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湖赏荷     
<正>夏赏绿荷池,自古就是暑天之快事。盛夏之时,杭州西湖荷花翠盖红裳,风流丽质,使夏日的西湖多了别样风情,正如宋代杨万里所吟咏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相似文献   

2.
留下《长恨歌》、《琵琶行》等千古绝唱的白居易,不仅是诗界巨擘,而且还是一个花痴。白居易爱花、咏花、种花,花卉给了他灵感,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 爱花无论桃杏梅 杜鹃、牡丹、紫薇、桃花、梅花、杏花、樱花、桐花、荷花等,都在白居易的诗歌吟咏之列。他尤其喜爱杜鹃花,在《山石榴·寄元九》一诗中,他写道:“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蹄时花扑扑。……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杜鹃之美,无与伦比,有如绝代佳人西施,而芙蓉、芍药皆相形见绌。白居易对杜鹃的评价,竟是如此之高!因为爱杜鹃花,他不仅把江州(今江西九江)山上野生的杜鹃移植到住所,还写下了《戏问山石榴》一诗:“小树山榴近砌裁,半含红萼带花来。争知司马夫人妒,移到庭前便不开。”不仅如此,元和九年  相似文献   

3.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将一洗往日耻辱,回归祖国,荷花也将以其特有的圣洁和美丽作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图案,在伟大祖国神圣领土澳门飘扬和悬挂。荷花又称荷、莲、芙蓉、芙蕖等,其实为莲子,其茎为藕。观赏、食用、疗疾,对人类贡献甚多。因而从古至今,荷花一直为我国人民所喜爱。荷花在澳门同胞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澳门同胞爱荷、植荷、赏荷,是因为荷花是真善美的典型,是圣洁、祥和、宁静的象征。澳门通用春联“前迎镜海,下枕莲峰”,正反映了广大澳门同胞对荷花的眷恋。由于澳门地形、地貌有似荷花、莲茎,因此,…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56个民族56朵花,在各个民族众多的民风、民俗中,我们随时都可以闻到清香四溢的节日芬芳。 观莲节是汉族的节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这一天,人们赏荷赋诗作画。《关郡记》载:“荷花满在葑门之外,每年六月二十四日游人最盛。画舫云集,露则千花竞笑,举袂则乱云山峡,挥  相似文献   

5.
荷趣     
今年荷花开得早,还没到“小满”,百亩莲湖嫩绿的莲叶丛中,已窜起了星星点点的尖尖角———荷蕾,几天之间,已成了花的湖,花的世界。我家住在莲湖边,读荷、赏荷、写荷成了夏天一大乐趣。清晨,阳光里,荷花光亮亮,水灵灵,有的牙雕般晶莹,有的翡翠般剔透,有的玛瑙...  相似文献   

6.
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十分爱树,并且喜欢种树。他曾写过一首《栽松诗》,诗的开头写道:“小松未盈(不满)尺,心爱手自移。”反映出诗人亲自种松树的情景。白居易在忠州(今四川忠县等地)任剌史时,在城内栽植了很多花末果树,并诗咏其事:“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为保证树木成活,他每天都带领书童,荷锄修整水渠,给树木培土,引泉水灌溉。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国家森林城市的杭州,去年森林面积1644.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22%,实现了从1986年至今的连续30年增长。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首位,是名符其实的森林城市。杭州自古以来就是个森林城市。本刊记者发现,白居易、苏东坡的的诗歌,有80%都是写杭州的山水。白居易一生作诗3600多首,其中写西湖山水的诗就有200余首,为历代写西湖诗歌最多之人。白居易在杭州做了三年刺史。当时诗人已年过半百。白居易给杭州留下了一湖清水、一道白堤和上百首诗歌。G20杭州峰会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定名为"最忆是杭州"—语就出自白居易的词,"江南忆,最忆是  相似文献   

