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分别用两个浓度(25和50 μmol/L)的植物防御信号物质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杨酸甲酯(MeSA)喷雾处理挺立型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幼苗植株,发现25和50 μmol/L的MeSA能有效提高野生稻幼苗对稻瘟病的抗性,且提高叶片内保护酶POD的活性.25 μmol/L的MeSA在3 d内提高叶片内保护酶SOD的活性.MeJA只有在低浓度下提高野生稻的抗病性,MeJA在1 d 内迅速提高SOD酶活性,而后下降.25 μmol/L水杨酸甲酯处理显著提高叶片内香草酸和咖啡酸的含量,分别约是对照的3.6倍和3.2倍.研究表明,外源信号物质提高普通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可能与其诱导植物体内保护酶活性提高及酚酸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茉莉酸甲酯抑制小麦根生长及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彧  赵秀兰  李欢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988-989,1008
试验表明,采用聚丙烯酰胺电泳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Me-JA处理小麦后其体内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与对照相比,高浓度(10-5~10-3mol/L)的茉莉酸甲酯(Me-JA)对小麦根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低浓度(10-8~10-7 mol/L)的Me-JA却有轻微的促进作用.随外施的茉莉酸甲酯浓度梯度的升高,过氧化物酶的表达量依次增强,以10-4 mol/L浓度的表达量最为强烈.经过茉莉酸甲酯的处理,小麦根中总可溶性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提高,茉莉酸甲酯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明显 ,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主要是防止细胞壁的延伸,从而可能达到阻碍小麦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茉莉酸甲酯对赛买提杏病害相关抗性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赛买提杏,研究其对货架期病害相关抗性酶的影响.选取绿熟期赛买提杏,用0(CK),1,10,100μmol/L 的茉莉酸甲酯对其熏蒸处理24 h 后转入冷库内贮藏,贮藏温度0℃(±0.5℃),相对湿度90%~95%,冷藏30 d 后,模拟货架期25℃(±2℃)条件下放置6 d,每天测定其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GLU)的活性.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诱导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增加.贮藏期6 d 时,10μmol/L MeJA 处理的杏果实好果率较高,为96%.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高山杜鹃的耐热性,给高山杜鹃的引种栽培提供依据,通过对秦岭高山杜鹃外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高温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杜鹃幼苗叶片的热害指数,并测定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含量及质膜透性。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随着茉莉酸甲酯浓度的增加,SOD、POD及CAT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茉莉酸甲酯浓度在100μmol/L时SOD、POD及CAT活性达到最大,分别为107U/g、92U/g和12.74U/g;MDA含量、质膜透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茉莉酸甲酯浓度在50μmol/L时质膜透性和MDA含量最小,分别为20%和8.92μg/g。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均能缓解高温对高山杜鹃幼苗的伤害。茉莉酸甲酯浓度为50μmol/L和100μmol/L时对高温胁迫下高山杜鹃各项生理生化特征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可减轻高温对高山杜鹃的热伤害,提高其耐热性。  相似文献   

5.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番茄体内抗烟粉虱相关物质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源茉莉酸甲酯对番茄抗烟粉虱物质的影响,用不同浓度(10-4、10-5、10-6、10-7 mol·L-1)的茉莉酸甲酯喷施番茄叶片,分析番茄叶片挥发性物质以及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蛋白质、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处理对番茄叶片α-萜品烯含量无明显影响;α-蒎烯、β-水芹烯、β-石竹烯3种物质含量上升,上升幅度与茉莉酸甲酯处理浓度呈正相关;月桂烯含量下降,下降幅度与茉莉酸甲酯处理浓度呈负相关。施用外源茉莉酸甲酯后,叶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蛋白质含量下降,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含量上升,前者含量与茉莉酸甲酯处理浓度呈负相关,而后者呈正相关。这一结果提示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可提高番茄对烟粉虱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茉莉酸甲酯对采后赛买提杏冷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材,研究茉莉酸甲酯对采后赛买提杏冷藏品质的影响.将赛买提杏置于密闭气调箱内用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熏蒸处理绿熟期赛买提杏,处理浓度分别为0(CK),1×10^-4,1×10^-5,1×10^-6 mol/L,处理时间均为24 h,之后放置在(0士0.5)℃条件下贮藏30 d.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处理可抑制绿熟期杏果腐烂率的发生,降低呼吸速率,保持较高的维生素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效降低绿熟期杏果实细胞膜透性,浓度1×10^-4 mol/L茉莉酸甲酯处理可以较好保持绿熟期赛买提杏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7.
