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近年来,东营地区河蟹养殖业迅速发展,形成了第1年进行蟹种培养,第2年把扣蟹养成成蟹,循环养殖的模式。在养成过程中,大部分成蟹规格小,产量低,抗病力弱,饲料成本居高不下,致使成蟹养殖效益低下。总结几年来的养殖经验,我们发现在其他条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如何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成为提高成蟹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养蟹业出现了小规格蟹种性早熟和池塘养蟹商品规格小的问题。池塘高密度、集约化的养蟹方式,养成的商品规格更小;大量的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入,导致池塘水质恶化,病害频发,药物的滥用造成河蟹品质下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减弱,经济效益下滑。2005年和2006年以人工集约化池塘饲养作为对比研究,利用湖泊开展生态、优质、高效河蟹养殖,提高成蟹的规格、质量和养殖效益。研究结果显示,湖泊生态养殖对蟹前期生长及后期增重较为有利。2005年和2006年养殖结果统计,湖泊养殖商品蟹的平均规格比池塘人工饲养的平均规格大17%和43%,湖泊的投入产出比是池塘的1.9和3.0倍,且湖泊生态养殖蟹的品质较优,对比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养蟹业出现了小规格蟹种性早熟和池塘养蟹商品规格小的问题.池塘高密度、集约化的养蟹方式,养成的商品规格更小;大量的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入,导致池塘水质恶化,病害频发,药物的滥用造成河蟹品质下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减弱,经济效益下滑.2005年和2006年以人工集约化池塘饲养作为对比研究,利用湖泊开展生态、优质、高效河蟹养殖,提高成蟹的规格、质量和养殖效益.研究结果显示,湖泊生态养殖对蟹前期生长及后期增重较为有利.2005年和2006年养殖结果统计,湖泊养殖商品蟹的平均规格比池塘人工饲养的平均规格大17%和43%,湖泊的投入产出比是池塘的1.9和3.0倍,且湖泊生态养殖蟹的品质较优,对比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辽宁地区稻田河蟹养殖业发展很快,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但成蟹规格偏小,价格低,效益不高。为此我们于2007年在盘锦市盘山县坝墙子镇进行了三种规格扣蟹、不同放养密度的稻田成蟹养殖对比试验,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对盘锦地区稻田扣蟹养殖存在产量低、规格小(200~360只/kg)、严重制约成蟹养殖健康发展的实际问题,经过多年的不断试验、示范,连续三年实现水稻不减产,稻田扣蟹养殖产量1 125 kg/hm2,养成规格120~160只/kg的好成绩,提出了蟹苗选择、放养密度、饵料投喂及稻蟹病害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使用6口面积均为15×667m~2的池塘进行河蟹雌雄分池单养、雌蟹与罗氏沼虾混养、雌雄蟹与罗氏沼虾同池分隔养殖和雌雄蟹同池养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蟹种的放养密度与成蟹产量成正相关关系,与成蟹的规格成负相关关系;单养雄蟹模式产量明显高于单养雌蟹模式;雌雄蟹分塘养殖与雌雄蟹混合养殖模式在产量、效益上没有明显差别;套养罗氏沼虾后,对河蟹的成活率、产量和成蟹的规格以及经济效益均有一定影响;蟹虾同池分隔养殖模式产量高于蟹虾混合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7.
稻蟹共生互利已被人们所认识。稻田中养殖的河蟹有除草、灭虫、松土和施肥作用 ,因而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养蟹稻田不必使用农药 ,不施化肥 ,所生产水稻品质好 ,可称为绿色食品。 2 0 0 2年丹东市稻田养成蟹达 6 .737万亩 ,产蟹 32 4 4吨。 2 0 0 3年已达到 7.3885万亩 ,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近几年在稻田成蟹养殖过程中 ,由于技术措施不当 ,致使成蟹出塘规格偏小 ,成活率低 ,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个体重 75g成蟹每公斤市场价格比个体重 10 0g成蟹低 2 0— 2 5元。因此 ,提高成蟹出塘规格是提高成蟹养殖效益的关键所在。 2 0 0 3年丹东市水产技…  相似文献   