8.
王生 《湖南林业》2002,(7):35-35
“览百卉之英茂,无斯花之独灵”。荷花与被神化的龙、螭及仙鹤一样,成为人们心目中崇高圣洁的象征。古往今来,无论诗文、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日用器皿、工艺制品、建筑装饰、饮食、药用、佛教,到处可见荷花的绚丽风采。荷花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荷花婀娜多姿,高雅脱俗,是我国传统的10名花之一,属睡莲科的水生花卉。原产我国,唐、宋时期就备受推崇,元、明、清时期赏荷和艺荷之风兴盛,凡以水制胜的风景造景,观荷景点必居其中。当代的荷花,更是作为水景园和水生植物区主题植物被广泛应用。荷花品种繁多,赏…  相似文献   

9.
秋游西子湖     
宋尚明 《中国林业》2012,(21):52-52
去杭州之前,对于这个地方,只知道是多荷花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尤其是西湖,每到夏季,更是铺展成摇曳的罗衫,荷花的花箭万头攒动。北方水塘罕少,以至于身居异乡的我。无端喜欢上有着荷花的西湖。不知冥冥之中是为了那片荷的圣地,还是陪伴它的那些出水芙蓉,终于在今年10月的一天,有幸前去杭州,一览梦中西湖的韵致,寻找荷花的芳踪。  相似文献   

10.
百里荷花香     
还记得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柳堡的故事》吗?如今这部电影的拍摄地江苏省宝应县,可是全国闻名的荷藕之乡。每逢盛夏,全县近百万亩的耕地有超过70%的面积都被密密匝匝的荷叶覆盖着,荷叶摇曳,莲花飘香直至天地相接,浑成一色,成为壮观的“百里荷花香”。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就有五次在宝应停舟策马,乘兴岭诗作对,惊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乡景色,留下许多千古佳话。宝应县菏藕种植以及藕产品的加工、贸易,已经是当地农村重要的支柱产业,农户以此走上小康之路,许多乡镇村民还开辟了以“荷田采藕”和“夏日赏花”为主题的乡村…  相似文献   

11.
王晓 《国土绿化》2022,(8):60-61
<正>“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这个时节,家乡荷花开得最盛。伏天回故乡,观荷吃莲蓬,乃人生美事。家乡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人称荷藕之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在故乡是最寻常的景象。荷在故乡繁衍生息,追溯起来,也是有原因的。宝应西有湖,东有荡,千年古运河贯穿其间,水网密布,土质肥厚,是大面积种植荷藕的天然佳地,“十里尽荷蒲,迷漫失溪口”就不足为怪了。藕生泽野,获自然润泽,采天地之气,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应该是纯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国内国际都有市场。宝应荷藕生产、交易、储运、加工逐步形成产业链,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护鸟诗云:“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于在巢中望母归”。 杜甫一生写了不少咏鸟诗,诗中涉及的鸟儿多达数十种。杜甫最喜欢观赏的首推鸬鸶。他对鸬鸶甚至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情感:“门外鸬鸶久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相似文献   

13.
《广东园林》2016,(3):90-90
自古以来中国人爱荷、赏荷、赞荷,荷花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全身是宝,可食用和药用,明初"诗文三大家"的刘基太师说:"芍药争春炫彩霞,芙蓉秋尽却荣华。有色有香兼有实,百花都不似莲花。"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也赞曰:"凡品难同,清净济用,群美兼得。"宋周敦颐赞其君子品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相似文献   

14.
最忆千岛湖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这是在西湖修了白堤的唐人白居易国给后人的诗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在西湖修了苏堤的北宋人苏东坡留给后人的诗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千百年来被中国人一代又一代传颂的民谚。明人高涨大概也在杭州做过很长时间的官吧,没在西湖再修一道高堤,却做了一部《四时幽赏录》,细点了在杭州幽赏的雅事。什么“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里看菜花,虎跑来下试新茶,西溪楼台吹偎笋,保你塔顶观晓山,东坡堤边赏桃花”;什么“苏堤看新绿,三生石谈月,飞来洞避暑,湖心亭采药”,都挺撩拨…  相似文献   

