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氮肥不同施用比例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拔节与穗期氮肥施用比例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氮肥分2次追施,产量提高,前期施氮有利于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2.
基于 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都显著提高。有机肥与氮肥配施的处理与偏施氮肥的处理相比,各项指标提高最为显著。长期不施肥,玉米的穗粒数最低偏施氮肥可以提高穗粒数,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粒数,产量较高,高有机肥与高氮肥配施的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减量追施氮肥运筹对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方法】5个处理施基肥量一致,以大田常规追施氮肥量为对照,在常规追施氮肥量的基础上减施10%、20%、30%、40%作为减量追施氮肥处理,分析减量追施氮肥对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常规追施氮肥量、减施10%追施氮肥量和减施20%追施氮肥量处理的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结铃数和籽棉产量均显著高于减施30%追施氮肥量和减施40%追施氮肥量处理,并且各处理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比重按大小依次为减施10%追施氮肥量处理、常规追施氮肥量处理、减施20%追施氮肥量处理、减施30%追施氮肥量处理、减施40%追施氮肥量处理;追施氮肥量、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及籽棉产量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结论】大田常规追施氮肥基础上减施10%追施氮肥量不会显著降低籽棉产量,对棉花的结铃数和铃重、衣分也均未显著降低,同时不会影响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且有利于棉株生殖器官分配比重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夏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对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夏玉米产量、产量构成、穗部性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穗位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光合速率、子粒形成的碳氮来源、收获指数、氮素收获指数及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总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以播种期施氮结合大喇叭口期和抽丝期二次追施氮效果最好,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其次为大喇叭口期一次追施氮;抽丝期一次追施氮以及前重后轻的施氮方式导致后期叶片缺肥早衰,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影响产量,降低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春季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川芎采收期形态特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主要药用成分的影响,为川芎生产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施氮时期和氮肥用量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田间试验方法。【结果】春季追施氮肥的时期和数量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川芎的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和总生物碱与阿魏酸含量,适时施适量施氮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川芎收获期的株高和单株茎数,延长最长根长,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并提高根茎的干物质分配率和根冠比,从而提高川芎产量以及总生物碱和总阿魏酸含量。【结论】适时施适量施氮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川芎产量以及总生物碱和总阿魏酸含量,以3月6日施53.0kg N/hm2尿素(31.8kg N/hm2)最适宜。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品种隆平20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不同器官氮素吸收积累量、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夏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不同器官氮含量、氮积累量和干物质量显著提高;施氮量高于30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不再显著增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显著增加,不同处理较对照产量提高30.7%~104.3%;施肥量达225 kg/hm~2后,产量无显著增加;氮肥施用量与产量存在线性加平台的关系。氮肥用量提高,氮素偏生产力显著下降,较对照下降34.7%~70.9%。  相似文献   

7.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不施肥、施化肥、风化煤与化肥配施、腐殖酸有机肥施用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氮磷肥偏生产力以及氮磷肥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及粗蛋白含量。风化煤与化肥配施、腐殖酸有机肥施用较单施化肥显著提高了玉米根系干质量、秸秆质量、行粒数、每穗粒数、籽粒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氮磷肥偏生产力以及氮磷肥农学效率;腐殖酸有机肥较单施化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穗轴质量、穗行数,对玉米百粒质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晋谷21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等行种植模式,在幼穗分化期的不同阶段调查收集谷子株高、根系干质量、叶片干质量、茎秆干质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谷子株高的日平均变化率在幼穗分化期呈现快—慢—快—慢的增长特点,追施氮肥能够显著延缓后期叶片干质量的下降。追施氮肥、不追施氮肥及不同追施氮肥时期均会对穗分化期的各部分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株高日平均增长率第一次变慢可能是因为此时期的生殖生长中各部分干物质积累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时期的相应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而造成营养生长中株高的日平均增长率变慢,第二次变慢推测可能是由于谷子进入灌浆期后营养生长基本停滞。T1处理下能更好地调节谷子幼穗分化期的株高与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因此,晋谷21号的株高在幼穗分化期的动态变化曲线呈现双"S"形,生物量的增长情况与株高增长情况在幼穗分化期呈负相关关系。在谷子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控施肥时期来调控穗分化期生物量的变化情况,从而影响谷子株高以达到预期效果,研究表明山西晋中地区种植晋谷21号应该在出苗期追施氮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对啤酒大麦经济性状及品质影响,研究啤酒大麦氮肥最佳追施时期,为提高大麦种植区产量与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以近几年引进和自育的啤酒大麦品种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在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对不同品种经济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结果】 随着追施氮肥时期的推迟,抽穗期、成熟期均推迟;在孕穗期、抽穗期追施氮肥,生育期天数显著增加;在2叶1心期追施氮肥最高总茎数和有效穗数表现最优,差异显著;株高、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在拔节期追施氮肥效果最佳,且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与追氮时期呈正相关规律变化,随着追施氮肥时期的后移,蛋白质含量越高。【结论】 在2叶1心期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啤酒大麦的经济性状;在拔节期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啤酒大麦的产量,显著改善其籽粒品质。拔节期追施氮肥可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0.
