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燕麦品种产量及其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内蒙古土默川山前洪积平原水肥条件不同的土壤上,对引进不同燕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品种之间的产量有极显著差异。株高只在水肥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与草产量显著相关。在两种条件下,燕麦的草产量与子粒产量均呈显著相关;子粒产量主要取决于穗重、穗粒数。而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千粒重、穗数、穗重、穗粒数与子粒产量均显著相关。不同品种间,皮燕麦坝莜4号和科燕1号产量较高,坝莜4号的抗逆性较强;裸燕麦比皮燕麦对水肥条件敏感。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冀北坝上适宜种植的饲草燕麦品种及刈割时间,于2017-2019年以20个不同类型的皮、裸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气候对燕麦发育进程的影响,比较不同年份和不同刈割期下产草量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气温对燕麦生育期影响较为明显,气温升高燕麦生育期缩短,尤其对晚熟品种的影响较大;降雨对燕麦生物产量影响较为明显,降雨量增加生物产量提高,苗期干旱对饲草生产相当不利。刈割试验明确了冀北坝上饲草生产中最适宜种植的品种是GL381、坝莜18号、远杂1号、定燕2号、坝莜3号和草莜1号,开花期前刈割仅是定燕2号最好的选择;开花期后刈割首选远杂1号、GL381和坝莜18号,其次,选择坝莜3号和定燕2号;早熟和中早熟品种青引2号和白燕2号等8个品种可在二季作区和有生长期时间限制时选用。产量试验表明,成熟后生物产量高的品种首选远杂1号和GL381,生物产量达到10 819.5~10 920.0kg/hm2。籽粒产量由高到低的前9位品种籽粒产量水平为4269.0~5185.5kg/hm2,其中裸燕麦GL381和远杂1号籽粒产量分别为4765.5kg/hm2和4269.0kg/hm2,表现较好。兼顾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表现均较好的品种是GL381、蒙燕1号、远杂1号和Haywire。  相似文献   

3.
为云南冬播燕麦选择优良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应用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方法对国内42份燕麦材料在云南冬季种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42份燕麦材料的10个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存在明显差异,变异系数范围为5.43%~42.92%,其中生育期变异最小(5.43%),主穗粒重最大(42.92%),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9.637%,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44.037%,与主穗粒重密切相关;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25.466%,与生育期密切相关;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0.135%,与株高密切相关。综合得分排名结果显示,饲用燕麦材料得分比食用燕麦材料得分高,占据了排名前10位中的7位。42份燕麦材料在遗传距离为20时可划分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28份食用燕麦资源;第Ⅱ类包括12份饲用燕麦资源;第Ⅲ类仅为白燕1号,表现为千粒重和产量最低;第Ⅳ类仅为定燕2号,表现为主穗长最长、株高最高。云南冬播燕麦,饲用燕麦比食用燕麦更具有优势,生产上可优先引种定燕2号、青引2号、冀张燕4号、加燕2号和坝燕6号等饲用燕麦材料,优先引种燕科2号、白燕1号、坝莜4号、坝莜9号、固燕1号、定莜9号、坝莜13号、远杂2号、白燕11号和定莜1号等食用燕麦材料。  相似文献   

4.
源—库变化对小麦籽粒性状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源—库变化对小麦籽粒性状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表明:穗粒重、千粒重、最大籽粒体积、皱缩指数、单茎生物量和草重有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剪叶减源,使穗粒重、最大籽粒体积、千粒重和生物量下降。剪除部分小穗减库,使剩余籽粒的最大体积和千粒重明显增加。新老品种的开花期单茎生物量相同,对减少库的反应基本一致。近期品种开花后单茎干物质积累较多,对源的减少较敏感.要在现有品种基础上提高产量潜力,不但要增加库,而且要增加源  相似文献   

5.
选取河北北部坝上主要裸燕麦栽培品种,研究拔节期追施氮肥对不同品种生产性能、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施氮肥使裸燕麦秸草产量提高10.95%(P<0.01),子粒产量提高11.41%(P<0.01),单位面积穗数增加17.54%(P<0.01),千粒重增加5.28%(P<0.05)。从不同品种对追氮的响应来看:追氮后,各品种秸草产量均增加,坝莜8号秸草产量增产率最高,为18.80%;子粒产量除坝莜6号倒伏减产之外均增加,坝莜13号增产率最高,达到24.94%;各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增加,坝莜18号增加最多,为27.52%;坝莜1号、坝莜6号和坝莜8号千粒重分别减少3.14%、7.85%和4.06%,其余品种千粒重增加,坝莜13号增加最多,为10.35%。追施氮肥后除坝莜6号净效益降低外,其余品种效益均增加,净收益在623.68~1 392.97元/hm2。坝莜18号、冀张莜4号可作为粮饲兼用及马铃薯轮作倒茬用品种,坝莜13号、坝莜1号、坝莜8号、坝莜6号、坝莜3号、坝莜9号适宜生产子粒。  相似文献   

