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讨在高精料饲粮条件下,添加烟酸对锦江黄牛瘤胃乳酸、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选用3头平均体重为(275±20)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锦江黄牛,采用精料比例逐步提高来诱导酸中毒的试验方法,试验分4期,每期10 d,第Ⅰ、Ⅱ、Ⅲ期依次饲喂精料比例分别为60%、70%、80%的饲粮;第Ⅳ期饲喂精料比例80%+烟酸800 mg/kg的饲粮。结果表明:1)在试验第Ⅰ、Ⅱ、Ⅲ期,未添加烟酸条件下,随精料比例的提高,瘤胃pH显著下降(P<0.05);瘤胃中的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而提高,60%精料比例与70%和80%精料比例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70%和80%精料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中的丙酮酸、乳酸浓度及乳酸/丙酮酸也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而提高,60%与70%精料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80%精料比例与60%、70%精料比例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精料比例对瘤胃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浓度和NADH/NAD+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NAD+浓度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有降低的趋势,而NADH浓度和NADH/NAD+有提高的趋势。2)在试验第Ⅲ、Ⅳ期,精料比例为80%条件下,与未添加烟酸相比,添加烟酸显著提高了瘤胃pH及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显著降低了丙酮酸、乳酸浓度及乳酸/丙酮酸(P<0.05),而乙酸、丁酸浓度及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与未添加烟酸相比,添加烟酸对瘤胃中总脱氢酶活性、NAD+、NADH浓度及NADH/NAD+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提高NAD+浓度,降低NADH浓度及NADH/NAD+的趋势。3)第Ⅰ、Ⅱ、Ⅳ期瘤胃中均未检出乳酸脱氢酶活性,而在试验第Ⅲ期,精料比例为80%(未添加烟酸)条件下,瘤胃中检出了乳酸脱氢酶,其活性为132.9 U/mL。结果提示,添加烟酸提高了瘤胃NAD+浓度,降低了NADH浓度及NADH/NAD+,抑制了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乳酸产生,从而缓解瘤胃酸应激或酸中毒。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烟酸对牛链球菌乳酸发酵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4组,分别在培养液中添加0(对照)、0.05、0.25、0.50 mg/mL烟酸,每组4个重复.39℃体外培养0、2、4、6、12、24 h后,测定培养液菌群密度、pH,测定12 h培养液的乳酸发酵指标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浓度.结果表明,随着烟酸添加量的增加,菌群密度呈现下降的趋势,0~24 h平均菌群密度0.50 mg/mL烟酸组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烟酸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2~24 h培养液pH(P<0.05或P<0.01).烟酸对单位密度细菌耗糖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0.25、0.50 mg/mL烟酸组显著降低了单位密度细菌乳酸产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产乳酸效率(P<0.01);试验组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烟酸对培养液氧化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烟酸添加量的提高,还原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浓度增加,且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本试验条件下,烟酸可抑制牛链球菌增殖,并保证NAD+的稳定供给,维持了糖酵解的进行,减少了乳酸的生成,提高了培养液pH,其中以0.50 mg/mL的添加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饲粮中添加烟酸对绵羊瘤胃内乳酸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选取8月龄左右、体重(36.04±1.81)kg、体况相近且健康的哈萨克公羊24只,试验前安装好永久性瘤胃瘘管,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饲喂精粗比为70∶30的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00、130和160 mg/d烟酸。试验期共18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4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在饲喂后1 h时瘤胃液中L-乳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Ⅲ组在饲喂后3 h时瘤胃液中L-乳酸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在饲喂后1 h时瘤胃液中D-乳酸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饲喂后3 h时,试验Ⅱ、Ⅲ组血清中L-乳酸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D-乳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2)在饲喂后1 h时,对照组瘤胃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在饲喂后3、5 h时,对照组极显著高于试验Ⅱ、Ⅲ组(P<0.01);饲喂后3 h时,试验Ⅱ组瘤胃液中氧化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瘤胃液中还原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浓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Ⅱ、Ⅲ组(P<0.01)。