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绵农2号是由四川省绵阳农业专科学校选育、1992年通过四川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它具有穗大、粒多(65~80粒/穗)、小穗数多(结实小穗数达20~25个/穗)、产量高(比绵阳11号增产10%~26%)等特点。该品种的选育方法也具有独创性,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多组合小群体确定目标组合;(2)在目标组合中确定重点目标组合;(3)在重点目标组合中确定重点株系;(4)进行阶梯式杂交。  相似文献   

2.
我省审(认)定农作物新品种22个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94年1月在长沙召开了第10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了17个新品种(组合),它们是:杂交中稻丝优63(丝苗A×明恢63)、培两优特青(培矮64S×特青),杂交晚稻金优桂99(金23...  相似文献   

3.
《江西棉花》1997,(6):40-40
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培育的优良品种“泗棉3号”,1993、1994年分别通过江苏省与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并被定为全国长江流域及苏、皖、赣等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最近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1996年已是进入省级(1990)以上试验的第七年,在全国长江流域区试中,皮棉产量仍居各参试品种之首,比其它7个参试品种平均增产9.56%。“泗棉3号”1989年育成以来在各级各类试验中比其它常规棉及抗病棉高产品种均表现有较大的增产优势。1992年江苏省生产试验,比高产品种“泗棉2号”增9.68%;比抗病棉高产品种“盐棉48”增产18.53%c1…  相似文献   

4.
风优22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和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不育系网46A与恢复系CDR22配制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1995年建欧市种子公司与延平区种子公司从四川省引进试种,通过三年的试种、区试、示范,1998年互月通过了南平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表现1995年参加南平市晚稻新组合区试,11个点平均产量463·7kg(单产面积为666·7m’,以下同),比CK汕优桂33增32.Ikg,增产7.3%,方差分析为显著,居9个参试组合第三位;1996年继续参试,平均产盘441.skg,比CK汕优桂33增35.skg,增产8·74%,方差分析为极显著,居8个参试…  相似文献   

5.
汕优桂99     
汕优桂99是广西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杂交组合,1989年10月经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广西的重点推广组合。1产量表现1988~1989年参加广西杂交早、中、晚稻区试(桂南10个试点),两年结果单产居首位,亩产435~496.65kg。1988年该组合参加广西桂中、北稻区杂交晚稻区试,桂中稻区区试中比汕优2号增产8.29%,比汕优桂33增产4.12%,产量居首位、桂北稻区比汕优2号增产5.93%,比汕优桂33增产5.24%。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比汕优2号增产8.22%,比汕优桂33增产7.…  相似文献   

6.
红优63     
红优63系江西省抚州地区农科所1983年采用矮红9号A与明恢63配组育成的晚籼中熟组合,1990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1985年参加江西省晚杂区域试验,亩产437.8kg,居36个组合之首,比对照汕优2号亩增10.0kg,增产2.3%。1986年续试,亩产444.7kg,较对照汕优2号增产22.0kg,增产5.2%.再次居13个参试组合首位。同时推荐参加南方稻区区试,在12个参试组合中,中稻组居首位,晚稻组居第三位,较对照汕优63均有所增产。在大面积示范、推广中也表现较好的增…  相似文献   

7.
刘鑫  吴伟 《中国稻米》2006,12(2):27-27
在2005年,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召开的第32次会议上,共审定通过了5个水稻品种(组合),本文简要介绍了其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8.
以1999~2007年河北省春播花生区域试验材料为依据,分析了各参试品种(系)的产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荚果、籽仁平均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2.33%和3.32%;历年最高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9.07%和11.33%。线性拟合结果显示,各参试品种(系)荚果、籽仁平均产量及其历年最高产量较对照增减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呈逐年上升之势;对照品种的荚果、籽仁平均产量年际问变化接近水平直线,变化趋势平缓。  相似文献   

9.
Ⅱ优6216     
Ⅱ优6216(Ⅱ32A/丽恢6216)是浙江省杂交水稻开发联合体选育而成,1992~1993年通过浙江省晚杂区试和全国中稻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425.0kg和546.1kg,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1.56%,比对照汕优63减产2.55%。1991~1993年浙江省文成、庆元县单晚品试平均亩产531.5和515.3kg,3年均居首位,比对照汕优63增产7.99%和9.65%。1994年该组合在浙江省试种面积达10万亩以上,同年9月该组合在浙江遂昌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主要特征特性Ⅱ优…  相似文献   

