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加强兽医卫生措施鸡场大门口、生产区门口和各栋鸡舍的门口都应该设立消毒设施,如车辆消毒池、脚踏消毒池、消毒洗手盆。有条件的鸡场可以建立喷雾消毒室、更衣室、沐浴室。鸡场的大门和生产区大门设立门卫,严格实行隔离制度和消毒制度。谢绝参观,不准闲杂人员、车辆、各种动物进场,经允许入场指定位置的车  相似文献   

2.
正建立消毒设施:养殖场和生产区门口必须设立消毒池、消毒室等防疫消毒设施,消毒池要保持消毒池药物的有效浓度,所有进出人员和车辆必须进入消毒池消毒,严禁跨越通行;要严格按程序做好消毒更衣及其他防疫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1隔离隔离包括场舍的隔离、人员的隔离、设施的隔离和操作的隔离,使外界病原不能进入鸡场内部,进而确保鸡场的生物安全。鸡场内部要区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区与区之间需设消毒设施。鸡舍门口设有车辆消毒池和人员淋浴消毒室,所有进出场人员必须淋浴消毒。鸡场谢绝参观,禁止外来人员进入鸡场。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随着疾病的增多,鸡场生物安全防御体系的建立为控制疾病传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因此而引起养殖场的关注,那么,标准化肉鸡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如何建立呢?下面从以下几点分别介绍。1隔离隔离包括场舍、人员、设施和操作的隔离。鸡场内部要区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区与区之间需设置消毒设施。在鸡舍门口要设有车辆消毒池和人员淋浴消毒室,所有进出场人员必须淋浴消毒;  相似文献   

5.
鸡场消毒的几点看法刘玉山(山东省家禽研究所济南250023)疾病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因素,彻底消毒是控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消毒,减少鸡与病原体的接触,才能保证鸡群的健康,但有些鸡场对消毒不够重视,在消毒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消毒池成...  相似文献   

6.
<正> 在牛场管理中应坚持"防病重于治病"的方针,防止和消灭奶牛疾病,特别是传染病、代谢病,使奶牛更好地发挥生产性能,延长使用年限,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1 日常的预防措施奶牛场应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生产区门口应设置消毒池和消毒室(内设紫外线灯等消毒设施),消毒池内应常年保持2%~4%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药。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时应更换工作服及鞋帽,经消毒室消毒后才能进入。  相似文献   

7.
1 鸡场场区的防疫消毒鸡场场区和生产区四周应设有围墙或挖防疫沟 ,场区、生产区、鸡舍门口设置脚踏消毒池和紫外线灯 ,生产区设更衣室。一切车辆出入须经消毒池 ,通过喷雾消毒后才能通行。出入口设专人看守 ,非本场工作人员一律不得入内。环境消毒 :整个鸡场的环境、道路、鸡舍周围定期用火碱(1% )喷雾消毒 ,每周 1~ 2次。疫情时 ,应加强对场区环境的消毒。禽舍消毒 :消毒工作程序是 :一冲 ,二烧 ,三喷 ,四熏蒸。孵化厅消毒 :孵化前熏蒸 ,孵化期间要做好室内消毒工作。消毒效果的测定 :监测方法是 ,消毒前后同一物体 ;同一环境 ;同一地点…  相似文献   

8.
<正> 1.场址的选择鸡场应选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采光充足、隔离条件好的地方。鸡场要求距离其他养殖场、公路干线和居民点至少1千米以上,距离大型工矿、化工厂3千米以上。鸡场不应建在饮用水源和食品厂的上游。提倡分散建场,不宜搞密集小区养殖。2.场区的布局鸡场要根据地势从高到低以及主导风的方向,严格按照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排污区顺序排列。各场区之间要有隔离带,各场区和各鸡舍间的距离应符合防疫要求,鸡舍间的距离一般为鸡舍高度的3~5倍。鸡场要有排污道和发酵池,场区及周边的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3.生物安全措施及防疫制度(1)鸡场门口要设消毒池,所有进出鸡场的车辆和人员必须经过消毒池,外来人员不得随意进出生产区。鸡舍门口同样设消毒池,供工作人员消毒。消毒液可选用2%~5%的漂白粉澄清溶液或2%~4%的氢氧化钠溶液,消毒液要定期更换。(2)肉鸡饲养一般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每批鸡出栏后,鸡舍应彻底打扫清理,并选用符合《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53)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消毒剂对鸡舍实施消毒。鸡舍清理完毕到进下一批鸡前至少空舍2周,并防止鸟类和鼠类等进入鸡舍。(3)根据当地鸡病的流行情况,制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笔者通过在农村调研规模猪场养殖情况,发现一些中等规模猪场及农村经济不发达的村中养猪场,场内消毒设施布局和消毒技术很不规范,猪场的许多疾病是由消毒不规范所致,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提出如下猪场消毒措施建议。1消毒池设置在猪场大门、生产区人口和各栋猪舍门口各设置一个与门同宽的消毒池,入场人员能自由踩踏到一步以上。池中装消毒液,每周更换消毒药1~2次。在选用消毒剂时,要多种轮换、交叉使用。最常用的是2%~3%的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小型禽场日益增多,经济效益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走访了本县几家中小型及个体户养鸡场,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鸡舍布局不合理。育雏室鸡舍和蛋鸡鸡舍相距太近,有的鸡场场址设立考虑不周,为禽病在鸡舍内相互传染提供了方便之门。 2.未认真执行消毒与卫生制度。许多鸡场消毒制度不健全,有的只写在纸上,流于形式。非生产人员可以随便出入生产区,外来参观走访者不断。某鸡场虽然有消毒池,但消毒药液早就断源。有的场鸡粪、病死鸡乱丢,从而形成蚊蝇虫蛆的繁殖和老鼠啃咬,造成传染病的扩散。  相似文献   