缓释肥分层底施对夏玉米生长、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缓释肥分层底施模式的作用效果,为简化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玉米品种鑫瑞25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缓释肥分层(0~15、15~30 cm土层)底施模式(M1)、普通化肥底施模式(M2)、普通化肥底施+追施模式(M3)3个处理,研究了缓释肥分层底施对玉米群体生长、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M2模式夏玉米在生育前期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M1和M3模式夏玉米在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较高,灌浆期—成熟期M1模式的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模式。抽雄期之后M1模式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M2和M3模式。夏玉米营养器官干物质的转运率和对籽粒贡献率均表现为M2模式最高,M1与M3模式相似。M1与M3模式的穗粒数和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M2模式。M1模式的夏玉米产量分别比M2、M3模式提高13.9%、5.2%。可见,缓释肥分层底施能促进夏玉米生育后期的生长发育,提高夏玉米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通过增加夏玉米的穗粒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不同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不同器官氮素积累、吸收、分配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指导寒地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德美亚3号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设置不施氮肥(PK)、基肥+追肥浅追1次(NPK+SD1)、基肥+追肥深追1次(NPK+DD1)、基肥+追肥深追2次(NPK+DD2)4个处理,分析不同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氮素吸收、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追氮提高了寒地玉米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含量及氮素积累量。与浅追相比,氮肥深追15N标记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26.00和14.08个百分点;土壤15N残留率分别降低2.10和1.19个百分点;15N损失率分别减少23.90和12.90个百分点;土壤15N贡献率分别提高3.57和0.64个百分点;提高了寒地玉米穗长、穗粗、轴粗,与PK相比显著提高寒地玉米产量,提高幅度为36.24%~50.72%。氮肥深追与浅追相比产量分别提高10.63%和6.3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寒地玉米种植中,氮肥深追好于氮肥浅追,2次深追好于1次深追。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方式对两系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旨在探明尿素撒施和表层集中施肥对两系杂超级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两系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和两优0293为供试材料,以总氮肥施肥量为180kg/hm2,分别设置为不同施用比例和不同的追肥方式,测定分蘖动态、SPAD值、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T3和T4氮肥运筹模式能显著提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合理的氮肥后移有利于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而一次性基肥施肥方法(T2)和一次性追肥方法(T5、T6)均不能协调好源和库之间的关系。尿素追肥撒施和表层集中施肥的方法对产量和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氮用量及基追比例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豫西半干旱地区烤烟氮肥合理施用方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不同基追肥比例对豫西半干旱地区烤烟农艺性状、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氮方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烤烟的农艺性状各指标、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有增加趋势,相同施氮量不同氮肥施用方式相比,以基肥加追肥的方式好于全部基施。相同施氮量不同氮基追肥比例下的经济性状比较,产量以氮肥基∶追=1∶1的方式较高,其中氮肥85.2kg/hm2即N3(1∶1)产量达3 265.5kg/hm2;从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分析,相同施氮量不同氮肥施用方式之间相比以基∶追=3∶1的方式较高,其中氮肥60kg/hm2即N2(3∶1)处理产值达38 085.0元/hm2,上等烟比例达25.8%,均价为13.95元/kg。相同基追比例下,N3水平与氮肥37.5kg/hm2即N1水平之间叶片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而N2和N3水平间差异则不显著。综合来看,在豫西半干旱地区,烤烟施氮量以60kg/hm2,施用方式以基∶追=3∶1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明不同基追比(基肥和追肥比例)氮肥形态对烤烟产质的影响。[方法]在云南保山烟区,采用大田小区研究法,根据硝态氮和氨态氮在基肥和追肥中所占比例,设置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就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而言,处理T3(基肥硝态氮40%+铵态氮60%,追肥硝态氮60%+氨态氮40%)、处理T4(基肥硝态氮60%+氨态氮40%,追肥硝态氮40%+铵态氮60%)效果最好;就烟叶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而言,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处理T3和T4有利于烤烟植株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干物质积累,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氮肥对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干物质的积累动态与分配规律的影响,为南疆陆地棉膜下滴灌高产棉田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棉所49号为材料,在田间通过不同施纯氮量(0、150、300、450、600和750 kg/hm2)试验,对不同生育时期公顷干物质的积累及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并建立施纯氮量与籽棉产量的回归方程.