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温度、营养、酸碱度等不同培养条件下,通过观测羊肚菌M6613菌株的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情况,探讨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7种复合培养基中梯棱羊肚菌M6613菌株的菌丝均能正常生长且都能形成菌核,最适菌丝生长的复合培养基为PDA综合培养基和PDA土壤培养基,最适菌核形成的复合培养基为PDA麸皮培养基;M6613菌株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最适温度20 ℃,最适酸碱度为pH值6.5;最适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碳源为蔗糖和葡萄糖,尿素对菌丝的生长有抑制作用,(NH_4)_2SO_4和NaNO_4等铵盐存在时,菌丝生长缓慢;最适菌丝生长的氮源为KNO_3,最适菌核形成的氮源为KNO_3和蛋白胨,氮源为(NH_4)_2SO_4和NaNO_3等铵盐时,不形成菌核。  相似文献   

2.
优化培养条件对提高香菇漆酶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香菇发酵产漆酶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部分漆酶性质。结果发现静置培养优于振荡培养;pH值≥5.6时香菇菌体基本无法生长,香菇最适生长及产酶pH值为3.5;20℃低温有利于香菇漆酶生长,但最适产酶温度是25℃;Cu2 浓度为0.2~1.0 mmol/L时有利于香菇漆酶的合成,其中0.4 mmol/L是香菇产漆酶的最佳铜离子浓度,当铜离子终浓度超过5 mmol/L时,严重抑制香菇菌丝的生长;除了2,5-二甲基苯胺之外,阿魏酸、愈创木酚、没食子酸、黎芦醇等诱导剂促进香菇合成漆酶的作用不明显,反而会抑制菌丝生长;Tween-80的加入不利于漆酶合成。香菇漆酶在60℃条件下保温1 h后仍残余了2%的活力;以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为底物的最佳反应温度是65℃,最适反应pH值为2.2(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体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败酱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该酶最适pH为7.8,最适温度为26℃,温度60℃以上酶迅速失活。Vc、NaHSO3、L-Cys能完全抑制酶活性,苯甲酸钠、EDTA等对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酶能催化焦性没食子酸、邻苯二酚、愈创木酚氧化,但对焦性没食子酸的亲和力更强。  相似文献   

4.
优化彩绒革盖菌产漆酶条件及染料脱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株漆酶高产白腐菌———彩绒革盖菌的培养和产酶条件,包括培养基初始pH值、金属离子Cu2 和Mn2 的含量,以及诱导剂的种类、添加量和添加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该菌种适宜在pH值3.5~5.7环境下生长并合成漆酶,培养基中添加缓冲液可以获得更高的酶活,但不加则有较高的酶产率;铜和锰可以显著提高漆酶活力,当以0.1 mmol/L 2,5-二甲基苯胺为诱导剂时,培养基中宜含0.008~0.08 mmol/L Cu2 ,0.01 mmol/L左右的Mn2 。在5种常用漆酶诱导剂中,2,5-二甲基苯胺的效果最佳,且应在菌种进入对数生长期时加入效果最好,其最适添加浓度为0.4 mmol/L,此时最适产酶Cu2 浓度为0.4 mmol/L。研究显示漆酶在30和40℃下保持6 h后残余酶活分别为原来的95%和80%;60℃条件下,该酶保温1 h后的残余活力仅为原来的14%。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是65℃,最适反应pH值为2.4~3。对20种常用染料进行的脱色研究显示,在pH值5、40℃条件下,该粗漆酶液可以直接作用于13种工业染料。  相似文献   

