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番茄麦蛾     
番茄麦蛾(Tuta absoluta(Meyrick))是原产于南美洲并于近年传入欧洲现已迅速在欧洲南部和地中海地区蔓延的重要番茄害虫。该虫不仅直接取食危害,还可导致病菌的二次侵害,造成番茄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该虫目前在我国尚无分布,本文对该虫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该虫的传播途径以及对我国的风险预测,以期为做好检疫、防范该虫入侵我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食品与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从李县(Lee County)无花果上采集到大量的昆虫标本,经鉴定为庞达巢粉虱(Paraleyrodes bondari Peracchi)。这是美国大陆地区首次报道该虫。该虫是巴西的本土种,后扩散到世界各地。目前已知该虫寄主包括番荔枝(Annona squamosa)、椰子  相似文献   

3.
甜菜夜蛾敏感品系的获得及其对12种杀虫剂的敏感基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高效氯氰菊酯为筛选药剂,通过室内单对汰选获得了甜菜夜蛾敏感品系,并采用浸叶法和点滴法测定该敏感品系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等12种常用药剂的敏感基线。浸叶法测得该品系对供试药剂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LC50为0.0340 mg/L)、茚虫威、氟啶脲、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高效氯氰菊酯、虫酰肼、多杀菌素、毒死蜱、虫螨腈、灭多威(124.0482mg/L)。点滴法测得12种杀虫剂LD50由小到大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茚虫威、甲氧虫酰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毒死蜱、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氟虫双酰胺、灭多威、氟啶脲。结果表明,该敏感基线可用于甜菜夜蛾的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4.
云杉碎木长蠹(Xyloperthella picea)是一种钻蛀性害虫,该虫食性杂、寄主广,在国外分布广泛,是一种极危险性林木有害生物,已被韩国、日本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通过对该虫国外分布状况,寄主状况,传入并在我国定殖的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该虫属于高度风险的有害生物,并建议将该虫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相似文献   

5.
2009年4月,巴斯夫(中国)驻金华工作人员在金东区塘雅镇的葡萄枯枝上发现1种新害虫--葡萄双棘长蠹(Sinoxylon anale Lasne).该虫又名黑壳虫、戴帽虫,在浙江省系首次发现,目前国内也仅分布于贵州、四川、甘肃等地[2].该虫主要是钻蛀为害,蛀孔小.初期为害症状不明显,从幼虫到成虫都在枝条内部蛀食为害,为害期长.一旦发生如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重大损失,轻者减产10%,重则减产30%.因此,各农业部门要加强领导和宣传,让葡萄种植户引起重视,及时做好该虫的防治工作,严防该虫的扩散及蔓延.  相似文献   

6.
杨赛军 《植物检疫》1993,7(2):111-112
1990年4月,笔者在检疫一批出口到日本的木质鱼箱时,在木箱中发现了黑带蕈甲Cryptophilus obliteratus Reitter,该虫属毛蕈甲科(Biphyllidae)。后在舟山市仓虫调查中,发现该虫广泛分布于我市多种仓库内,严重为害粮食、中药材、饲料等仓储物,国内尚无对该虫报道及描述的资  相似文献   

7.
笔者于1980年在进口缅甸、泰国绿豆中发现了瘤背豆象属的一个种(死虫)。1981年7月23日在旅检时,从一香港进口的旅客所携带的一袋白眉豆中,发现了该虫的活虫,并进行了室内分离饲养。该虫的外形、  相似文献   

8.
2021年3月,在赣州发现危害华盛顿棕榈(Washingtonia filifera)的入侵害虫,经形态观察和COI基因鉴定,确认该虫为水椰八角铁甲(Octodonta nipae Maulik),这是江西省首次报道该虫的发生.并介绍了水椰八角铁甲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分布及危害情况,提出了应对措施与意见,为防止该虫进一...  相似文献   

9.
黄宽腭步(虫甲)Parena rufotestacea Jedl属鞘翅目,步(虫甲)科,是茶园内一种比较重要的天敌昆虫。在开展天敌昆虫资源调查与利用工作中,重点对黄宽腭步(虫甲)进行了二年的整个世代的饲养观察,现已初步掌握到该步(虫甲)可捕食五科十二种茶园害虫,尤其是对毒蛾科、尺蛾科、刺蛾科等害虫有明显的控制能力,每头黄宽腭步(虫甲)仅幼虫期就可取食各龄茶毛虫幼虫达29.7头。通过试验表明,该步(虫甲)是一种有利用价值的天敌昆虫,目前在国内尚未见报导,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栌双钩跳甲生物学观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穗华 《植物保护》1985,11(3):15-16
黄栌双钩跳甲(Ophrida xanthospilota Baly)从1881年Baly定名以来,有关该虫生活习性、防治方法等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简要介绍两年来对该虫生活习性观察以及进行生物防治的初步结果。 北京西山红叶驰名中外。香山公园、卧佛寺(西山林场)、八达处的红叶多是黄栌(Continus coggygria),属漆树科。近几年来黄栌双钩跳甲为害严重。该虫与南方为害  相似文献   