[结果]全生育期根、茎枝、叶片的干物质积累与施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蕾花铃在结铃期呈极显著负相关.茎枝的分配比例与施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蕾花铃呈负相关;叶片的分配比例在开花期之前与施氮量呈负相关,开花期之后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纯氮300~450 kg/hm2,可提高干物质积累速率,延长其快速积累持续期,调节棉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增加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提高棉花产量.施纯氮量与籽棉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4 171.870+12.881 X-0.015X2,当施纯氮量X=427.832 kg/hm2,得到籽棉理论最高产量为Y=6 937.17 kg/hm2.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NPK配比对红芸豆干物质积累、转移及产量相关因子的影响,可为红芸豆高效生产及适量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是以‘英国红’红芸豆为试材的"3414"大田肥料试验。结果表明,红芸豆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趋势。N肥的在营养生长阶段对干物质积累起到主要作用,K肥在生殖生长阶段对干物质积累起到主要作用,促进了后期营养器官的干物质向生殖器官转移;各器官较高的干物质转移率是取得高产的物质基础,而缺N、缺P会严重影响到茎干物质对籽粒的转移率和贡献率;红芸豆的叶、茎、荚皮的干物质对籽粒的转移率和贡献率所呈现的趋势高度一致。NPK对红芸豆产量因子的作用侧重点不同,N肥对产量因子的群体(有效荚数和每荚粒数)起到促进作用,而PK肥对产量因子的个体(百粒重)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NPK三因子与2014年产量的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求解得出:施肥量分别为N 132.03 kg/hm~2、P_2O_5 160.02 kg/hm~2、K_2O 104.80 kg/hm~2时,红芸豆的最高产量为2627.26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方法对南雄烟区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雄烟区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法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前期施足基肥、旺长期追肥时将硝酸钾分次兑水淋施的施肥方法能平衡烟株营养供应,促进烟株生长发育,促进上部叶的开片和可用性的提高,提高烟叶的产质量.在南雄烟区种植烤烟采用70%烟草专用肥作基肥在移栽时施入,30%烟草专用肥作追肥在大培土时施入,硝酸钾全作追肥在旺长期分3次兑水淋施的施肥方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以云烟87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试验,研究了2种追肥模式(传统追肥模式、水溶性追肥模式)配施促根剂(地康食安1号、诱抗特、普多收魔力根)在不同移栽天数后对烤烟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积累及肥料吸收效率、肥料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追肥模式不利于烟叶后期脱氮,水溶性追肥模式可促进烟叶落黄成熟;水溶性追肥模式和促根剂及其互作均有利于烤烟干物质积累,可改善烟株氮、磷、钾积累和分配状况,提高烤烟的养分吸收效率和生产效益;追肥模式、促根剂及其互作对干物质积累的贡献率分别为37.64%、41.35%、21.01%,对氮积累的贡献率分别为34.14%、33.78%、32.08%,对磷积累的贡献率分别为34.41%、33.47%、32.12%,对钾积累的贡献率分别为32.12%、36.56%、25.16%。在湖南稻作烟区,采用水溶性追肥配施地康食安1号、诱抗特可显著促进烤烟生长前期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烤烟氮、磷积累量,有效提升肥料吸收效率和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9.
探索在保证桃果产量、品质和农民收益的前提下,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基肥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减少追施氮肥的试验。达到精量施肥、最优生产的目标,以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果表明,桃树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所有施肥处理的桃树产量极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追肥减氮10%、追肥减氮20%和追肥减氮30%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的桃树产量相比产量降低。常规施肥处理桃树产量与追肥减氮10%差异不显著,追肥减氮20%桃树产量与追肥减氮10%相比产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但与追肥减氮30%处理相比产量显著降低。追肥减氮30%桃树产量与追肥减氮20%相比产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追肥减氮比例越高,桃树产量降低越多。因此,在桃树生产实践中利用追施氮肥时,可降低氮肥用量,降幅以控制在20%以内为宜。而水肥一体化不同追肥减氮比例对桃收获后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减氮10%和减氮20%无显著变化,其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甚至还略有升高。而追肥减氮30%与常规施肥相比,追肥减氮30%处理收获后土壤除pH外,其他各养分含量有所降低。通过对桃园经济效益分析知道追肥减氮10%的产投比与常规施肥是一样的,而追肥减氮20%其产投比略低,但差异不显著。因此综合考虑建议在桃树水肥一体化生产中利用追肥减氮应控制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20.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棉花生育特性及土壤含氮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无机N肥配施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土壤全N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N肥能促进各生育时期棉株和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增加LAI,极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总铃数和棉花产量;在施用等量N、P、K的条件下,绿肥+沼肥+化肥配施的综合效果较好,绿肥+化肥配施次之,单施无机N肥效果较差;有机无机氮肥配施能提高土壤全N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