11.
规模养猪场必须重视疫病的综合防治,认真并持之以恒地执行严格的防疫制度,才能控制和扑灭疫病,确保猪场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1猪场要科学规划生产区与生活区、行政管理区要严格分开。同时,要有兽医室、隔离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间等,而且应设在下风处50m以外。场内进料和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进料车严禁出入生产区。活猪出场经过用围栏组成的通道,赶进装猪台,装猪台设在生产区的围墙外面。猪场大门、生产区门口应设有宽同大门、长为机动车车轮一周半的消毒池,最好每幢猪舍门口亦设消毒池,生产区门口设更衣、换鞋消毒室,…  相似文献   

12.
消毒工作是疾病综合防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消毒,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才能减少或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很多养殖场在生产区门口及各圈舍前建有  相似文献   

13.
1日常的预防措施在奶牛场内应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生产区门口应设置消毒池和消毒室(内设紫外线灯等消毒设施),消毒池内应常年保持2%~4%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药。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养鸡场的规模化发展,伴随饲养量的快速提升,鸡场的疾病的发生频次和种类越来越繁多,且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复杂,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保障养鸡业顺利发展,除应抓好饲养管理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卫生防疫管理工作,从源头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传入和扩散。1鸡场大门入口卫生防疫鸡场大门口是全场卫生防疫的第一道屏障。鸡场应建与外界隔离的围墙,只留一个大门入口。设专职人员负责,控制人员与车辆的进出。大门入口处设消毒池,宽同大门,长能容  相似文献   

15.
鸡场的生活区和生产区要分开,并有一定的距离,严禁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鸡场出人口应设消毒池,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淋浴更衣消毒。做好用具物品、粪便、垫料、污水处理以及鼠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6.
1 猪场的选址及防疫设施 规模猪场场址应选择在地势高、背风向阳,供水供电方便,有充分自然隔离条件的地段。全场严格划分行政管理区和饲养生产区,2区之间设隔离屏障。场内设消毒室、更衣室,大门人口、饲养区人口及猪舍人口分别设立消毒池。设立兽医室、病猪隔离场所,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等。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以来,我们审查规模养猪场动物防疫条件时,发现消毒中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1问题1.1消毒布局不合理在对申办的210个规模猪场的现场审查中,只有7个大型养猪场有消毒池,12个场有更衣消毒室,其设置也不规范;场区大门没有消毒池,消毒池只设置在生产区入口处,更衣消毒室设置在场区门口,每栋猪舍门口也没有消  相似文献   

18.
<正>春季由于昼夜温差变化大,是鸡只疾病易发和高发的季节。而科学合理的消毒管理能有效杀灭或者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从而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或者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对鸡场非生产区、生产区、鸡舍、使用物资和工具等病原微生物滋生或传播渠道进行科学评估并控制,能够为鸡群提供安全的饲养环境,也能为减少疾病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1非生产区的消毒管理  相似文献   

19.
秋季是鸡只疾病易发季节,科学合理的消毒管理,能有效杀灭、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对鸡场非生产区、生产区、鸡舍、使用物资和工具等病原微生物滋生或传播渠道进行科学评估并控制.能够为鸡群提供安全的饲养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鸡的各种传染病不断在我县暴发,造成了巨大损失。我县养鸡业以农户小型鸡场和农户散养为主,发病死亡率较高。1988年以来鸡四类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病、普通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百分比依次为61%、3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