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平 《中国茶叶》2010,(9):31-31
有着悠久历史的六堡茶,向以侨销茶而著称。近年,随着六堡茶产业的复兴和推广的深入,六堡茶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不但在国内的知名度迅速提升,而且近来还引起海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纷纷以大篇幅报道六堡茶的历史和文化,一时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广西苍梧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制定了《苍梧县六堡茶规模种植实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全县六堡茶面积发展到6.2万亩的目标。从2012年起,苍梧县建立了六堡茶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县政府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扶持六堡茶良种繁育,加工技术研究,品牌创建和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为梧州六堡茶发展创造了机遇,让六堡茶通过"茶船古道"再次远销海外。然而,由于六堡茶对外宣传资料较少,制约着六堡茶的对外贸易。笔者通过分析六堡茶外宣资料翻译中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尝试性地提出翻译策略,提高六堡茶外宣资料翻译质量,从而推动六堡茶出口贸易长远发展,促进我国茶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梧州市政府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六堡茶产业,使六堡茶产业发展迅猛,但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在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并针对六堡茶原料品质不高、管理粗放、缺乏人才和六堡茶普及度低等六堡茶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六堡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梧州市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一、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是我国传统侨销茶,因其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在清朝嘉庆年间就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位列全国二十四名茶。2012年,梧州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衰老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亚健康干预技术实验室等权威研究机构联合发布了六堡茶保健养生功效研究成果,研究证实六堡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八大功效,为科学品饮六堡茶提供了明确的科学依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六堡茶保健功能的认识不断加深,六堡茶消费群体不断扩大,需求量不断增  相似文献   

6.
覃妍 《福建茶叶》2023,(2):149-151
六堡茶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是广西优势特色历史名茶。历史悠久的六堡茶衍生出了丰富的茶文化,并成为了苍梧县的支柱产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六堡茶的保护与利用面临着许多新的影响与冲击。本文通过对苍梧县六堡茶保护利用现状和所取得成效的分析,针对六堡茶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新时代背景下,提出改善提升对策,助力推动六堡茶的保护与利用,发挥六堡茶在普及文化遗产知识、提升区域文化自信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六堡茶是梧州市具有悠久历史的优质名茶,以"红、浓、陈、醇"及独具槟榔香的品质特征长久享誉东南亚,成为我国著名的侨销茶之一。近年来,六堡茶的热销给梧州市发展六堡茶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梧州市委、市政府决心把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本文通过分析几年来梧州市六堡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将六堡茶打造成为梧州市农业支柱产业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年轻时学茶叶专业知识到现今,认识六堡茶已有50多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已深深地爱上了六堡茶,特别是陈年六堡茶。我无论走到那里,都会向别人说起六堡茶,六堡茶已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份;我无论是在制六堡茶,还是品六堡茶,藏六堡茶都觉得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相似文献   

9.
吴平 《中国茶叶》2022,(4):50-53
为解决渥堆后拼配六堡茶陈化时间计算问题,文章阐述渥堆后拼配六堡茶的拼配工艺、渥堆前拼配六堡茶陈化时间计算方法、加权平均法及其适用条件,分析、判断出用于拼配的六堡茶半成品的陈化时间具有可加性和独立性。研究提出使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渥堆后拼配六堡茶的陈化时间,计算方法简单,结果能体现相对重要性,是一个准确的分数度量。应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渥堆后拼配六堡茶陈化时间,与渥堆前拼配陈化时间的计算方法相衔接,可提高计算方法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0.
六堡茶在清朝嘉庆年间就成为全国二十四个名茶之一,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在六堡茶已成为梧州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在"十二五"期间,梧州市将加大力度,把六堡茶产业打造成梧州市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使之成为梧州乃至广西的名片,目标是茶园基地面积15万亩,年加工六堡茶3万吨,产值30亿元。一、六堡茶的历史在南北朝时期的《桐君录》中曾有记述,说南方有一种大叶茶,非常苦涩,以叶制成屑末茶,喝了会使人通夜不眠,煮盐工人专门饮用。据《中国名茶志》2000年12月第1版记载,在清嘉庆年间(1801年),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苍梧县志》卷之九—梧  相似文献   

