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作霖 《甘肃林业科技》2006,31(2):22-24,28
云杉落针病是白龙江、洮河水源涵养林区最为严重的林木叶部病害。为加强对该病的管理,有效控制其危害和在白龙江、洮河水源涵养林区乃至整个西北地区进一步扩散蔓延,参照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方法,结合该区森林资源状况和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对云杉落针病在白龙江、洮河水源涵养林区的潜在风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云杉落针病为中度危险且接近高度危险性病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病害发生概况樟子松疱锈病是二针松类枝干上的重要病害,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云南省的云南松,辽宁、吉林省的油松,黑龙江省的赤松均有发生。随着大面积人工林的栽植,樟子松疱  相似文献   

3.
松树Pinus spp.从幼苗、幼树到成林,遭受多种病菌危害,尤其是松树叶部病害比较普遍,常在一些地区流行。为了解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首要的是准确地识别病害。由于松树叶部病害症状相互间非常相似,加之有时数种叶部病害在一种松树上同  相似文献   

4.
锈菌Endocronartium harknessii(Moore)Hiratsuka引起的西部瘤锈病是北美西部森林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该病菌侵染包括西黄松Pinus ponderosa、欧州赤松P.sylvestris、辐射松P.radiata和小干松P.contorta在内的多种硬松(二针松),在寄主枝干上形成球状木质瘤的典型症状。虽然该病一般不引起树木的直接死亡,但易引起病部的风折和次生真菌及啮  相似文献   

5.
松落针病是世界性常见病害,分布较广,主要危害二针松和五针松树种,也危害其他松属和云杉等树种。它会影响病树正常生长,引起病树提早落叶,甚至会导致病树死亡。该病在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中发生普遍,发病率位居油松病害之首,已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壤塘县发生云杉落针病lophodermium害面积5.08万亩,中度危害面积达2.18万亩。为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有效控制云杉落针病害蔓延,壤塘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于2004年开始实施云杉落针病害工程防治。  相似文献   

7.
控制云杉落针病的技术要点孙国忠(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云杉落针病(Lophodermiumpiceae)是我省川西高山林区云杉人工更新幼林的严重病害。病害的流行区,属高山暗针叶林带。山高坡陡,人烟稀少,交通不便。防治工作必须根据病害的监测结果、林...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是东北山地、水源林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它喜干燥、耐瘠薄,在沙土和山地砾沙土壤上生长良好,是人们所喜爱的造林树种。目前许多苗圃都在大量发展樟子松育苗,为了促进育苗工作的顺利开展,防止苗木病害的传播蔓延,现将樟子松苗木针叶上的一种新病害——樟子松黑点针枯病(苗赤枯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随着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迅速发展,烟剂及其在防治森林病害的应用技术不断完善。在华主席抓纲治国的一派大好形势下,为适应森林保护工作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有关资料将烟剂及其在防治林木叶部病害上的应用技术做一粗浅介绍,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一、烟剂在防治林木病害上的应用情况用烟剂防治林木病害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出现的新的防治技术。1965年,贵  相似文献   

