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该场1983—1987年继续进行藏羊本品种选育的效果。五年中,虽遭受特大雪灾,但全场选育羊数量回升,一二级母羊比1983年初增加4.37%,一二级公羊增加26.32%;选育后代在毛色、被毛品质、生产性能上都比普通群的后代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通过群体继代选育法来提高大约克夏猪的肥育性状,通过连续7个世代的选育,每个世代随机抽取24头猪作肥育试验。结果表明:大约克夏猪的断奶体长增长了7.66%,6月龄体长增长百10.19%;断奶体重增长了5.83%,60日龄体重增长了16.84%;育肥猪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27.50g,科肉比下降了16.47%。  相似文献   

3.
在猪育种工作中,为评定母猪繁殖能力的优劣,常用繁殖性能指数。本文取最能代表母猪繁殖能力的总产仔数及断奶后至再受孕的间隔时间两个性状,用目标选择指数法,构建了母猪繁殖性能指数。目标选择指数法的特点是用选育目标代替指数中的经济价值,比较稳定和实用。由于产仔数及再孕的间隔2个性状的遗传力都很低,若仅用该指数进行选择,则世代改进量很小,但作为评定生产母猪的繁殖能力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在后备猪的选留及生产母猪的淘汰中,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荣昌猪瘦肉型品系肥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荣昌猪瘦肉型品系0至5世代共246头同胞肥育试验猪进行了肥育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通过六个世代的选育,荣昌猪瘦肉型品系具有优良的胴体品质及较快的生长速度,并保持了原种荣昌猪肉质优良的遗传特性,胴体瘦肉率、肩腰荐三点均膘、后腿比例、胴体长分别由0世代的51.73%、2.63cm、31.39%、84.75cm提高(降)至5世代的55.00%、2.06cm、32.39%、87.25cm,分别提高(降低)了6.3%、21.7%、3.2%、2.9%;20~90kg日增重、每增重1kg耗料、达90kg体重日龄分别由0世代的450.0g、4.17kg、234.9天提高(降)至5世代的598.8g、3.39kg、189.5天.分别提高(降低)了33.5%、19.3%、19.3%。  相似文献   

5.
在猪的继代选育中,为了追求快的遗传进展,往往要求一年一个世代,而且是一刀切,用下一世代整体替换上一世代,没有世代重叠。其理论根据是:猪群的年遗传进展与世代间隔成反比,即,世代间隔越短,年遗传进展越大。猪的世代间隔一般为3年,如果将其缩短为1年,就使年遗传进展提高了3倍。但这种观点带有片面性,也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让我们看看年遗传进展公式:年遗传进展=一代遗传进展/世代间隔(年)由上式可见,年遗传进展的确与世代间隔成反比。但该公式的分子部分“一代遗传进展”是一个变数。如果该值为正值,缩短世代间隔无疑将加快年遗传进展;如…  相似文献   

6.
大约克夏猪生产性能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群体继代选育法来提高大约克夏猪的生产性能,经过连续7年的选育,每个世代随机抽取24头猪作肥育试验,以测定大约克夏猪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大约克夏猪断奶体长增长7.66%,初配、初产体长分别增长16.90%和14.75%;肥育期平均日增重提高127.5g,料肉比下降19.72%;胴体瘦肉率则提高4.58个百分点;窝产仔数提高1.42头,初生重变化不大,断奶重则提高0.45kg。  相似文献   

7.
王维春 《四川草原》2006,(2):47-48,54
南江黄羊高繁(NP)新品系,历经四个世代的选择培育已形成定型品系。其选育效果,NP系群体经产羊胎平产羔率达230.78%,产羔间隔仅190.96天、繁殖成活率达416.41%,世代平均遗传选育改进量分别为10.6个百分点、7.52天、29.72个百分点。一只NP系群体能繁母羊,年均较南江黄羊品种初始群体能繁母羊多繁殖0.35胎、多产羔1.32只、增加断奶窝重12.42 kg。  相似文献   

8.
中国瘦肉猪DV系乳头数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彦军  王增刚 《养猪》1993,(3):32-33
本文研究了继代选育中的DV系猪(零至三世代)乳头数的遗传。零至三世代猪的乳头数分别为14.36、14.13、14.19、14.05个,变异系数分别为6.20%、6.55%、6.45%,6.83%,随世代增加前者有下降趋势,后者有上升趋势;强度选择日增重,乳头数有下降趋势。乳头数在近交后代有衰退现象,在遗传上公母性别的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9.
正专利申请号:CN200910263568.1公开号:CN101743930A申请日:2009.12.25公开日:2010.06.23申请人: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一种高肌苷酸含量的优质肉鸡育种方法,其作法是;采用核心群继代选育法进行选育,在育种群后代利用家系全同胞和半同胞选择法进行选择,选择时以胸肌中肌苷酸含量为主选性状,兼顾生长速度和产蛋量,经过4个世代的选择,即培育出高肌苷酸含量的优质肉鸡新品系。该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Monte Carlo方法随机模拟不同开放程度对开放核心群选育效果的影响。选育共进行了10个世代,世代不重叠,核心群2个世代开放1次,用引入种公畜的比例表示开放程度。每一世代种畜的选留依据是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估计育种值。结果表明:对核心群进行合理开放,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遗传进展,缓解近交上升的速度。然而,育种值估计准确性没有随开放程度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优质黄羽小型肉鸡凉亭鸡的选育目标、方法、过程及选育结果。在选育中,重点选择4个性状:产蛋量、生长速度、体脂含量、毛色和体型等,采用二系杂交配套,选育方法运用表型选择法、闭锁群家系选育法及独立淘汰选择法等多种方法。经过4个世代的系统选育,凉亭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及要求,产蛋量明显提高,3世代入舍母鸡66周龄产蛋量比0世代提高30枚;生长速度加快,100日龄体重3世代比0世代公鸡提高57g,母鸡提高28g;体脂含量适中,母鸡腹脂率1.45%,皮下及肌间脂肪含量适中,肉质细嫩;毛色统一,体型一致,3世代以公鸡深黄色、母鸡浅黄色为主,达到了92%以上。  相似文献   

