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全东兴  周广春  孟维韧  郭唏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16-10618,10643
[目的]了解吉林省新育成BT型不育系开花习性,为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吉林最新育成的三系粳稻不育系为材料,田间观察不育系的开花历期、开花动态、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等开花习性。[结果]6个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可以分为2类,A1、A2和A3可以分为一组,即始花时间早,终花时间也较早,花期集中,开花持续时间只有3h;开花高峰集中在11:00~11:30,午前花率很高,平均为88.3%,最高达到了93.8%。其他3个不育系分为另一组,始花时间较晚,终花时间也晚,开花时间长,开花高峰晚,基本都集中在12:30~13:00,午前花率很低,平均在46.0%,最高为59.0%。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和柱头外露率、开颖时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6和0.955。[结论]选育柱头外露率高、开颖时间长的不育系可以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2.
全东兴  周广春  孟维韧  金成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44-6645,6705
[目的]探讨不同高低温度下杂交粳稻不育系开花习性。[方法]不育系选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最新育成的三系粳稻不育系T176A和松黏5022A。环境温度设32、35℃高温和15、17℃低温。[结果]32和35℃高温处理可以促进北方三系粳稻不育系提早开花,提前开花高峰,增加午前花率。15和17℃低温处理可抑制不育系和保持系开花,降低午前花率。35℃高温和15℃低温处理后,不育系柱头活力均没有显著变化。[结论]该研究可为北方杂交粳稻制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东北新育成三系粳稻恢复系为材料研究其开花习性,结果表明:7个供试恢复系有6个的始花时间在9∶00~9∶30之间,表现出较早特点;C746、C258和吉粳85号3个恢复系开花高峰较早,为11∶00左右,午前花率也高,在63.9%~77.2%之间,其它4个恢复系的开花高峰较晚,在12∶00左右,午前花率也较低,在43.4%~62.1%之间;散粉量与基因型有关,有些恢复系之间有显著差异,C135较R3多出396粒/药,变幅达32.3%。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水稻三系不育系黔79A的特征特性,以便于其繁殖和制种,本文对黔79A开花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贵阳生态条件下,黔79A群体开花历时12~14 d,单穗开花历时6.8~8.2 d,第4天达到高峰,单日开花时间为8:30~17:30,开花峰值在11:30~12:30,午前开花率为73.7%,柱头总外露率为70.8%。结论:黔79A是一个农艺性状较好,开花习性优良的水稻三系不育系。  相似文献   

5.
粳稻二元不育系开花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个开花习性差异明显的BT型粳稻不育系六千辛A和3726A与7个常规粳稻品种(异型保持系)配制了14个二元不育系。通过对这些不育系的开颖比例、高峰期内连续3天开颖率(GFQ)、午前开颖率、开颖历时、每日开花高峰、柱头外露率等开花习性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二元不育系开花习性同时受亲本不育系和异型保持系的影响;二元不育系对亲本不育系比较差的某些开花习性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反之,则较为困难。通过选用开花习性好的保持系配组,有可能得到开花习性进一步改善的二元不育系。  相似文献   

6.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G156S的开花习性及异交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G156S开花习性及异交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花时集中在10:00-16:00,12:00时达到开花高峰期,午前开花率占53.3%;颖花张颖角度变幅为23.9.~28.4.,开闭颖历时大于9.5 h;单穗开花高峰期为始花后的2~4d;柱头较大且外露率高达83.1%,柱头生活力在始花后的2~3d最强且延续到第7天;异交结实率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自育三系不育系黔209A的异交特性,以利于其繁、制种,对其开花习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贵阳自然生态条件下,黔209A群体开花历时10~12d,单穗开花期约8d,开花后约第4天进入盛花期;开花时间为8:30-15:30,开花高峰期出现在11:30-12:30;午前开花率为80.43%,柱头外露率为82.3%,是一个开花习性优良、农艺性状较好的不育系。  相似文献   

8.
以来自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的具有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同核异质粳稻不育系辽粳6A(BT型、野败型和印水型)以及恢复系C418、辅恢838和野粳恢为材料,分析同核异质不育系在开花习性、柱头活力和外露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不同来源细胞质不育系在开花习性上存在显著差异.野败型细胞质不育系与印水型细胞质不育系开花相对较早,但开花高峰相对分散;BT型细胞质不育系花时相对滞后,但开花高峰集中;印水型细胞质不育系开花习性介于野败型与BT型之间,育性稳定性优于BT型细胞质不育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高温伏旱条件下具有良好开花习性的粳型水稻不育系。[方法]以Ⅱ-32A为对照,在自然高温伏旱条件筛选并观察比较23个粳型不育系材料的开花习性,比如开花高峰期、单穗开花历期、单株开花历期、包颈粒率、开颖角度、颖间距离、柱头活力、柱头外露率等。[结果]各参试材料间开花习性差异显著。其中35478A、35489A及35502A 3个粳型不育系与对照相比具有开花高峰期提前、单穗开花历期和单株开花历期较长、包颈粒率较低、开颖角度较大及颖间距较长等优点。35478A开花高峰期集中在10:00-11:00,较对照提前1.5 h;35489A的柱头外露率较高,达76.23%;35502A的柱头生活力较高,最高达84.68%,保持时间较长。[结论 ]研究结果可以为该区域耐热优质高产粳稻的品种选育提供优质材料。  相似文献   