10.
1983—1989年在大兴安岭地区采集到12个树种的病害标本,鉴定出61种病害,其中为害比较严重的有松苗立枯病、樟子松落针病、松针红斑病、樟子松松针锈病、樟子松疱锈病、樟子松瘤锈病、落叶松早期落叶病、落叶松癌肿病、落叶松心材腐朽和杨叶锈病。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舟曲林区高海拔人工林病害的调查,得出其日趋严重的原因是原始森林不合理采伐,生态因素发生急剧变化,直接造成非侵染性病害,同时超适生区营造大面积人工纯林,加之经营管理不善,致使林木生长衰弱,病菌大量侵染。云杉落针病、叶锈病及落叶松早期落针病成为三大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2.
2011~2012年通过对苏鲁两省杨树白粉病害的调查,采集病原标本进行了室内切片鉴定,描述了症状及病原菌的形态,分析了寄主及分布范围。结果表明,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引起苏鲁两省杨树白粉病的病原菌被鉴定为杨球针壳,该菌为害I-69杨、I-72杨、I-107杨、NL895杨和中华红叶杨属首次报道。杨球针壳能寄生在多种杨树上,严重时引起杨树提前落叶;同时发现,杨球针壳、落叶松杨叶锈菌的夏孢子阶段和杨盘二孢菌3种病原菌同时生长在同一张杨树叶片上,引起3种类型的病害症状,这种现象也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舟曲林区高海拔人工林病害的调查,得出其日超严重的原因是原始森林不合理采伐,生态因素发生急剧变化,直接造成非侵染性病害,同时超适生区营造大面积人工纯林,加之经营管理不善,致使林木生长衰弱。病菌大量侵染。云杉落针病,叶锈病及落叶松早期落针病成为三大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园林植物8大类叶部病害的症状鉴别方法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并拟定了园林植物叶部病害的综合防治建议,为园林植物叶部病害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野外定点观察、抽样调查和室内实验测定等方法,对辽东地区油松落针病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油松落针病各个发生阶段症状特点明显,每年5~7月针叶枯黄脱落,8~10月针叶上出现明显的无性和有性子实体,该病原菌的侵染循环周期为1年;油松落针病的发生与坡向关系不明显,与坡位有明显关系,坡下腹发病较重;人工纯林病害的发生程度最重,人工混交林和天然混交林的发病程度较轻;林分密度越大发病越重,郁闭度越大发生越重;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随着病情加重而减少,其中速效氮表现最明显;全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与病害发生关系不紧密.  相似文献   

16.
五针松疱锈病发生及流行,除了需要足够数量的病原菌和大量的感病寄主外,关键在于气候条件是否适合病害的发生,即锈孢子和冬孢子萌发均需要20℃以下的温度是限制病害发生、流行及分布的关键因子,本文结合全国的气象资料,初步拟定出五针松疱锈病在我国的适生区。  相似文献   

17.
云杉落针病害调查*孙国忠(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杨庆和赵谦王祖成(凉山州林业局)杨学成王瑛(九寨沟自然保护管理处)云杉落针病(Lophodermiumpiceae)是云杉人工幼林的主要病害。我省西部高山林区,1990年以前人工更新的25万公顷云...  相似文献   

18.
火炬松、湿地松梢枯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年以来,在湖北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了火炬松、湿地松梢枯病。主要分布在太子山林场管理局、京山、咸宁、崇阳、鄂州、阳新、红安、襄樊等县市。病害发生而积占各地火炬松和湿地松面积的20-50%,发病株率28. 6-100%,病梢率7. 7-96. 0%。轻病林分林木生长势下降,重病林分林木成片死亡或濒于死亡。乃我省发展国外松生产的主要障碍。病害症状表现主要有梢枯、溃疡、枯针等三种类型。梢枯为其典型症状。经多次采集病梢,反复镜检、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证实在我省导致火炬松和湿地松梢枯病的病原菌与有关文献报道的 DiplodiaPinea(Desm.)Kickx 类似。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梢和病针上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分生孢子大量散发,借风雨传播进行初次侵染。病害发生与降雨量成正比关系,在林木生长抽梢期的4-9月,降雨多的年份病害发生较重,在降雨少的年份,病害发生较轻。在石灰岩、流纹岩、片麻岩发育成的土壤上生长的林分发病较第四纪粘土上的林分重。火炬松发病普遍较湿地松重。  相似文献   

19.
松树病害是造成安徽六安市大面积松林功能和质量等级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通过对黑松、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等部分松树病害的种类、分布及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表明:该地松树主要病害是松落针病和松针褐斑病。  相似文献   

20.
经过对本溪关门山区域的森林真菌病害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关门山地区共发现50种真菌病害,33种树种发病,其中叶部病害发生较多,共有40种,占总数的80%。在叶部病害中,叶枯病和叶斑病又发生严重,占叶部病害的37.5%和17.5%,其余为锈病、白粉病、落针病、穿孔病和煤污病;枯枝病害发现5种,占总数的10%;干部病害发现5种,占总数的10%。在实验室内对这50种病害病原类别进行鉴定分析,结果显示,细菌类病害有3种,其余为真菌类病害达47种。在真菌病害中,半知菌占62%,子囊菌占21%,担子菌占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