检测了经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甲酯诱导处理后大豆植株挥发物组分的相对含量,并调查了诱导处理小区的大豆食心虫为害情况。结果表明:对照大豆叶片挥发物检测到8种,豆荚挥发物15种;茉莉酸甲酯诱导后叶片和豆荚挥发物中的酯类和萜类组分相对含量明显增加;水杨酸甲酯诱导后大豆叶片挥发物组分含量与对照差异不大,豆荚中烷类组分含量增加。2种诱导剂处理小区内的大豆食心虫成虫数量、卵荚率、幼虫入荚率和虫食率明显低于对照,且差异显著。茉莉酸甲酯处理区效果好于水杨酸甲酯处理区。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质量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锦绣杜鹃植株,分析MeJA对杜鹃叶片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50μg/mL的MeJA对诱导杜鹃黄酮类化合物的累积和PAL、POD酶的活性影响最为显著.其中,总黄酮含量最大值是对照处理的2.33倍,PAL活性是对照处理的7倍,POD活性是对照处理的2.54倍.而对PPO酶活性影响最显著的是100μg/mL的MeJA处理,PPO活性最大值比对照处理提高了52.51%.研究发现一定质量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杜鹃叶片可明显诱导黄酮类化合物的累积和PAL、PPO、POD等防御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茉莉酸诱导棉花幼苗抗虫性对棉铃虫相对生长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茉莉酸对棉花幼苗抗虫相关酶活性诱导的浓度依赖性和系统诱导抗性,探讨某一特定浓度茉莉酸诱导抗虫性的滞后期及其对棉铃虫相对生长率和体质量的影响,为农林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皖棉16为材料,分别以0.1,1.0和10mmol/L茉莉酸处理6叶期棉花幼苗叶片,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对棉花幼苗抗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1.0mmol/L茉莉酸处理6叶期棉花幼苗,研究其对棉花幼苗抗虫性诱导的时效性及其对棉铃虫相对生长率和体质量的影响。【结果】0.1mmol/L茉莉酸对棉花幼苗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诱导作用不明显,但能诱导处理叶脂氧合酶(LOX)活性显著升高;1.0mmol/L茉莉酸能诱导棉花幼苗PPO和PAL活性局部升高和系统升高,但只能诱导POD系统升高和LOX活性局部升高;10mmol/L茉莉酸可诱导棉花幼苗PPO活性局部升高和系统升高,诱导PAL活性系统升高,诱导LOX活性系统下降,对POD活性的影响不明显。分析表明,1.0mmol/L茉莉酸是6叶期棉花幼苗抗虫相关酶诱导的最佳浓度,诱导效应可持续4~8d(依酶而异),但处理后第6天的棉叶对棉铃虫相对生长率和体质量增加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茉莉酸对棉花幼苗抗虫相关酶的诱导存在浓度依赖性和滞后期,诱导抗性明显抑制棉铃虫的相对生长率和体质量增加。1.0mmol/L茉莉酸是诱导6叶期皖棉16幼苗抗虫性的最佳浓度,抗虫性的滞后期可达4~8d。  相似文献   

10.
贺立红  宾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259-3261
用1.0和0.1 mmol/L茉莉酸甲酯(MJ)处理花生结荚早期植株,结果表明:在不利条件(干旱、接种黄曲霉菌)下,不同浓度的MJ能诱导蛋白酶抑制剂(PI)活性的升高,且高浓度MJ处理比低浓度处理效果好。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与PI活性相似,但是MJ诱导PAL活性的长期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生长时期黄檗的组成抗虫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6、7、8月份的37年生和56年生的健康和受害黄檗的雌、雄株叶片内CAT、POD和SOD活性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时期对黄檗叶片内保护酶活性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健康和受害的黄檗叶片内CAT、POD和SOD的活性均表现为7月份>8月份>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SODM)对水稻结实期体内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为材料,对它们喷施SODM后测定水稻叶片保护酶系活性与抗坏血酸、丙二醛、过氧化氢和活性氧自由基含量。[结果]SODM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水稻结实期叶片中SOD、POD及CAT活性,使叶片中MDA、SO2-和H2O2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减轻水稻被过氧化程度。[结论]SODM提高了植物体内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及其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进而延缓水稻的衰老,增强了结实中后期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3.