11.
茄28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loctopunctata Fabricius)的我国茄科植物上的重要的害虫种类.本文以此虫为材料,研究了该虫的交配起始时间与交配持续时间,以及不同的交配持续时间其产卵量和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虫的交配起始时间和交配持续时间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分别为(36.61±3.24) min和(49.87±1.06) min,且两者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雌虫的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与交配持续时间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表明延长交配时间与雌虫贮存的精子数量相适应.同时,结果还表明,该种类至少需要10 min以上的交配才能导致卵的孵化.  相似文献   

12.
稻象虫(Echinocnemus squameusBillberg),又名水稻象鼻虫,属鞘翅目,象虫科.该虫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成虫害叶,幼虫害根,以幼虫为害较重.历年来,我区水稻秧苗受该虫为害较轻,只零星发生,但1989年以来,发生区域在扩大,为害亦在加重.据查阅病虫情报等有关资料,1990年稻象虫已在我区的兴安、  相似文献   

13.
桑白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 OnaTargioni)也称桑介壳虫、桃介壳虫。该虫食性广泛,不仅危害果树,也危害园林植物,几乎世界各地均有发生。近几年该虫在我国杏产区普遍发生,甘肃、宁夏、山东、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区的部分杏园发生严重。该虫在桃树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已有过许多报道,如北京(1960、1977)、山西太谷(1974)、上海市上海县(1987)等,但在杏树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报道很少。为此,我们于1988—1989年在北京延庆辛庄堡杏树园对桑白蚧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提出了防治对策,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简述  相似文献   

14.
油菜金花虫(Entomoscelis Orientalis Matsehulsky)属鞘翅目叶甲科,是油菜上主要害虫之一,在河南、河北省南部都有发现,多分布于丘陵旱薄地区。大发生年造成油菜严重减产,1982年密县因金花虫为害油菜毁种面积占播种面积的26%。国内对该虫研究甚少,现将作者对该虫生活史的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种用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饲养的小型养虫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双斑长跗萤叶甲饲养和观察的小型养虫装置.该养虫装置由圆柱形保鲜盒(直径8 cm,高12 cm)、离心管(直径1.5 Cm,高8 cm)、尼龙纱网(60目)、不锈钢网(12目)、纤维棉(厚0.5 cm)、玻璃培养皿(直径9 cm)、滤纸(直径8 cm)制作而成.该养虫装置使用滤纸作为产卵介质,方便了卵的收集和计数.该装置可以用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人工饲养和基础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藤壶镣蚧生活习性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璋 《植物保护》1985,11(3):17-19
藤壶镣蚧Asterococcus muratae(Kuw. 1907),异名Cerococus muratae Kuw. 1907; Solenophora muratae (Kuw. 1907),属同翅目,蚧总科。该虫除直接为害梨、苹果树外,还引起煤烟病,使树体变成黑色,树势衰弱,受害严重的果树常因此虫而被大量伐除。目前该虫在四川发生区域逐渐扩大,为害日趋严重,为了给藤壶镣蚧防治提供依据,我们对此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夜蛾类杂食性害虫,主要为害玉米、高粱等禾本科植物,是全球预警的重要农业害虫.该虫于2019年1月传入我国,已经蔓延到我国的20个省(市、区),是目前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农业有害生物防控对象.本文系统介绍了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该虫的关键控制技术,提出了以生态调控为核心的治理对策,以便各地行政和技术人员更好地认清该虫的为害本质,为有效推进该虫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张金兰 《植物检疫》1993,7(3):214-214
1985年10月,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从法国引进一批林木花卉种子,计15份。经检疫,在其中3份梧桐树种子中发现了数头皮蠹幼虫(2头活虫、1头死虫),鉴于皮蠹科幼虫较难鉴定,于是对该虫进行了饲养、观察、描述与记载;对受污染的梧桐树种全部扣留销毁。该虫经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张生芳先生鉴定为 Reesa  相似文献   

19.
东山县桔小实蝇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岳生  陈成伟 《植物检疫》2000,14(3):186-187
桔小实蝇又称柑桔小实蝇、东方果实蝇,学名Dactorcera(Bactrocera)dorsalis(Hendel),是一种危险性果树害虫,为二类检疫对象.该虫危害柑桔、柚、桃李、番石榴、莲雾、香蕉、荔枝、龙眼等200多种植物.该虫原发于我国台湾和日本琉球群岛一带,后传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被害果品从国外进口,该虫已传入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湖南、香港等省区.  相似文献   

20.
桃蛀螟在鲁南地区桃树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ée,又名豹纹斑蛾、桃蛀野螟等,属鱗翅目螟蛾科,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方果区,其幼虫是为害桃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在临沂市(鲁南地区)还为害苹果、梨、杏、李、无花果、板栗等果树及玉米、高粱、向日葵等农作物。临沂市是我国桃主产区之一(面积4.5万km2,产量61万t),对防治该虫十分重视,广大果林科技工作者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做了大量科研工作,摸清了该虫在临沂的发生规律,有效地控制了该虫的发生及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