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金钟花花色苷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钟花花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方案及稳定性。结果表明,用95%乙醇和1%盐酸在45℃条件下浸提7h,效果最佳。pH值对金钟花花色苷稳定性影响显著;Na+、Cu2+、Ca2+对花色苷稳定性影响不显著,Zn2+对其影响显著;花色苷的抗氧化性好,抗还原能力较差;葡萄糖、蔗糖等食品添加剂对金钟花花瓣花色苷无影响,柠檬酸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二月兰花色苷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花瓣为试材,研究了花色苷的提取方法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在65℃条件下,用75%乙醇+0.5%盐酸浸提5 h效果最佳。高pH值对花色苷影响显著,在酸性条件下花色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Na+、Ca2+、Mg2+对花色苷影响不显著;Cu2+影响较显著。花色苷的抗还原性、抗氧化性差。葡萄糖、蔗糖和柠檬酸对花色苷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鸭跖草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方案及稳定性.结果表明:以2%盐酸+75%乙醇为提取剂,在50 ℃的温度和1 g :20 mL的料液比方案下提取8 h,效果最佳.在影响其稳定性的各因子中,高pH值对花色苷影响显著;花色苷在4~60 ℃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光照下会加速降解;Cu2+、Zn2+、Ca2+对花色苷影响较显著,有一定护色作用,而Na+对花色苷的影响不显著;鸭跖草花色苷的抗还原性和抗氧化性较弱;葡萄糖、蔗糖和柠檬酸等食品添加剂对花色苷的稳定性影响较显著,有一定护色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红叶石楠叶片为试材提取花色苷,对其最佳提取方式及不同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料液比1:20、2%盐酸+75%乙醇作为提取剂,在50℃下提取8h提取效果最好;pH值对花色苷稳定性影响明显,在偏酸性条件下,花色苷具有热稳定性,光线的照射能加快色素降解。  相似文献   

5.
连翘果实连翘酯苷提取及复配保鲜喷洒液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商洛连翘果实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响应面优化连翘酯苷提取工艺,在连翘酯苷提取物抑菌实验的基础上,以氯化钙、植酸、柠檬酸为复配物,确定最佳保鲜喷洒液配方。结果表明:固定乙醇体积分数为60%、提取温度为50℃的前提下,优化后的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150W、提取时间50 min、料液比1∶15,连翘酯苷提取率为5. 852%;最佳保鲜喷洒液配方为2%连翘酯苷提取物+1%氯化钙+0. 15%植酸+2%柠檬酸,对圣女果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可适当延长保藏时间。研究结果可为商洛连翘果实中连翘酯苷在食品保鲜方面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卫矛花色苷的提取方法,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卫矛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方法为:以70%乙醇-0.15mol/L盐酸溶液作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30,在50℃条件下水浴加热40min。该花色苷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热稳定性较差,对光敏感,不耐氧化还原剂,Al 3+对其有一定的增色护色作用,而Cu2+、Fe3+和Fe2+均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对桑果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将上清液作为稀释的原液,对稀释后的桑果花色苷原液分别添加一定量的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对桑果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不相同。金属离子中浓度在1~15mmol/L的金属离子Ca~(2+)对桑果花色苷的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Zn~(2+)及Mn~(2+)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花色苷的稳定性;而Fe~(2+)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护桑果花色苷的稳定性。食品添加剂中:抗氧化剂会大幅度地降低桑果花色苷保存率;甜味剂会降低桑果花色苷的稳定性;酸味剂对桑果花色苷保存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防腐剂能有效地提高桑果花色苷的稳定性。因此为了避免影响花色苷的稳定性,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酚酸对红肉苹果花色苷辅色效果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酚酸对‘紫红1号’新疆红肉苹果花色苷的辅色效应,以及辅色后花色苷的稳定性,旨在为红肉苹果花色苷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利用超声辅助法提取红肉苹果花色苷,采用pH示差法测定总花色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花色苷组分及含量。