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然界物质有一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会在同、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解答物态变化问题要抓住以下要点:一是明确发生物态变化的物质是什么;二是发生变化前后物质各是什么状态;三是发生物态变化时伴随着怎样的吸热或放热过程。分析时还要注意有些物态变化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2.
常见的物质有一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会在同、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解答物态变化问题要抓住以下要点:一是明确发生物态变化的物质是什么;二是发生变化前物质是什么状态;三是变化之后物质是什么状态;四是发生物态变化时伴随着怎样的吸热或放热过程。分析时还要注意有些物态变化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3.
校园物态环境是人文环境的物质载体,是人们活动的物化。校园物态环境建设不是无规划、无目标、无标准地乱投资乱建设。物态环境建设必须要有人文内涵,必须要有精神内核,要体现人文精神。人文环境是物态环境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就丰富校园物态环境建设内涵的原则、路径、保障措施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融合共性与个性的思想观念与独特的物化形象的完美结合,是郭沫若小说诗意观念的体现;建立于作家主体的心灵意象与形体化、物态化的形象客体之间的对应构成了郭沫若小说的深层结构。从诗意观念和深层结构入手探讨郭沫若的小说创作,为我们从一个侧面解读和把握其小说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5.
河流底泥重金属不同形态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逐级连续化学浸提技术分析底泥重金属的形态 ,结合微生态系统生物暴露试验 ,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 ,评价了不同形态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 ,不同形态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对不同吸收途径的生物是不同的。对于食腐屑的底栖动物而言 ,底泥Cu的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态、铁锰氧化态 ,Pb的水溶态 ,Mn的水溶态、离子交换态、有机 -部分硫化物态可被生物吸收利用 ;而底泥Cu的水溶态 ,Pb的水溶态对滤食性底栖动物具有生物有效性 ;底泥Cu的水溶态 ,Pb的水溶态 ,Zn的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态、有机 -部分硫化物态 ,Mn的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态、铁锰氧化物态对水生根系植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提出问题物质凝同时,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猜想假设物质熔化时是吸热的,凝固与熔化是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所以物质凝同时可能是放热的。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地区连续施锌条件下土壤锌的形态及有效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连续浸提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连续施用锌肥后锌的土壤化学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7年连续施用锌肥,锌在土壤中有明显的累积。0~60 cm各土层土壤全锌和有效锌(DTPA-Zn)含量均高于对照,并且表现出锌在表层土壤(0~15 cm)累积和向深层土壤迁移的特点。土壤中的锌主要以矿物态锌存在,占土壤全锌含量的95.57%~99.11%。其次为松结态锌,约占全锌的0.82%~3.58%。其它形态锌占全锌的比例很小,不到1.00%。锌肥施入土壤后各形态锌的含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施入土壤中的锌有很大一部分转化为矿物态锌,只有一小部分进入土壤溶液,或与有机质、碳酸盐及氧化锰相结合。在土壤各形态锌中,交换态、松结态和碳酸盐态锌均能不同程度反映土壤锌的有效性。长期施用锌肥改善了小麦的锌营养状况,促进了小麦对锌的吸收,施锌小麦各器官锌含量和吸锌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何其芳早期诗歌创作,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传统,本从情感的物态化追求,抒情策略的环境化指向及意象的古典形态三个角度加以阐释,指出何其芳诗作对古典诗学理想做出现代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土体动力反应分析方法的优劣,并指出其研究发展的方向。【方法】以动力固结理论和瞬态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将物态本构模型引入到动力反应与动力固结相耦合、静应力和动应力变化相耦合、孔压的产生、扩散与消散相耦合的瞬态动力固结方程中,以砂土路基作为数值分析对象,比较了物态本构模型、孔压模型和等效粘弹性分析孔压特性和残余变形特性的差异。【结果】基于孔压模型的等效粘弹性土体动力反应分析是一个平均过程,体现不出某一时刻土体的实际性态,而基于物态本构模型的瞬态动力反应分析反映了孔压的瞬态变化的波动,体现了土体任意时刻的真实性态。【结论】以动力固结和瞬态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的反应地震过程中,土体物态变化的动力反应分析方法将动力反应与动力固结耦合在一起,能够真正地反映实际土体的真实性态,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热辐射对土壤钾素的影响。[方法]选择保护地土壤,采用室内热辐射模拟方法,测定不同程度热辐射后土壤钾素组分的含量。[结果]当辐射温度在200℃以内时,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变化不大;当辐射温度大于200℃时,土壤中速效钾含量逐渐上升,572℃时速效钾含量达到最高,以后呈下降趋势;当辐射温度在200~300℃时,土壤缓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辐射温度为263℃时缓效钾含量降至最低;当辐射温度大于400℃时,缓效钾含量急剧上升。