10.
扬两优6号属两系中熟中籼杂交稻组合.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广占63—4S为母本、扬稻6号为父本杂交配组.于2000年育成并参试。2003年通过江苏省、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建宁县引进该组合种植.2007年由北京金色农华引进制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1万多个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分析了12个形状性状的变异范围及各变异的频数分布,并简单介绍了各性状的基因定位情况,结果表明:(1)11种芒色中,拟黄芒品种占69%,3个黑芒基因已定位,94%的品种芒色与颖色一致;(2)无芒品种仅占2.8%,已知5个芒型基因;(3)主频颖色为拟黄颖(占66%),已定位4个颖色基因;(4)无颖毛品种占90.5%,毛颖基因Hg为显性;(5)65.8%的品种为红粒,  相似文献   

12.
鄂粳杂1号(N5088S/R187)系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的两系法杂交晚粳新组合,于1995年2月13日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已在湖北、云南、江西、浙江等省市累计推广4.67万hm2,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易脱粒、易制种等特点。1 主要特性1.1产量高该组合1992~1993年参加湖北省杂交稻双季晚粳区域试验,2a平均单产6.75t/hm2,居参试组合首位,比鄂宜105(CK)增产5.75%,比威优64(CK)增产3.85%(附表)。1995年孝感市孝南区鄂粳杂…  相似文献   

13.
苏引麦3号:原名为苏农21系江苏农学院大安定引进的日本啤酒大麦农林10号(克怒一号),通过几年鉴定试验,于1993年9月被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暂定名苏引麦3号.该品种从1991年秋开始参加江苏省大麦区域试验,第一年平均亩产370.17千克比对用盐辆接早三增产5.23%,达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二位;第二年平均亩产317.85千克比对照矮早三增产8.52%,达极显著水平,也居第二位;两年平均亩产344.01于克,比对驱矮早三增产6.72%.居参试品种之首;1992年秋参加江苏省大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32.59千克,比CK矮早三…  相似文献   

14.
全国大麦生态区划试验福建莆田点试验结果表明:中国栽培大麦具有广泛适应性,所有参试品种都能完成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在大麦生长发育、特征特性等方面,品种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表现出丰富生态型。与莆田参试品种“六棱白肚”相比,参试品种在莆田生长发育特点是:(1)生育期偏长,晚熟品种占总数67.8%。(2)植株偏高,株高>100cm占57.8%。(3)结实率较低,穗实粒数偏少。(4)籽粒饱满度较差,千粒重偏低,单株产量不高。(5)白粉病抗源较丰富,抗病品种占52.2%。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我国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和分析了2008年我国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组合)及其产量、米质、抗性等性状;审定通过的品种数比“十五”期间年均通过审定的品种数多111个,其中种业公司和科企联合育成的品种数已占到了45%;各类型品种平均比区试对照增产5.55%~13.32%;达国标3级及以上的粳、籼稻比例达到了66.9%和35.8%;抗性则比对照提高不多;列出了产量高和米质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95年5月审定通过了3个水稻新品种(组合),认定了2个品种。  相似文献   

17.
本届国家红麻新品种(系、组合)生产试验于2010年分别在福建漳州、湖南沅江、广西南宁、河南信阳四个试点进行。由福建农林大学等国内三家麻类育种科研单位提供的参试品种(系)共八个。全文对参试品种(系)的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其主要农艺性状、生物学特性、抗逆性、纤维品质、生育期等方面综合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汕优3550     
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珍汕97A与恢复系3550(青四矮16/IR54杂交选育而成)组配育成的华南晚籼型组合。1987年晚稻参加省区试弱感光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99.65kg,比汕优30选(对照组合)增产15.24%,增产达极显著值。1988年晚稻第二次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382.55kg,比对照1汕优30选增产10.55%,比对照2汕优桂44增产9.64%,增产达极显著值,1990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1主要特征特性该组合属弱感光型晚稻中迟熟组合,作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本…  相似文献   

19.
《中国稻米》2006,(6):56-56
日前,农业部公布了经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通过的198个农作物品种。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作为第一选育单位选育的中早25、内2优6号(国稻6号)、中浙优634(中浙优2号)、中百优1号(中丰1号)和中旱221等5个新品种(组合)榜上有名。现将该5个品种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协优2374     
协优2374系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1990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协优2374系用矮败新质源协青早不育系与恢复系2374(汕2H2/鉴30)配组而成。1993年列入农业部“八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第一批扩繁计划,1994年列入农业部水稻原原种基地建设项目。1产量表现1987年参加江西省杂交稻区试,12个点平均亩产359.79kg,比对照汕优2号增产11.2%,居参试组合首位。1988年续试亩产451.7kg,比对照汕优2号增产8.7%。1989~1990年参加全国杂交稻区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