8.
当前成蟹养殖风险加大、比较效益下降,有产量不一定赚到钱,有规格也未必能赚到钱。科学投喂饲料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河蟹养殖降本增效的关键。目前的河蟹养殖中,以成蟹养殖为主套养青虾、鳜鱼及少量滤食性鱼类为最普遍的一种养殖模式。在这种养殖模式中投喂的饲料以小杂鱼为主,辅以颗粒饲料、农家饲料和螺  相似文献   

9.
两种投饲模式下中华绒螯蟹扣蟹池塘养殖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扣蟹阶段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和豆粕、麸皮等传统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简称河蟹)蟹种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的影响,自2016年5月中旬开始,分别用配合饲料和豆粕、麸皮等传统饲料饲喂淡化后的河蟹大眼幼体,比较两种投饲模式下蟹种的生长情况和养殖效益。试验结果:(1)在整个养殖期间配合饲料组的蟹种平均规格高于传统饲料组,体质量增长率也普遍高于传统饲料组;(2)配合饲料组1龄性早熟个体的亩产(15亩=1 hm~2,下同)及其占总产量的比例均显著低于传统饲料组(P0.05),而两个饲料组中1龄性早熟个体的平均规格差异较小,均为21 g左右;(3)配合饲料组蟹种的产量以及大规格蟹种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传统饲料组(P0.05),而成活率稍低于传统饲料组;(4)配合饲料组蟹种的最终规格主要集中于3~6 g(42.61%)和6~9 g(24.57%)这两个体质量范围内,而传统饲料组蟹种的规格主要集中于3 g(33.00%)和3~6 g(44.81%)这两个体质量范围内;(5)由于在平均规格、最终产量和销售价格上的优势,配合饲料组的最终净利润和投入产出比均明显高于传统饲料组。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饲料,配合饲料可以提高蟹种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故在扣蟹养殖中应得到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养殖户在蟹种培育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种质退化、成活率不高、规格蟹整齐度不够、蟹种培育产量低、效益差等,直接影响到成蟹的养成规格与养殖产量,影响到河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养殖户也逐渐开始意识到河蟹种质的重要性。2015年江苏省常熟市辛庄镇金荡村徐伟军作为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示范区养殖户,引进"长江1号"河蟹大眼幼体进行蟹种培育,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效益,现将主要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圆背角无齿蚌在河蟹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蟹成蟹养殖后期使用人工繁殖培育的圆背角无齿蚌进行对比投喂试验, 探讨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新模式。试验设计了两种养殖方式, 一种为圆背角无齿蚌与成蟹的配合饲料混合投喂 (1#池 ), 另一种为专投成蟹配合饲料 ( 2#池 )。结果表明: 1#池出池平均规格 ( 171. 8±34. 9 ) g, 2#池出池平均规格(145 .8±31 .4) g, 规格上差异显著 (P<0 .05); 1#池的H2S呈下降趋势而 2#池的H2S含量却显著升高, 1#池的氨氮也有所降低; 1#池亩效益 3020元, 2#池亩效益仅 1670元。圆背角无齿蚌是河蟹健康养殖的优良天然饵料, 用圆背角无齿蚌取代螺蛳、苹果螺、冰冻鱼、鲜血、大豆、小麦等饲料原料, 减少专用配合饲料的投喂量, 这样既可降低生产成本, 增大河蟹规格, 增加经济效益, 又可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绒螯蟹,又名河蟹,是长江水域中名贵的甲壳类动物,其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随着河蟹养殖事业的发展,天然苗种资源已供不应求,而其种质资源存在退化趋势,幼蟹体质变弱,使得蟹的高效生态健康养殖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幼蟹质量的优劣对成蟹的产量和规格有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决定了成蟹养殖成本的高低,进而也会影响养殖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可见改善幼稚质量,对提高养殖效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成爱兰 《水产养殖》2009,30(7):36-37
为提高蟹池水体的利用率及其经济效益,优化蟹池养殖品种的结构,根据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习性,2008年在兴化市安丰镇江苏红膏大闸蟹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选择了3口池塘开展了连片成蟹池套养克氏原螯虾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us),是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珍贵品种之一。但由于近几年来养殖成蟹的规格一直偏低(一般为 75 g左右),严重影响了养殖者的经济收入。为探讨用人工配合饲料提高河蟹养成规格的可能性,1997年我们在两口池塘中进行了试验,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池塘为山东省鄄城县麻寨乡鱼场8排1、2号池,面积均为 830 m2,东西走向,底泥厚 0.2m左右,水深0.5~0.6m。蟹种入池前,均用漂白粉干池清塘,并加水0.4~0.5m。1.2防逃设施2口试验池均…  相似文献   

