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变化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和林业工作者均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对森林而言, 其变化是一个接一个的物种进行生存适应的复杂行为, 它既可以由渐进的自然演替所引起, 也可因急剧的气候改变或其它干扰而产生。  相似文献   

2.
西南喀斯特地区构树叶、皮的生态经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构树叶粗蛋白年变化呈现两个高峰,依次在4月和8月时出现,其值分别为25.4%和21.2%;皮粗纤维年变化也出现两个高峰,依次在4月和10月时出现,其值分别为45.7%和41.2%。构树皮生物量的分配为中度干扰强度干扰弱度干扰,这说明适宜强度的干扰可以促进构树萌枝的产生。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构树叶、皮的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3.
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丹清河林场天然次生林碳贮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目标树经营、粗放经营、无干扰3种经营模式,分析黑龙江省丹清河林场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3种天然次生林的碳贮量变化。结果表明:1)林分碳贮量排序均为目标树经营(162.74~205.85 t·hm -2)>无干扰(128.88~150.47 t·hm -2)>粗放经营(107.59~130.57 t·hm -2),且目标树经营与无干扰、粗放经营的碳贮量差异显著( P <0.05);2)林分各层次碳贮量大小依次为土壤层(57.33%~70.38%)、乔木层(28.01%~39.83%)、凋落物层(0.50%~2.69%)、灌木层(0.21%~1.00%)、草本层(0.07%~0.56%);3)土壤层碳贮量排序为目标树经营>无干扰>粗放经营,0~20 cm土层碳含量和碳贮量比重最大;4)乔木层碳贮量排序均为目标树经营>无干扰>粗放经营,目标树经营与无干扰、粗放经营差异显著(P<0.05),干材碳贮量最大,占乔木层碳贮量的46.58%~54.72%;5)灌木层、草本层碳贮量排序均为无干扰>粗放经营>目标树经营,无干扰与粗放经营、目标树经营差异均显著(P<0.05);6)凋落物层碳贮量排序为目标树经营大于粗放经营和无干扰。目标树经营能够增加林分、土壤、乔木层碳贮量,是提高东北天然次生林碳汇功能的重要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硫是破坏我国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必须严格控制其排放,而定电位电解法是在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使用率最高的方法。实验表明:乙烯对定电位电解法测定二氧化硫的干扰响应值约为+40%。且实际样品验证也表明:在含有乙烯的烟气中,用定电位电解法测定二氧化硫会导致仪器影响值偏高,故应采取有效手段消除或减小乙烯的干扰,否则应选取其它原理方法测定。  相似文献   

5.
不同经营模式对天然次生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等对丹清河林场传统经营、近自然经营和未经营等三种经营模式下的针、阔天然次生林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同一林分,不同经营模式,林下物种组成不同,植物优势物种有很大变化;(2)灌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在近自然经营模式高于其它两种经营模式,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天然针叶林未经营模式最大,而在天然阔叶林随干扰程度提高而降低;(3)天然针叶林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随着干扰水平提高而增大,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以近自然经营最高;(4)天然阔叶林灌木层和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随着干扰水平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中国森林健康的主要干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森林健康问题理论研究的复杂性和实践需求的迫切性,从现实状况分析和研究森林健康的干扰甚至比森林健康的理论探讨还要重要.研究认为,森林健康的干扰主要指可能或者已经对森林的物种、结构、功能和过程产生影响并导致森林健康状况发生改变的作用或事件.干扰往往是通过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活动表现出来的.从理论角度分析,森林健康的干扰可区分为自然性干扰和社会性干扰.其中,自然性干扰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内源性干扰和外源性干扰.综合分析认为,当前中国森林健康干扰主要包括6个方面:人为干扰无林地转变为有林地,森林经营环节缺失,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高利用压力,大气污染和物流带来的高暴露风险,气候变化以及包括采伐政策在内的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兴安落叶松种群世代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景观火干扰历史研究的基础上 ,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及其与火干扰、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兴安落叶松种群基于世代数的世代结构类型丰富 ,从 1代型到6代型都有 ,空间分布呈斑块镶嵌状。以 3代型与 4代型为主要类型 ,空间分布集中 ,其它类型的世代结构空间异质性较高。世代数受火干扰频率、火干扰强度及两者的综合影响 ,相对来说以火干扰强度的影响更为显著。低频或高强类的火干扰易造成种群的世代数减少 ;高频或低强类的火干扰易造成世代数增多。世代数还随林型组类型而变化 ,溪旁林组 >赤杨林组 >杜香林组。兴安落叶松种群基于火干扰的世代结构类型也很丰富 ,存在 3大类、6亚类和 12小类 ,空间分布呈斑块镶嵌状。其中以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和火前优势更新劣势型为主要类型 ,空间分布较聚集 ,其它类型的空间异质性较高。这种世代结构也受火干扰频率、火干扰强度及两者的综合影响 ,其中火干扰频率主要对种群的优势世代起着扶持作用 ,而火干扰强度则主要对劣势世代起着制约作用。低频或高强火烧地上 ,世代结构为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 ,中频或中强类火烧地上为更新优势火后劣势型 ,高频或低强火烧地上为火前优势火后劣势型。世代结构还随立地条件而变化。溪旁林组  相似文献   

