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甘蓝型油菜宁RS-1为材料,用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对6叶期幼苗进行接种。提取经核盘菌诱导前和诱导后的宁RS-1叶片mRNA,经反转录成cDNA,以及经过酶解后加接头和两次杂交,构建差异表达的抑制消减(SSH)cDNA文库。正向消减文库是以诱导后的宁RS-1 cDNA为tester,以正常的宁RS-1 cDNA为driver。所构建的正向文库重组率达到96.2%,反向文库重组率达到94.5%,文库容量均达到了2 190和2 780,表明所构建的文库质量良好。对从文库中随机挑取的克隆进行测序分析,获得了与抗病和代谢有关的基因,如γ-谷氨酰半胱氨酸酶基因、抗真菌蛋白基因、铁蛋白基因、ACC氧化酶基因等,为开展油菜抗菌核病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和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强优势玉米杂交种豫玉22发育时期的雌穗为材料构建cDNA文库,为进一步研究和分离杂种优势相关基因构建技术平台。选择玉米雌穗发育过程中的4个时期(生长锥伸长、小穗分化、小花分化和花丝始伸期)的雌穗组织分别构建了4个定向cDNA文库,依据基因组DNA饱和杂交的原理,将从4个独立的cDNA文库中提取的质粒混合,通过基因组DNA亲和体系饱和杂交,获得雌穗全发育时期均一化cDNA文库。该文库平均插入片段1.3kb,含有3×104个克隆。对文库中随机的150个克隆进行测序,81.6%的序列为非冗余序列,11.2%的序列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拷贝,并且主要来自多基因家族转录本,说明此文库的均一化有效。对测序结果进行功能聚类分析,发现文库序列涉及水解酶、转移酶、核苷酸结合蛋白、蛋白激酶、转录因子等基因,涉及环境应答、蛋白代谢、物质转运、个体发育等多个生化途径,说明该均一化文库基因覆盖度较高。该文库还包含有大量的未知基因,有待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4.
全长cDNA文库构建是改良胡椒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基础,有助于重要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分析、调控及其利用.以性状优良并具代表性的海南蒟(Piper hainanense)为试材,采用优化的In-Fusion SMARTerTM Directional cDNA Library Construction Kit技术,构建叶片材料的全长cDNA文库.结果表明:文库的滴度为2.0×106 cfu/mL,文库容量为1.3×106 cfu.从文库中随机挑取20个克隆进行质粒DNA提取、PCR及酶切鉴定,结果显示:插入片段大小为1.0~2.0 kb,重组率为100%,表明该文库质量较高,可满足后续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5.
从8℃低温诱导的东乡野生稻幼叶中提取总RNA,以总RNA为模板,利用SMART技术合成第1链,再经LD-PCR扩增合成第2链后,将获得的双链cDNA与双元表达载体YPL3连接,重组质粒电转入大肠杆菌,成功构建了东乡野生稻cDNA文库。经测定,原始文库滴度平均为4.4×107cfu/mL,平均插入片段约1kb,重组率为100%,符合cDNA文库构建要求,为后续利用酵母功能互补技术筛选东乡野生稻有利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Oligo-Capping法是目前全长cDNA文库构建的重要方法之一.笔者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通过对特异引物和接头序列的设计,及cDNA扩增反应条件的优化,对该方法进行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形成了一套简便易行的技术体系.利用本研究中改进的Oligo-Capping法,成功地构建了甘蔗茎全长cDNA文库.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所构建的甘蔗茎全长cDNA文库的库容大于2.5x106cfu,重组率为91%,全长率高达88.9%.本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甘蔗茎中全长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基因的表达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感染高粱花叶病毒甘蔗叶片cDNA文库构建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甘蔗花叶病与甘蔗寄主致病的互作分子机制,利用SMART技术成功构建了感染高梁花叶病毒甘蔗叶片的cDNA文库,用于后续酵母双杂交互作蛋白筛选试验.采用Omega公司Plant RNA Kit提取感染高粱花叶病毒甘蔗叶片总RNA,经过Oligotex纯化获得mRNA,将其反转录成cDNA第一链,再在DNA聚合酶作用下,通过长距离PCR扩增双链cDNA.经SfiI酶切并去除短片段后,连接到pGADT7-SfiI载体上,成功获得初级cDNA文库,最后以初级文库100万克隆为基数扩增,得到扩增文库并提取质粒.经检测构建的文库容量为1.6×106 cfu,文库滴度2.2× 106 cfu/mL,文库cDNA插入片段长度主要分布在700~2 000 bp,文库重组率约为96%.结果表明,该文库质量较好,为筛选分离抗病功能基因及开展寄主与病毒互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花生果皮差异表达基因消减文库,分离花生果皮差异表达cDNA片段,本研究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以花生种仁cDNA为Driver,果皮cDNA为Tester,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和两次抑制性PCR,将第二次PCR产物与pGEM-T easy 载体相连,电击转化大肠杆菌,成功构建果皮差异表达cDNA文库。所长出菌落中89.2%为白色克隆。采用PCR法对重组子进行鉴定,发现其中单一扩增条带的克隆约占83.5%, 片段大小集中分布于250~750bp之间。  相似文献   

