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明确防治水稻穗期灰飞虱的适宜时间,以水稻品种甬优12号为试材,分别在水稻破口前5 d (8月26日)、破口期(8月31日)、齐穗期(9月7日)、齐穗后5 d (9月12日)和齐穗后10 d (9月17日)喷施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25 g/hm2+40%毒死蜱乳油1125 mL/hm2,研究不同施药时期对水稻穗期灰飞虱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破口前5d或破口期施药,对降低水稻灌浆盛期的灰飞虱虫口密度无显著影响;而在齐穗期~齐穗后10 d 施药,能有效控制灌浆期灰飞虱的发生。因此我们认为,采用25%吡蚜酮225 g/hm2+40%毒死蜱1125 mL/hm2防治水稻穗期灰飞虱时,防治适期为水稻齐穗后10 d内,即9月7~17日。  相似文献   

2.
根据历年褐飞虱田间系统调查资料和灯下虫量的逐步回归分析,证明苏北杂交稻区主害代(三代)发生程度与下列因素显著相关:(1)一代迁入峰后田间长翅成虫量(r=0.8856~*);(2)7月底田间褐稻虱数量(r=0.6837~*);(3)8月上旬百穴总虫量及短雌成虫量(r_夏=0.9476~*)。据此分别建立不同阶段的褐飞虱预测方法和指标。根据危害损失测定,以允许损失5%以下为标准,主害代虫量高峰期的防治指标为8~10头/穴,并提出病虫兼治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晚粳稻区褐飞虱二代的防治指标和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二代褐飞虱对粳稻的危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和防治策略,在武育粳3号上接种不同的虫量,进行笼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褐飞虱,其增长速度不同;在水稻同一生育期,总虫量高密度区显著高于低密度区,增殖速度低密度区大于高密度区。二代褐飞虱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76**),防治指标为百丛虫量110~120头。在发生早、迁入量较大的年份,在防治策略上,必须在二代根据防治指标喷洒药剂压低三代虫量,控制四代危害。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防治灰飞虱的理想药剂,2012年在水稻大田内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3代灰飞虱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对灰飞虱具有较理想的防治效果,且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2~15 d防效在67.46% ~92.72%.  相似文献   

5.
7种杀虫剂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效及用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7种杀虫剂防治5代褐飞虱,10%烯啶虫胺水剂和10%哌虫啶胶悬剂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21 d对褐飞虱防效分别在83.3%~99.4%和74.5% ~93.6%;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性理想,药后3~21 d对褐飞虱防效分别在55.9% ~ 90.0%和34.3%~92.3%,40%毒死蜱乳油速效性好但持效性差;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防效不佳.对褐飞虱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褐飞虱的防治应贯彻“治前控后”的策略,做好药剂的交替使用,延缓褐飞虱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小麦纹枯病药剂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纹枯病是我区近年来新发生的一大病害,发病程度逐年加重,已发展成为我区小麦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有效地防治小麦纹枯病,选择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理想药剂,于1988年进行了此项试验。 材料和方法 供试农药及处理:(1)5%井岗霉素水剂150克/亩;(2)20%粉锈宁乳油50克/亩;(3)40%多菌灵胶悬剂150克/亩;(4)25%双效灵水剂250克/亩;(5)CK,喷清水。重复4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30米~2。药剂均兑水100公斤/亩粗喷雾,3  相似文献   

7.
镇江稻区前两年褐飞虱危害很轻,尤其是1984年第四代发生量小,大部分稻田达不到防治标准。而1985年四代褐飞虱则突然暴发,使部分中晚稻受到较重的危害。其发生危害的特点是:一二代迁入虫量少,三代田间虫量也不多,第四代虫量猛增,达中等偏重和局部大发生程度;单季晚稻受害程度重干杂交稻。  相似文献   

8.
1条纹叶枯病 1.1麦田防治 随着气温的回升,灰飞虱上升至麦株上产卵危害。我场在4月6-10日对小麦田进行以防治灰飞虱、白粉病为主,兼冶蚜虫、麦蜘蛛进行灰飞虱防治工作,每667平方米用10%吡虫啉20克+辛硫磷75毫升或对水30千克喷雾。4月下旬5月初小麦田结合防冶赤霉病、灰飞虱兼治其他病虫,每667平方米用40%乙酰甲胺磷120毫升或40%虫死快20毫升+32%禾得宝100克,间隔7天用第2遍药,全场防治2遍。5月底麦田灰飞虱每667平方米有成虫34.23万头,若虫110.46万头,合计144.7万头,成虫占22.75%。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长绿飞虱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初步研究分析,长绿飞虱在孝感地区一年发生4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7、8、月间的1、2代为害最烈。茭白遭长绿飞虱的为害后,呈现不规则的淡褐色点,严重时整叶枯死。有的为害田损失率达80%以上。长绿飞虱天敌各类较多,对长绿飞虱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经药剂防治试验表明:2%叶蝉杀虫效果最好,其次是50%混灭威乳剂和40%氧化乐果。  相似文献   

