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分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涛  刘景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36-17437
为增进玉米对干旱响应与适应的了解并制定应对策略,利用锦州市农业生态站大型活动遮雨棚及池栽,在全生育期控水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分胁迫程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受干旱胁迫的影响程度因受旱轻重、持续时间以及生育进程的不同而不同,受旱越重,持续时间越长,影响越大。拔节期前,玉米株高和生物产量受有限供水或轻度干旱影响较小,但从拔节期后,至抽雄和灌浆期,干旱胁迫对株高和产量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进而引起果穗性状恶化,穗粒数和百粒重减小,最终导致经济产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干旱对玉米不同生长期的生长性状及果穗性状的影响,以QXH0121(耐盐碱型)、B73(野生型)、PHM57(盐碱敏感型)3种不同耐盐碱能力的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控水,分别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进行干旱处理。结果表明:相较于非胁迫处理,干旱胁迫下3种玉米品种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及抽雄期均表现为株高及产量构成要素降低,而茎粗则无显著差异。无论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或者抽雄期胁迫,3个品种耐旱程度均表现为QXH0121>B73>PHM57。拔节期的干旱胁迫对玉米株高影响最大,株高低于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抽雄期的干旱胁迫对果穗性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黑龙江省玉米的高产稳产,以嫩单14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花粒期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对春玉米的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及其品质进行测定,分析了花粒期干旱胁迫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粒期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春玉米株高、单株干重、单株叶面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穗粒数在抽雄期干旱处理降低幅度最大,百粒重在灌浆期干旱处理降低幅度最大,单株产量在抽雄期干旱胁迫处理减产最大;抽雄期、吐丝期和灌浆期干旱胁迫处理使籽粒粗脂肪含量下降,粗蛋白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选育抗旱玉米品种,以1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均会导致玉米减产,其中,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减产最重,拔节期次之。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导致穗长与穗粗大幅度减少,从而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拔节期干旱胁迫导致干物质积累减少、次生根条数和根体积减少、叶面积增长受阻严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玉米减产。在供试品种中,嫩单15、龙单38、垦单10号、京单28在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小,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对玉米雌穗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干旱胁迫使玉米雌穗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雌穗变短变细,总的基础物质不足,最终导致产量下降。对干旱胁迫导致玉米子粒产量下降幅度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处理的减产幅度为开花期〉抽丝期≈抽雄期≈孕穗期〉灌浆期〉拔节期,干旱胁迫植株子粒重的降低是由于子粒线性灌浆速率的下降和灌浆持续时间的缩短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6.
淹水对河南省不同地区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香颜  刘忠阳  李彤霄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49-19851
[目的]探求洪涝灾害对河南省不同地区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2008和2009年在河南省驻马店和濮阳2个地区进行了以淹水时间和淹水时期为主要因子的淹水模拟试验,并初步探讨了淹水的玉米产量损失率评估模型。[结果]淹水对夏玉米植株死亡率、果穗成穗率、单株籽粒重影响明显;对株高、果穗长、果穗粗、百粒重和秃尖率影响较小。同一淹没天数、同一淹没时期对河南不同地区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别较大,总体上淹水1 d对玉米产量影响甚微,淹水3 d减产率均在30%以上,淹水5 d减产率均在50%以上,淹水7 d减产率均在70%以上。拔节期淹水7 d,夏玉米绝收;抽雄期淹水7 d,夏玉米基本绝收或者绝收。淹水对不同淹没时期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拔节期均重于抽雄期。拔节期淹没天数与玉米产量损失率的关系模型为:Y拔节=-0.347 5X拔节^3+2.829 2X拔节^2+10.162 0X拔节-2.375 5,R^2=0.895 8;抽雄期为:Y抽雄=-0.193 6X抽雄^3+2.077 2X抽雄^2+7.372 1X抽雄-2.266 2,R^2=0.949 7。[结论]为今后洪涝灾害监测以及灾损快速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玉米籽粒产量及其果穗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生育期干旱对杂交玉米籽粒产量及果穗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抽雄-吐丝期干旱对玉米籽粒产量及果穗性状影响大于喇叭口期,而持续干旱将导致减产进一步加剧,不同品种之间,安单2号的抗旱能力显著大于安单3号。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的减少是导致减产的主要因素,果穗性状受干旱影响的程度行粒数穗行数穗长穗粗。  相似文献   

8.
