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推荐综合性状较优并能充分利用桂南光温资源的杂交稻品种,对9个感温型杂交籼稻新组合(含对照)进行完全随机区组小区试验,通过方差分析、排序比较,评鉴这些组合在桂南生态区晚季的特征特性。结果表明,‘深两优9353’、‘昌两优华占’、‘昌两优9号’、‘乾两优9号’、‘坤两优华占’、‘乾两优6号’产量、全生育期和抗性表现较适合桂南生态区。‘深两优9353’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合;‘F优6735’和‘万泰香占’虽然抗性好,但是产量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其他组合(含对照)。参试组合的产量与全生育期、总粒数、实粒数的相关性较好,而与其他性状相关性较差。6个感温型苗头组合利于充分利用桂南光温资源、发展冬种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可作为桂南生态区早晚两季水稻生产备选组合。  相似文献   

2.
以Ⅱ优838为对照,对11个中籼新组合进行区域试验,并对各品种的产量、生育性状、主要经济性状、抗性、米质等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述。结果表明,有10个组合较对照Ⅱ优838增产,1个组合较对照Ⅱ优838减产。所有参试组合均具有良好的抗性。荃优136、两优922、荃优108、Y两优9004米质好达部颁二等米标准,两优922、荃两优华占、广两优1032、荃优108、荃9优5号适宜在寿县生态区种植,荃优136、Y两优9004、原两优185、两优5792、两优992可在寿县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3.
以Ⅱ优838为对照,通过对11个中籼新组合进行区域试验,并对试验产量、生育性状、主要经济性状、抗性、米质等观察记载统计分析和综合评述,其结果有10个组合比对照增产,1个比对照减产。所有参试组合均具有良好的抗性。荃优136、两优922、荃优108、Y两优9004米质好达部颁二等米标准。两优922、荃两优华占、广两优1032、荃优108、荃9优5号适宜在寿县生态区种植。荃优136、Y两优9004、原两优185、两优5792、两优992可在寿县示范种植。该研究为中籼新组合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融安县2015年水稻品种对比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出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生长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为该地区大田生产良种良法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无重复,设6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以“深95优华占”为对照(CK),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对六个水稻品种的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丰产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丰优华占”品种生育期最短,为125d,“c两优华占”全生育期最长,为138d;“C两优9号”、“五优新占”及“欣荣优华占”株高均超过100cm,株高最高为“欣荣优华占”,为101.4cm;每兜有效穗数差距不明显,而每穗实粒数最多的为“欣荣优华占”,达到平均每穗175.9粒,最低为每穗158.9粒的“早丰优华占”;平均每穗秕谷数最低的为“五优新占”和“深95优华占”,分别为5粒和7.2粒.[结论]“欣荣优华占”和“五优新占”产量最高,其中“欣荣优华占”表现良好,具有分蘖能力强,茎秆粗壮,剑叶长挺,全生育期适中,结实率高等特点,明显优于对照组“深95优华占”,可作为柳州市融安县示范推广品种.“C两优9号”、“早丰优华占”、“c两优华占”产量均比对照组“深95优华占”低,其中“早丰优华占”、“C两优华占”具有轻微的穗颈瘟和纹枯病,不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高产、优质、适合浏阳稻作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加快地域性优质稻的推广步伐。对2022年引进的5个水稻新组合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鉴定各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条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野香优莉丝、悦两优2646全生育期为133 d,乾两优馥香占全生育期为132 d,冠两优华占全生育期为131 d,云两优2118全生育期为129 d;所有参试品种叶姿直立或挺直,没有发生稻叶瘟病、稻穗瘟病和水稻纹枯病等病害;冠两优华占产量居首位,产量达597.83 kg·(666.67 m2)-1,其次是云两优2118,产量达582.33 kg·(666.67 m2)-1。悦两优2646、乾两优馥香占的产量分别达578.67和576.67 kg·(666.67 m2)-1,均显著高于对照。野香优莉丝的实际产量为542.83 kg·(666.67 m2)-1,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这5个参试品种产量除野香优莉丝外,其余品种较...  相似文献   

6.
