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水稻亚种间的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160个亚种间F_1结实率的分析表明,籼稻 IR58和二九丰、粳稻秀水117和T8340具有较好的亚种间亲和性。43个粳稻品种分别与 IR58和二九丰测交,其成对 F_1的结实率随粳稻品种不同而出现 IR58/粳高于二九丰/粳、二九丰/粳高于 IR58/粳或两者相似的情形,其最大差值可达72.6个百分点。10个籼稻品种分别与秀水117和 T8340杂交,其F_1结实率均以秀水117/籼较高,成对F_1结实率的最大差值可达39.6个百分点。这表明不存在对亚种间品种均表现亲和性的“广亲和”品种,亲和性的广与狭只是相对的,既有一般亲和性,又有特殊亲和性。本研究发现4个受测品种的亲和性与色素基因之间不存在连锁或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水稻品种T984和Pecos的广亲和性及其利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广泛测交筛选,发现浙江台州地区农科所的籼粳复交后代T984和美国粳型品种Pecos具有亚种间杂交的广亲和性。T984与8个籼型和7个粳型测验种的测交F1杂种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5.8% 和76.8%,表现广谱型的亲和性。Pecos与2个籼型和2个粳型测验种测交F1杂种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66.4%和77.9%, 属偏粳型的广亲和性品种。T984对籼、粳型测验种杂交F1和Pecos对籼型测验种杂交F1在单株生产力、单株穗数、株高等性状上存在着较强的正向超亲优势。Pecos对粳型测验种杂交F1除了株高和穗长外,其余性状投有超亲或表现负向优势。  相似文献   

3.
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4个亚种间亲和性品种(ICV)配制单交(F1和F2)及三交组合,研究了水稻籼粳杂种不育性(亚种间亲和性) 的遗传。结果表明: 籼稻IR58和二九丰之间、粳稻秀水117和T8340之间存在不育座位的分散(或不等位)分布。不同类型三交组合结实率的变异表明,亚种间亲和性基因具有重组和累加效应,无论F1结实率高低,其F2群体均存在较大的育性分离,含有3个ICV的三交组合F1亦如此,这种分离可能是由于亲本中不育座位分数分布及基因重组的结果。3对糯-非糯近等基因系与ICV 的三交组合分析表明,亚种间亲和性基因与糯质基因间不存在明显的连锁关系, 认为籼粳亚种间F1的不育性(亚种间亲和性)由多基因控制,基因的加性和上位性效应可分别用于解释两种类型的亲和性——一般(广谱)亲和性和特殊(狭谱)亲和性。  相似文献   

4.
籼粳杂种一代结实率的调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实率是水稻亚种间亲和性研究的重要指标.影响结实率的因素席遗传因素外,还有气象因素(温、湿度)、稻株内物质分配(稻穗大小、着较密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具有生育期偏长、稻穗较大、杂种优势较强等特征的籼粳亚种杂种一代的结实率影响更甚.为此,我们探讨了从遗传上能正确反映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结实率的调查统计方法.1材料和方法 用13个籼稻和14个粳稻品种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152个,各组合F1及亲本于1992年在杭州作单季稻种植,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单行区.抽穗后20天左右即选择3株结实率较高的主穗,调查穗上部100 at和整趣的结实…  相似文献   

