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干旱胁迫对油松侧柏苗木水力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 控制不同干旱梯度, 用改良的冲洗法测定了4年生油松、侧柏苗木的水力结构参数. 研究表明, 随着小枝水势的降低, 水力结构各参数随茎段功能木质部直径的变化可以用不同的方程来模拟; 油松苗木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导水率剧烈丧失, 侧柏苗木在中度水分胁迫下导水率剧烈丧失. 在落叶之前, 相同直径油松和侧柏苗木枝条的胡伯尔值随小枝水势的变化很小, 说明苗木水分胁迫主要源于木质部空穴和栓塞.油松、侧柏苗木在干旱过程中水力结构的不同变化趋势, 有助于人们从新的角度认识树木的水分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绿化树种的水分状况和水力结构特征的季节变化规律,该文应用改良的冲洗法,选取油松、侧柏等8个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枝条水势和水力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8个树种水势的日变化在不同月份皆呈现“单峰”趋势;导水率和比导率的逐月变化幅度反映了木质部栓塞脆弱性为国槐、女贞、旱柳、黄栌油松、侧柏、沙地柏小叶黄杨;叶比导率的变化幅度与比导率的变化趋势一致,进入10月份国槐和黄栌表现出严重落叶现象时,它们的叶比导率值并没有明显降低,说明植物的落叶可能对保持存留叶片的水分状况有重要作用. 作为CAM植物的小叶黄杨在水势上一直保持低值,并且在水力结构的各个参数分析上均有其特殊性,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可能与其不同的光合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3.
北京城市绿化树种的水力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绿化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选择8个正常管理、正常生长的乔木和灌木树种为研究对象,在夏、秋季(5—10月)选择天气晴朗之日,用压力室法和改良的冲洗法测定小枝的水势和水力结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阔叶树种的水势和导水率变幅大于针叶树种,水势和比导率的日变化趋势并非完全一致.所测树种中导水率变幅的大小为国槐>女贞>黄栌>旱柳>油松>侧柏>沙地柏>小叶黄杨.木质部栓塞程度大小和树种有关,环孔材树种比导率的昼夜变幅高于散孔材,其大小为黄栌>国槐>旱柳>小叶黄杨,月均木质部栓塞程度为环孔材树种>散孔材树种>针叶树种,即无孔材.阔叶树木质部栓塞季节变化规律明显:夏季>秋季,最小的木质部栓塞出现在秋季降水最多的月份.  相似文献   

4.
从油松苗木的水力结构探讨管道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管道模型的合理性,该文应用水力结构的基本理论,在温室条件下,用改良的冲洗法测定4年生油松苗木各部位的水力结构参数. 实验和模拟的结果表明,苗木各部分木质部的导水率、比导率和叶比导率差异很大,限速区的导水率明显低于非限速区,供给单位叶量生长的功能木质部组织投入量也不是定值,即胡伯尔值是变化的. 因此,尽管管道模型已在一些领域被认可,但从苗木水分生理的角度,管道模型的前提假设是有局限的,它无助于人们对树木水分生理本质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管道模型的合理性 ,该文应用水力结构的基本理论 ,在温室条件下 ,用改良的冲洗法测定 4年生油松苗木各部位的水力结构参数 .实验和模拟的结果表明 ,苗木各部分木质部的导水率、比导率和叶比导率差异很大 ,限速区的导水率明显低于非限速区 ,供给单位叶量生长的功能木质部组织投入量也不是定值 ,即胡伯尔值是变化的 .因此 ,尽管管道模型已在一些领域被认可 ,但从苗木水分生理的角度 ,管道模型的前提假设是有局限的 ,它无助于人们对树木水分生理本质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6.
分析干旱和复水环境中植物水势特征,对探讨植物水分状况对土壤水分环境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侧柏水势对干旱与复水环境的响应特征,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与复水环境对侧柏苗木不同生长阶段水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干旱持续时间、苗木生长时期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侧柏苗木水势均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P<0.01).随着干旱程度加剧,侧柏苗木水势呈下降趋势,水分胁迫指数呈上升趋势.40.00%SWC处理的苗木水势下降幅度达到最大,其中干旱15 d的生长初期、生长中期和生长后期的苗木水势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46、1.10、1.84 MPa.复水后,侧柏苗木3个生长时期水势逐渐恢复,恢复速率与干旱程度、干旱持续时间和生长时期相关.随着供水时间的延长,复水激发了侧柏苗木水势的补偿作用,苗木生长中期阶段水势恢复快于生长初期和生长后期阶段,在复水72 h后逐渐接近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7.
元宝枫栓皮栎苗木水力结构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元宝枫 (Acertruncatum)是散孔材树种 ,栓皮栎 (Quercusvariabilis)是环孔材树种 ,为了解二者在水分运输和耐旱机理方面的特点 ,该文应用水力结构的基本理论 ,在正常水分条件下 ,用改良的冲洗法测定 4年生元宝枫、栓皮栎苗木各部位的水力结构参数 .实验和模拟的结果表明 ,元宝枫和栓皮栎苗木都存在限速区 ;在非限速区 ,二者各部分木质部的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和胡伯尔值都随功能木质部直径的增加而增大 ,但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这些变化较好地说明元宝枫和栓皮栎苗木耐旱的生态策略 .在功能木质部直径相同的情况下 ,栓皮栎苗木的各水力结构参数均较元宝枫苗木大 .  相似文献   

