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掌握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和海晏县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感染和流行情况,2010年3月至5月在大通种牛场和海晏地区采集252份牦牛血清样品,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和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大通种牛场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阳性率为23.42%,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率为65.45%;海晏县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阳性率为19.86%,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率为4.96%。  相似文献   

2.
应用ELLSA试验对来自内蒙古地区17个大﹑中﹑小型奶牛场的2391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抗体检测,并对其中222份抗体阴性牛应用ELISA试验进行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抗原检测。结果表明:17个奶牛场均检出BVDV抗体阳性,共检出阳性血清2125份,阳性率最高达100%,最低为46.8%,平均为88.9%。对14个奶牛场进行了BVDV抗原检测,在5个奶牛场检出BVDV抗原阳性,阳性率为3.6%(8/222)。表明内蒙古地区奶牛场普遍存在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感染,感染率较高,并且牛群中存在持续性感染(PI)牛。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在伊犁地区的流行情况,笔者从伊犁地区4个县市牛场内采集牛血清样品共计478份,采用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的抗体。结果表明:阳性样品数为251头份,阳性率为52.5%,说明该病在伊犁地区牛群中存在且感染率较高,应对该病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用布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SAT),对来自青海省天峻县龙门乡的643份高原型牦牛种公牛血清样品,进行了牛布氏杆菌沉淀抗体的检测。结果:检出阳性血清33份,阳性率为5.13%,表明天峻县龙门乡高原型牦牛存在布氏杆菌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为摸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在玉树地区流行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采自囊谦、治多两县的155份(囊谦40份,治多115分)牦牛血清进行牛病毒性腹泻抗体检测。检测结果表明:两县的155份样品中阳性率囊谦县100%、治多县87.83%,玉树地区牦牛群中BVDV感染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张掖市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感染情况,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和2015年对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民乐县的养牛场进行了抽检。共检测400份血清样品,检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阳性样品146份,可疑样品12份,平均阳性率36.5%;检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样品97份,平均阳性率24.3%。通过血清学检测,初步掌握了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张掖市的感染情况,为科学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诊新疆某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疾病病原,剖检4头腹泻犊牛采集其脏器以及血清样品,再采集另外6头腹泻犊牛血清样品,对脏器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采用ELISA的方法对血清样品进行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抗原检测,对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和细小病毒进行抗体检测,对抗体阳性样品采用PCR方法进一步进行确诊。结果发现,4头份脏器样品均检测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10份血清样品中均未检测出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抗原、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抗体,8份血清样品中检测出细小病毒抗体,7份血清样品中检测出细小病毒DNA。结果表明,该牛场犊牛腹泻主要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细小病毒混合感染引起。本试验结果可为该场犊牛腹泻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调查某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试验采用血清抗体检测、细菌分离培养、寄生虫卵镜检和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对腹泻犊牛的血样和粪便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该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抗体阳性率为65.00%,牛轮状病毒抗体阳性率25.00%,牛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15.00%;分离到1 株结肠弯曲杆菌和1 株空肠弯曲杆菌;所检腹泻犊牛粪便和血液样品中,4 份粪便样品和1 份血液样品检出牛冠状病毒,2 份粪便样品检出轮状病毒,1 份粪便样品和1 份血液样品检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同一份粪便样品中同时检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和牛冠状病毒;通过镜检,球虫卵囊检出率77.78%,在1 份粪样中发现蛔虫卵,2 份粪样中发现其他线虫卵。该牛场流行性腹泻的原因可能为夏季高温潮湿引起犊牛免疫力下降导致的多病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9.
采用阻断ELISA方法对来自天峻县的327份牦牛血清进行了牛BVD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共检出231份血清阳性,血清阳性率为70.64%。其中:在135份野牦牛血清中检出110份阳性血清,阳性率为81.48%;在192份家牦牛血清中检出阳性121份,阳性率为63.02%。从231份ELISA检测阳性血清中随机抽取了20份,采用RT-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18份样品为BVDV/MV RT-PCR阳性,阴性血清未扩增出E0基因,RT-PCR方法检测结果与ELISA方法符合率为90%。  相似文献   

10.
从采集的557份牦牛血清样品中,用分层抽样法选择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和刚察县、海南州贵南县和大通县不同年龄和性别牦牛血清232份,用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体测定分析流行率,并用RT-PCR扩增BVDV基因组5'-UTR,测序进行病毒基因亚型分析.结果表明,牦牛总体BVDV真实流行率为82.30%...  相似文献   

