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岷江上游处于我国自然生态脆弱带,长期以来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环境的肆意破坏等原因,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要发展该地区经济,必须高度重视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将生态产业的发展作为其经济建设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岷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情况等分析,为岷江上游生态产业体系的建设提供若干参考。  相似文献   

2.
岷江上游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有关生态脆弱区的相关文献,概述了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介绍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及判断生态安全状况的标准,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认为该区域生态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反之,则反是。根据岷江上游5县的相关数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计算了岷江上游区域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系统总体处于安全状态,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并未超出自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经济、社会发展是可持续的;化石能源地、建成地和耕地的生态需求大于供给,生态足迹分量出现了赤字,其中耕地赤字相对最大,处于超载状态;从国家尺度看,岷江上游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但在全球尺度上,其处于可持续状态;岷江上游资源利用比较粗放,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其经济发展是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3.
赵永华  刘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508-3511
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结果表明,截至20世纪末,岷江上游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直线下降,森林的生态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侵蚀强度增强,养分流失严重,土地质量下降,干旱河谷面积不断扩大,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强度与破坏性也有所增加。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以保证岷江下游、成都平原及长江中上游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4.
岷江上游地区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农业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幅度较小。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岷江上游地区农业发展适宜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实施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使农、林、牧业良性循环,综合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汶川县湿地资源丰富,电站发电量的98%以上用于发展下游地区经济,丰富的水能资源,为国家和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典型的"上游付出、下游受益"地区。由于长期大量的开发和索取,汶川县生态环境破坏日益扩大,危害程度不断加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累计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资金达数亿元。因此保护和建设好岷江上游湿地资源与下游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汶川县湿地资源的现状给出建议与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汶川县湿地资源丰富,电站发电量的98%以上用于发展下游地区经济,丰富的水能资源,为国家和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典型的"上游付出、下游受益"地区。由于长期大量的开发和索取,汶川县生态环境破坏日益扩大,危害程度不断加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累计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资金达数亿元。因此保护和建设好岷江上游湿地资源与下游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汶川县湿地资源的现状给出建议与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模型,以岷江上游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定量分析了研究区2000~2005年间生态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状况.结果表明,2000~2005年间研究区森林、灌木林、疏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岷江上游2005年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态环境质量分级达到了优;岷江上游茂县2005年生态环境质量略微好于2000年,其余4个县生态环境质量在此期间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主要研究岷江上游的生态状况和经济状况,针对岷江上游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以及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具体要求,详细分析在岷江上游合适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包括岷江上游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的劳动主体因素等,并对建立农业生产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解决和优化措施,以提高岷江上游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推动岷江地区农业的发展,优化农民生产效率,促进农村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陕北地区的能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区域生态退化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三农问题、矿区经济系统的低水平运行、能源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失衡等制约生态产业发展的五大问题,提出了陕北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优化整合的基本思路,即:规划建设和谐的生态产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产业链、生态旅游以及政策创新和相关保障措施等,为探索陕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和实现建设世界级能源化工基地的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浑善达克沙地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距北京市最近的沙源地,其生态环境的变化严重影响当地及京津地区的发展。通过对比分析2001年与2015年浑善达克沙地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经济特性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状况,研究该地区近年来生态状况,分析气候变化趋势、生态系统组分构成、经济产业发展情况以及荒漠化面积变化趋势,探讨引发该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对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牲畜数量呈下降趋势,荒漠化程度不断降低,生态环境正逐步得到改善;第一产业产出长期维持在同一水平上。近年来,虽然生态环境状况出现好转,但仍不可忽视恶化地区,还应不断加强全民生态意识,继续推进禁牧、造林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分析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阐述了在局地焚风的影响下,干旱河谷还会出现隐域性分异现象,针对岷江上游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通过研究和对数据源的分析,最终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比如利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等改善岷江上游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淤地坝作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其主要功能是拦截上游支毛沟沟道泥沙、变沙为地、削峰减洪、蓄浑排清等。陕北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且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陕北地区,长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实践经验表明,修建淤地坝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本研究结合陕北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淤地坝基本情况及作用,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陕北地区淤地坝建设及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规划建设黄河上游经济带是促进甘青宁三省建立区域优势互补机制,解决地区经济凹陷、缩小发展差距,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立足三省实际,从政策、区位、资源、能源、交通、生态优势条件分析入手,探讨经济带建设仍面临的诸如城市规模偏小、竞争力弱、城乡差距大、增长方式转变深层次矛盾多、局部区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等不利因素。提出建立黄河上游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即遵循科学规划、区域一体化、循序渐进、产业支撑四个原则,突出协调发展联席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特色鲜明优势产业体系、全方位对外开放体系及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体系的构筑六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淤地坝作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其主要功能是拦截上游支毛沟沟道泥沙、变沙为地、削峰减洪、蓄浑排清等。陕北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而且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陕北地区长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实践经验表明,修建淤地坝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本文结合陕北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淤地坝基本情况及作用,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陕北地区淤地坝建设及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岷江的河谷气候导致岷江上游的干湿季节比较分明,属于干旱型气候,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本文中,笔者对岷江的河谷气候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利用岷江地区的河谷气候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的建议,以期对在该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岷江的河谷气候导致岷江上游的干湿季节比较分明,属于干旱型气候,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本文中,笔者对岷江的河谷气候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利用岷江地区的河谷气候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的建议,以期对在该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生态林业的角度出发,结合横山县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了横山县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情况、林业产业情况和该区域荒漠化的成因,阐述了生态林业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生态林业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横山县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资源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是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各种自然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合理保护。本文根据永顺县连洞乡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的实践和湘西武陵山区生态环境与资源系统特点,提出建设“生态农业”和实行“立体开发,综合发展,形成产业,讲究效益”的资源生态经济战略思想。同时,对该山区当前重点贫困地区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地区发展生态经济和建立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宁南山区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中国经济十分落后的地区,生态环境十分严酷,农民生活十分贫穷,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保护生态,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恢复同步发展已成为该地区当前和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面对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农业现代化要求,实施“龙头企业群 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工程实施取得较大成效.但是,退耕还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不足.通过对岷江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地调查,发现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