8.
国营林场编案情况,湖南100%;湖北大于90%。集体林区湖南计划于1993年开始,湖北做了分期进行的具体部署。两省对森林经营方案的执行均较重视和认真,取得了提高科学经营水平等效果,实施经营方案还存在着行政干预、外部环境干扰、对调整方案审批不及时等问题,也发现方案本身有不切实际之处,最后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森林可持续经营,尽管是一个理想的环境目标,但由于经济收入低于其它土地经营方式,使其在拉丁美洲(或其它一些地区)难以得到实施。因此,要想让那些森林已经面临毁灭性破坏的国家把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一种生存选择的话,世界公共组织就必须承担更多的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10.
干扰树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目标树生长的初期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7年10月在相同林分条件的14年生马尾松人工纯林中进行干扰树间伐,在间伐和对照地块各建立固定样地20块,并于2010年11月进行复测。基于间伐试验后的3年数据,研究干扰树间伐对目标树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直径和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扰树间伐前后,目标树生长均明显快于非目标树;干扰树间伐后3年,目标树的胸径生长量和材积生长量分别高于未间伐林分目标树的80%和55%,树高生长则差异较小,枝下高生长明显减慢,冠幅直径生长年均提高0.44 m,同时林分内较大径级的林木数量增加;随着目标树自由生长方向数的增加,目标树的胸径和材积生长增加,树高和枝下高生长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影响目标树生长的决定因素是目标树自由生长方向数。因此,间伐不应该仅仅注重间伐强度,而且要注重哪些林木(即干扰树)应当被间伐,以便目标树生长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森林经营与森林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森林经营方式和程度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程度不同,都会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依据中度干扰学说和林隙动态理论,采取合理的经营方式,控制干扰强度,是进行森林经营,维持森林多样性,实现森林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东北地区兴安落叶松林、阔叶红松林和山地云冷杉林三大地带性顶级群落衍生出的主要次生林的生态演替过程规律,以及干扰在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的作用影响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人为干扰对次生林演替的作用有利有弊,但大部分的自然干扰不利于次生林进展演替,利用好采伐、补植和火烧等人为干扰可以有效地促进次生林的演替进程,次生林演替全周期经营和复杂的自然干扰对东北次生林演替的作用机制是未来进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湖北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干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木林子自然保护区的1种主要植被类型。在各种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的协同作用下,形成了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特有的干扰体系。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保护和经营中,要利用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合理择伐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增益性人工干扰,坚决阻止过渡的森林采伐和毁林开荒等破坏性人工干扰。应参照以自然林窗干扰,采用择伐方式经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4.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林业局丹清河林场的针叶林、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3种天然次生林为对象,以无干扰模式为对照,研究粗放经营模式和目标树经营模式对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中,相对于粗放经营模式和无干扰模式而言,目标树经营模式中以目标树为主的第1林层断面积值最大,占林分断面积百分比为95.00%,90.00%,87.00%,但第2,3林层断面积最小,形成了合理的林冠结构;2)目标树经营模式的林木平均密度(408~858株·hm-2)显著低于(P<0.05)粗放经营模式(992~1917株·hm-2),而平均胸高断面积(18.18~46.03m2·hm-2)与粗放经营模式(18.43~39.70m2·hm-2)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树高(11.8~14.9m)和平均胸径(15.94~27.34cm)均显著高于(P<0.05)粗放经营模式(分别为7.1~11.0m和10.18~19.00cm);3)粗放经营模式和无干扰模式60%以上的林木为小径木(12cm以下),目标树经营模式60%以上为中径木(14~18cm)和大径木(20cm以上);4)粗放经营模式乔木层的多样性高于目标树经营模式;灌木层除阔叶林的多样性与目标树经营模式不可比外,其余林分的多样性均高于目标树经营模式;草本层的多样性则以目标树经营模式为最高;5)粗放经营模式只注重短期经济价值而忽略生态要求,无干扰模式只注重绝对生态保护而忽略人对森林资源的利用需求,二者都不符合人类经营森林的目标。目标树经营模式可改善群落和林冠结构,不仅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平衡生态功能,符合人类经营森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对湖南慈利县乔木层22年生马尾松天然次生林进行近自然经营,对目标树周围干扰树采用不同强度的处理,6年生长数据分析和根据NPV及现金流量表分析发现:(1)不同强度伐除干扰树对整体林分和目标树的树高生长增量影响极低,但对胸径生长增量影响较大。高强度伐除干扰树能提高整体林分的平均胸径生长增量,6年可达到3.6 cm;(2)经过人为干扰的目标树生长增量远超于未做干扰的其它树,一代和二代目标树平均胸径生长增量均高于其它树,达到3.0 cm和2.6 cm,尤其是阔叶树种人为干扰后生长迅速,最快的是樟树,6年平均胸径生长增量达到6.0 cm;(3)高强度的伐除干扰树对目标树经营效果最好,目标树生长增量远超其它处理强度,尤其是二代目标树6年平均胸径生长增量达到了4.1 cm,一代目标树和其它树也分别达到3.5 cm和2.9 cm;(4)以1 hm~2为计算单位,在100年限内人工林经营3次周期累计净现值为26 459元,马尾松目标树经营为37 158元,目标树经营超出人工林经营10 699元。随着经营年限增加目标树经营将进一步拉大与人工林经营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6.
土壤益生菌对盆栽马尾松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按不同组合接种到盆栽的马尾松幼苗根部,结果表明:2号固氮菌 解磷菌组合处理的苗木高生长比对照增长11.6%;2号固氮菌处理的苗木地径生长比对照增长23.3%;两种固氮菌 解磷菌 解钾菌组合处理的苗木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长45.5%和48.8%。而土壤中的N、P、K元素的含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号固氮菌则使土壤含氮量增加54.2%,其它处理均使土壤含氮量减少。可溶性磷增加20.0%~50.0%,可溶性钾增加144.4%~277.8%。  相似文献   