3)在饲喂后1 h时,试验Ⅱ组瘤胃液中丙酮酸激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瘤胃液中苹果酸脱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1),瘤胃液中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在饲喂后1 h时,试验Ⅱ组瘤胃液中丙酮酸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Ⅲ组瘤胃液中苹果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瘤胃液中琥珀酸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高精料饲粮中添加烟酸提高了绵羊瘤胃液中NAD+浓度,丙酮酸激酶、苹果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以及丙酮酸、苹果酸和琥珀酸浓度,同时降低了瘤胃液和血清中L-乳酸、D-乳酸浓度。本试验条件下,绵羊高精料饲粮中烟酸的推荐添加量为130 mg/d。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烟酸对水牛瘤胃发酵指标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36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接近的杂交泌乳水牛,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4、8、12 g/d烟酸,烟酸与精料混合饲喂,进行预试期14 d,正试期42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胃管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指标,并采用Illumina Miseq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分别测序瘤胃细菌和甲烷菌16S rRNA基因以确定二者区系组成。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2 g/d烟酸提高了水牛日均采食量(P0.05)和瘤胃液氨态氮浓度(P0.05),烟酸各组均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TVFA)浓度(P0.05),但未显著影响瘤胃液p H(P0.05)。2)水牛瘤胃内细菌在门水平上主要以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科水平上为普雷沃氏菌科和黄杆菌科;甲烷菌以甲烷短杆菌属为主,占90%以上,其次为甲烷球菌属和热原体属,水牛瘤胃微生物区系总体上与奶牛等其他利用植物纤维的反刍动物相似。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烟酸显著降低了瘤胃内厚壁菌门的比例(P0.05),显著提高了黄杆菌科细菌的比例(P0.05),但对瘤胃甲烷菌区系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烟酸改变了水牛瘤胃发酵指标和微生物区系组成,瘤胃发酵指标的变化除了与烟酸对水牛热应激的缓解和消化吸收的影响有关,还与烟酸添加对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在玉米-棉籽粕-稻草型日粮中添加烟酸对锦江黄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组,烟酸添加量分别为0、400、600、800、1000mg/kg,每组3个重复,采用体外培养方法,测定瘤胃发酵指标.结果表明:(1)600、800 mg/kg和1000mg/kg烟酸添加组产气量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2)600、800 mg/kg组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未添加组(P< 0.05);(3)400、600 mg/kg和800mg/kg烟酸组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其中以600 mg/kg组最高;(4)添加400mg/kg和600mg/kg烟酸组挥发性脂肪酸(VFA)总量极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1),各添加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乙酸/丙酸比值均不同程度低于未添加组.由此可见,在玉米-棉籽粕-稻草型日粮中添加烟酸有助于改善瘤胃发酵功能,添加量为600mg/kg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选用3只健康并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种羯羊,平均体重为24 kg,采用3×3无重复拉丁方试验设计,用3种不同日粮(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和未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来研究对绵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食未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绵羊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高于采食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绵羊(P<0.05),采食未粉碎精料+铡短粗料及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的绵羊瘤胃丙酸摩尔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采食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绵羊(P<0.05,P<0.01),而(戊酸+异戊酸)摩尔比极显著低于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绵羊(P<0.01),乙酸/丙酸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采食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绵羊(P<0.05,P<0.01)。