6.
高粱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评价与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9):6503-6511
为探究产量与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客观评价高粱品系,提高性状改良进程。本研究对24个高粱组合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穗粒重变异系数和主穗柄长度较大;全生育期与至开花期、穗粒数皆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单穗粒重、糖锤度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对产量影响最大;灰色关联度结果也表明千粒重与产量性状关联度最大,其次为单穗粒重、至开花期和主穗长度;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2个性状综合成6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6.91%,分别为生育期因子和开花期因子、产量因子和穗长因子、株型因子和穗柄长度因子、穗粒因子物质运储因子、产糖因子,排名前6的高粱组合有N_2、N_(20)、N_(19)、N_9、N_8和N_(2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阈值为0.60处,将24个高粱组合分为3类,第Ⅰ类生育期较长,千粒重、穗粒重较好;第Ⅱ类生育期较短且产量较高;第Ⅲ类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7.
莜麦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坝莜六号是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利用皮裸燕麦种间远缘杂交、裸燕麦品种间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备荒救灾型的莜麦新品种.省级区试和生试结果表明,该品种生育期122 d,千粒重27.4 g,穗粒数64.6粒,穗粒重1.78g.平均产量5 230.5 kg/hm2,高产抗倒,适宜在湟中县山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王霞霞  朱德建  李岩  徐智明  李杨 《种子》2016,(5):112-114
为选择适宜南方冬闲田种植的燕麦品种,本试验对12个燕麦品种在南方冬闲田的苗期抗冷性和产草性能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在南方冬闲田种植均可完成生育期.青海甜燕麦、加拿大2号、41-13-CY-11等7个燕麦品种苗期抗冷性强,能安全越冬;平均鲜草产量达76 939.5 kg/hm2.品种间草产量变化比较大,OT 834产量最高,为103 848 kg/hm2;定莜捌产量最低,为55 939.5 kg/hm2.综合考虑,青海甜燕麦、加拿大2号、41-13-CY-11、定莜玖、OT 834等5个品种抗冷性强,生产性能优良,可优选为南方冬闲田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山区野生燕麦农艺性状的主成分与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发掘喀斯特山区野生燕麦的优异基因资源,拓宽燕麦资源的遗传基础,对采自不同喀斯特山区的80份野生燕麦进行了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中,筛选出的特征根累积贡献率大于85%的有穗粒数因子、穗长因子、株高因子以及千粒重因子,共4个主成分;灰色关联度分析中,株高与穗长、有效穗与穗粒数、小穗与株高、穗粒重与穗粒数、千粒重与穗粒重之间相互的关联度最大,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旱地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张中东  王璞  陶洪斌 《作物杂志》2012,28(5):100-104
对45个玉米杂交种的8个穗部性状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和千粒重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各穗部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依次为:单株粒重、行粒数、穗长、千粒重、秃尖长、出子率、穗行数、穗粗。单株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行粒数在直接对产量负向效应中表现最高,行粒数、千粒重、穗行数和穗粗都是通过单株粒重间接对产量产生影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第3类单株粒重较高,其他穗部性状之间较协调,产量表现最高。综上所述,旱地条件下,选择高产玉米品种应该首先关注品种的单株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兼顾行粒数、千粒重、穗行数和穗粗等性状。  相似文献   