洪涝灾害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素琴  王成业 《农技服务》2009,26(12):115-115,120
进行了人工模拟拔节期和抽雄期田间洪涝灾害对夏玉米生长状况、产量构成因素和最终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洪涝灾害对夏玉米成株密度、果穗长、果穗粗、粒重和产量的影响较明显,最终使产量降低;而对秃尖长、秃尖率和百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对株高的影响拔节期较明显,抽雄期相对较轻,积水时间过长则影响明显。总体上,洪涝发生愈早对玉米最终产量影响愈重,因此早期田间积水时更应及早排水,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农业》2021,(1):24-25
明确倒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规律,可为评估倒伏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提供依据。基于田间控制试验,对玉米进行拔节期、抽雄期和乳熟期倒伏3个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玉米产量对不同时期倒伏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倒伏均导致玉米百粒重及单产极显著降低;不同时期倒伏对米的百粒重及单产的影响具有极显著差异;抽雄期倒伏对百粒重及单产影响最大,拔节期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科河28为试材在武威进行了干旱胁迫对大田玉米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干旱胁迫使玉米叶片卷曲,叶面积减少,株高下降,单株叶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减少,果穗体积减小,穗粒重和百粒重降低,大幅减产,在极度干旱条件下几乎颗粒无收;同时干旱胁迫使气孔导度减小,气孔关闭,光合能力降低,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广西不同玉米品种在抽雄期对干旱胁迫及旱后复水的响应,为玉米抗旱机理研究、抗旱品种选育及广西玉米秋播用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棚内采用桶栽法对桂单0810、迪卡008、正大619、琛玉969和桂单901等5个玉米品种在抽雄期进行4、8、12、16和20d的干旱胁迫处理及相应胁迫时间后的复水处理试验,每个品种均以正常浇水为对照.[结果]干旱胁迫下各玉米品种的冠干重、根干重、次生根数、最长根长和绿叶数均比对照下降,且各指标与对照比值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复水后,各指标的恢复生长量随胁迫时问的增加而减少;除最长根长在干旱胁迫4 d后复水出现超补偿生长外,其他指标均未产生超补偿效应.桂单0810、迪卡008和正大619在干旱胁迫下各指标的降幅均小于琛玉969和桂单901;复水后,前者的恢复能力又高于后者桂单0810、迪卡008和正大619的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均高于琛玉969和桂单901,通过抗旱系数的聚类分析,可将5个玉米品种分为两大类,桂单0810、迪卡008和正大619归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桂单901和琛玉969归为抗旱性较弱的品种.[结论]桂单0810、迪卡008和正大619在抽雄期受干旱胁迫时根、冠生长所受影响较小,且在复水后能够有效地恢复生长,从而保证较高的生物量及产量,可作为广两秋播玉米抗旱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寒地黑土区节水型高产玉米生产技术,以玉米品种九龙12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春玉米筒测试验,在3种施氮水平条件下,研究了苗期、拔节期、抽雄期3个水分亏缺水平对玉米生长发育指标和产量影响的耦合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调亏时期,植株经复水灌溉后有不同程度的补偿性生长。施氮量决定不同调亏时期的水分亏缺程度,苗期供应水分过高、氮肥过大会减少植株茎粗;拔节期水分亏缺时,植株茎粗受施氮量的影响较大,水分亏缺程度越重,氮肥施用量就应随之增高。当目标产量大于13 500kg·hm-2时,在95%的置信区间,苗期、拔节期和抽雄期的水分亏缺阈值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48%~66%、72%~84%和66%~81%,施纯氮肥160kg·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广西不同玉米品种在抽雄期对干旱胁迫及旱后复水的响应,为玉米抗旱机理研究、抗旱品种选育及广西玉米秋播用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棚内采用桶栽法对桂单0810、迪卡008、正大619、琛玉969和桂单901等5个玉米品种在抽雄期进行4、8、12、16和20 d的干旱胁迫处理及相应胁迫时间后的复水处理试验,每个品种均以正常浇水为对照,分别于相应干旱胁迫时间后的第1 d及旱后复水15 d取样,统计次生根数、最长根长和绿叶数,测定各处理根、冠干物质量,计算各指标与对照的比值;成熟期计算单株果穗产量,以产量为基准计算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并对抗旱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干旱胁迫下各玉米品种的冠干重、根干重、次生根数、最长根长和绿叶数均比对照下降,且各指标与对照比值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复水后,各指标的恢复生长量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除最长根长在干旱胁迫4 d后复水出现超补偿生长外,其他指标均未产生超补偿效应.桂单0810、迪卡008和正大619在干旱胁迫下各指标的降幅均小于琛玉969和桂单901;复水后,前者的恢复能力又高于后者.桂单0810、迪卡008和正大619的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均高于琛玉969和桂单901,通过抗旱系数的聚类分析,可将5个玉米品种分为两大类,桂单0810、迪卡008和正大619归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桂单901和琛玉969归为抗旱性较弱的品种.[结论]桂单0810、迪卡008和正大619在抽雄期受干旱胁迫时根、冠生长所受影响较小,且在复水后能够有效地恢复生长,从而保证较高的生物量及产量,可作为广西秋播玉米抗旱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产量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在拔节期、子粒灌浆期中度、重度水分胁迫影响叶片的生长发育,对玉米的光合生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各水分胁迫处理复水后,存在明显的光合补偿现象。玉米在拔节期和子粒灌浆期中度以上水分胁迫处理,减产率在14.6%~24%之间。  相似文献   

15.