11.
吴平 《广东茶业》2023,(Z1):54-59
为相关各方全面、准确地理解六堡茶的三种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异同。方法:梳理地理标志的起源、发展及其国际性协议,我国保护制度的建立、监管部门及其演变轨迹;阐述六堡茶、梧州六堡茶及广西六堡茶先后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经过和保护实践。结果:我国地理标志最初由四个监管部门建立起四种不同的保护模式,演变为现在的两个监管部门、三种模式,适应我国国情。六堡茶的地理标志保护经历了现行的三种模式,这三种保护模式的批准性质、批准部门、名称所有权属、审批依据、保护范围、执行标准、专用标志图案、国际认可等均不相同,但都属于地理标志保护。结论:通过比较六堡茶的三种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异同,为人们全面、准确认识三种模式提供了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12.
吴平 《茶叶》2015,(2):86-92
通过对《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与《六堡茶》标准在编写依据和方法、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等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方面的对比,指出两标准的异同。结果显示,《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是在《六堡茶》基础上增加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内容制定而成,增加的内容主要有产品保护范围、原料种植的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茶树品种、栽培技术、采摘、毛茶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等,产品等级从7个等级缩减至5个等级,前者比后者要求更宽广、更严格。《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对保证六堡茶质量特色、提高质量水平,推动六堡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六堡茶”与《六堡茶》标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平 《广东茶业》2008,(2):12-14
1 何谓“六堡茶”? 知道的人恐怕很少,即使是茶道中人也只知道它具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黑茶家族中的一员,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是梧州的传统茶品,该茶是以地名命名的茶。对于它的确切定义,千百年来无人说得清楚,造成了梧州以外生产的黑茶也叫六堡茶的情况,“六堡茶”几乎成了通用商品名称。  相似文献   

14.
广西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包括‘苍梧群体种’‘凌云白毫种’‘西山种’‘灵山桂青种’‘南山白毛种’‘开山白毛种’和‘龙脊大叶种’等,这些地方群体种历史上主要用来加工绿茶、红茶以及六堡茶等,品质优良,声名远扬。本试验研究以广西不同地方群体种茶树鲜叶原料采用六堡茶传统工艺加工成六堡茶,旨在探明广西不同地方群体种传统工艺六堡茶的品质差异,进而为各地方群体种适制优质传统工艺六堡茶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广西不同地方群体种传统工艺六堡茶中水浸出物含量为44.55%~54.14%,均值为48.78%;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16%~4.54%,均值为3.27%;茶多酚含量为17.65%~33.05%,均值为23.06%;咖啡碱含量为3.04%~5.29%,均值为4.10%。本试验研究中的广西不同地方群体种具有制作传统工艺六堡茶的良好理化物质基础,适制传统工艺六堡茶,其传统工艺六堡茶感官品质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5.
于洋  姜丽 《福建茶叶》2017,(11):249-250
梧州六堡茶是我国千古名茶,其浸泡出来的茶水具有独特的"中国红",加之独特的槟榔香味受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从某种角度而言,梧州六堡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与传承中已经不仅仅是单纯供人饮用的茶品,而是成为了梧州的象征之一。如今的梧州六堡茶作为梧州名茶被用于各大茶文化会展当中,要最大程度地体现出六堡茶的代表性就需要对其展示空间进行更好的设计,从整体到细节上做出符合六堡茶特征的设计方案,可以将梧州传统骑楼建筑运用于展示空间的构造与设计当中。梧州骑楼是1897年梧州开埠后融合于西方建筑文化特征的建筑群体,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骑楼作为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理应受到保护与传承,但由于其数量众多导致了梧州城市现代化步伐受到阻碍。因此,本文通过将梧州骑楼建筑进行再利用,作用于六堡茶的展示空间设计当中,以此为骑楼建筑与六堡茶推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弘扬六堡茶文化做强六堡茶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志强 《中国茶叶》2007,29(4):32-32,38
一、六堡茶的历史渊源六堡茶是以地理名称命名的历史名茶,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六堡茶的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享有盛名的历史也有二百多年。在六堡河的怀抱中孕育并最终成为著名侨销茶的六堡茶,是自然与人文共同打造的精灵。长期以来,在港、澳及东南亚华侨之中久负盛名,是传统出口商品。六堡茶成品有制成块状、砖状、金钱状的,如  相似文献   

17.
六堡茶产业是梧州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经过近10年来的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本文立足于六堡茶作为著名侨销茶的历史基础,分析了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六堡茶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为实现六堡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六堡茶的兴起,应该有体现六堡茶独特文化的茶艺表演程式。本文总结出适合六堡茶的茶艺表演程式--六堡十二式。在六堡十二式设计中,特别是在解说词的创作中,融合了古苍梧文化,形成了一套体现六堡茶原产地文化特色的茶艺表演程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六堡茶是历史名茶,享誉国内外,因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我国已故著名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根据南北朝时期的《桐君录》等史料考证,六堡茶的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在六堡镇秀丽的山水怀抱中孕育并最终成为著名侨销茶的六堡茶,是自然与人文共同打造的精灵。  相似文献   

20.
六堡茶松烟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平 《中国茶叶》2010,32(8):14-16
近年来,在六堡茶生产和经营中,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把松烟味、松烟香或烟味、烟香(以下统称松烟味)作为六堡茶的感官特征之一刻意追求,并且在产品宣传中突出强调,以致部分消费者也认为非松烟味不成六堡茶。那么,松烟味对六堡茶而言,究竟是精华还是糟粕?这一问题已经涉及到如何对待六堡茶的历史、文化、生产技术的问题,如不弄清楚,将会影响到六堡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很有探讨和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