11.
为探知云南冬燕麦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以白燕15号、坝莜6号和远杂2号3个不同生育期的燕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个播期和3个种植密度对云南冬播燕麦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白燕15号和坝莜6号两品种的主穗小穗数、穗轮层数影响显著(p﹤0.05),对3个供试材料其余的经济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密度对3个供试材料的单株分蘖数和单株有效分蘖数影响显著(p﹤0.05),对其余的经济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产量结果显示:白燕15号适宜播期为10月29日,密度为64万株.hm-2;坝莜6号适宜播期为10月14日,密度为64万株.hm-2;远杂2号宜适宜播期为10月14日,密度为48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晋北高寒区不同燕麦品种生长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中国燕麦品种生长特性的整体表现,收集了近年来国内燕麦主产区7 个燕麦样品,比较了其重要营养组成及品种间的差异,并初步筛选了燕麦优良品种。2014 年在山西大同地区,对7 种燕麦品种的物候期、株高、分蘖数、产量等考种指标等进行比较研究。综合分析各指标可知,不同燕麦品种在大同试验点的饲草和籽粒产量差异较大,其中‘坝莜13 号’籽粒产量为3.22 t/hm2,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显著(除‘坝莜14 号’外)(P<0.05),最适于进行籽粒生产;‘燕科2 号’和‘白燕11 号’的干草产量分别为51.96 t/hm2和49.54 t/hm2,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最适于进行饲草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宜龙岩市种植的紫色甘薯新品种,采取一年多点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金山57”为对照,2014年夏季引进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鲜产、干产、淀粉产量、品质和花青素含量等方面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中,2个品种表现较好。其中,‘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最高,为39.11t/hm2,薯干产量9.22 t/hm2,淀粉产量5.53 t/hm2,干物率23.57%,淀粉率14.15%,食味评分80.0分,花青素含量17.66mg/100g。‘福薯24号’鲜薯产量其次,为36.30 t/hm2,薯干产量10.82 t/hm2,比对照增产3.32%,淀粉产量7.11 t/hm2,比对照增产6.77%。干物率29.81%,淀粉率19.57%,食味评分84.7分,花青素含量11.95mg/100g。‘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高,干物率和花青素含量指标适宜,可以推荐作为紫色地瓜干加工品种在龙岩市推广种植。‘福薯24号’鲜薯产量较高,食味品质好,干物率和淀粉产量高,可以推荐作为鲜食型和紫色淀粉加工型品种在龙岩市推广。‘广紫薯8号’将进一步观测。‘福宁紫3号’、‘宁紫薯1号’和‘徐紫薯2号’等品种均不适宜在龙岩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紫薯品种生长发育规律,加速紫薯新品种的选育推广,从而为高产优质鲜食型紫薯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和指导。以‘泰中6号’做母本,开放授粉,育成优质鲜食型紫薯新品种‘泰紫薯1号’,并以‘泰中11’作对照对其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研究。‘泰紫薯1号’在品比试验中平均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为36867.9 kg/hm2和10911.5 kg/hm2,较对照‘泰中11’分别增产28.4%和27.7%;花青素含量26.21 mg/100 g FW,食味品质总评得分75.5分,明显优于‘泰中11’。‘泰紫薯1号’单株茎叶鲜重及单株叶面积在栽苗后80天达到最大值且明显大于对照品种‘泰中11’,单株鲜薯重在栽苗后40~80天明显小于‘泰中11’,但在80天后明显高于‘泰中11’,块根膨大速率在栽苗后80~100天达到最大值且明显高于‘泰中11’,商品薯率尤其中薯率明显高于‘泰中11’。综上所述,‘泰紫薯1号’产量较高,商品性好,食味品质优,且具有早中期地上部生长旺盛,晚期块根迅速膨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氮量对裸燕麦产量品质及叶面硒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N肥对于裸燕麦产量和品质及硒吸收的影响,从而为冀北坝上裸燕麦高产优质富硒栽培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以裸燕麦品种‘坝莜1号’为试验材料,分别在三叶期和拔节期施6个不同量的尿素,并且所有处理在三叶期和拔节期2 个时期、抽穗期和成熟前10 天2 个时期分别喷施相同量的2个型号硒肥。成熟期田间取样,室内测定裸燕麦的经济性状、产量构成、子实产量和生物产量。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籽粒粗脂肪含量;利用酸水解法测定籽粒粗淀粉含量;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籽粒硒含量。随着施N量的增加,裸燕麦的生育期有逐渐延长的趋势,裸燕麦的小穗数、穗粒重、穗数、穗粒数、籽实产量和生物产量以及籽实粗蛋白含量都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N肥增加了裸燕麦对硒肥的吸收,两年均是在三叶期施尿素210 kg/hm2拔节期施尿素240 kg/hm2时籽粒硒含量最高;N肥对于裸燕麦的穗长、粗淀粉、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两年对于裸燕麦的株高和千粒重影响不同,2013 年不同处理对于裸燕麦的株高和千粒重影响都不显著,而2014年有增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饲草燕麦不同生育期的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营养成分以及饲料相对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晋北旱作条件下,饲草燕麦从孕穗期到蜡熟期株高增长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鲜干比、茎叶比、干草产量变化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孕穗期最低,蜡熟期最高。鲜草产量乳熟期达到最高,为33777.78㎏/hm&;amp;lt;sub&;amp;gt;2&;amp;lt;/sub&;amp;gt;。干草产量从孕穗期持续增加,蜡熟期达到最高,为10184.71㎏/hm&;amp;lt;sub&;amp;gt;2&;amp;lt;/sub&;amp;gt;。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开花期最高,为10.00%,蜡熟期最低,为7.07%。饲料相对值(RFV)乳熟期最高,为95.85,蜡熟期次之,为86.03。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晋北地区旱作条件下,饲草燕麦在调制青贮饲料时应在开花期至乳熟期收割;调制干草时应在乳熟期至蜡熟期收割。  相似文献   