因此,用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或未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饲喂绵羊能改善绵羊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只体况良好、平均体重(25.48±1.51)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割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体外发酵法考察在3个精粗比(30∶70、50∶50和70∶30)饲粮中添加异位酸(1%)后的体外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4 h体外培养,不添加异位酸时,随精粗比由30∶70升高到70∶30,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乙酸/丙酸和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和丙酸占TVFA的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30∶70时,添加异位酸pH无明显变化,NH3-N浓度下降,产气量及微生物蛋白质(MCP)和丁酸浓度上升,但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50∶50时,添加异位酸可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提高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P<0.05),而对pH、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当精粗比为70∶30时,添加异位酸NH3-N浓度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显著上升(P<0.05),而对pH和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异位酸有利于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和NH3-N的利用,增加MCP、乙酸、丙酸和TVFA的合成.在本试验中,对于MCP和TVFA的合成而言,精料比例越高,添加异位酸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奶牛日粮中复合处理玉米秸与苜蓿及精料的最佳组合,将复合处理玉米秸与苜蓿、复合处理玉米秸与精饲料以及筛选出的复合处理玉米秸与苜蓿的最优组合与精饲料均以0:100、20:80、40:60、60:40、80:20、100:0的比例进行组合,通过短期人工瘤胃技术测定饲料不同组合对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不同组合对瘤胃液pH影响均不显著(P>0.05);对氨氮浓度影响显著或极显著(P< 0.05或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在微生物蛋白产量方面,复合处理玉米秸与苜蓿及复合处理玉米秸与精饲料比例为80:20的组合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比例的组合(P<0.01),复合处理玉米秸与苜蓿的最优组合(80:20)与精饲料比例为60:40的组合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其他比例的组合(P< 0.01或P<0.05).在乙酸浓度和三种挥发性脂肪酸总浓度上,复合处理玉米秸与苜蓿、复合处理玉米秸与精饲料及复合处理玉米秸与苜蓿的最优组合(80:20)与精料均以比例为60:40和80:20的组合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其他比例的组合(P< 0.01或P<0.05).除精料比例为80%和100%的组合外,所有组合的乙酸丙酸比均在正常范围内.由此可见,在本试验设计条件下,奶牛日粮中复合处理玉米秸与苜蓿比例为80:20的组合、复合处理玉米秸与精饲料比例为80:20的组合以及复合处理玉米秸与苜蓿的最优组合(80:20)与精饲料比例为60∶40的组合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家蚕滞育发动期间呼吸耗氧量下降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含量变化的关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在25℃条件下产下后12~72 h的二化性家蚕滞育性卵与非滞育性卵中的还原型NAD(NADH)含量、氧化型NAD(NAD+)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胞质苹果酸脱氢酶(cMDH)活性。滞育性卵中的NADH+NAD+含量、NADH/NAD+值及LDH活性分别在产下后18、36、24 h达到峰值,而cMDH活性处于波动中。在产下后24~72 h,非滞育性卵中的NADH/NAD+值极显著低于滞育性卵,而LDH和cMDH活性极显著高于滞育性卵。据此可以推测,滞育发动期间家蚕滞育性卵的NAD+降解增强和NAD+再生下降共同导致呼吸耗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麻饼型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烟酸(450mg/kg)后,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发酵底物在不同培养时间内培养液中NH3-N浓度、瘤胃细菌N产量、原虫数量、总VFA量及乙酸、丙酸、丁酸产量和乙酸/丙酸值的降解动力学特征.体外试验瘤胃液来自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饲喂添加烟酸的麻饼型基础日粮.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烟酸可提高培养液NH3-N利用率;培养液中添加烟酸后瘤胃细菌N产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高于未添加组;培养液中原虫教在培养4 h时达最高值,且此时添加组原虫产量显著(P<0.05)高于未添加组;总VFA量及乙酸、丙酸、丁酸的产量随培养时间变化而呈增加趋势;但丁酸量和乙酸/丙酸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建立同时测定兽用消毒剂枸橼酸苹果酸粉中枸橼酸和苹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10mL/L磷酸溶液(2.5∶97.5,V/V)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μL。枸橼酸和苹果酸色谱峰分离度良好。枸橼酸和苹果酸分别在100μg/mL~1 000μg/mL和50μg/mL~5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等考察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而平均回收率均在98%~101%之间,RSD均小于0.5%,符合方法学要求。6份供试品中枸橼酸和苹果酸的含量也均符合要求。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同时定量测定枸橼酸和苹果酸的含量,可用于枸橼酸苹果酸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崔承远 《中国乳业》2021,(12):105-110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脂肪酸包含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丁酸、己酸、辛酸、癸酸作为饱和脂肪酸的典型代表,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丁酸、己酸、辛酸及癸酸含量进行检测,并同时进行检测方法的验证试验,包括方法检出限、方法定量限、方法精密度以及方法正确度等。