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播期对不同糯玉米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科糯2000等9个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播期处理,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糯玉米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参试糯玉米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RVA谱)在品种和播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播期间,参试糯玉米品种峰值黏度、崩解值随播期推迟呈升高趋势。不同品种间,农科糯387和京科糯2000的峰值黏度、崩解值相对较高。京科糯2000、农科糯387、京花糯2017和兆玉18的黏度在播期间变化较小,说明其播期适应性良好。环境条件及糯玉米淀粉糊化特征值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平均气温与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和终值黏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以参试糯玉米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糯玉米品种分为3类,其中京科糯2000和农科糯387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高,黏度特性最优;京科糯656、京花糯2017、京科糯569、京花糯2008及京紫糯218峰值黏度和崩解值相对较高,黏度特性好;万糯2000和兆玉18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低,黏度特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生长秀节对糯玉米淀粉晶体结构和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8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ay)和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分析了淀粉在春季和秋季的晶体结构和糊化特性。结果表明,生长季节不影响淀粉的结晶类型,供试糯玉米淀粉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均表现出典型的“A”型衍射特征。然而,淀粉的晶体结构和糊化特性在生长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和春季糯玉米淀粉相比,秋季糯玉米淀粉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尖峰强度、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崩解值。糯玉米淀粉的回复值较低,且秋季糯玉米淀粉显著低于春季糯玉米淀粉。淀粉的结晶度、尖峰强度和糊化特征值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结晶度和各尖峰强度呈两两显著正相关。结晶度和峰值黏度、崩解值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和0.85),和谷值黏度、糊化温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和0.55),和回复值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49)。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在不同生长季节中的变化主要由淀粉晶体结构(结晶度和尖峰强度)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糯玉米子粒授粉后主要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的动态变化特征,以京科糯2000和农科玉368为试验材料,分析授粉后子粒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脂肪含量,子粒含水量和果皮厚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子粒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子粒含水量在灌浆初期下降迅速,授粉20d后下降缓慢;子粒淀粉含量在灌浆初期上升较快,授粉20d后上升幅度减小;脂肪含量和果皮厚度在灌浆初期上升较快,而后逐渐下降。授粉后20d子粒可溶性糖含量6.5%~8.0%,淀粉含量60%~70%,蛋白质含量8.0%~9.5%,子粒含水量达70%以上,此时为糯玉米的最佳采收期。在整个测定时期,京科糯2000的果皮厚度一直大于农科玉368的果皮厚度。  相似文献   

4.
基肥配比和拔节期追氮对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为明确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在不同肥料处理下的变化, 从而改良淀粉的糊化特性, 以糯玉米品种苏玉糯4号为材料,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 研究了不同基肥处理(纯N 75 kg hm-2、纯N 75 kg hm-2 + K2O 70 kg hm-2、纯N 75 kg hm-2 + P2O5 65 kg hm-2和纯N 75 kg hm-2 + P2O5 65 kg hm-2 + K2O 70 kg hm-2)和拔节期追氮(0、150和300 kg hm-2)对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和仅基施氮相比, 增施磷或(和)钾可显著降低峰值黏度和崩解值, 提高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回复值。随着拔节期追氮量的增加, 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逐渐升高, 回复值先升后降, 而崩解值在追施氮150 kg hm-2和300 kg hm-2时无显著差异, 但均大于不施追肥处理。峰值黏度与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崩解值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87**和0.75**), 糊化温度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62*和-0.60*)。在适宜基肥的基础上, 增加拔节期追氮量, 可以改良淀粉的糊化特性。在不同肥料处理中, 基施氮或氮磷并拔节期追施纯氮300 kg hm-2及平衡基施氮磷钾并拔节期追施纯氮150 kg hm-2时, RVA谱特征值较为理想(峰值黏度最高且回复值较低)。  相似文献   

5.