17.
周启龙 《作物杂志》2021,37(1):26-513
针对西藏阿里人工牧草缺乏的问题,以19个燕麦(Avena sativa)引进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分析方法对燕麦的14个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阿里地区种植的燕麦种质。结果表明:贝勒2号的干草产量、旗叶长和相对饲草品质最高,分别为7 086.49kg/hm2、23.87cm和243.72;青海444的叶宽和茎粗最高,分别为13.54mm和10.00mm;爱沃的叶茎比最高,为0.87;领袖的株高最高,达到99.71cm。19个燕麦品种的分蘖数、穗长、穗宽、穗重、小穗数、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范围分别为2.2~3.3,10.30~30.99cm,1.83~9.99cm,0.43~1.21g,2.3~6.5,1.68%~3.20%,5.00%~7.35%。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贝勒2、美达、白燕7号和燕王4个品种综合表现良好,适宜在阿里地区作为牧草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加工专用型紫色甘薯品种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适宜连城县种植的加工专用型紫色甘薯新品种,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以‘龙岩7-3’为对照,2012年秋季引进5个紫色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薯块的营养品质、甘薯干和油炸脆片产品的加工品质等方面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各品种表现不同。其中,‘伟祥1号’鲜薯产量最高达41.9 t/hm2,比对照‘龙岩7-3’增产25.8%。‘济薯18号’鲜薯产量为31.6 t/hm2,与‘龙岩7-3’相当。‘济薯18’和‘伟祥1号’加工的甘薯干,不仅在工艺稳定性、口感、色变等综合指标,均接近‘龙岩7- 3’,而且在产品的形态、色泽、透明度、口感和质地等方面均表现优异,可作为加工甘薯干的紫薯品种。‘济薯18’和‘伟祥1号’加工的油炸薯片,含油率适中,膨化度高,产品品质与对照‘龙岩7-3’相当,可作为加工油炸薯片的紫薯品种。‘福薯9号’、‘泉紫薯1号’和‘宁紫薯1号’的薯形美观,营养品质高,食味粉香,适合优质鲜食和加工甘薯全粉用。  相似文献   

19.
箭筈豌豆与燕麦不同间作混播模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旭  曾昭海  朱波  胡跃高 《作物学报》2007,33(11):1892-1895
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是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在低氮条件下比较分析12种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间作与混播模式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燕麦蜡熟期与箭筈豌豆枯黄期混合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所有处理中H7(燕麦与箭筈豌豆3∶1间作)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土地利用率提高了76%。其中干物质产量在灌浆期比单播燕麦增产47%,蜡熟期增产40%;粗蛋白产量在灌浆期分别比单播燕麦和箭筈豌豆增产52.6%和2.6%;在蜡熟期增产97.2%和103.2%,均显著高于单播燕麦和单播箭筈豌豆(P<0.05)。同行混播各处理干物质产量均显著高于单播燕麦和单播箭筈豌豆(P<0.05),且同行混播各处理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粗蛋白产量在2次刈割期H9(燕麦与箭筈豌豆1∶2混播)较高,土地利用率与单作相比提高了51%。间作混播处理有利于提高混合草的RFV值,与单播燕麦相比间混作提高饲草RFV值的幅度为0.3%~22.7%。综合全年牧草的产量、品质以及土地当量比分析,燕麦与箭筈豌豆3∶1的间作种植模式最好,能更好地发挥燕麦和箭豆的种间互补优势,获得较高的干物质产量,说明间作增产可能与燕麦和箭筈豌豆田间带距和行比的合理搭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