9.
花生球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隆花生贮藏蛋白基因建立了花生未成熟种子的cDNA文库。根据大豆贮藏蛋白的保守区设计特异引物,从花生cDNA文库中扩增出450bp的特异性产物。经过测序分析表明与大豆球蛋白各亚基基因的同源性均达90%以上,说明已得到花生球蛋白基因的cDNA片段。该片段可以作为探针从cDNA文库中筛选花生球蛋白基因的cDNA全序列。  相似文献   

10.
人参有效成分及其复方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简要回顾了人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研究的历程并概述人参有效成分及其复方研究新进展状况,例举复方制剂研究新进展,阐述人参复方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地位。重点分析研讨复方糖皮质激素、人参降糖胶囊、双参叶皂苷、炳翰复合人参粉、炳翰人参花茶功效作用及其科学依据,为今后人参产业高端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吉林人参中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中木质素含量的方法并研究吉林人参中木质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经典的Klason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人参木质素特征吸收峰在268nm。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适合测定人参中木质素含量的测定。结论:吉林省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份的人参所含木质素的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人参样品中农药腐酶利残留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SYMMETRYC18150mm×4.6mm(i.d)色谱柱,以乙腈一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nm;气相色谱法:30m×0.32mm(内径)×0.25μm(膜厚),AB—1石英毛细管柱,外标法,ECD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HPLC、GC法测得的人参样品中腐酶利含量分别为6201μg/kg、636μg/kg。结论简便、快速,适合人参中农药腐霉利残留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人参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索氏提取法乙醚提取人参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确定化学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乙醚为溶剂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人参中的挥发油(即人参的脂溶性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并采取气质联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鉴定及含量测定。结果鉴定了71个化合物,主要为脂肪酸和酯、挥发油。结论乙醚提取人参,得到的化合物经知网、万方数据库查询,在人参挥发油中未见报道的有23种。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林下参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本研究以林下参叶片为外植体探讨消毒方式、外源激素浓度和不同年生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75%酒精1min,2%NaClO 20 min的消毒方式消毒,外植体污染率低且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林下参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4-D 1.5 mg/L+BA 0.5 mg/L+水解乳蛋白1g/L;不同年生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可为林下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人参黑斑病、锈腐病和菌核病对人参生产影响较大,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本文研究了多菌灵与碱式硫酸铜混用对病害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多菌灵的处理,黑斑病、锈腐病和菌核病平均发生率为18.8%,多菌灵与碱式硫酸铜混用病害平均发生率为7.2%,较对照下降了11.6%,达到显著标准;人参产量较对照增加16.7%,达到显著标准.  相似文献   

16.
人参、西洋参种质资源的生态环境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属是五加科的一个小属,在我国人参属植物有12个种或变种,分布于全国各地。这些资源都经历了长期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在不同地区分布着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与若干优良性状的地方品种、类型,是今后发展人参、西洋参生产和选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7年生和15年生林下参地上植株的形态变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其茎高、茎粗、茎色、叶长、叶宽、叶色、叶柄长、小叶柄长、叶柄颜色、花轴长的地上植株形状均存在显著变异。由于环境的影响,同一年生林下参变异幅度很大,15年生林下参与7年生相比较,变异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8.
乔雪  李月茹 《人参研究》2012,24(1):10-1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HPLC)法测定黑参中7种人参皂苷Rf、Rg2、Rh1、Rc、Rb2、Rb3、Rd的含最,并建立同时测定7种人参皂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XDB-C18(4.6minx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一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rain-1.检测波长203nm,以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7种人参皂苷Rf、Rg2、Rh、Rc、Rb2、Rb3、Rd含量分别为0.06%、0.05%、0.03%、0.02%、0A0%、0.08%、0.23%。结论首次同时对黑参中的人参皂苷进行了含量测定,可作为参类药材同时测定7种人参皂苷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生晒参与未经炮制加工的新鲜人参对高脂饮食和链脲佐菌素(STZ)诱导致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抽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用高脂饲料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筛选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胰岛素治疗组(0.5U/kg皮下注射),生晒参(RS-1:600mg/kg,灌胃给药)组,鲜人参(RS-2:600mg/kg,灌胃给药)组。实验灌胃给药8周后进行空腹血糖,胆固醇(TC),甘油三酯检测(TG)检测。结果空腹血糖结果表明,生晒参组和鲜人参组较模型组均有改善,鲜人参组效果表现显著(P0.05),所有给药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检测均下降,但并没有显着改变,不具统计学显着性(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生晒参与鲜人参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紊乱作用,其中鲜人参比生晒参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保健功效与人参相似。本文简述了刺五加的本草考证、生物学性状、化学成分、保健功效,以及刺五加茶的加工工艺和品评方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