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沼液、沼渣在辣椒栽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沼液、沼渣作为营养液与营养基质,为辣椒实施基质栽培。结果:沼液、沼渣栽培可以显著提高辣椒果实的V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并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蔬菜产量。结论:沼液栽培以处理T4效果最佳,沼渣栽培以处理R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沼渣为主料,对6个栽培平菇的配方筛选试验表明,沼渣30%、草糠30%、玉米芯30%、麸皮5%、生石灰4%、石膏1%为最佳配方,生物学转化率可达183%,平均产量为1.83 kg/袋,产投比达2.6∶1,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沼液、沼渣在无土栽培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沼液、沼渣分别作为营养液和营养基质,对辣椒进行基质栽培。[结果]沼液、沼渣栽培能明显提高果实中V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并且能提高蔬菜产量,但是对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的提高并不明显。[结论]沼液栽培以处理T4效果最佳,沼渣栽培以处理R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芜湖县三元乡植保员陈其峰,是个热爱科技的青年。他根据沼渣含有平菇生长所需要的多种养分,可以弥补棉籽壳中营养成分的不足,两者配合作培养料,可使平菇高产的科学道理,1987年9月,他用棉籽壳加沼渣在阳畦内栽培平菇,结果每50公斤干培养料收鲜菇62公斤,不加沼渣的只产菇48公斤,两者相比增产29.2%。1988年他又用这种培养料1000公斤,获得纯收入1300余元的好效益。其做法简单易行,特介绍如下:一、原料准备选用经过一年的腐熟沼渣,取出后晾晒至松散(含水量约50%);选新鲜、无霉变、无病虫害的棉籽壳,晒1~2天备用。二、菇床的选择与建筑菇床应选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秋冬能避风向阳,春季能遮阴  相似文献   

5.
采用稻草和杂交狼尾草作为平菇培养料,再利用平菇菌渣栽培白菜的试验结果表明:狼尾草作培养料栽培平菇的产量极显著高于稻草,生物学效率为94.51%;用稻草和狼尾草的平菇菌渣栽培白菜,两者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3.沼渣种菇①种蘑菇。于8月底或9月初取池底上层沼渣晒干后粉碎,按沼渣∶稻草=1∶2的比例一起堆沤成培养料作菇床培养蘑菇,在蘑菇生长过程中,每天用沼液原液与清水按1∶1的比例混匀喷施作追肥。②种平菇。取腐熟的沼渣晾干后,按沼渣70%、棉籽壳30%的比例配料做成菇床培养平菇,在平菇生长过程中,每天用1∶1沼液肥水喷施作追肥。4.沼气贮粮和水果保鲜在贮藏稻谷、玉米、豆  相似文献   

7.
一、平菇的特性在食用菌中,平菇是一个生活能力旺盛、适应性强、易于栽培、产量较高的品种。平菇喜欢潮湿通气的生长环境,在菌丝体生长阶段,最适宜温度为25~27℃,相对湿度为70%,长菇阶段最适宜温度为12~18℃,这阶段昼夜温差越大越好,培养料表面湿度和空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90%左右。沼渣栽培平菇,投资小,品质好,可比单纯用棉壳育菇增产29.2%。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刺梨果渣中的氮源,利用刺梨果渣作为培养基主料栽培平菇,通过凯氏定氮法,研究不同阶段下培养基的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刺梨果渣栽培平菇的生物学转化率为126%,刺梨果渣、刺梨果渣培养基、菌丝长满后培养基、平菇菌丝、子实体、菌糠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05%、9.12%、12.68%、20.74%、19.90%、9.89%。证明刺梨果渣中的氮源可以满足平菇生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沼渣栽培平菇,省投资,品质好,比单纯用棉子壳育菇增产29%。在食用真菌中,平菇是一个生活能力旺盛,适应性强,易于栽培,产量较高的品种。平菇喜欢潮湿通气的生长环境。在菌丝体生长阶段,最适宜温度为25~27℃,相对湿度为70%,长菇阶段最适宜温度为12~18℃,这阶段昼夜温差越大越好,培养料表面湿度和空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9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沼渣在辣椒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庄浪沼渣分别作为底肥和追肥对辣椒进行栽培试验,总结了沼渣栽培能明显提高果实中V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并且能提高蔬菜产量,但是对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的提高并不明显。并对沼渣在栽培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葛渣栽培平菇可行性,减少葛渣对环境的影响,分别对葛渣栽培的平菇菌丝生长情况,营养价值和葛根素在平菇中生物转化做出评价。采用高效液相法,分别对葛渣及葛渣栽培出来的平菇进行葛根素的含量测定。采用国家检测标准规定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葛渣栽培出的平菇总热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等含量。结果显示,纯葛渣平菇底料菌丝生长最好,菌丝洁白粗壮;在常规底料中科学添加一定量的葛渣,可以提高平菇中总蛋白、总热量和粗脂肪的含量;葛根素含量随葛渣替代的比例越高,含量越高,但是底料添加葛渣后其所含的葛根素不能被平菇本身生物转化。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开发新型基质以满足平菇生产的需求,以不同含量的麻屑、豆秸及菌渣为栽培基质,栽培平菇灰美二号,研究不同基质对平菇产量和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下的平菇子实体形态无明显变化,以麻屑、豆秸和木耳菌渣为基质主料栽培平菇是可行的,其中豆秸45%+菌渣40%(配方3)和麻屑40%+菌渣45%(配方7)与对照相比,子实体生长健壮,生物学效率高,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3.
沼-桑-菇这一沼气生态模式技术,是植桑养蚕的剩余物如桑叶残余物、蚕沙、废水作为沼气原料,在蚕棚闲置期栽培蘑菇。用产出的沼气供养蚕和蘑菇栽培照明、增温,沼渣、沼液作为植桑栽培的高效有机肥,沼渣还可作为栽培蘑菇原料。实现了节能降耗,发展了循环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沼-桑-菇生态循环模式,是用植桑养蚕的剩余物如桑叶残余物、蚕沙、废水作为沼气原料,在蚕棚闲置期栽培蘑菇;用产出的沼气供养蚕和蘑菇栽培照明、增温,沼渣、沼液作为植桑栽培的高效有机肥,沼渣还可作为栽培蘑菇原料。实现了节能降耗,发展了循环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高功 《农家致富》2012,(22):46-47
一、培养料的准备和堆制1.沼渣的选择一般来说,沼渣都能栽培蘑菇,但优质沼渣更能促进蘑菇的增产。所谓优质沼渣,是指在正常产气的沼气池中停留3个月以上出池后的无粪臭味的沼渣。2.栽培料的配备蘑菇栽培料的碳氮比要求30:1左右,所以每100立方米栽培料需要5000公斤沼渣、1500公斤麦秆或稻草、15公斤棉籽皮、60公斤石膏、25公斤石灰。含  相似文献   

