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建立我国葡萄测土推荐施肥系统,本研究检索了我国葡萄施氮的相关文献,提取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缺氮处理和施氮处理的产量数据,采用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研究新方法,研究了我国葡萄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我国葡萄土壤有机质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75、36~75、17~36、8~17、4~8、2~4、1~2和<1 g/kg,土壤碱解氮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288、158~288、87~158、48~87、26~48、15~26、8~15和<8 mg/kg。当氮肥利用率为30%~50%、葡萄目标产量15.0~60.0 t/hm2时,氮素丰缺级别第1~8级土壤适宜施氮量分别为0、14~90、27~180、41~270、54~360、68~450、81~540和95~630 kg/hm2。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我国葡萄土壤氮素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可为我国葡萄测土施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减氮条件下密度对望两优361产量的影响,2018年在马庙镇进行了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怀宁县单季稻施肥量应为:N:P:K=13.5:5.4:10.8。在此施肥量的基础上: 1.5万穴/667m<sub><sup>2</sup></sub>为最佳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施肥较人工施肥有效增产225 kg/hm<sup>2</sup>,增幅2.4%;肥料农学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提高0.6kg/kg;施肥节本180元/ hm<sup>2</sup>;总节本增收855元/ hm<sup>2</sup>,增幅3.3%,产投比提高0.9,机械施肥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不同控减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及玉米炭基专用肥的施用效果,本研究设计了6个不同施肥处理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玉米炭基专用肥处理的玉米生物性状最好,产量最高,为9020.45 kg/hm<sub><sup>2</sup></sub>,比与玉米炭基专用肥等养分单质的肥料增产14.92%,为本试验控减施肥技术的最佳施肥处理,同时,施用玉米炭基专用肥的产投比最高,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北方粳稻品种南方引种栽培对比试验,摸索了江汉平原地区优质、高效、绿色粳稻种植<sub><sup>[1]</sup></sub>的适宜品种、播期、生育期和经济性状,总结了配套的栽培技术<sub><sup>[2]</sup></sub>,为下一步在虾、稻种养共作模式田种植晚粳打下了基础,为当地种植模式的提质增效及产业结构调整布局<sub><sup>[</sup></sub><sub><sup>3</sup></sub><sub><sup>]</sup></sub>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磊  蔡姗姗  魏丹  肖洋 《农学学报》2020,36(5):115-119
调查和测定了拜泉县上升乡进步小流域内的土壤养分和重金属以及水质pH、氟化物、氰化物和重金属等的含量,并对土壤质量和水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在实际生产中为绿色肉鹅食品的生产基地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域的土壤肥力高,为1等级别;土壤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综合指数P&amp;lt;sub&amp;gt;综&amp;lt;/sub&amp;gt;≤0.7,属于安全等级,达到了1级标准;水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中的禽畜用水质量的标准,水质单项污染指数均&amp;lt;1.0,综合污染指数≤0.5,水质量等级为1级。因此,在典型调查区域内,利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推行肉鹅的放牧式散养模式,是发展寒地绿色肉鹅食品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旱地玉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云南省384组玉米试验结果分析,建立玉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并测算玉米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以极低、低、中、高、较高5级划分标准,玉米氮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50、50~90、90~150、150~250、>250 mg/kg;磷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5、5~10、10~20、20~50、>50 mg/kg;钾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40、40~80、80~150、150~300、>300 mg/kg。与第2次土壤普查相比,玉米土壤碱解氮含量中高水平增加30~100 mg/kg;有效磷含量基本不变;速效钾含量中低水平下降10~20 mg/kg,高水平增加100 mg/kg。玉米氮肥利用率18.8%,磷肥利用率40.1%,钾肥利用率37.9%。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云南省303组水稻试验结果总结分析,建立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并测算水稻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以极低、低、中、高、较高5级划分标准,氮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65、65~100、100~160、160~250、>250 mg/kg,磷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5、5~10、10~20、20~40、>40 mg/kg,钾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30、30~50、50~100、100~150、>150 mg/kg,与第2次土壤普查相比,水稻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40~100 mg/kg,有效磷含量不变,速效钾含量下降20~50 mg/kg。