试验数据均为良好,结果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枇杷叶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选用色谱柱Agilent Ecilpse plu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氨水(70∶30)磷酸调p H=8.0,流速为0.8 m 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能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R2.5,齐墩果酸在0.20~7.94μg、熊果酸在0.21~8.49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试验证明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枇杷叶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烟酸和不同水平叶酸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试验选用1日龄艾维茵商品代白羽肉鸡210只,随机分成7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处理Ⅰ组为对照组,处理Ⅱ、Ⅲ、Ⅳ组叶酸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75、1.5和3.0 mg/kg;处理Ⅴ、Ⅵ、Ⅶ组烟酸的添加水平为60 mg/kg,叶酸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75、1.5和3.0 mg/kg。于21日龄时,以重复为单位逐个称重,记录耗料量,计算料重比。结果表明,在21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叶酸均可显著提高肉仔鸡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P<0.05);添加60 mg/kg烟酸和不同水平叶酸可极显著提高肉仔鸡的日增重(P<0.01)。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通过测量柠檬酸和乳酸低浓度范围下的水溶液的滴定酸度°T和pH,以及在酸牛乳饮品中的应用,绘制出柠檬酸和乳酸在水溶液和酸牛奶饮品中的标准曲线,为生产时计算柠檬酸或乳酸的添加量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将20头安装瘤胃瘘管的荷斯坦产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Ⅲ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TMR,试验Ⅰ~Ⅲ组饲喂TMR分别加150.0g/(头·d)复合脂肪酸、乳酸和复合脂肪酸+乳酸(1:1),探讨复合脂肪酸和乳酸对奶牛瘤胃CH4释放量、VFA和NH3-N浓度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MR加150.0g/(头·d)复合脂肪酸+2L酸(1:1),使奶牛瘤胃NH3-N和CH4释放量分别减少11.92%(P〈0.05)和21.35%(P〈0.01),FCM、乳脂率和乳糖含量分别提高3.28%、5.12%和3.62%,瘤胃VFA明显增加,能够有效抑制奶牛对空气的CH4污染.显著提高奶牛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亚麻酸(C18:3n-3)/亚油酸(C18:2n-6)比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鱼油、亚麻油和豆油作为脂肪源,以不同的比例配制4种粗脂肪水平约为7.2%的等氮饲料,饲料中C18:3n-3/C18:2n-6比值为0.17、0.30、0.56和0.68.选用平均体重为(0.573±0.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分别记为L0.17、L0.30、L0.56和L0.68.试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C18:3n-3/C18:2n-6比的升高,凡纳滨对虾幼虾增重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饲料系数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通过二元回归分析得出增重率(y)与C18:3n-3/C18:2n-6比(x)的关系为Y=-1 333.2x2+1 175.5x+785.66(R2=0.723 8),并得出当C18:3n-3/C18:2n-6比为0.44时,增重率最高.全虾粗蛋白质含量以L0.68组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全虾水分和粗脂肪含量以及肝胰指数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对虾肌肉中C18:2n-6和C18:3n-3含量低于它们在肝胰腺中的含量,而C20:4n-6,C20:5n-3(EPA)、C22:6n-3(DHA)在肌肉中的含量高于其在肝胰腺中的含量.L0.68组肝胰腺EPA含量显著高于L0.30组(P<0.05),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肌肉EPA、DHA含量以L0.30组最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C18:3n-3/C18:2n-6比一定程度地影响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性能,显著影响肝胰腺和肌肉中C18:3n-3和C18:2n-6系列脂肪酸的含量.以增重率作为判定指标,建议饲料中C18:3n-3/C18:2n-6比值为0.44.  相似文献   

19.
高星  刘洪生 《中国奶牛》2007,(12):42-44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酸牛乳及含乳饮料中的苯甲酸、山梨酸。所用色谱柱为6ft×2mm的涂以5?GS 1%H3PO4固定液的60~80目ChromosorbW AW,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样品用醋酸锌、亚铁氰化钾为沉淀剂,滤液经乙醚提取后上机测定。本方法的检出限苯甲酸为9.5×10-10g,山梨酸为5.4×10-10g。精密度的变异系数苯甲酸为2.8%,山梨酸为3.4%。平均回收率苯甲酸为101.1%,山梨酸为101.8%。  相似文献   

20.
乳酸菌产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了嗜热性乳酸菌、乳球菌的产酸特性以及影响后酸化的因素。结果显示,乳球菌最大产酸量为64.4^0T~72.7^0T;嗜热性乳酸菌的最大产酸量为106.8^0T~294.2^0T。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的最大产酸速率为20.75^0T/h、24.57^0T/h。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乳酸乳球菌乳油亚种、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丁二酮变种的最大产酸速率分别为7.65^0T/h、6.52^0T/h、9.65^0T/h。优良的菌株特性、低温贮存、较低的最终发酵酸度是保证乳酸菌低后酸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