15.
正蟹种质量的好坏是能否养成大规格成蟹的关键,这是江苏省洪泽县高良涧街道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河蟹养殖户们的经验之谈。该公司过去由于受苗种资源的困扰,养殖效益一直不是很好。近几年,公司组织从盐城射阳等地购进"长江1号"大眼幼体、自己培育蟹种,再以较为低廉的成本价格提供给公司的养殖户,让他们养殖"本土蟹种",这一举措使得养殖户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为周边地区发展高效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全雄黄颡鱼和普通黄颡鱼的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设计了15.00、18.75、22.50万尾·hm-23个放养密度,在6口面积均为0.733 hm2的池塘中进行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的提高,黄颡鱼的养殖产量、饲料系数、养殖成本和利润相应增加,而出塘规格、产出投入比相应下降。在同一养殖密度下,全雄黄颡鱼的养殖产量、平均规格和养殖效益均大幅高于普通黄颡鱼,养殖成本和饲料系数较普通黄颡鱼略低;而在养成的商品鱼中,规格小于50 g的个体,普通黄颡鱼占7.92%~13.53%,全雄黄颡鱼占0.97%~2.14%。  相似文献   

17.
2010起,上海市松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了市农委下达的上海中华绒螫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之“上海内陆地区池塘大规格成蟹生态养成模式与技术研究”课题,依托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在松江浦南地区建立了大规格生态养成综合试验站。经过三年的试验和探索,形成了“稀放蟹种、池塘种草、底部增氧、颗粒饲料和鲜活饵料相结合、养殖全程不使用渔药”的河蟹生态养成“松江模式”。连续三年,综合站养殖的“三泖”牌黄浦江大闸蟹荣获“丰收杯”和“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金蟹”奖。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在上海崇明地区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的技术,在崇明西北部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养殖池塘开展种草生态养殖成蟹试验。试验池塘面积15亩(15亩=1 hm2,下同),放养规格为100只/kg的中华绒螯蟹蟹种500只/亩,试验期间池塘整体水草覆盖率约为70%。试验结果:养殖成蟹871.95kg,亩产58.13 kg,其中雄蟹平均壳长64.23 mm,壳宽72.03 mm,体质量194.07 g,个体200 g以上的比例为40.0%;雌蟹平均壳长60.46 mm,壳宽67.51 mm,体质量140.88 g,个体150 g以上的比例为36.7%。结果表明,采用种草生态养蟹模式,可以在崇明地区养成大规格中华绒螯蟹,该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辽宁省盘锦市稻田养蟹得到快速发展,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是,传统的养殖模式造成了河蟹养殖的产量低、成蟹规格小且质量差。在同等自然条件下,为探索出一个高产、高效、高质量、大规格成蟹的生态养殖模式,2002年,我们在盘山县坝墙子镇进行了“稻田仿生态养殖成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田块的选择选择在临近水渠、水源相对充足的坝墙子镇姜家村,稻田面积700亩。二、田间工程及水稻种植方式1.田间工程的修建 为增加稻田养蟹的水体,增加水从养殖户的越冬池中购买,不买市场上零收整卖的蟹种。2.蟹种规格、放养…  相似文献   

20.
蟹苗养成商品蟹,按一般的养殖方式,需两年,第一年培育蟹种,第二年才能养成商品蟹上市,这样养殖周期长,见效慢,资金周转慢。人工早繁蟹苗当年养成商品蟹,需要加大成本,增加保温、升温设备,这样资金投人大、风险大、稍不注意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且该技术向一般农户推广受到极大限制。1996年,本人承包了武进市村前乡新该村30亩普通鱼池,进行了常规蟹苗(4月底的人工苗)当年养成商品蟹的试验,初步取得了成功。商品蟹大都规格可达100克,少数甚至达125克以上。这种养殖方式具有资金投人少、周转快、效益高、风险小、易于推广等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