水稻氮肥利用率24.7%,磷肥利用率39.9%,钾肥利用率30.7%。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泉高油酸1号、3号、泉花13号等8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泉花13号荚果产量最高每667m<sub><sup>2</sup></sub>为271kg,排名第一,比对照增产21.5%,具有茎杆粗状,生长强,抗倒伏,抗病性强,双仁果多,油酸含量高达79.5%,可作为适合龙岩咸酥花生加工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我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测土推荐施肥系统,本研究检索了我国紫花苜蓿施肥研究相关文献,提取其中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施磷处理和缺磷处理产草量数据,采用零散试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研究了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西北荒漠绿洲和南方地区等六大自然区域和全国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及推荐施磷量。结果表明:我国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10级指标依次为≥40.3、19.7~40.3、9.6~19.7、4.7~9.6、2.3~4.7、1.2~2.3、0.6~1.2、0.3~0.6、0.2~0.3和<0.2 mg/kg;当紫花苜蓿目标产量9~27 t/hm2、磷肥利用率20%时,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10级土壤的推荐施磷量依次为0、27~81、54~162、81~243、108~324、135~405、162~486、189~567、216~648和243~729 kg/hm2。本研究建立的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可为我国紫花苜蓿测土施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探讨干旱区棉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及对棉花根系生物量的影响,明确棉田土壤氮素有效性对农业管理措施的响应,为棉田制定高产高效管理措施,实现棉花高产优质低成本及环境友好生产服务。【方法】在定位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秸秆不还田(S0)与秸秆还田(S1)为主区,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F0)、施氮磷钾化肥(F1)、施有机肥(F2)、施氮磷钾化肥+有机肥(F3))为副区,分析了秸秆还田和施肥对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探讨了棉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包括净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的变化,明确了土壤有效氮含量和棉花根系生物量对秸秆还田和施肥措施的响应。【结果】(1)秸秆还田和施肥显著增加了土壤净矿化速率、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棉花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肥处理间各指标的变化不同,但秸秆还田下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盛花期均有最大速率;(2)秸秆还田和施肥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但秸秆还田下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棉花盛花期和盛铃期土壤无机氮含量显著高于收获期;(3)秸秆还田显著降低了棉花根冠比,对根系生物量、细根/粗根比影响不显著,施肥显著增加了根冠比、根系生物量及细根生物量,施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净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硝态氮、铵态氮和可吸出无机氮含量以及根系生物量。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有最大的土壤净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硝态氮和可吸出无机氮含量。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也有最大的根系生物量和粗根细根比。【结论】秸秆还田和施肥有利于促进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增加土壤有效氮含量,对根系生长及生物量产生影响。在干旱区实施秸秆还田,结合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有利于加速土壤养分转化,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增加有效养分含量,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和地上部碳同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测定土壤中铵态氮的方法。土壤中的有效氮加碱蒸馏,用硫酸吸收,全部转化为铵态氮,NH4 在碱性溶液中能还原ClO-,该反应和化学发光反应ClO--Luminol相耦合,通过测定剩余的ClO-来达到间接测定NH4 的目的。该方法的检测下限达到10-3mg/kg,线性范围0.01~1.5mg/kg,相关系数为-0.9995,加标回收率在85.8%~94.5%之间,RSD<2.7%(n=5),完全能满足测定土壤中有效氮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在粤北翁源、乳源、浈江等地开展坡岗地木薯"3414"肥效试验,按照Cate-Nelson方法,根据缺素处理(-N、-P、-K)占全肥处理(NPK)的相对产量数据与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之间的关系,建立对数拟合方程,以相对产量<50%、50%~75%、75%~90%、90%~95%和>95%为标准,研究土壤有效氮、磷、钾供应的丰缺临界指标。结果表明,粤北坡岗地木薯产区土壤碱解氮缺乏临界值为66.2 mg/kg,高产临界值为70.5 mg/kg,缺乏土样占测试土样的70%;土壤有效磷缺乏临界值为11.3 mg/kg,高产临界值为14.1 mg/kg,缺乏土样占测试土样的80%;土壤有效钾缺乏临界值为61.0 mg/kg,高产临界值为71.3 mg/kg,缺乏土样占测试土样的70%。研究结果可为粤北坡岗地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棉花施用高效涂层复合氮肥较施用普通尿素增产皮棉4.98%~ 5.57% ;高效复合氮肥的最适施纯氮量为 1 88.34kg/hm2 ;以其总量的 33%、6 7%分别作发棵肥、花铃肥施用的效果最佳 ;在施用方式上以穴施为宜  相似文献   

15.