土壤矿物态钾和全钾含量在低温辐射阶段有轻微波动,在高温辐射阶段无明显变化,但不同辐射温度下矿物态钾和全钾含量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热辐射对土壤不同形态钾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东方闲情的精神品貌──中国茶文化价值显示悖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余悦历史悠久、形式完美、内涵厚重的中国茶文化,是这个从形式到内容,从物态到精神的综合体系,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特殊创造和中华民族思想的集中体现。但是,人民常常习惯于把中国茶文化作为单一的整体概念...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氮、磷、钾肥配施以及接种土著AM真菌等14个处理,对蜈蚣草生长和富集砷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砷污染土壤中,接种土著AM真菌并施肥可促进蜈蚣草生长,增加蜈蚣草的丛枝数、叶柄长度和生物量,其中以N2KM处理的干物重最高,且生长速度最快,吸收As的效果最佳,并提高了土壤中专性吸附态As(Asp)、非晶态的Fe、Al水合氧化物态As(Aso)含量,更好地利于植物吸收更多的As。同时接种土著AM真菌,既为蜈蚣草提供了适当的磷肥供应,促进其生长,又不会对蜈蚣草富集As产生竞争作用,还可减少磷肥的施用量,从而减少了因磷肥施用过多而对环境造成的其他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种植几种常见农作物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Cu的形态转化及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作物引起根际土壤有机质、CEC的增高和pH值的下降,同时也导致了不同作物根际Cu含量的增高及其形态转化的差异。相对于非根际土壤,8种农作物根际土壤中Cu含量都相应地增加了4.8%~14.3%,可交换态Cu的增量十分明显,增量最高的作物——水稻达到900%以上,大部分作物氧化物态Cu也增加了20%左右,而其他各态,不同作物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对Cu的形态与农作物Cu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碳酸盐态Cu的植物有效性较大。研究表明,种植作物并没有改变根际土壤Cu的基本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4.
在肥料用量相同而基、追比例不同的条件下,水稻产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通过进行基、追肥不同施用比例田间试验,总结出了当地水稻实际生产中最佳基、追肥施用比例,旨在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白浆土磷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磷锌不同用量的室内培养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研究表明,大量施用磷肥降低了土的有效性,尤其是在缺锌的土壤中,白浆土锌分级测定表明,土壤中锌主要以矿物态存在,施用锌肥增加了交换态锌和氧化锰结合态锌含量;但同时施用磷肥,无定形铁结合态锌和晶形铁结合态锌则有一定的增咖,降低了土壤锌的有效性。施用磷肥也增加了锌在植株根部的积累,降低了植株根部的积累,降低了植株各上部锌供应。磷锌交互作用不仅发生在土壤中,也存  相似文献   

16.
城市污泥与稻草堆肥中铜锌的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将广州污泥、佛山污泥与稻草进行翻堆、加菌种-翻堆、连续通气、间歇通气和滚筒方式堆肥处理,研究堆肥中重金属铜、锌的含量与形态分布。结果表明,不同方式堆肥中全铜含量在412~451mg·kg-1,高低次序为:广州污泥-稻草+菌种-翻堆>广州污泥-稻草-滚筒>广州污泥-稻草-翻堆>广州污泥-稻草-间歇通气>广州污泥-稻草-连续通气>佛山污泥-稻草-翻堆;全锌含量在1374~1775mg·kg-1,高低次序为:广州污泥-稻草-连续通气>广州污泥-稻草-间歇通气>广州污泥-稻草-滚筒>广州污泥-稻草-翻堆>广州污泥-稻草+菌种-翻堆>佛山污泥-稻草-翻堆。与原污泥相比,堆肥处理后全铜、全锌含量增加,且全锌含量显著高于全铜含量;水溶态+交换态锌、铁锰氧化物态锌和残渣态锌含量显著高于对应形态铜的含量。不同方式堆肥中各形态铜的含量高低依次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水溶态+交换态>铁锰氧化物态;不同方式堆肥中铁锰氧化物态锌和水溶态+交换态锌含量较高,分别占全锌的37%左右和28.8%~32.7%;有机结合态锌占全锌量的14.2%~20.7%,残渣态锌占全锌10%左右。污泥堆肥处理后锌的生物有效性较铜高。  相似文献   

17.
0引言由于棉田长期连作,农三师五十团棉花枯、黄萎病致病菌在土壤逐步累积,每年都有一部分棉田枯、黄萎病发生较重,严重影响了产量。2007年,我们根据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规律,研究制定出棉花枯、黄萎病在不同发生程度下,应该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如果利用有限的土地提高产量效益呢?这不仅是农民朋友们的迫切愿望,更是农业专家多年致力研究的重点问题。经过不断地探索,专家们提出了在生产中应用良种、良法以及间作套种的不同模式。良种可保证产品优质,受市场欢迎,良法可保证高产,节约投入;间作套种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及效益。本期我们仅就高产高效间作套种模式编发了一系列稿件,希望能对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申静书  沈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60-2361
通过对宽窄巷子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其独特的空间形态及场所精神;指出影响宽窄巷子空间形态的因素;从业态、物态及文态3方面指出宽窄巷子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当两种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由于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多余电子而带等量负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