以19个夏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各品种产量、光能利用率及抗倒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适宜江淮中部的夏玉米品种类型。结果表明:(1)供试玉米在苗期、抽雄期的生长期相差4 d,到拔节期、灌浆期扩至7 d,而全生育期则相差8 d。(2)穗长、穗粒数和穗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秃尖长、株高和百粒重则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其中秋乐368等4品种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3)夏玉米在各生育阶段的光能利用率呈单峰趋势,最大光能利用率出现在拔节期,且拔节期、抽雄期、全生育期光能利用率与籽粒光能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4)拔节期出现中度倒伏,3 d后得到恢复,而抽雄吐丝期遭受重度倒伏后难以恢复;新单88等5个品种抗倒伏能力强。(5)综合产量、光能利用率和抗倒伏等因素,适宜江淮中部的夏玉米产量目标可达9 000 kg·hm-2的水平、籽粒光能利用率为1.2%、且在全生育中期抗倒伏能力强,19个品种中的较为适宜品种为秋乐368和裕丰303。  相似文献   

16.
山东夏玉米土壤干旱阈值研究与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山东夏玉米土壤水分的适宜阈值范围与干旱胁迫阈值,定量化评估不同程度干旱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从而为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干旱胁迫的不利影响等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水分控制试验结果,确定夏玉米苗期、穗期与花粒期的土壤水分适宜与不适宜阈值范围;以土壤相对湿度驱动WOFOST作物机理模型,明确无旱、轻旱、中旱与重旱的阈值指标;通过设置不同干旱程度与持续天数,完成定量化的干旱影响评价。【结果】(1)夏玉米苗期、穗期与花粒期的土壤水分适宜阈值范围分别为62%—91%、66%—92%与68%—94%,不适宜阈值范围分别为<62%、<66%及<68%;(2)苗期无旱、轻旱、中旱与重旱阈值指标分别为53%、50%、45%与40%,穗期各程度干旱阈值指标分别为58%、48%、43%与37%,花粒期各程度干旱阈值指标分别为57%、52%、49%与45%;(3)苗期干旱对夏玉米总叶重、总茎重与最大叶面积指数的影响最大,穗期与花粒期干旱对总穗重影响最大,其中穗期重旱将导致不能形成最终产量。【结论】确定了夏玉米不同发育期的土壤水分阈值指标,夏玉米穗期与花粒期干旱对于产量形成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拔节期阶段性干旱对小麦茎蘖成穗与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黄淮海地区自然降水季节分布不均、阶段性干旱频发导致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探索拔节期阶段性干旱对冬小麦主茎和分蘖成穗与结实的影响,可为该地区冬小麦节水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于2017—2019年冬小麦生长季,在室外遮雨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以小麦品种山农29和衡0628为试验材料,在拔节后0—10 d期间设置5个水分处理:充分供水(CK,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75%—80%,土壤有效含水量为42.2—46.7 mm);拔节后0—5 d轻度干旱(T1,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70%,土壤有效含水量为33.4—37.8 mm)、重度干旱(T2,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50%,土壤有效含水量为15.6—20.1 mm);拔节后0—10 d轻度干旱(T3,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70%,土壤有效含水量为33.4—37.83 mm)、重度干旱(T4,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50%,土壤有效含水量为15.6—20.1mm),测定了茎蘖幼穗发育进程及茎蘖成穗和结实性状等指标。【结果】在拔节后0—10 d期间不同程度干旱对小麦主茎成穗无明显影响,但是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和干旱程度的加大,低位蘖(Ⅲ和Ⅰp)成穗率迅速下降,而高位蘖(Ⅱp和Ⅰ1)成穗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拔节后0—5 d轻度或重度干旱,高位蘖成穗率均较高,单位面积成穗数与CK无显著差异;拔节后0—10 d轻度干旱,高位蘖成穗率虽与CK相近,但由于低位蘖(Ⅲ、Ⅰp)成穗率下降幅度较大,导致单位面积成穗数显著降低,山农29和衡0628单位面积穗数下降幅度分别为4.94%—5.06%和6.77%—8.33%;拔节后0—10 d重度干旱,Ⅱ蘖以上分蘖成穗率均下降,山农29和衡0628单位面积成穗数下降幅度分别为10.97%—11.52%和15.00%—15.55%。