11.
应用表原体抗体间接血凝检测试剂,对青海省天峻县的214份牦牛血清进行了衣原体抗体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捡出21份阳性血清,血清阳性率为9.81%,表明该县牦牛群中存在衣原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用ELISA方法对三明市2016年随机抽取的牛群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牛病毒性腹泻、牛白血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布鲁氏菌病。本次调查共检测样品204份。其中检测规模场7个,样品116份;检测散养户14个,样品88份。结果表明: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血清204份,检出阳性血清65份;检测牛白血病血清188份,检出阳性血清34份;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184份,检出阳性血清64份;检测牛布鲁氏菌病血清204份,检出阳性血清0份。说明三明地区牛群存在多种疫病感染,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牛病毒性腹泻在西藏牦牛群中的血清抗体分布情况,2014-2016年期间先后从西藏不同地区采集牦牛血清920份,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西藏牦牛病毒性腹泻血清抗体阳性率平均达到48.70%,其中林芝市为84.24%,那曲地区61.41%,山南地区48.91%,拉萨市44.02%,阿里地区23.91%,日喀则市21.74%,昌都地区13.04%,说明西藏各地区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血清抗体阳性现象均有分布,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新疆北疆地区牛、羊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新疆北疆部分地区的牛、羊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的感染情况,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对随机采自新疆伊犁、塔城等地区的105份牛血清样品和49份羊血清样品进行BVD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牛血清样品中有19份阳性,阳性率为18.1%;而羊血清样品中有45份阳性,阳性率为91.8%。结果显示,BVD在该地区较为流行,尤其是羊的感染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15.
钟承  潘玲  刘亚 《中国奶牛》2012,(21):36-38
本试验对蚌埠市一家未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及病毒性腹泻免疫的规模化奶牛场的94份奶牛血清样品,分别使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及病毒性腹泻抗体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共检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血清65份,阳性检出率为69.15%;病毒性腹泻阳性血清83份,阳性检出率为88.30%。结果表明,该规模化奶牛场存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及病毒性腹泻的感染和接触史,应采取净化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和掌握牛病毒性腹泻病在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地区的流行情况,应用ELISA方法295份牦牛血清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病ELISA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95份牦牛血清中检出牛肺炎支原体阳性血清31份,阳性率为10.5%。结果初步表明:该病在杂多县范围内牦牛群体中存在。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郊区6个未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BVD)免疫牛场的546份奶牛血清样品,使用牛病毒性腹泻抗体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对其中3个牛群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血清抗原筛查。共检出阳性血清514份,总阳性率94.1%,其中5个牛场的场内血清抗体阳性率在95%以上。牛病毒性腹泻持续性感染牛(PI牛)筛查的3个牛群均有阳性牛检出。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存在牛病毒性腹泻感染和接触史,应采取净化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8.
在玉树州所属六县采集牦牛血清571份,经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ELISA抗体检测,检出阳性43份,平均阳性率为7.5%,各县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治多、称多、杂多三县的阳性率较高,超过10%,初步证明该病在我省玉树地区存在。  相似文献   

19.
从青海省互助、玛多、海晏、玉树、贵德、德令哈、共和等14个地区采集牛血清样品420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调查了青海省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感染情况。结果在被检牛血清420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228份,平均阳性率为50.67%(228/420);在被检牦牛血清180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1份,平均阳性率0.56%(1/180)。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吉林省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纳米PCR检测技术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吉林省部分省界地区BVDV进行病原和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对BVDV 5′-UTR扩增,对扩增出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序,构建系统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在635份血清样品中,ELISA检测抗体阳性397份,阳性率为62.52%。对血清样品及临床组织病料采用纳米PCR方法进行检测,共检测出150份阳性样品(其中血清122份、临床组织病料28份),BVDV阳性率为19.21%。在辽宁省省界地区(四平市、梨树县、东丰县、梅河口市)的BVDV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吉林市、丰满区较低。吉林省北部的宁江区、扶余市、榆树市及南部地区的东丰县、柳河县的BVDV抗原阳性率高于东部延边州地区(敦化市、延吉市)及西部地区(白城市),中部地区(吉林市、丰满区)的BVDV抗原阳性率较高。对10份阳性样品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牛群中流行毒株均为BVDV 1型,与BVDV JL-1株同源性最高,为吉林省主要流行强毒株。说明吉林省检测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BVDV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