5.
选取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coccineus为产漆酶菌种,通过开展单因素产漆酶条件优化研究,明确最佳液体发酵工艺参数,制备出粗酶制剂并进行原油降解性能评价。结果表明:1)漆酶最佳液体发酵工艺参数为初始pH值5~7、初始温度30℃、摇床转速200r/min,接种量1.5%、碳源为羧甲基纤维素钠20.00g/L、氮源为硝酸钠5.00g/L、磷源磷酸氢二钾为2.00g/L、Cu2+浓度为1.00mmol/L、诱导剂为蔥2.00×10-4 mmol/L;复合制剂(粗酶制剂+菌剂)TPHs降解率高于单一制剂(仅投加菌液),环境耐受性、微生物底物作用能力及原油降解速率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
杨树变色真菌生防细菌KLBMP033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KLBMP 033对可可球二孢菌的拮抗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多浓度和响应面试验设计法,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为玉米粉17.8g/L,黄豆粉13.7g/L,NaCl5.0g/L;发酵条件pH值7.5,培养温度28℃,转速为180r/min,种子液的接种量4%,装液量60mL/250mL,培养时间为60h;对可可球二孢的抑制率从起始的53.3%提高到83.2%。  相似文献   

7.
以葡萄糖为原料,通过β-葡萄糖苷酶发生转糖苷反应制备龙胆二糖,研究不同来源的酶、反应温度、pH、加酶量、底物浓度、反应时间等对龙胆二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京林业大学自产酶适合于龙胆二糖的制备,用900 g/L的葡萄糖溶液,加酶量为60 U/g葡萄糖,在pH 5、温度60℃的条件下,以80 r/min振荡转化24 h后得到浓度为46.9 g/L龙胆二糖。得到产物后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进行鉴定和定量。阳离子交换树脂2次洗脱分离后,得到纯度97.0%的龙胆二糖。用制备的龙胆低聚糖增殖青春双歧杆菌,36 h代谢了含有碳元素74.9mmol/L的碳源,生成含有碳元素62.1 mmol/L的有机酸和7.1 mmol/L的菌体,菌体浓度增长了3.8倍,表明实验得到的龙胆二糖可以有效增殖对人体有益的青春双歧杆菌。  相似文献   

8.
培养条件对低聚木糖增殖青春双歧杆菌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以低聚木糖为底物碳源,在严格厌氧培养条件下研究了pH值、还原剂和低聚木糖浓度等因素对该糖增殖青春双歧杆菌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初始pH5.5-8.0的范围内低聚木糖均可增殖青春双歧杆菌,但pH8.0的微碱性培养效果更好。添加L-半胱氨酸和硫代乙醇酸钠还原剂可迅速降低培养液的初始氧化还原电位,有利于双歧杆菌的快速增殖,还原剂的初始浓度以0.5-1.0g/L为宜。人体持续摄入低聚木糖可保证其对双歧杆菌的增殖作用。在2.5-10g/L内,增加低聚木糖的初始浓度可提高双歧杆菌的菌体浓度和增殖速率,当糖浓为5.0g/L时青春双歧杆菌对该糖的利用效果最好。培养至18h,菌体浓度达1.03g/L,糖的转化率达42.2%。  相似文献   

9.
膜荚黄芪苯丙氨酸解氨酶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初步研究了荚膜黄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PAL的最适反应时间为30min,PAL在Tris-HCl缓冲液中适宜的pH值为8.0,最适反应温度为37℃,PAL酶浓度过高或过低不利于酶的活力,PAL最适底物浓度为2mmol/L。  相似文献   