8.
元宝枫栓皮栎苗木水力结构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元宝枫(Acer truncatum)是散孔材树种,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是环孔材树种,为了解二者在水分运输和耐旱机理方面的特点,该文应用水力结构的基本理论,在正常水分条件下,用改良的冲洗法测定4年生元宝枫、栓皮栎苗木各部位的水力结构参数. 实验和模拟的结果表明,元宝枫和栓皮栎苗木都存在限速区;在非限速区,二者各部分木质部的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和胡伯尔值都随功能木质部直径的增加而增大,但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这些变化较好地说明元宝枫和栓皮栎苗木耐旱的生态策略. 在功能木质部直径相同的情况下,栓皮栎苗木的各水力结构参数均较元宝枫苗木大.  相似文献   

9.
从树木水力结构特征探讨植物耐旱性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于 2 0 0 1年 8月下旬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选取油松、元宝枫等 10个树种为研究对象 ,测定 1年生枝条的水势和水力结构参数的昼夜变化 .结果表明 ,1年生枝条水势与水力结构参数的昼夜变化趋势呈明显的“单峰型”变化 .分别建立了水势与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关系的数学模型 :y =axb 和y =ax2 +bx +c ,探讨了模型中各参数的生理生态学意义 ,并比较了各供试树种木质部栓塞脆弱性的大小 ,依次如下 :刺槐 >皂荚 >元宝枫 >山桃 >红瑞木 >侧柏>雪松 >白皮松 >油松 >迎春 .木质部输水效率及空穴和栓塞化程度的大小 ,依次如下 :环孔材树种 >散孔材树种 >无孔材树种 .这说明植物输水结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可完全兼得 .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选取侧柏、刺槐等11个针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用改良的冲冼法测定各树种1a生枝条小枝水势、水力结构参数及木质部栓塞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各树种1a生枝务导水率与比导率的日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早晚高,上下午低。而各树种木质部栓塞程度的日变化情况与水力结构参数的日变化趋势相反,表现出早晚低.上下午高的单峰型变化趋势。从材性上看,针阔叶树种导水率和比导率的日变幅大小为:环孔材树种〉散孔材树种〉无孔材树种,而木质部栓塞的脆弱性大小也依次为:环孔材树种〉散孔材树种〉无孔材树种。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对苗木蒸腾耗水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采用BP340 0精密电子天平 ,于 2 0 0 2年夏季研究了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 ,4种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日蒸腾耗水速率及实际耗水量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正常水分条件下 ,各苗木的日最大耗水速率出现在 10 :0 0— 14 :0 0之间 ,阔叶树种的蒸腾耗水速率远远大于针叶树种 ,是针叶树种的 5~ 7倍 ,苗木的耗水速率排序为 :黄栌 >火炬树 >侧柏 >油松 ;1年生的黄栌和火炬树与 5年生侧柏的日耗水量相差不大 ,是油松的 1倍 .当苗木受到干旱胁迫后 ,苗木的日最大耗水速率会提前 ,蒸腾速率迅速下降 ,但下降幅度不同 ,耗水速率排序为 :火炬树 >黄栌 >油松 >侧柏 .在中等干旱胁迫下 ,油松、火炬树、侧柏、黄栌的日平均耗水速率分别下降了 5 4 0 %、6 8 6 %、87 2 %和 90 2 % ;侧柏和黄栌之间 ,油松和火炬树之间的日耗水量基本相同 ,但侧柏和黄栌只有油松和火炬树的一半 ;干旱胁迫继续加重后 ,油松、火炬树、侧柏、黄栌的日平均耗水速率只有水分正常条件下的 15 7%、12 1%、4 3%和 9 2 % ,日耗水总量下降到 5 %~10 % ,4个树种间相差不大 .  相似文献   

12.
几个抗旱树种木质部栓塞脆弱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选取加杨、刺槐、白榆、沙棘和榛木5个树种,测定一年生小枝的导水率和水势,绘制出各树种的脆弱曲线。结果表明,这几个树种一年生枝木质部栓塞脆弱性的种间差异明显,其中加杨和沙棘最为脆弱,其次为刺槐、白榆和榛木。这种种间差异可能与导管壁的厚度和导管间纹孔膜上纹孔口的长径有关。耐旱树种并非对木质部空穴或栓塞的抵抗能力就强;植物遭遇水分胁迫时,在一定水势范围内,木质部栓塞降低导水率从而可减少水分丧失,这可能是树种适应干旱条件的方式之一。脆弱曲线可以提供有关植物生理生态行为的信息,文中对树种脆弱性和耐旱性的关系以及脆弱曲线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苗木对体内水分运输过程的调控机制,基于水力结构理论,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利用改良的"冲洗法"对2年生刺槐苗木的水力结构参数进行测定,并探讨了管道理论的合理性和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刺槐苗木茎段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和胡伯尔值均随被测茎段直径的增加而增大;苗木不同生长阶段,其导水率、比导率和叶比导率差异显著(P<0.05),且均为生长旺期>生长初期>生长末期,胡伯尔值为生长初期最大,生长旺期和生长末期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推断,①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苗木更倾向于保护那些较粗茎段;②苗木水力结构特征与提体内生理活动呈正相关关系;③管道模型假说虽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有其局限性和适用性,在对于水分在林木体内的运输过程以及调控机制的解释,管道模型假说过于简单化了。  相似文献   