17.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干扰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烈干扰会对大熊猫栖息地产生严重影响。针对太白山保护区内所受到的干扰类型及强度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地区主要存在竹子开花及其他自然干扰,割竹、旅游、挖药、采伐、偷猎、放牧等6种人为干扰,干扰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2540m范围内。竹子开花是最严重的干扰因素,占所有干扰样方的41.9%,其次是旅游活动、割竹的干扰,所占比例依次为25.7%、15.2%,其他的干扰影响较小。根据调查结果,并针对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根据人类干扰对森林景观变化效果大小,把对森林景观产生作用的人类干扰类型分为调控型和变迁型,建立了定量评价人类干扰对森林景观类型相关性影响的综合测度模型.结果表明,人类干扰调整了森林景观的总体格局,改变了森林景观类型间的相关性;从森林景观与人工景观、管理景观的相邻度可以衡量人类干扰的影响程度;人类干扰因素的复杂性及各因素间的关联性,导致各因素对干扰机理存在模糊性,要进一步把握干扰影响的内在规律,必须结合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从北美引进的景观情景分析探索技术(TELSA),对小克兰林区景观变化进行无干扰和5种经营管理情景模拟,并分析影响景观变化的因子.结果表明:在无干扰情况下,牧草地和未利用地在80年内仍是该区域的主要景观类型,新疆落叶松林仍是主要的乔木景观类型;对5种经营管理情景的模拟分析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景观类型、面积、林龄组成、更新方式等的变化,结果展示的可视化程度较高;对影响景观变化的不利因子按重要性排序为放牧打草(36.50%)>火干扰(28.76%)>病虫害(23.68%)>风干扰(6.48%)>游憩践踏(4.58%);有利因子按重要性排序为封山育林(28.92%)>人工促进天然更新(23.94%)>退牧还林或人工造林(17.81%)>防火(14.04%)>病虫害防治(11.00%)>枯倒木清理(4.29%).  相似文献   

20.
以南岭自然保护区为例,介绍了用于自然保护区景观干扰评价的专家系统(“DEES”)的研究和实现过程.在对干扰状况评价的过程中,系统运行良好,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扩充性.评价结果显示,南岭自然保护区目前的干扰等级为严重.从实现方法的技术角度来说,在转换知识库中的专家知识后,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技术同样适合于其它生态过程的干扰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