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园林意境的定义、特征及类型的阐述与分析,提出了几种园林意境的创作手法和几种园林意境创作建构,旨在探讨如何在园林设计中创造出意境深远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园林意境的定义、特征及类型的阐述与分析,提出了几种园林意境的创作手法和几种园林意境创作建构,旨在探讨如何在园林设计中创造出意境深远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3.
园林意境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之一,对现代园林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深远意义,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意境说源于中国古典诗词,王国维先生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首次明确地建立了诗词的境界理论。通过对《人间词话》诗词境界理论经典言论的分析,将其与园林景观相联系,可以对其意境表现有更深的理解。有助于研究现代园林意境表现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培明 《广东园林》1990,(4):32-36,16
本文概述了中国园林中的田园意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分析了田园意境的特点,及其在园林实践中的应用;论述了田园景观在园林中的作用,以及对园林意境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浅析园林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简要分析园林意境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结合相关文献及景观实例,通过对形象、典型、联想、模糊、点景及利用植物的特性美等方法进行的大量具体分析,总结出园林意境是在生活美、自然美基础上升华产生的艺术美,站在欣赏的角度上来说,园林意境是“意随人异,境随时迁“的,创作的意境应该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并通过意匠去表现好的园林意境。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为对象,从自然、文化、哲学三方面分析两者对于意境的不同追求。在自然方面,中国园林的意境表达重山水性而日本园林重海岛性;在文化方面,中国传统的山水诗画对园林意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日本则以其茶道文化影响最为突出;哲学作为决定性的因素作用于园林意境营造,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而日本则以禅宗思想为核心。  相似文献   

7.
中国园林艺术是园林美学研究的主体,园林意境是园林艺术中最重要的造园手法,四川省成都市新都桂湖是唯一传世隋园林,历史悠久,风韵犹存。本文经过整理分析新都桂湖的景观特色,归纳得出了园林意境的造园手法:即扩大景深,虚实结合、比拟联想、诗文题句与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8.
以大观园中主要人物之一贾宝玉所居住的怡红院室外环境为背景,综合分析贾宝玉的典型性格与其所居住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而得出怡红院典型场景中的主要构成元素,最终总结园林意境、心境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作用,并对古典园林意境在现代园林中的指导应用提出创新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典园林一直注重诗情画意的体现,园林意境的深远体现园主人的意志,意境是整个园林的精髓所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的服务对象不同,功能也发生改变。当代景观设计存在空洞、夸张、意境缺失等问题。如何将古典园林的精华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是今人值得深思的。探讨了古今园林的异同,提出继承发展古典园林中意境的必要性,结合现存景观工程,讨论当代景观设计园林意境体现的具体手法。  相似文献   

10.
竹景观是西蜀园林植物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秀丽美观的形式美,而且具有丰富的意境美,体现了西蜀园林植物造景的特色。在对西蜀园林进行文献阅读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西蜀园林竹景观意境进行了分析,从物质建构和精神建构两方面探讨了西蜀园林竹景观意境的营造方法,以期为当代西蜀园林植物意境的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合肥市环城公园景观调查及存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誉为“翡翠项链”的环城公园不仅传承了合肥的历史文化,更作为市民的开放公园,营造出新时代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通过对其中包河、银河、西山、黑池坝、琥珀潭等诸景区的考察和调研,对合肥市环城公园进行景观分析,提出景区设计和生态效应改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对昆明昙华寺公园中的前园与中园、后园的园林植物群落进行物种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季相的调查与分析。前园共有植物73种,分属于40科、63属。中园共有植物73种,分属于38科、53属。前园树种丰富度为6.32,树种多样性指数为3.45。中园树种丰富度为5.56,树种多样性指数为3.39。后园树种丰富度为5.94,树种多样性指数为3.34。中园胸径超过3 cm,冠幅超过9 m所占总数的百分比远比其它园区多的多。前园与中园乔木树高主要集中在10.7 m以上,后园树高在4.6~10.7 m的最多。3个园区的园林植物群落季相变化都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主要对佛山市植物园规划的背景、目标、选址、思路、主要功能分区进行了分析。佛山植物园的主要功能区包括了山茶园、珍奇植物区、抗污染植物区、药用植物区、南亚热带植物区、兰圃、温室植物区、生态修复区、科研行政管理区和游客服务区,将佛山植物园打造成为以山茶科为主要特色的精品植物园。  相似文献   

14.
古莲花池始建于公元1227年,原名"雪香园".明代,因池中荷花经久不衰而得名"古莲花池".清代,曾作为乾隆、嘉庆、光绪三朝的行宫和慈禧的行宫御苑.清乾隆年间形成著名的"莲池十二景". 就莲花池现存景点探究其艺术特色,其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了障景、透景、对景、补景、借景、框景等造景手法.景观布局和配置上,古莲花池属于其园林空间相对较小,相关景物也集中,不甚远大,但造景得法,莲多满植水中,力求在有限的水域内造成无边之势,以扬其盛,取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在布局莲景与陆地景物的平面与空间关系上,古莲花池为集中式布置莲景的形式,并与周围建筑相互渗透、相互呼应,使莲景在园林和风景造景中变化丰富,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新江南园林的造园范式,丰富新江南园林造园理论和方法,增强新时期风景园林文化自信,以无锡市尚林苑为例,对其造景艺术特色、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新江南园林造景理念、方法和创新手段,认为无锡尚林苑以江南园林造园艺术理论为指导,运用新材料、新格局,满足园林新功能,做到了对传统园林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从景德镇植物园的功能定位、规划设计、科普教育等方面,结合景德镇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分析总结景德镇植物园在科学内涵方面应具有的特色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王昕彦 《广东园林》2022,44(1):74-78
上海辰山植物园月季园始建于2010年,是辰山植物园最早、最重要的专类园之一,2015年作为核心展示区向专类花园发展的先导项目进行整体改造.为了探索植物专类花园景观营建中的关键要素,以上海辰山植物园月季园为研究对象,基于美景度评价(SBE)法对其景观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辰山植物园月季园景观特色突出,植物品种丰富,整体...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十笏园位于潍坊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乡绅邸宅,后经清代潍县首富丁善宝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改建为内宅花园。十笏园园林面积虽小。但山环水绕,曲折有致;亭台楼榭,高低错落;整体布局匀称紧凑、玲珑典雅.集中国南北园林艺术风格于一体。深入分析了十笏园独特的造园手法,揭示了十笏园人文历史价值.全面展示了十笏园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蜡梅专类园的植物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论述了蜡梅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原则、组织分区、植物配置原则和配置方式,对南京明孝陵中蜡梅园进行景观分析,提出现有的蜡梅专类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园城市”的思想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从生态学原理的角度就南昌市建设花园城市的绿化现状与可持续发展作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