10.
以吕梁本地的"中林1号"核桃青皮为材料,采用比色法对影响核桃青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因素,如底物、温度、pH以及激活和抑制作用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在其浓度0.05mol/L、温度20℃、pH6.0下,波长294nm处核桃青皮PPO活性最高;浓度0.5mol/L的MgCl_2对PPO激活作用最强,酶活力为32.2 U/min;CuSO_4次之,为19.1U/min;乙醇的激活作用也很强,6%乙醇酶活力为27.5U/min;芦丁、Na_2SO_3和L-半胱氨酸(L-Cys)对PPO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其抑制率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田菁是被广泛应用的盐碱地改良先锋植物,半乳甘露聚糖是田菁种子的主要成分。半乳糖、甘露糖和半乳甘露低聚糖为半乳甘露聚糖酶法完全和不完全水解产物。为揭示不同分子质量半乳甘露聚糖不完全降解产物的生物学功能差异,笔者研究了半乳糖、甘露糖和不同分子质量分布的半乳甘露低聚糖对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的增殖作用及其代谢产物。青春双歧杆菌分别以3g/L(质量浓度)半乳糖和甘露糖为碳源培养24h,糖利用率分别为99.67%和72.00%,菌体质量浓度从初始的0.04g/L分别增殖到1.82和0.39g/L,生成的总短链脂肪酸(乙酸、乳酸和丙酸)质量浓度分别为6.76和3.02g/L。不同分子质量分布的半乳甘露低聚糖能有效增殖青春双歧杆菌,半乳甘露低聚糖平均分子质量越低,对青春双歧杆菌的增殖作用越强。青春双歧杆菌以3g/L,分子质量分布为510,25和≤2ku的半乳甘露低聚糖为碳源培养24h,半乳甘露低聚糖利用率分别为59.00%,61.67%和86.33%,青春双歧杆菌菌体质量浓度从初始浓度的0.04g/L分别增殖到0.51,0.79和1.71g/L。青春双歧杆菌以分子质量≤2ku的半乳甘露低聚糖为碳源培养24h,代谢产物乙酸、乳酸和丙酸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14,2.48和0.81g/L。  相似文献   

12.
以白腐菌漆酶为试材,儿茶酚和表儿茶素为模式底物进行了酶促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以儿茶酚和表儿茶素为底物,漆酶催化氧化的产物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388和408nm,作用最适pH值分别为5.5和5.75;最适反应温度均为55℃。漆酶对2种底物的催化氧化反应均符合米氏方程规律。在25℃反应条件下测得儿茶酚和表儿茶素2种底物的Km值分别为0.279和0.145mol/L;Vmax分别为0.114和1.139A/(U.min)。漆酶对表儿茶素的催化活性大大高于对儿茶酚的,作用于其混合物时需以儿茶酚的酶用量为准,即底物浓度0.5mol/L时加酶0.04U/mL。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营养元素对桉树枝枯病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菌丝生长指标的影响,采用不同N、P、K、Ca、Mg、B、Cu、Zn、Fe、Mn元素及不同浓度对桉树枝枯病菌菌丝进行培养,观测菌落大小、菌落长势、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结果表明:(NH_4)_2CO、KCl、CaCl_2、MgSO_4、H_3BO_3和MnSO_4均能促进菌丝生长,且(NH_4)_2CO、KCl和H_3BO_3在2μmol/L处理时菌丝生长达到最高峰,密度最大;CaCl_2和MnSO_4处理随浓度增加,菌丝生长加快,在8μmol/L时,菌落直径达最大;CuSO_4、ZnSO_4和FeSO_4能抑制菌丝生长,随元素浓度增高,菌丝生长减慢,密度小、稀疏;低浓度KH_2PO_4处理能促进菌丝生长,在高浓度时却能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木聚糖类似物诱导法,对64种食用真菌进行诱导培养,得到产木聚糖酶较高的食用菌株—黑木耳LK8。利用正交试验法对黑木耳LK8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液体培养基pH=7.5、底物木聚糖浓度为1 g/100 m L、培养20天的条件下产酶效果最佳,产酶水平为605.6 IU/m L,较优化前提高近7倍。同时,试验结果证明培养液pH值是影响诱导效果的主要因素,利用盐沉和冷冻干燥法制备木聚糖酶粗酶制剂,得率为43%。  相似文献   

15.
以中华结缕草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预处理温度、时间以及不同碳源、氮源、pH值、琼脂浓度、培养温度、激素配比对中华结缕草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胚预处理使用30℃的30%NaOH处理60min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酶水解酪蛋白500mg/L、蔗糖3%、葡萄糖2%、琼脂6.5/L,附加2,4-D2mg/L、6-BA0.1mg/L、VB11mg/L、VB21mg/L,灭菌前pH值调至6.0~6.1,最佳培养温度为25℃±2℃。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附加6-BA0.3mg/L、NAA0.5mg/L、蔗糖3%、琼脂6.5g/L。  相似文献   