在pH 3.0缓冲液体系中,分别选用咖啡酸、阿魏酸、绿原酸、没食子酸对红肉苹果花色苷进行辅色,并将不同处理的样品分别置于水浴加热、光照、H2O2氧化和Fe~(3+)4种不同条件下,研究4种酚酸对红肉苹果花色苷的辅色效果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紫红1号’红肉苹果中花色苷含量为268.6 mg·kg~(-1),主要成分为矢车菊-3-半乳糖苷、矢车菊-3-葡萄糖苷、矢车菊-3-阿拉伯糖苷,其中矢车菊-3-半乳糖苷占总花色苷含量的75.34%。在水体系中,红肉苹果花色苷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5 nm,花色苷的颜色和515 nm处吸光度(A515nm)随pH变化而改变。浓度为0.01 mol·L~(-1)的咖啡酸、阿魏酸、绿原酸、没食子酸对红肉苹果花色苷均能产生明显的辅色效应,辅色后花色苷溶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增色及红移效应(5—11nm),其中阿魏酸处理组的红移效应最为显著,红移幅度高达11 nm。各试验组样品分别在60℃、80℃、100℃水浴中加热1 h后,绿原酸和没食子酸对红肉苹果花色苷的保护作用最好,其次是阿魏酸和咖啡酸。在室外自然光照条件下,红肉苹果花色苷溶液的半衰期少于7 d,酚酸辅色后,显著增强了花色苷的光稳定性(P0.05),其中绿原酸使红肉苹果花色苷半衰期延长了170.87%,咖啡酸、没食子酸、阿魏酸分别使花色苷半衰期延长了142.68%、39.56%、23.05%。浓度为0.1%—0.6%的H2O2使红肉苹果花色苷的红色迅速褪去,加入酚酸后花色苷的抗氧化性显著提高,当花色苷溶液中H2O2浓度为0.1%时,氧化1 h后,对照组花色苷保留率仅为38.39%,而阿魏酸、绿原酸、咖啡酸、没食子酸处理组花色苷保留率分别为63.10%、59.95%、57.95%、48.8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浓度为2.5×10~(-4)—1.0×10~(-3) mol·L~(-1)的Fe~(3+)对花色苷有不利影响,加入酚酸后花色苷稳定性明显增强,其中没食子酸处理组红肉苹果花色苷稳定性最强,绿原酸、咖啡酸次之,阿魏酸处理组花色苷稳定性最弱,各处理组花色苷A_(515nm)均显著大于对照组花色苷(P0.05)。【结论】红肉苹果花色苷颜色受pH影响较大,pH3.0时,色泽鲜红且性质稳定。咖啡酸、阿魏酸、绿原酸、没食子酸使红肉苹果花色苷产生不同程度的增色及红移效应,且显著增强了花色苷在加热、光照、氧化、Fe~(3+)条件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桑果汁加工过程中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对桑果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桑果汁加工工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提取一定量的桑果花色苷原液,并稀释3倍,分别添加一定量的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以花色苷保存率的大小来研究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对桑果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Ca2+对桑果花色苷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Zn2+、Mn2+对花色苷具有破坏作用,Fe2+具有增色作用;抗氧化剂抗坏血酸使花色苷的稳定性降低;甜味剂葡萄糖、蔗糖均对花色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酸味剂柠檬酸、苹果酸能提高桑果花色苷的稳定性,而乳酸对花色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山梨酸钾对桑果花色苷有一定的护色作用.[结论]不同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对桑果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各不相同,在桑果汁加工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对花色苷具有破坏作用的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0.
以金铁锁红色愈伤组织为材料,用1%盐酸-甲醇提取花色苷,研究其在不同温度、光照、pH、可溶性糖、还原剂、氧化剂、防腐剂和金属离子等条件下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金铁锁花色苷在温度为4~60℃及偏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光照对花色苷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应避光存放;氧化剂和抗坏血酸对其影响较大,但在还原剂作用下较稳定。此外可溶性糖及防腐剂对愈伤组织有一定的增色作用;K+、Zn~(2+)、Mn~(2+)、Mg~(2+)、Ca~(2+)的存在对其稳定性没有较大影响,但Cu~(2+)、Fe3+对其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因此在储存愈伤组织或花色苷时应避免使用铜器和铁器。  相似文献   

11.
紫藤花色苷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取紫藤花色苷寻求一种好的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紫藤花色苷的提取条件,并探讨其理化性质。[结果]用料液比1∶20,90%乙醇和1%盐酸在45℃条件下浸提3h,提取效率最好;花色苷色素溶液的颜色随着溶液pH值的改变而变化,金属离子Na^+、Cu^2+、Zn^2+、Mg^2+对花色苷色素颜色无影响;色素溶液的氧化性、还原性均较差;蔗糖、葡萄糖和柠檬酸等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紫藤花色苷是一种有前途的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12.