10.
1条纹叶枯病 1.1麦田防治 随着气温的回升,灰飞虱上升至麦株上产卵危害.我场在4月6~10日对小麦田进行以防治灰飞虱、白粉病为主,兼治蚜虫、麦蜘蛛进行灰飞虱防治工作,每667平方米用10%吡虫啉20克+辛硫磷75毫升或对水30千克喷雾.4月下旬5月初小麦田结合防治赤霉病、灰飞虱兼治其他病虫,每667平方米用40%乙酰甲胺磷120毫升或40%虫死快20毫升+32%禾得宝100克,间隔7天用第2遍药,全场防治2遍.5月底麦田灰飞虱每667平方米有成虫34.23万头,若虫110.46万头,合计144.7万头,成虫占22.75%.  相似文献   

11.
褐飞虱是水稻上主要迁飞性害虫,本地以四代为主害代。近两年来四代褐飞虱在本地呈现发生量大、发生期长、危害逐年加重的新特点,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为寻求积极有效的防治药剂和方法,笔者于2006年进行了同一顺及其复配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5~2007年,七(4)代褐飞虱在响水县连续大发生,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已成为水稻后期不可忽视的主要害虫。分析了七(4)代褐飞虱在响水县连续大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6年8月下旬以来,由于受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大量褐飞虱成虫迁入本地,来势凶猛,虫情严峻。为此,我镇植保的技术人员根据查报的虫情及时制定防治方案,分别于9月8~9、15~16日组织了两次防治战役,有效地控制了四代褐飞虱暴发成灾的势头,为水稻活熟到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稻飞虱又叫■虫,分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三种,以褐飞虱危害为主,属于间歇性、大发生害虫,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给水稻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农民普遍反映:稻飞虱虫小难治。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生活隐蔽,大多数稻飞虱喜欢群集在稻株下部生活;二是害虫基数大,特别是晚稻,危害严重时,每亩虫量超过百万。用一般的药物防治,效果很差。   稻飞虱一年繁殖 4~ 5代,以 8~ 10月为危害高峰期。 8月中、下旬,第三代若虫大量孵化,这时,中、晚稻正值圆秆拔节期,虫量猛增,危害加重。 9月下旬第四代若虫大量孵化,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10~2016年崇明区稻飞虱发生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历年中白背飞虱发生量最多,灰飞虱次之,褐飞虱最少。白背飞虱发生量年度差异大,以三(1)代发生最多。灰飞虱以三(1)、四(2)、五(3)代为主要危害代,自2011年开始,灰飞虱发生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近年褐飞虱发生量明显低于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各年度间发生量差异不大,以六(4)代发生最多,三(1)代最少。  相似文献   

16.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微山湖区逐年加重,通过田间调查观察发现:此病大流行一是与灰飞虱越冬基数、气候和灰飞虱带毒率关系密切,二是感病品种面积大;三是防治不及时。防治对策:1.种植抗病品种;2.吡虫啉药剂浸种;3.秧田治虫防病。采取以上措施综合利用可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微山湖区逐年加重,通过田间调查观察发现:此病大流行一是与灰飞虱越冬基数、气候和灰飞虱带毒率关系密切,二是感病品种面积大;三是防治不及时。防治对策:1.种植抗病品种;2.吡虫啉药剂浸种;3.秧田治虫防病。采取以上措施综合利用可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褐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主要危害水稻。江苏省洪泽农场发生有3种:褐飞虱、伪褐飞虱、拟褐飞虱;拟褐飞虱、伪褐飞虱在灯下和游草上可见,但不危害水稻。2005年夏季不热,秋季不冷,多阴雨天气,导致褐飞虱暴发。1发生世代江苏1a发生5代,我场9月下旬至10月初发现4代若虫,10月6日发现5代若虫回迁代。2虫源初次虫源由远距离迁飞。3危害特点褐飞虱有趋光性,喜阴性,闷热夜晚趋光更强,每晚8∶00~11∶00扑灯量为全晚的90%(双色灯,200W黑、白日光灯)。成、若虫怕阳光直射,喜阴性。一般栖息于稻丛下部的叶鞘上取食产卵,很少到叶片上活动。当虫口密度大…  相似文献   

19.
褐飞虱(Milaparvata lugens)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上海郊区尤以8月底9月初(单季晚稻孕穗至抽穗期)发生的四代若虫数量最多、危害最重,是水稻全生育期的主要危害代,也是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005年,本地因受害虫迁入数量、气候条件、作物生育期及防治措施等因素综合影响,导致褐飞虱特大发生,数量之多、危害时间之长、防治之难,为20年来所少见。为认真总结褐飞虱发生及防治技术上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害虫的防治水平,本文就2005年褐飞虱大发生的特点与原因、存在问题及其防治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持续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该文阐述了2007年繁昌县褐飞虱大发生年份中危害轻的和危害重的两个案发生和防治情况;提出了褐飞虱大发生时的防治技术措施为两个搞好、两个用好、两个打消、两个必要,即搞好四(2)代褐飞虱的防治,减轻五(3)代的防治压力,搞好五(3)代的防治,控制整季虫量;用好机动喷器,用好对路药剂;打消对褐飞虱轻视、麻痹思想,打消观望心理;防治时田间灌水是必要的,分行喷施是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