16.
利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细胞作为全细胞生物催化剂,研究了催化没食子酸生成没食子酸丙酯的条件,探讨了有机溶剂、细胞预处理、底物浓度、反应时间和水分含量等因素在酶催化没食子酸丙酯合成中的影响,结果表明,苯是最佳溶剂,而菌丝体的含水量在80%时得率最高.在此基础上,选择菌丝量、没食子酸浓度、正丙醇体积分数和反应时间进行了正交试验,在200 r/min、40℃的转化条件下得到的较佳催化组合为:25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苯、0.5g菌丝、7 mmol(0.012 7 g)没食子酸、7.3 %(0.73 mL)正丙醇组成的有机催化体系中,反应18h,没食子酸丙酯得率达到36.4%.该过程无需要纯化或者固定化酶,实现了没食子酸丙酯低成本、高得率的催化.  相似文献   

17.
用云南龙竹成年竹新生枝条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培养,获得该竹种的试管无性系,并对其试管种苗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各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用0.1%升汞溶液或用10%Ca(ClO)_2对幼嫩茎段分别处理6min或3min的消毒灭菌方法效果最好,成活率分别达到85.0%和75.0%,死亡率和污染率也较低;(2)丛芽诱导培养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 2.0mg/L+KT 0.5mg/L+琼脂5g/L+蔗糖30g/L+椰乳100mL/L(pH值5.8),丛芽诱导率可达到65.0%;(3)试管苗壮苗生根培养适宜的激素和浓度组合为6-BA 0.5mg/L+NAA 1.0mg/L,在此条件下培养,试管苗丛的平均生根数和根长可分别达到9.5条和3.56cm。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西藏地区银白杨组培苗的生根率,筛选出银白杨不定芽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以前期银白杨组培中获得的不定芽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光照周期、蔗糖浓度、琼脂粉含量、不同激素配比及不同pH值等培养条件,筛选出最优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1/2MS为银白杨的最佳基本培养基,最佳激素为IBA浓度0.4mg/L,最适pH值5.7±0.1;光照12h/d、琼脂6g/L、蔗糖15g/L时银白杨不定芽生根率最高且生长态势良好;综合各影响因子,最终确定银白杨不定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IBA0.4mg/L+琼脂6g/L+蔗糖15g/L,pH 5.7±0.1。  相似文献   

19.
详细地论述了在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IPA-750)的催化裂解下.由青霉素G扩环得到的头孢G酸(扩环酸)转化为7-ADCA.在0.05 mol/L的硼酸缓冲液中,通过改变酶促反应过程中底物质量浓度、温度、pH值,并借助HPLC色谱仪的精确分析,在IPA-750用量为65 KU/g(底物)的前提下筛选出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28-30℃、pH值8.2、质量浓度60 kg/L,头孢G酸转化率可达96%以上.同时可实现400批的重复转化反应,且反应过后不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0.
Penidiella sp. HEY-1β-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enidiella sp. HEY-1发酵豆渣可制备产胞外β-葡萄糖苷酶(BGL)。粗酶液经过乙醇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等步骤后获得了凝胶电泳均一的BGL。通过SDS-PAGE测得其分子质量为65.5 ku。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60~70℃,最适pH值为3.0,在70℃以下及pH值2.0~8.0范围内均能保持稳定。Mn2+对酶有激活作用,而Na+对酶有抑制作用,其他金属离子对酶的活性影响不大。底物专一性实验表明,该酶可作用于对硝基苯-β-D-葡萄糖苷(p-NPGlu)、邻硝基苯-β-D-半乳糖苷(o-NPG)。作用于p-NPGlu和o-NPG的米氏常数(Km)值分别为0.434和0.411 mmol/L,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vmax)分别为1.0×10-3和3.3×10-4mol/(L.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