12.
膘厚和日增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3—0.7和0.2—0.5)比较高,可通过大群选育(即根据本身生产性能评定公母猪,而不必进行费时而复杂的后裔测定)加以改进。饲料利用率也是经济上重要的育种指标,但评定起来很复杂,需要化费很多劳动。仅在特殊情况下(如  相似文献   

13.
王增刚  周海深 《养猪》1993,(2):30-32
本文对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V系四世代肥育性能及胴体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6.53日龄体重达90.64千克,生长肥育猪90千克屠宰,胴体瘦肉率60.03%,增重耗料1:3.135,均达到或超过DV系四世代选育指标;通过对腿臀围、腹围、左半胴重、屠宰率的变异及其相关分析表明,屠宰率与左半胴重的变异主要是由腿臀围、腹围这两个宰前体尺性状的变异引起,这为DV系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龚克勤  孙宗炎 《养猪》1991,(2):21-25
湘白Ⅰ系猪血缘组成为大约克夏62.5%,长白猪18.75%,苏白猪6.25%,大围子猪12.5%。经6个世代选育,近交系数10%以上,毛色纯白,母猪初产9—10头,经产12头,适应性好,遗传稳定,肥育猪176—184日龄达90千克,瘦肉率59%。与杜洛克作父系配套生产商品瘦肉猪为最佳组合,146—165日龄达90千克,料肉比3.14—3.42,胴体瘦肉率62.09—63.73%,肉质良好。目前在湖南省19个县有可繁殖母猪3000余头。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省从美国、匈牙利引进杜洛克猪作为杂交父本。为了解该品种猪肉的品质,我们于1987,1988年对其肉质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匈系和美系杜洛克肥育猪各16头。饲粮营养水平:每千克混合料含消化能3.2—3.0兆卡,粗蛋白质18.2—15.9%,肥育到90千克屠宰。按1987年全国猪  相似文献   

16.
我场在1985年10月从北京顺义县良种场引进了瘦肉型法国白猪(以下简称法白)。为了探索法白的杂交后代在增重速度、饲料报酬、胴体品质等方面的效果,我们以法白为父本,以梅山、汉梅为母本,进行二元及三元杂交的肥育试验,同时与其他杂交组合相比较。  相似文献   

17.
汉中白猪(简称汉白猪)1982年被国家鉴定验收为培育新品种;迄今选育进展至第六世代,通过世代的自繁选育,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第6世代汉白猪胴体瘦肉率及品质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汉白猪肥育至90kg屠宰后,屠宰率(71.53±2.03)%,胴体瘦肉率(54.80±0.85)%,胴体长(84.67±4.5)cm,选育性状较第一世代(1988年)均有明显提高;肉质pH值、肉色、大理石纹等指标正常,未检出PSE肉和DFD肉,肉质优良遗传性状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组建基础核心群以来,诸美杜洛克种猪新品系的选育采用开放与闭锁相结合的群体继代选育法,经过五个世代选育,各性状都取得了一定的遗传进展,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状和体尺选育效果明显,达到并部分超过了瘦肉型种猪的要求,且氟烷基因阴性,肉质优良,符合优质猪肉要求。繁殖性能、日增重等性状还有一定的遗传潜力,需继续加强选育。  相似文献   

19.
宁乡猪的肥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提高宁乡猪的肥育性能,是我们开展宁乡猪选育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为了了解宁乡猪的肥育性能,我们在按群体继代选育法实行品系繁育过程中,对一世代的肥育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 一、试验方法 (一)供试猪组成:  相似文献   

20.
1家畜胚胎移植利用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胚胎移植是加快养牛业发展步伐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捷径,因为牛的世代间隔长,进行品种改良,获得一品种的纯种牛一般需要7~8个世代,约15~20年时间,而采用胚胎移植的方法,以纯种母牛为供体,通过超数排卵和人工授精技术,一次获得纯种高产优质的后代能缩短约20年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牛的繁殖速度及品质。因此,掌握家畜胚胎移植技术,加速发展畜牧业,应是目前畜牧兽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2兽医直肠触诊技术与家畜胚胎移植技术兽医工作者基本掌握了马牛的直肠触诊技术通过直肠触诊可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