以1年生红叶桃嫁接苗为试材,研究了夏季叶面喷施不同浓度L-谷氨酸(500、800和1 000 mg.L-1)和鼠李糖(50、80和100 mg.L-1)对红叶桃叶片色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淀粉含量及花色素苷合成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L-谷氨酸溶液和鼠李糖溶液后,红叶桃叶片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增加,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显著促进了红叶桃花色素苷(Ant)积累,提高了花色素苷与叶绿素比值(Ant/Chl),增加了观赏效果。其中1 000 mg.L-1L-谷氨酸处理后30 d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2.85%和7.17%,PAL和POD活性比对照增加了14.72%和11.28%,Ant含量和Ant/Chl比值较稳定,对于促进红叶桃叶片着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容新民  刘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06-11907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环割对促成栽培夏黑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选择生长一致的夏黑葡萄单株,在花后10(4月30日)、20(5月9日)、30 d(5月19日),在结果母枝第2、3节之间进行环割.花后30 d开始采集样本,每隔7d采集样本一次至果实成熟,测定果实重量及可溶性糖、可滴定酸、花青素含量.[结果]环割促进果实生长发育,果实鲜重、可溶性糖含量、花青素含量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且花后20d环割处理效果最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新疆地区夏黑葡萄无公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换锦花Lycoris sprengeri花色苷组成成分及其理化因子对换锦花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测定换锦花花色苷成分,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ADA)技术研究温度、光照、pH和金属离子浓度等理化因素对换锦花花瓣花色苷呈色变化规律的影响。  结果  ①矢车菊素、天竺葵素和飞燕草素是换锦花花色苷主要成分。②温度低于30 ℃、避光和pH≤3.0时换锦花花色苷溶液比较稳定;高温、强光和高pH会使花色苷降解,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降解程度越大;Al3+、Fe2+、Cu2+、Fe3+均使花色苷溶液颜色发生变化,Ca2+、Zn2+、Mg2+和K+对花色苷呈色影响不大,但金属离子浓度为0~0.01 mol·L?1时对换锦花花色苷有一定的增色效应,Fe2+浓度越高增色作用越明显。③高温、强光和pH的变化对换锦花花色苷主要成分质量分数有一定的影响。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质量分数随着时间、光照和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则呈相反趋势,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在光照和温度不同条件下较稳定。随着pH增加,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质量分数逐渐降低,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逐渐增加。  结论  换锦花花色苷的主要成分是矢车菊素、天竺葵素和飞燕草素;高温、强光和高pH对花色苷有降解作用,可导致花色苷之间结构的转变。图7表1参29  相似文献   

15.
紫叶风箱果叶片花色素苷的提取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提取溶剂和提取时间的实验,确定了紫叶风箱果(Physocarpus opulifolius ‘Diabolo')叶片花色素苷的最佳提取条件,即1%盐酸甲醇溶液,提取3~4h.此外,对花色素苷在不同pH值、光源、温度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可影响紫叶风箱果叶片花色素苷的稳定性,随着pH值的增...  相似文献   

16.
新几内亚凤仙花色素苷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次探讨了温度、光照、pH值、金属离子、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等条件对新几内亚凤仙花色素苷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几内亚凤仙花色素苷在强酸性条件下较稳定,抗氧化和抗还原能力不强,对光照及高温不稳定,受Cu^2 、Fe^2 、Fe^3 等金属离子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于检测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含量的方法,比较研究了直接测定法、单pH测定法、pH示差法、差减法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的分析效果。结果表明:pH示差法在吸光值0.1~0.8之间,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含量与吸光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692 8 X+0.031(R2=0.999 6),RSD为1.72%。该方法简单、快速、精确,适用于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紫色辣椒叶片花青素纯化的影响因素及其精制品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影响大孔树脂HPD 100吸附紫色辣椒叶片花青素的因素大小顺序为A(pH)>C(固液比)>B(温度)>D(转速)。树脂HPD 100吸附紫色辣椒叶片花青素的最优组合为A4B3C2D4,而对上述树脂解吸附的乙醇浓度为40%。在抗氧化方面,紫色辣椒叶片花青素精制品清除羟自由基(·OH)的效果要优于Vc,而清除超氧阴离子(O-2·)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要低于Vc;在抑菌性能方面,紫色辣椒叶片花青素精制品对真菌(根霉、黑曲霉)无抑制效果,对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地衣芽孢杆菌等)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且抑菌效果具有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