以普通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为材料,研究了淀粉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和颗粒分布等在果穗不同部位(基部、中部和顶部)间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甜玉米淀粉的糊化特征值各项指标均为顶部籽粒较高;普通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亦为顶部籽粒较高,回复值在各部位间无显著差异。糯玉米淀粉崩解值为顶部籽粒最高,峰值黏度和回复值在各部位间相对稳定。甜玉米淀粉转变温度(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值温度)均为基部籽粒较高,而普通玉米在各部位间差异较小,糯玉米以中部籽粒较高,热焓值在3个类型玉米各部位间变化不一。淀粉颗粒体积均呈双峰分布,>17 μm的体积比例以顶部籽粒最低,中部籽粒最高,<17 μm的体积比例以顶部籽粒最高,中部籽粒最低。碘结合力在糯玉米不同部位间差异较小,而甜玉米和普通玉米以顶部籽粒最低。相关分析表明,淀粉颗粒体积分布和碘结合力等指标与糊化和热力学特征值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表明果穗不同部位淀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的差异主要由颗粒分布及淀粉链长分布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6.
生长季节对糯玉米淀粉粒分布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陆大雷  郭换粉  董策  陆卫平 《作物学报》2010,36(11):1998-2003
以8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了春播和秋播糯玉米淀粉粒分布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糯玉米淀粉主要由直径<13 μm的颗粒组成,占总数目的71.7%~84.3%。颗粒体积和表面积呈双峰分布,>17 μm颗粒占比例最高,9~13 μm颗粒占比例较高,<9 μm颗粒占比例最低。和春播相比,秋播处理使糯玉米粉中<17 μm颗粒体积和表面积比例升高,>17 μm颗粒体积和表面积比例降低,<9 μm的颗粒数目增多,>9 μm颗粒数目减少。淀粉热力学特征参数中,秋播处理下转变温度(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值温度)、峰值指数和回生值降低,糊化范围扩大,但热焓值总体上无显著变化。结合前期研究结果,9~13 μm和13~17 μm颗粒体积比例与淀粉的结晶度、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正相关,与峰值温度和回生值显著负相关。>17 μm颗粒体积比例与结晶度、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极显著负相关,与峰值温度和回生值显著正相关。糯玉米淀粉粒分布在不同季节下不同,导致淀粉糊化特性和热力学特性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开花期干旱胁迫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开花期(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对鲜食糯玉米(吐丝后23 d采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试材, 采用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控制土壤含水量, 设置开花期正常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80%)和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60%) 2个处理, 研究干旱胁迫对鲜食糯玉米产量(鲜果穗和鲜籽粒)、籽粒组分、糊化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开花期干旱胁迫减少籽粒数量、降低籽粒重量、缩小籽粒体积, 导致鲜果穗和鲜籽粒产量损失。开花期干旱胁迫下鲜食期籽粒淀粉含量升高, 但对于蛋白质含量渝糯7号降低, 苏玉糯5号变化不显著。蛋白质组分中, 对球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 清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均显著降低。开花期干旱胁迫显著降低淀粉粒平均粒径。碘结合力2015年度显著下降, 2014年度受干旱影响不显著。开花期干旱胁迫下籽粒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在苏玉糯5号中降低, 在渝糯7号中升高。开花期干旱胁迫下两品种峰值温度降低, 回生热焓值和回生值升高, 而热焓值仅渝糯7号在2014年度升高。总之, 开花期干旱降低糯玉米鲜果穗和鲜籽粒产量, 增加籽粒淀粉含量, 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粒径和支链淀粉中长链比例, 进而使籽粒回生增加, 但糊化黏度两品种表现不同(渝糯7号升高, 苏玉糯5号下降)。  相似文献   

8.
结实期是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中国南方夏季经常遭遇涝渍危害。以6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分析了结实期(花后1~7天)渍水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实期渍水导致糯玉米粒数减少、粒重降低,进而导致产量损失。渍水使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升高。籽粒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除‘农科玉301’受渍水影响较小外,其他品种均显著降低,但不同品种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回复值对渍水响应不一。结实期渍水对糯玉米籽粒糊化和胶凝温度影响较小。热焓值‘皖糯5号’和‘美玉16’在渍水处理下显著降低,其他品种保持不变。相反,渍水使各品种(‘美玉16’除外)的回生热焓值和回生值增加。综上,结实期渍水导致籽粒产量降低、品质变劣(黏度降低、回生增加)。  相似文献   

9.