2015年太湖县杂交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在太湖县选择10个单季稻杂交品种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考察其产量、主要经济性状、生育性状及抗性等。结果表明:Y两优1198、隆两优华占、Y两优896、C两优华占、深两优1813、隆两优1813等品种产量表现、分蘖力、后期熟相等综合性状较好,建议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水稻主栽品种病虫侵害风险和综合抗性,采用田间多点自然诱发法对杭州地区11 个水稻主栽品种的主要病虫害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应用多目标综合评价和决策方法,对田间主要病虫的综合抗性强弱排序为:‘甬优538’>‘甬优12 号’>‘秀水134’>‘甬优15 号’>‘浙优18 号’>‘丰两优香1号’>‘甬优8 号’>‘甬优9 号’>‘中浙优1 号’>‘中浙优8 号’>‘天优华占’,表现为高抗、中抗的品种分别为4 个、5 个,中感、高感各1 个;2 个试验点在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当年田间发生量大的病虫抗性分析结果较一致,而零星发生的病虫上表现的抗感程度有差异。经多目标决策法分辨各目标性质并作相应变换,两地各品种的总体抗性评价排序较一致,父本亲缘关系相近的水稻品种具有相近的综合抗性。根据品种结构与抗性变化制定综合防治策略,可为不同品种布局下的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水稻主栽品种病虫侵害风险和综合抗性,采用田间多点自然诱发法对杭州地区11 个水稻主栽品种的主要病虫害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应用多目标综合评价和决策方法,对田间主要病虫的综合抗性强弱排序为:‘甬优538’>‘甬优12 号’>‘秀水134’>‘甬优15 号’>‘浙优18 号’>‘丰两优香1号’>‘甬优8 号’>‘甬优9 号’>‘中浙优1 号’>‘中浙优8 号’>‘天优华占’,表现为高抗、中抗的品种分别为4 个、5 个,中感、高感各1 个;2 个试验点在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当年田间发生量大的病虫抗性分析结果较一致,而零星发生的病虫上表现的抗感程度有差异。经多目标决策法分辨各目标性质并作相应变换,两地各品种的总体抗性评价排序较一致,父本亲缘关系相近的水稻品种具有相近的综合抗性。根据品种结构与抗性变化制定综合防治策略,可为不同品种布局下的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2019年,福建闽清引进14个优质稻新品种在下祝、东桥、省璜3个乡镇中稻区进行简单比较展示。结果表明,新品种荟丰优3301、禾两优676、广8优676、智两优6536、金岩优2050、乾两优8号、荃优967、和两优713的生育期适宜,丰产性好,平均产量高于对照品种,增幅3.39%~13.67%,抗性较强,综合性状好,适宜在本县中稻栽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施国家现代农业中籼稻新品种展示项目,进一步开展新品种(组合)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永修县种植、产量高、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的品种(组合)。结果表明:D297优明86、雅农1600、天优华占、航优3号、航优36、骆优8号、丰华占、天两优3611、新丰优121等9个品种(组合)较扬两优6号产量高,值得在赣北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自主选育的水稻糯性品系的特征特性及在杂交稻育种中的作用,在福州早季对水稻早熟糯性品系的农艺性状、米质、抗性及恢复力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WX4’、‘WX8’和‘WX9’三个品系的农艺性状、米质、抗性和恢复力方面综合表现较好,是可以加以应用的恢复系。通过考察各品系与三个糯性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种关键性状看,糯性品系与‘嘉农WXA1’配组产量优势比较明显,在与‘嘉农WXA1’的配组中,嘉农WXA1/WX3,嘉农WXA1/WX4组合生育期符合福建早季选育标准、糯性得以保持,产量虽然比对照低,但差异不显著。结合恢复系和杂交稻的综合性状考量认为:恢复系‘WX4’综合性状好,经评价鉴定后可在常规稻和杂交稻选育方面有较好的利用价值,‘WX4’命名为‘福糯恢1号’。  相似文献   

12.
广西杂交稻产量、米质及抗性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丽萍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9):1262-1264
以2000~2005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的部分杂交稻组合为依据,从产量、米质、抗性等方面分析了广西杂交稻选育的概况,指出当前广西杂交水稻在产量、抗性、米质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需要。提出野生稻优异种质是今后杂交水稻突破性育种的必需种质,应加强对超级杂交稻的选育工作,并充分利用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选育适合广西生态条件的超级杂交稻组合,以丰富广西杂交稻类型,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的单产、品质和抗性。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对两系杂交稻深两优5814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省金衢盆地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262.5 kg/hm2)对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深两优581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深两优5814的最佳施氮量为225 kg/hm2,在此施氮量条件下,水稻产量最高,经济性状和农艺性状较优;过高的施氮量会使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从而导致产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湖南双季杂交晚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抗性表现及双季晚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特点,通过2014—2016年连续三年的田间系统调查与统计分析,研究了湖南双季杂交晚稻主栽品种上条斑病的田间发病情况及大田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流行动态,绘制了条斑病发生动态与进展曲线图。结果表明,12个湖南双季杂交晚稻主栽品种中,仅‘深两优5814’、‘天优3301’、‘欣荣优华占’、‘五优308’等4个品种田间抗性表现较好,其余8个品种包括近年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如‘天优华占’、‘广两优2010’、‘威优227’、‘H优518’等均表现易感条斑病,揭示湖南双季杂交晚稻对条斑病的抗性水平整体较低;湖南双季杂交晚稻条斑病的始发期在8月中旬,约8月11—15日间,流行高峰期在9月上中旬。