15.
杭州西湖景区灵隐水生植物资源圃至今共整理、收集荷花品种463种,其中少瓣型148种,半重瓣型60种,重瓣型217种,重台型33种,千瓣型2种,通过百分制评价方法对所有的荷花品种资源进行综合观赏价值评价,初步筛选出27个观赏价值高的品种作为未来育种的基础。对荷花在西湖曲院风荷景区的应用及品种展示进行了总结,表明西湖荷花种质资源丰富,可利用程度高,但还需进一步选育深水型、千瓣型、耐荫微小型品种  相似文献   

16.
古代士大夫、文人、学者养鹤较为普遍,唐宋以来更盛。宋代林和靖终生不娶,在杭州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委鹤于”之美谈。不过,说到爱鹤于心,养鹤于堂、且又爱咏鹤于口的诗人,那就首推唐代的白居易。白居易所作咏鹤诗之多,堪称历代诗人之冠。他的《池鹤八绝句》以寓言的形式出现,揣摹、推测鹤对乌、鸯、鸡、鹅的“答难”、“解嘲”,写出了这几种鸟的生活习性、品格与情操;融诗人品性、爱憎、志趣、追求于其中;笔调别开生面、诙偕有趣,令人捧腹。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期间,买了两只幼鹤,紫养玩赏;后任期满而回长安任秘书监,将长大…  相似文献   

17.
宝莲荟萃,花聚人和,盛夏时节,吹歌赏荷。由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北省文联联合主办,由河北省民协、河北省音协、抚宁县县委、县政府承办,由南戴河旅游度假区管委、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协办的第四届南戴河荷花艺术节和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暨全国  相似文献   

18.
话说睡莲     
在荷花家庭中,有一个小巧玲珑,端庄秀丽的莲种。她的花与叶覆盖在水面上,就似躺在摇篮中熟睡的婴儿,因此被人们形象地喻为睡莲。睡莲因昼舒夜卷而被誉为“花中睡美人”,倍受人们喜爱。睡莲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花经》中记载:“杭州西湖某寺内池,有黄色小花睡莲,据谓乃宋朝遗物。该寺僧甚宝之,不肯传于外。”睡莲恐怕就因这“不肯传于外”而知者甚少, 故历代文人墨客的书画中很少见到睡莲的风韵。其实,早在明代,睡莲已被定为名花。明朝文学  相似文献   

19.
西湖的碧波     
杭州的水好 ,山也好 ,所以苏东坡有诗云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然而 ,相对而言似乎水更好 ,否则人们怎么一提到杭州 ,就先想起西湖呢。不知哪朝哪代 ,何年何月 ,西湖的名声开始大起来的 ,一时以“西湖”命名的有三十多处 ,另外 ,与西湖攀亲的也有好几处 ,例如绍兴和武汉的“东湖” ,以及嘉兴的“南湖”等等。我到过东湖和南湖 ,感到那里的水比西湖的水差多了。我不是水文学家 ,凭直觉 ,我觉得西湖水最大的特点就是“绿”。古人云 :“湖号钱塘泻绿油” ,道尽了西湖水的好处。八千亩面积的西湖碧波粼粼…  相似文献   

20.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西湖最美是杭州。”两千年悠悠岁月形成了这个充满野趣的人工湖泊 ,也造就了她绮丽的自然风光和灵秀的人文景观。盛赞西湖的诗篇千古传唱,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在 21世纪来临的时候,西湖又将经历一次重新梳妆——西湖西进!梳妆后西湖该是什么样,是传统的、古典的、自然的,还是文化的、人工的、现代的?西进后的西湖还是“西湖”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近了西湖…… 解决一大遗憾 与古西湖相比,现在的西湖只可算作一个“瘦西湖”。据清刊《西湖全图》所示,古西湖远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