5.
利用系谱分析探讨水稻广亲和性的遗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水稻恢复系T984及其7个系谱亲本C57、京引35、300号、 科情3号、IR26、IR24和IR8的亲和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受测的7个系谱亲本均不具有广亲和性,而T984却具有广亲和性,其与南京11、秋光和早沙粳测交F1的结实率分别为72.84%、74.42%和67.24%。从而证实了非广亲和性的籼粳亚种间杂种后代也可产生广亲和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两系法品种间和亚种间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时24个两系法籼粳亚种间组合、10个品种间组合杂种一代优势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亚种间杂种一代单株粒重优势明显大于品种间杂种一代;(2)品种间杂种一代主要靠穗数和粒数增加而增产,亚种间杂种一代主要靠粒数和千粒重增加而增产;(3)亚种间杂种一代株高优势明显大于品种间杂种一代,但株高在一定范围内(104.3±9.18)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4)亚种间杂种一代抽穗日数优势指数与品种间杂种一代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选择合适父母本,可配组出生育期适宜的亚种间组合;(5)亚种间杂种一代结实率和充实系数的平均数、优势指数均与品种间杂种一代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在广亲和基因参与下,父本充实系数正常时,亚种间杂种一代的结实率和充实度完全可达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7.
籼稻和粳稻在分类学上属于不同的亚种,籼粳杂种一代具有比品种间杂种一代更强大的杂种优势,但因籼、粳不亲和,杂种一代结实率很低,致使籼粳杂种优势至今未能在生产上利用。为了探讨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1980年我们开展了筛选籼粳“媒介材料”,以期在杂交水稻上利用的研究。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粳灿“媒介材料”筛选情况 1980年冬在海南岛配制了许多籼粳杂交组合。1981年秋在三明地区农科所种植杂种F1。大部分杂种一代结实率很低,仅藤野与五个不同来源的粳稻(台湾、华北、云南、日本等地品种)和籼稻杂种F1正常结实。结实率分别为76.5%~90.4%和76.9%~92.7%。接着,又以藤野为母本或父本与籼、粳品种杂交了22个组合,于81年冬和82年秋在海南岛和本所种植杂种F1进行验证。二年中,用20个粳稻品种和5个籼稻品种与藤野杂交了27个组合,除了与菲律宾  相似文献   

8.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优势及其与亲本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量研究表明,籼粳稻杂种一代优势非常明显,但组合间差异甚大。主要表现为茎粗、穗大、分蘖力强、生长快,不易倒伏、根系发达,再生力和抗逆力强等方面。结实率通常为5—40%,然而也有结实率较高甚至接近正常的,又以粳稻为母本的结实率高于以籼稻为母本的。本试验旨在从主要经济性状方面研究籼粳杂种一代优势表现的特点及其与亲本的相关性,比较籼、粳稻的细胞质对杂种一代性状优势的影响,为强优籼粳交组合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选用湘矮早g号(A)、广陆矮4号( B)、 二九青(C)、南京11号( D)、余赤231—8(E)、洞庭晚籼( F)、…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染色体组倍性的籼粳亚种间杂种第一代为试验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潜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染色体组倍性的籼粳亚种间杂种第一代在单株穗数和每穗颖花数上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然而,在千粒重和结实率上,不同染色体组倍性的籼粳亚种间杂种第一代所表现出的差异特别明显。同源四倍体籼粳亚种间杂种第一代在千粒重和结实率上所表现出的特点是挖掘其产量潜力的性状基础。在二倍体水平籼粳杂种第一代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效应很难按照现有的技术程序得到应用,而在同源四倍体水平籼粳亚种间杂种第一代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的杂种优势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相似文献   

10.
以2个同源四倍体籼稻IR361(4)和IR28(4)和2个同源四倍体粳稻[紫粳(4)和新稻10(4)]及其对应的二倍体水稻[即IR36(2),IR28(2),紫粳(2)和新稻10(2)]为材料,研究了具有不同染色体组倍性(同源四倍体和二倍体)的籼粳亚种间杂种第2代群体在花粉育性和结实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雄配子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中同源四倍体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第2代群体表现正常,花粉育性变幅为90.01%95.60%,结实率变幅为71.22%95.60%,结实率变幅为71.22%95.78%;而二倍体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第2代群体花粉育性差(9.60%95.78%;而二倍体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第2代群体花粉育性差(9.60%11.20%),结实率低(011.20%),结实率低(019.45%)。  相似文献   