甘薯不同品种田间产量与淀粉糊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系统比较研究不同品种甘薯的产量、干率、淀粉含量及淀粉糊特性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采用大田试验,测定了中国近年来31个甘薯主栽品种的产量、干率和淀粉含量,并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测定了这些甘薯品种淀粉的糊化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各品种间以‘南薯88’单株薯重最高,达到1.56 kg/株;品种间干率和淀粉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变幅分别为20.57%~40.87%和11.54%~29.13%;鲜薯产量以‘南薯88’最高,达到78065.61 kg/hm2,其次是‘泰中10号’,为63325.17 kg/hm2,各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的RVA谱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各个黏滞性特征值上,其中最终粘度和回复值的品种间差异较大。峰值粘度与终值黏度、峰值黏度与回复值、谷值黏度与终值黏度、谷值黏度与回复值、终值黏度与回复值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糊化温度与各特征值(除峰值时间)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播期对不同筋型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强筋小麦9356、中筋小麦扬麦158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筋型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均有极显著影响,最终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播期和品种的互作效应.3个供试品种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回复值和峰值时间随播期推迟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但参数的变化幅度不同.强、中筋小麦的淀粉糊化特性与弱筋小麦的淀粉糊化特性有明显的区别,强筋和中筋小麦的淀粉糊化特性受播期的影响较弱筋小麦大.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与播种至成熟期降雨量均呈负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的降雨量均呈负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的日均温呈正相关,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与播种至成熟期的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的日照时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花后弱光影响小麦淀粉分子积累和结构形成,进而使面粉的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变劣。本研究以非糯小麦轮选987和糯小麦农大糯50206为材料,设置3个花后遮光处理(不遮光、遮光30%和遮光60%),研究了花后不同强度遮光对小麦籽粒中淀粉组分及其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弱光胁迫使小麦籽粒中总淀粉含量减少,A-型淀粉粒比例增加,淀粉相对结晶度增大。花后光照强度降低,轮选987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稀澥值和反弹值增大,而农大糯50206淀粉的上述参数则呈减小趋势。轮选987淀粉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止温度随弱光胁迫的增强而降低,而糊化焓呈增加趋势;相反,农大糯50206淀粉的上述热力学特征参数呈降低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A-型淀粉粒体积比例与相对结晶度、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稀澥值、糊化时间和糊化焓呈显著负相关,与最终黏度和反弹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见,小麦花后光照强度降低影响籽粒淀粉组分和粒度分布,从而改变了淀粉的晶体、糊化和热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N、P、K肥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粘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肥施用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粘度和崩解值下降,消碱值和回复值上升。增施P肥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对最高粘度、崩解值、消碱值和回复值影响效用,供试品种间变化趋势存在差异。K肥施用量增加,各品种均表现出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粘度、崩解值上升趋势,消碱值和回复值呈下降趋势。对NPK肥,不同品种反应程度不同,品种与N、P、K之间,N、P、K三者之间都存在互作效用。减少N肥用量,适量增施K肥有利于稻米食味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再生稻次适宜区播栽期对杂交籼稻淀粉RVA谱的影响,以2个杂交籼稻品种,川优6203和宜香优2115为材料,在四川的隆昌和犍为2个生态点,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推迟播栽期对籼稻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栽期的主效应对籼稻淀粉RVA谱特征值存在明显的影响。在再生稻次适宜区,推迟播栽期会导致水稻灌浆期温度降低,日照时长缩短,降雨量减少,从而降低了籼稻淀粉RVA谱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和崩解值,提高了消减值以及峰值时间;与再生稻相比,迟播栽期处理具有较大的峰值黏度、崩解值以及较小的冷胶黏度、消减值、回复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播栽期对籼稻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在不同生态点具有差异,与隆昌生态点相比,犍为生态点处理间的峰值黏度、消减值和崩解值差异更为显著。播栽期对不同品种淀粉RVA谱的影响程度不同,宜香优2115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比川优6203更容易受到播栽期的影响。从淀粉RVA谱的变化趋势来看,迟播栽期处理的籼稻淀粉RVA谱表现与再生稻更为接近,蒸煮食味品质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