10.
观察结果表明 :光温敏核不育系“635s”单株的开花历期平均为 1 5 .5d,开花高峰期出现在抽穗后第 5~ 1 0d;在盛花期内全天 6∶0 0~ 1 9∶0 0均可开花 ,且在 1 1∶0 0~ 1 3∶0 0出现一个开花高峰 ,有时在 7∶0 0左右还出现另一个开花高峰 ;“635s”的柱头外露率达73.7% ,异交结实率达 5 9.1 % ,颖花张开时间为 2 .1 3~ 3.2 5h。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温伏旱与籼粳型水稻不育系开花习性的关系,并鉴定高温伏旱条件下具有良好开花习性的籼粳型水稻不育系,为新选系的应用和地方种质的进一步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个偏粳型和5个偏籼型的籼粳型水稻不育系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分期播种,使各参试材料开花期遭遇自然高温伏旱,通过调查单穗开花花时动态、单穗和单株开花历期及柱头外露率等指标对参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材料间开花习性差异明显;在高温伏旱条件下,材料类型是导致开花习性差异的主要因子;其中6466A、6474A、805A和650A等4个不育系具有开花高峰期较早、单穗和单株开花历期较长、柱头外露率较高、柱头生活力高等优点.6466A开花高峰期集中在10:31~12:00,较G46A提前1.5 h;6474A的柱头外露率较高,达78.16%;650A的单株开花历期最长,达17.2 d;805A的柱头生活力较高,且可保持时间较长.[结论]不育系6466A、6474A、805A和650A在高温伏旱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开花习性,可作为高温伏旱下育种的选育亲本,或在种质资源改良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新选水稻三系不育系紫A的异交特性,对其开花习性及异交结实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花时集中在9:30-16:00,11:30时达到开花高峰期,午前开花率占68.2%;颖花张颖角度变幅为20°~29.4°,开闭颖历时9.5 h;单穗开花高峰期为始花后的3~6 d;柱头较大且在施用"九二〇"情况下外露率高达79.88%,人工辅助授粉的情况下,紫A的异交结实率为73.69%,自然授粉的异交结实率仅为59.65%,变化幅度大且异交结实率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李梅  吴献强  奉志高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69-7171
[目的]了解几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和开花习性。[方法]在南宁自然栽培条件下,观察、分析香125S、安湘S、培矮64S、贺S共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和开花习性。[结果]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生育期由短到长依次为:香125S、安湘S、培矮64S、贺S;农艺性状各不相同且各有优势;育性表现均较好,不育花粉以典败为主,不育性稳定,花粉不育率高;开花时间较长,花时高峰明显,基本集中在10:00~11:00,午前开花百分率高;除香125S外,其他光温敏核不育系柱头外露率均达80.0%以上;张颖时间长,颖尖距离大,张颖角度较大;柱头生命力除香125S保持5d外,其他3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均能保持6d。[结论]该研究为香12S等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在南宁的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辣椒三系选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引进的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植株和多种类型的自育材料,经4~5代测交、自交、回交得到新的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同型保持系,同时筛选出多个较优的恢复系.研究发现,在测交或回交组合育性分离时,回交父本株系内不同单株对雄性不育的保持能力差异很大,甚至会影响到不育系选育的成败.因此,在测交或回交后代出现育性分离时,需要选择测交(或者回交)父本自交后代的多个不同单株进行成对回交,再根据回交后代的育性表现,淘汰具不良基因型(N(MsMs)、N(Msms))的回交父本,而不育株与基因型为N(msms)的父本饱和回交后将得到新的不育系和同型保持系.  相似文献   

15.
野败型水稻广亲和不育系064A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粳型广亲和系02428与籼型广亲和系培矮64的杂种F#-1进行花培,在80余份花培系中选出一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作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对野败型质核互作不育系珍汕97A作核置换,育成了野败型广亲和不育系064A。064A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广亲和性强,配合力高。其中与粳型恢复系9512组配的F#-1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优势非常明显,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和开花习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合肥地区自然条件下,对7个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和育性转换特性及开花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粳型7001S、N5088S和31111S不育性稳定,不育期花粉败育率、自交结实率分别为99.82—99.96%、0.00—0.03%,育性转换明显,转换期自9月5—6日先后开始,可育期花粉败育率27.82—41.72%,自交结实率20.92—44.00%,作为两系杂交稻的母本应用可行。粳型N5047S、籼型W7415S基本具有与上述3个粳型核不育系相似的育性稳定性和育性转换特性,用作母本基本可行。籼型W6154S、8801S不育期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低温,出现不同程度不同次数的育性波动,应用风险大。粳型7001S、N5088S、31111S和W6154S开花完全(颖花开花率较高),张颖时间较长或中,花时高峰早且集中,或花时分散但午前花率较高,利于制种,N5047S、W7415S、8801S开花率低,盛花时迟或颖花张颖时间短,制种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