镇站管理实行“双重领导,以条为主,三权归县”的管理体制,实行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服务分离,  相似文献   

7.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三定”工作初步完成以来,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技术推广工作开始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但是,在某些地方,“三定”工作规定没有得到及时全面落实,距畜牧业生产发展和“放心肉”工作建设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对动物防疫检疫作出新的规定,对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行基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存在很多同国家法律不适应的地方,影响各地动物防疫检疫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我们认为,适应法律要求,积极推进基层动物…  相似文献   

8.
《新疆畜牧业》2009,(6):1-1
为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稳定基层畜牧兽医队伍.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农业部下发了关于深化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的各项措施.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积极应对国家实行重大动物疫情发布制度,建立适应武汉市动物防疫工作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动物防疫队伍,提高动物疫病预防和应急能力,保障人畜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武汉市人民政府及有关业务部门的要求,武汉市农业局畜牧处和市动物防疫检疫站于2004年6~12月,对全市畜牧兽医队伍进行调研,普查了全市区、乡镇畜牧兽医机构,实地走访了新洲、黄陂、江夏、蔡甸等6个区的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东阳市完成了畜牧兽医队伍的体制改革.原来在编参与农村动物防疫的64名乡镇兽医人员中只有29名被录用为畜牧兽医干部,造成了农村动物防疫人员紧缺,后继乏人的状况.进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是该市保证动物防疫长效机制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在2005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兽医技术支持体系、基层动物防疫机构,以及与《动物防疫法》相适应的兽医工作体系。按照这一指示精神,金堂县于2005年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撤销原乡镇畜牧兽医站,按区域组建片区畜牧防疫检疫站,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将原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与公益性职能分离,使其走向市场。2011年,金堂县又按照成都市的统一要求,进行农业大部门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沐川县党政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在省市畜牧部门的指导下,县畜牧部门及时制定了实施方案,于4月经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讨论通过,随后县政府下发了《关于改革乡镇兽医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县乡镇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专题部署乡镇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按照国务院《关予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根据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我市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要求,我市金堂县于2004年10月撤销了乡镇畜牧兽医站.将乡镇畜牧防疫检疫公益性职能上划县畜牧食品局.建立了9个片区畜牧防疫检疫站;将经营性职能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了乡镇兽医医院和畜牧博医协会。初步建立起了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分离,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畜牧兽医服务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改革管理体制,完善动物防疫体系 唐山兽医体制改革是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起步的.2004年11月以来.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制、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畜牧等五部门《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动物防疫体系的意见》、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通知》、《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农业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关于推进兽医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  相似文献   

15.
《饲料广角》2012,(11):16-16
兽医队伍建设是建立新型兽医制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级兽医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不断发展壮大.兽医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升.新型兽医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农业部全面启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官方兽医身份确认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三、乡镇兽医站体改之我见 1.兽医体改势在必行,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兽医体改的领导工作.坚决执行中央《意见》。《意见》三,(四)中指出“切实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由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各省、市、县也相继出台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按照改革精神,省、市、县、乡都严格按国务院的文件进行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公益性与经营性相分离,建立健全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撑三大体系。通过改革,各级政府加大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经费投入力度,提高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工资待遇,有效保障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队伍稳定,强化了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了畜牧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力促进了畜牧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畜牧养殖业正从千家万户散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规模养殖已占据畜牧业中的主导地位,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地位也愈加显现,更需要各级政府强化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三定”工作初步完成以来,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技术推广工作开始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但是在某些地方,“三定”工作规定没有得到及时全面落实,跟畜牧业生产发展和“放心肉”工程建设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动物防疫法》对动物防疫检疫作出了新的规定,对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行基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存在很多同国家法律不适应的地方,影响各地动物防疫检疫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我们认为,基层动物防疫检疫队伍体系建设,是摆在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深化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决定农业部成立兽医局同时确立首席兽医官制度这标志着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和兽医体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预示着各地将乘强劲东风.加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完善兽医体系建设加速我国兽医事业的发展.加速动物卫生体制与国际惯例接轨。  相似文献   

20.
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处于畜牧生产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第一线,是发展畜牧业和推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它担负着推广畜牧兽医科技,指导畜牧生产和开展畜牧防疫,检疫等多项重要职能,是保障畜牧业发展和人民吃上放心畜产品的第一道屏障,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基础。加快畜牧业发展,必须稳定和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机构的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