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顺昌县苦竹资源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昌县是重点林业县和竹林基地县。林业用地16.2万hm^2,有林地面积15.2万hm^2,其中竹林4万hm^2。竹业是顺昌县支柱产业。对本县具有乡土特色的苦竹开发与利用提出了:人工栽培与半野生状态下的苦竹林培育方法和苦竹资源开发的6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苦竹笋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随着人们对苦竹认识的增加,苦竹已开始部分人工栽培。苦竹林其竹笋产量高,竹材亦可用于加工各种竹器、造纸。传统中,苦竹材多用于加工笔杆、蚊帐架以及器具棒等,现在,多应用于生产纸浆造纸。在现代生活中,苦竹以其笋味鲜苦、脆嫩、余味清长而成为佳肴美食,备受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喜爱,苦竹笋可加工成各种罐头等制品。因此,发展苦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术  相似文献   

3.
长宁苦竹种群结构和地上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研究了长宁苦竹的种群结构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表明:(1)人工经营和未经营的苦竹种群都为增长型种群,但人工经营苦竹种群落结构简单;(2)人工经营苦竹种群径级结构偏大;地上部分生物量较大;(3)在种群水平,长宁苦竹地上部分生物量为37.58t/hm^2,随径级增大而增大;(4)在构件水平,1a生苦竹的地上生物量为1074.20g/株,2a生的为2041.86g/株;(5)1a生苦竹竿、枝和叶的含水率普遍高于2a生。  相似文献   

4.
苦竹地下竹鞭结构生长规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立标准地对苦竹地下竹鞭、地上竹高、胸径等因子进行调查,了解苦竹地下竹鞭的结构、生长规律以及在土层中分布情况,并分析苦竹生物量与竹高、胸径等林分各因子的相互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和幂函数方程对其生物量进行数学模型拟合,讨论并论述了改善林下竹鞭结构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提高苦竹生物量的指导方法,从而为苦竹丰产林培育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尤溪县境内的主要竹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尤溪县境内人工栽培的主要竹种有5种:毛竹、绿竹、石竹、台湾桂竹、黄甜竹;野生自然分布面积最大的竹种为肿节少穗竹、苦竹。文章认为,应加大对乡土竹种资源的保护力度,开发利用市场前景好的竹种,尽早发挥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苦竹利用现状和发展经营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具体叙述苦竹生态特性、用途、利用现状和效能,重点指出栽培容易、经营简便、生长快、投产早、收益高,一次种植永续利用,对其发展经营方向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苦竹的栽培技术,论述了苦竹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药用价值,以期对苦竹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刺龙牙人工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泛考察辽宁省野生刺龙和人工造林成功地块的基础上,对其立地因子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人工栽培刺龙牙的理论依据。介绍了刺龙牙的人工栽植技术、增产措施和对其扩大栽植范围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对印度喜马拉亚东部3个州的经济竹种的分布、生长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在梅加拉亚那邦,发现了牡竹属、巴苦竹和梨竹属3个经济竹种。巴苦竹是在米佐拉姆的记载,方竹属和牡竹属是在锡金记载的笋用竹。所有竹种除野生外均在庭院中栽培。据观察,竹子的产量与海拔的变化密切相关,巴苦竹最大产量出现在低海拔的而非高海拔的林分中。牡竹在梅加拉亚邦每丛生长69株,每公顷1839株,大大高于庭院种植的低海拔株数(每丛16株,每公顷303株)。而在天然林中,在高海拔总株数为每丛29株,每公顷1186株,在低海拔中每丛22株,每公顷178株。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元曲线方式拟合苦竹形态因子、苦竹器官生物量与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而对洪雅县华西雨屏区退耕还林地苦竹生物量、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研究区苦竹平均高为7.50 m,平均胸径为3.48 cm,平均生物量为2.09 kg·株-1,总生物量为90.02 t·hm-2;(2)在相关性分析基础上,以复相关系数和判定系数为标准,筛选出器官生物量-形态因子最佳模型为Y=-1.245 +0.135D +0.147H +0.236 d;总生物量-形态因子最佳模型为Y=e(2.200-5.085/0);总生物量-器官生物量最佳模型为Y =0.109+1.069x1+2.526x2+1.059x3;(3)苦竹各器官碳含量在0.421 7g·g-1~0.551 1 g-g-1范围内,碳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鞭>杆>蔸>根>枝>叶.(4)以实测碳含量计算得苦竹碳储量为44.55 t·hm-2,以0.45 g·g-1或0.5g·g-1计算所得碳储量与实测碳储量均存在一定误差,误差最大可达16.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