成都郫县土壤氮素养分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抽样调查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在ArcGIS8.1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对地处成都西郊的郫县耕层土壤1981年93个样点和2002年46个样点氮素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该县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61g/kg和159mg/kg,分别比1981年下降了8.45%和增加了16.99%。21年间由于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全氮区域变化幅度呈由东向西逐渐减小的趋势;而碱解氮含量同时受施肥水平的影响,区域变化幅度为西部高于东部和中部;并且该县不同水稻土的全氮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变化状况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对土壤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尿素与生物质炭混合穴施条件下,生物质炭对土壤氮素转化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设单施尿素(N_(120)、N_(180)、N_(240))、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N_(120)B、N_(180)B、N_(240)B)处理,施氮量分别为240 kg·hm~(-2)(N_(240))、180 kg·hm~(-2)(N_(180))、120 kg·hm~(-2)(N_(120))和不施氮(CK),生物质炭施用量为10 t·hm~(-2)。测定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无机氮和碱解氮的含量,以及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研究表明,第5 d尿素穴施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是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处理的4.5~8.2、2.0~3.0、2.55~5.81、3.13~4.46倍,第10 d尿素穴施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是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处理的24.5~58.9、1.21~1.37、2.99~3.82、1.34~1.48倍,第15 d各处理间土壤氮含量差异不显著。第5 d和第10 d,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尿素穴施处理,但在第15 d后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第5 d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处理的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是尿素穴施处理的1.80~2.55、1.07~1.77、1.18~1.22倍,第10 d尿素混合生物质炭N_(180)B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N_(240)B处理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混合生物质炭处理的蔗糖酶活性是单施尿素处理的2.35~2.37倍。因此,生物质炭促进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吸附土壤中的NH_4~+和NO_3~-,赋予土壤氮素缓慢释放特性,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可以促进土壤酶活性,有效降低土壤有效氮素流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在内蒙古敖汉旗选择3种防护林,比较4个深度(0~10、10~20、20~40 cm和40~60 cm)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杨树×樟子松林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柠条和沙棘2种灌木林次之。杨树×樟子松林的碱解氮含量最高,沙棘林次之。杨树×樟子松林的速效磷含量最高,沙棘林次之。杨树×樟子松林的速效钾含量最高,柠条林和沙棘林次之。因此,杨树×樟子松林的土壤养分条件较好,沙棘林次之。这2种防护林可以作为科尔沁沙地的优化防护林类型。  相似文献   

18.
长期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对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施用复合微生物肥的农田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肥的土壤比长期施用化肥的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含量高,复合微生物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长汀县植烟耕地土壤肥力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2009年对长汀县烤烟种植地烟前烟后土壤养分测定表明,烤烟耕地土壤整体较酸,全县土壤烟前pH值为4.31,烟后4.42;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烟后土壤有机质含量26.33 g·kg-1,比烟前(24.69 g·kg-1)有所增加;植烟后土壤碱解N含量与植烟前差别不大,略有增加,含量处于中等水平;速效P含量较...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缓释尿素对大蒜生长、产量及土壤有效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尿素对大蒜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有效氮均有明显的影响。大蒜前期株高、叶片数均以尿素处理(T1)最高,其次为尿素+缓释剂处理(T2),尿素+缓释剂+包膜处理(T3)最低。蒜头的直径和单株蒜重表现为T3最优,其次为T2,T1(对照)最低。大蒜产量表现为T3最高,666.7m2为1 166.6 kg,较对照增加35.1%;其次是T2,较对照增加28.8%。两种缓释尿素都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效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