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湖南双季杂交晚稻生产上适时防治细菌性条斑病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yield performance and nitrogen(N) response of hybrid rice under different ecological conditions in southern China,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Huaiji Coun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Binyang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Changsha City of Hunan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in 2011 and 2012. Two hybrid(Liangyoupeijiu and Y-liangyou 1) and two inbred rice cultivars(Yuxiangyouzhan and Huanghuazhan) were grown under three N treatments(N1, 225 kg ha–1; N2, 112.5–176 kg ha–1; N3, 0 kg ha–1) in each loc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grain yield was higher in Changsha than in Huaiji and Binyang for both hybrid and inbred cultivars. The higher grain yield in Changsha was attributed to larger panicle size(spikelets per panicle) and higher biomass production. Consistently higher grain yield in hybrid than in inbred cultivars was observed in Changsha but not in Huaiji and Binyang. Higher grain weight and higher biomass production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er grain yield in hybrid than in inbred cultivars in Changsha. The better crop performance of rice(especially hybrid cultivars) in Changsha was associated with its temperature conditions and indigenous soil N. N2 had higher internal N use efficiency, recovery efficiency of applied N, agronomic N use efficiency, and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applied N than N1 for both hybrid and inbred cultivars, while the difference in grain yield between N1 and N2 was relatively small.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whether hybrid rice can outyield inbred rice to some extent depends on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and N use efficiency can be increased by using improved nitrogen management such as site-specific N management in both hybrid and inbred ric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6.
八红优256是2004年审定通过的第一代高大韧水稻品种。为了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优良种性,于2012年对该品种进行了大面积的栽培技术示范,重点开展该品种在桂中地区的辐射推广工作。在桂中和桂南地区,各设立两个品种栽培技术示范点,早晚稻各示范面积23.33 km2。在桂中的9个县区强化开展新品种的辐射推广工作。比较和分析八红优256桂中和桂南在早稻和晚稻的示范与推广中稻谷产量的差异。试验结果揭示,八红优256在桂中南地区一般产量7800—8400kg/hm2,作早稻和作晚稻栽培产量差异不显著,在桂中和在桂南地区栽培产量差异也不显著。说明八红优256是桂中和桂南地区典型的早晚兼用型品种,具有较广环境适应性,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方法可以获得高产或超高产。研究结果重新验证了八红优是广适性、早晚稻兼用型、易栽培的高产优质高大韧稻品种。  相似文献   

17.
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旱优3号是我国南方首批通过省(市)级审定的节水抗旱杂交稻之一。2005年,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引进广西试种,探讨其生态适应性、产量潜力及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旱优3号耐旱耐寒,中抗稻瘟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广;一般单产6000.0kg/hm2,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具有7500.0kg/hm2潜力;全生育期与特优63相仿,可作早稻、晚稻及中稻种植,在广西水稻旱区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8.
早籼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了解广西近几年来早籼品种(组合)的稻米品质状况。[方法]以大面积推广利用及新组配的10个早籼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研究早籼三系杂交水稻稻米的品质性状。[结果]参试组合的蛋白质含量和精米长度的达标率最高;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垩白性状的达标率为0;参试组合的大多数品质性状表现一般,无一组合的全部品质指标能达到部颁食用优质米2级标准。[结论]该研究为选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组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现有水稻品种(组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杂交中籼新组合的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保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35-7435,7445
为了筛选适合安徽省寿县地区种植的中籼组合,为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设汕优63为对照,对引进的12个中籼组合(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对其产量、生育性状和株高、穗长、穗粒结构、有效穗、成穗率、抗病性、抗倒性和落粒性等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还对品种综合评述,筛选适合寿县地区种植、符合市场需要的新组合(品种)。9个品种比对照产量高,3个品种比对照产量低,其中辐优138、籼杂优0403、丰优18和籼杂优0501 4个品种比对照增产10%以上。所有参试组合均具有良好的抗病性、抗倒性和落粒性。丰优18、籼杂优0403、籼杂优0501、两优827适宜在本生态地区种植,而隆安0402、金23A/R源5可在寿县示范种植。该研究为杂交中籼组合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播种期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再生稻的适宜播种期,选用培两优500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再生稻生育期、腋芽萌发和产量均有明显影响,以3月31日播种的腋芽萌发好,再生季产量高,4月11日播种的腋芽萌发较差,但能正常成熟,4月19日播种的腋芽萌发差且不能在安全期内齐穗,导致部分穗子不能抽穗或能抽穗但不能正常成熟.从气候条件和高产角度出发,供试组合作再生稻栽培,在长沙地区的适宜播种期为3月底至4月初,最佳播种期为3月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