14.
固体水对苗木作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固体水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为了有效地指导其在野外造林的应用,在温室可控条件下,从植物水分状况、土壤含水量变化及微生物数量等方面,研究了固体水对北方主要造林树种油松和侧柏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固体水可提高土壤含水量,明显改善苗木的水分状况,减轻水分胁迫,其中效果最佳的是接触面积为50?cm2的纯固体水和38?cm2的加剂固体水.根据固体水释水速率和供试苗木的水分状况及生长表现,在没有其它水源补充的条件下,艾德迈尔固体水至少可以维持油松和侧柏苗木生长2个月.  相似文献   

15.
固体水对苗木作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固体水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为了有效地指导其在野外造林的应用 ,在温室可控条件下 ,从植物水分状况、土壤含水量变化及微生物数量等方面 ,研究了固体水对北方主要造林树种油松和侧柏苗木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使用固体水可提高土壤含水量 ,明显改善苗木的水分状况 ,减轻水分胁迫 ,其中效果最佳的是接触面积为 5 0cm2 的纯固体水和 38cm2 的加剂固体水 .根据固体水释水速率和供试苗木的水分状况及生长表现 ,在没有其它水源补充的条件下 ,艾德迈尔固体水至少可以维持油松和侧柏苗木生长 2个月  相似文献   

16.
干旱及复水对刺槐叶水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人工控水方式,对刺槐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不同干旱历时条件下刺槐幼苗的叶水势变化及旱后复水刺槐叶水势的补偿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加剧,刺槐叶水势逐渐降低,相同胁迫强度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刺槐叶水势经历了对水分胁迫由原初反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水分胁迫下,刺槐叶水势日变化与对照一致,为先降低后升高,呈单峰曲线,日平均叶水势降幅随干旱历时延长呈抛物线形,胁迫45 d时为最高.复水后水分胁迫解除,水势出现补偿效应,到24 h叶水势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17.
PV技术在油松侧柏苗木抗旱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51  
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应用PV曲线研究了两年生油松苗和侧柏苗的水分参数(ψ_π~(100)、ψ_0、Va、Tw/Dw、ε~(max)、RWD~0等)及其在抗旱中的意义。结果表明,油松和侧柏具有相类似的水分生理特点,但在干旱条件下,油松具有高水势耐旱特征:较高的束缚水含量和比较坚硬厚实的细胞壁有利于保持体内水分,维持较高的水势和膨压;侧柏则具有低水势耐旱特征:细胞壁较大的弹性和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有利于在水势降低时保持膨压,其原生质具有很强的耐脱水能力使之能在负膨压条件下生存。  相似文献   

18.
应用压力室测得侧柏和核桃苗木水势并绘制P—V曲线,通过对各水分特征值及P—V曲线的分析,得到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两树种的水分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两树种具有类似的水分生理特点,但也发现两种树种不同的抗旱机制。在干旱条件下,核桃具有高水势耐旱特征,即具有较高的束缚水含量和维持较高的水势和膨压;侧柏具有低水势耐旱特征,即细胞壁具有较大的弹性以维持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9.
食松、油松和樟子松抗旱水分生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严重干旱胁迫条件下,对食松、油松和樟子松苗的针叶相对含水量、束/自比值、保水力、清晨叶水势、蒸腾速率、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等水分生理指标及苗木伤害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应用隶属函数值法对三树种基于以上7项指标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食松抗旱性仅略低于樟子松,但明显优于油松.在以水分为主要限制因子的干旱半干旱区,食松有着广泛的适生范围,陕西境内的毛乌素沙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及渭北旱塬区均具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以小蓬竹幼苗为材料,采用人工控水的方法,设置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3个水分胁迫梯度以及对照(CK),研究小蓬竹相关生理特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情况。经过70 d水分胁迫试验,结果发现:与CK相比,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小蓬竹的叶片逐渐减少,轻度干旱胁迫影响较小,而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显著减少;在轻度、中度干旱胁迫下的出竹率和成笋率较CK变化不显著,但重度干旱条件下极显著低于CK。在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水分饱和亏及小枝水势与CK差异不显著;在中度、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水分饱和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小枝水势与水分饱和亏变化趋势相反。小蓬竹根系活力在各处理下大小为轻度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CK,其中轻度干旱胁迫为CK的2.42倍。有研究认为,小蓬竹通过减小地上蒸发面积、减少出竹率、维持根的活力等多种形态与生理策略,实现对干旱胁迫较强的忍耐性和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