16.
平菇作为食用菌产业中产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菌渣,食用菌对栽培料中的营养成分利用率约70%,因此废弃菌渣中仍含有大量可利用的营养物质。该文在概括废弃平菇菌渣营养成分的基础上,介绍了废弃平菇菌渣的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以纯木薯废弃物为原料、适合平菇栽培的培养基配方,为实现木薯产业废弃物资源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比例的木薯杆、木薯酒精渣配制成6个培养基配方,以桑枝屑、棉籽壳各半添加15.0%麸皮的常规配方作对照,通过袋栽方式栽培平菇,比较木薯杆、木薯酒精渣不同添加比例对平菇菌丝生长、生物学转化率及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木薯杆、木薯酒精渣不同配比培养基对平菇菌丝生长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不同,综合考虑平菇菌丝生长、生物转化率及生产效益,以木薯杆52.00%-67.00%、木薯酒精渣30.00%-45.00%、石灰2.00%、石膏1.00%为配方进行平菇栽培效果较佳。【结论】以木薯杆、木薯酒精渣等纯木薯产业废弃物为原料并添加石灰、石膏的配方栽培平菇,既能有效利用木薯产业副产品,保护环境,又能保证生产平菇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充分循环利用刺梨果渣,实现刺梨果渣资源化和零废弃利用。将刺梨果渣用于食用菌(平菇)栽培,以平菇作为附加值产品产出,降解刺梨果渣中的木质纤维。基于食用菌平菇对刺梨果渣的降解,分析刺梨果渣菌糠用于反刍动物饲料的可能,并将刺梨果渣菌糠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用于制备复合高吸水树材料。结果表明,最佳配方组中刺梨果渣栽培平菇生物学转化率为103.5%,栽培出的平菇营养价值丰富,且重金属远低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通过食用菌平菇降解木质纤维素后,刺梨果渣可用于反刍动物饲料,相对饲料值RFV由51.9升高至94.4;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刺梨菌糠制备所得的复合高吸水材料在蒸馏水和0.9%的NaCl溶液中的吸水率分别为285.1g·g~(-1),41.7g·g~(-1),而直接采用刺梨果渣进行接枝共聚不能制备复合高吸水树脂。使用FTIR、EDS对复合高吸水树材料进行结构表征,进一步证明丙烯酸成功接枝到菌糠上。通过食用菌平菇降解刺梨果渣中的木质纤维素,可使刺梨果渣得到资源化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
双孢菇、鸡腿菇等蘑菇的栽培中,覆土材料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在平菇、白灵菇、杏鲍菇等蘑菇的生产中,也有进行覆土栽培的。一定条件下,覆土栽培由于可使料温相对恒定、水分充足,只要操作得法,其产量均高于立体栽培。笔者根据食用菌生长需要和长期研发实践,提出了利用沼渣来制备覆土材料的两个方法。  相似文献   

20.
沼液沼渣是经过沼气厌氧发酵后而得到的,是很好的生物营养有机肥料。沼液经过对农作物进行浸种、以及叶面喷施,来对玉米进行栽培,沼渣用于农作物的基肥,本文着重阐述沼液、沼渣在玉米栽培上的应用,为进一步的了解沼渣沼液,做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