采用0.1mmol/L的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喷雾处理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水稻CO39和C101LAC。结果表明:脂氧合酶(LOX)、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不同亲和性互作水稻中均在早期上升,与亲和性互作水稻CO39相比,高度非亲和性互作水稻C101LAC3种酶的诱导活性增加明显、速度快;过氧化氢酶(CAT)的诱导活性则在不同亲和性互作水稻中均下降。对病程相关蛋白(PR蛋白)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测定结果表明,高度非亲和性互作水稻2种酶诱导活性的出现高峰期和强度也明显要早且高于亲和性互作水稻。对内源水杨酸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亲和性互作水稻的SA含量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外源SA诱导的水稻抗病性可能与内源SA信号通路无关。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下不同水稻品种相关生理生化特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2个常规杂交稻品种秋优桂99、秋优1025为对照,对2个耐旱杂交稻品种旱优3号、培杂桂旱1号进行盆栽试验,在孕穗期后停止水分供应,进行干旱胁迫,探讨干旱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保护酶系、电导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 不同水稻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电导率随着干旱的发生、发展,均呈一致上升趋势,在后期更加明显;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耐旱品种叶片中不同保护酶系均显著高于常规品种,而电导率却低于对照.说明耐旱水稻品种具有较强的酶促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在干旱胁迫下较常规品种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丙二烯氧化物合成酶基因OsAOS1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酸(Jasmonate,JA)为植物病虫害抗性反应中重要的信号分子,茉莉酸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丙二烯氧化物合成酶(Allene oxide synthase,AOS)。已知水稻AOS基因家族包括4个成员,Os-AOS1~OsAOS4。已有研究表明,水稻OsAOS2基因的过量表达提高了内源PR1基因的表达、增强了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本研究分析了OsAOS1基因表达的组织和器官特异性以及外源JA处理对OsAOS1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利用转基因技术研究了OsAOS1基因在调控内源PR1基因表达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OsAOS1基因表达的组织和器官特异性不同于OsAOS2基因;外源JA处理诱导OsAOS1基因的瞬时表达,然而OsAOS2基因的诱导表达延迟;OsAOS1过量表达抑制烟草中内源PR1基因的表达。据此推测OsAOS1基因可能不参与依赖于PR1的抗病反应。  相似文献   

16.
赵玉国  王新忠  吴沿友  曹元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487-16488,16625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对拔节期水稻(Oryza sativa L.)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水稻品种为镇稻6号。试验设1、3、5 d高温胁迫处理和高温胁迫处理5 d后恢复2 d处理,另设1个常温对照。一天中高温胁迫温度设定为:10:00,36℃;11:00,38℃;12:00,39℃;13:00,40℃;14:00,38℃;15:00,35℃。[结果]与常温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水稻叶绿素荧光主要参数F0变化不大;与常温对照相比,高温胁迫1、3、5 d处理Fv/Fm明显降低,但高温胁迫3、5 d处理Fv/Fm相比高温胁迫1 d处理升高,高温胁迫处理5 d后恢复2 d处理Fv/Fm与常温对照差异不大。与常温对照相比,高温胁迫1 d处理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明显增强,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其均逐渐降低,接近对照水平。[结论]夏季高温对水稻PSⅡ反应中心造成可逆性伤害,并在保护酶的作用下逐渐修复,适应性逐渐增强,常温恢复2 d后可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苦豆草生物碱总碱及其单体对柳蓝叶甲体内消化酶、保护酶和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豆草生物碱总碱对柳蓝叶甲体内3种保护酶(CAT、POD和SOD)的活性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供试的生物碱单体中,保护酶活性表现出前期升高,后期降低的趋势。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与其耐药性有一定的关系。结果还表明,苦豆草生物碱总碱对淀粉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柳蓝叶甲幼虫取食毒性最强的槐胺碱处理的杨树叶片1 h后,幼虫体内酯酶活性显著升高,随后酶活性迅速下降到低于对照的水平。相反,幼虫取食毒性较弱的槐定碱后,其体内酯酶活性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说明幼虫的解毒能力与酯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水分胁迫对水稻的伤害以及水稻植株在气孔调节、渗透调节、激素调节、膜抗氧化保护酶类和干旱诱导蛋白等方面抗旱性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水稻抗旱性状的基因定位和抗旱性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稻属抗旱基因资源的发掘以及在育种上的遗传利用和水稻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砧木嫁接黄瓜苗期抗寒性,为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培育的白籽南瓜A1、A2、B1和B3嫁接黄瓜为试材,黑籽南瓜嫁接黄瓜为对照,对低温(5℃)胁迫48h内叶片的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B1与对照在胁迫过程中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和MDA含量均无明显差异;A2在低温胁迫0~24 h与对照的保护酶活性和MD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之后差异逐渐增大,当低温胁迫36和48 h时保护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而MDA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A1和B3在整个胁迫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且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差异越显著。[结论]B1嫁接黄瓜与对照抗寒性无明显差异;A2嫁接黄瓜短时间(0~24 h)抗寒性与对照相近,之后不及对照;A1和B3嫁接黄瓜的抗寒性不及对照。  相似文献   

20.
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能够诱导植物产生抗虫性,为了延长其作用时间,选取茉莉酸甲酯(MJA)和茉莉酮(ZJ),将2种化合物倒入缓释瓶中作为缓释处理,挂于2年生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苗木中下部;以用2种化合物直接喷施落叶松苗为对照。测定落叶松针叶内与抗虫相关的几种主要防御蛋白的活力。喷施及用缓释处理MJA和ZJ后,兴安落叶松针叶内防御蛋白活性都有显著地增加(P0.01),并且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波动变化。缓释处理的MJA和ZJ对兴安落叶松针叶内防御蛋白诱导作用没有直接喷施处理反应迅速,表现为前期诱导效果低于喷施处理,但后期诱导效果好于喷施处理,且缓释处理诱导效果可以延长5~15 d。MJA诱导效果强于ZJ。说明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落叶松抗虫性的诱导作用,经过缓释处理可以得到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