拔节后0—5 d轻度干旱,2个品种主茎和各蘖位分蘖的结实性、单穗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与CK无显著差异。拔节后0—5 d重度干旱,2个品种各中位蘖的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均显著减少,主茎和高位蘖受影响不明显;山农29各茎蘖单粒重不受影响而单穗产量显著降低;衡0628各茎蘖单粒重和单穗产量显著降低;山农29和衡0628单位面积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分别比CK减少5.14%—5.46%和5.45%—6.24%。拔节后0—10 d轻度和重度干旱,2个品种茎蘖的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单粒重、单穗产量和单位面积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且以中位蘖下降幅度较大;重度干旱处理各茎蘖的穗粒数和单穗产量及单位面积籽粒产量显著低于轻度干旱处理。山农29和衡0628单位面积籽粒产量在T3处理下分别比CK减少12.87%—13.30%和15.52%—16.59%;在T4处理下分别比CK减少23.18%—25.92%和26.05%—31.22%。【结论】拔节后短时间轻度干旱(拔节后0—5 d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65%—70%,土壤有效水含量33.4—37.8 mm)对小麦成穗和结实无显著影响;干旱时间过长、程度过大则会大幅度降低低位蘖(Ⅲ和Ⅰp)成穗率、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单粒重和单穗产量,导致单位面积籽粒产量显著下降。在拔节后5 d干旱或拔节后10 d轻度干旱条件下,高位蘖(Ⅱp和Ⅰ1)成穗率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干旱造成的损失,这可能与低位分蘖受旱后成穗率降低,群体变小,动摇分蘖分配的营养增多、生存空间增大有关,为生产中通过合理措施调控,实现小麦稳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山农29对拔节期阶段性干旱的抗性高于衡0628。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拔节期干旱胁迫对青贮玉米生育性状和品质的影响,以粮饲兼用型品种‘中原单32’为试验材料,在遮雨棚内进行控水试验,对比分析拔节期中度与重度胁迫条件下青贮玉米的生育期、植株形态、单株干物质量及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贮玉米在拔节期遭遇干旱胁迫后,生育进程推迟,拔节至吐丝间隔时间延长2~6 d,吐丝至成熟的间隔时间缩短1~4 d;株高与叶面积生长受阻,单株干物质量、干鲜比与果穗率降低;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上升,干物质、淀粉含量下降,综合评定指标相对饲喂价值和粗饲料分级指数下降。且干旱胁迫越严重、干旱胁迫时间越长,对上述指标影响越大。复水后,株高、叶面积均表现出明显的补偿效应,但与正常供水相比(T1)不能实现等量补偿。表明拔节期干旱胁迫导致青贮玉米生长速度减缓,单株干物质量下降,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对春玉米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均使春玉米功能叶片中CAT活性和POD活性降低,CAT在吐丝期干旱处理时其活性降低幅度最大,达52.97%;POD在抽雄期干旱处理时其活性降低幅度最大,达32.01%;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均使功能叶片中MDA含量增加,苗期干旱处理时增加幅度最大,达57.77%。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对平均穗粒数影响最大的时期为抽雄期;对百粒重影响最大的时期为灌浆期;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为抽雄期。对各处理单株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说明,除成熟期干旱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生育时期干旱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即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产量均下降,以孕穗期到开花期干旱处理产量下降幅度最大,减产幅度在58.73~75.41个百分点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