11.
 搜集典型籼粳品种、广亲和品种、偏籼或偏粳品系及恢复系并进行杂交。选取25个籼粳亚种间杂种F1,将其划分为5类。以这5类25个组合的生物产量、茎叶重、秆高、出穗期、每穗颖花数、实粒数、结实率等性状为基本资料,分别计算其超亲优势与竞争优势。结果指出:籼粳亚种间杂种F1茎叶重与结实率存在负相关,杂种优势含可利用与非可利用两部分,典型籼粳F1杂种优势是难以利用的,利用广亲和系与偏籼或偏粳恢复系及其派生系或者偏籼广亲和系和偏粳广亲和系配组,实现部分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应作为当前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育种战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原产澳大利亚的品种8504的广亲和性进行了测交验证,并分析和评价了该广亲和品种的利用价值.该品种广亲和性好、亲和谱广,熟期适宜,米质较好,中抗稻瘟病,与籼、粳杂交,杂种优势均较强,且广亲和性遗传简单.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Y98149及其衍生系D3、D4、D5与4个籼稻和4个粳稻品种测交进行广亲和性鉴定。结果表明,D5与标准籼稻测验种(IR36、南京11号)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8.7%,与标准粳稻测验种(巴利拉、秋光)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7.9%,具有较好的广亲和性;且D5与籼、粳品系测交在产量性状上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而株高较矮,具有负向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三系不育系东B11A与菲A所配组合主要性状优势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具东乡野生稻细胞质源的东B11A和具野败细胞质源的菲A(IR58025A)分别与同一组恢复系配组,对杂种F1各性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东B11A在生育期、株高、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粒重和单株秆重等方面的杂种优势比菲A强,而单株穗数比菲A弱;通过分析2个不育系与3个含有粳稻亲缘的恢复系配组结果,进一步表明东B11A比菲A配合力更好,且具有更好的可恢性和更广的恢复谱.讨论了这两个不育系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其利用中的克服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籼粳杂交、广亲和特性鉴定以及育性恢复能力测定等手段,选育出CH58、CH59、C18和C84四个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H58、CH59、C18和C84的程氏指数分别为11、13、13和15,其中CH58、CH59和C18的籼粳属性为偏籼,C84为偏粳。广亲和特性鉴定和育性恢复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四个恢复系具有良好的广亲和性,且都能恢复滇型、BT型、矮败型等粳稻不育系以及野败型、印水型等籼稻不育系的育性,恢复谱广。花时特性研究表明,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开花高峰要明显早于粳稻不育系春江16A。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在单株产量、每穗粒数、二次枝梗数、株高、一次枝梗数和剑叶宽等性状上表现出明显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利用CH58等四个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与粳稻不育系配组,已选育出春优58、春优658、春优59、春优618等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已通过国家、浙江省等品种审定。CH58等四个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广亲和性好,恢复谱广,在三系法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3):203-210
Summary

Generally F1 hybrids from crosses between japonica and indica rice show variable degrees of sterility. Previous studies revealed that among the indica rice, the Aus type has sexual affinity with japonica cultivars giving higher fertility in F1 hybrids. Therefore, we made an effort to obtain higher grain yield by producing F1 hybrids between japonica and Aus-type indica.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heterosis in these F1 hybrids for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spikelet fertility, yield and yield attributes, to find cross combinations with higher grain yield, and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s of grain yield with some agronomic characters. F1 hybrids flowered earlier than their parent cultivars. Heterosis for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as positive at the panicle initiation stage, at heading and at maturity. The average heterosis for number of panicles, grain and straw yield per plant, number of spikelets per panicle and 1000-grain weight was positive. A few F1 hybrids showed positive heterosis for number of filled grains per panicle, spikelet fertility and harvest index; but the average heterosis for these traits was negative. Among the yield components, a higher number of panicles per plant and higher number of spikelet per panicle contributed to higher grain yield in F1 hybrids.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relationship existed between spikelet fertility and grain yield per plant. The higher grain yield was attributed to higher dry matter production rather than higher harvest index in F1 hybrids, although low spikelet fertility limited yield potential in some F1 hybrids.  相似文献   

17.
两个籼粳交杂种F2几个重要性状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比较了02428/培矮64和台中65/特青两个不同的籼粳交组合F2结实率、株高和几个程氏分类性状的分布。结果表明:(1)两个组合的株高呈现相似的正态分布,不受其F1结实率和株高的影响,说明F2株高不存在配子选择问题;在杂交亲和性较好的02428/培矮64中,F2的平均结实率与其F1的结实率几乎相等,而台中65/特青结实率则表现为由F1到F2增加的趋势,说明配子选择在亲和性较好的杂种中很少或不存在,而在亲和性相对较差的组合中存在。(2)在程氏分类性状的分布中,叶毛、抽穗时稃色和第1~2穗轴节长等存在大量的中间类型,表现明显的正态分布,稃毛和酚反应虽呈双峰分布,但仍然存在少量的中间类型,而谷粒长宽比则表现极端的偏斜分布,明显地偏向粳型。虽然各分类性状表现不同的分布类型,但程氏分类指数表现出正态分布,即偏籼偏粳的中间型占绝大多数。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