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低温驯化阶段不同抗寒性冬小麦品种生理代谢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分析寒地冬小麦越冬性的生理基础,比较低温胁迫下东农冬麦1号(强抗寒)和济麦22(弱抗寒)两个品种小麦幼苗的鲜重、干重、相对含水量及其叶片和分蘖节的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低温驯化阶段东农冬麦1号干物重显著高于济麦22,气温低于0℃时,东农冬麦1号干重仍增加,而济麦22则降低。济麦22相对含水量显著高于东农冬麦1号,10月29日(-2℃/7℃)东农冬麦1号植株的相对含水量迅速降低,而济麦22植株的相对含水量在11月2日(-3℃/5℃)迅速降低。两个品种分蘖节的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叶片的脯氨酸含量,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的脯氨酸含量高于济麦22分蘖节的脯氨酸含量。低温胁迫下济麦22叶片的相对电导率高于东农冬麦1号。  相似文献   

2.
PEG处理下新疆冬小麦品种幼苗期生理指标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小麦苗期的抗旱生理性状的变化,明确新疆不同品种小麦幼苗期抗旱性差异,为小麦苗期抗旱材料的筛选与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性状指标及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个新疆主栽小麦品种为材料,经过渗透胁迫处理(20; PEG,6000),研究小麦幼苗期生长变化及部分生化指标(叶绿素、脯氨酸、过氧化物酶、丙二醛)的变化.[结果]旱胁迫处理后,各品种的小麦幼苗生长缓慢,叶绿素含量均降低,叶片的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MDA)、过氧化物酶活性(POD)不断上升,不同品种的指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同时利用隶属函数分析了不同小麦基因型苗期对水分胁迫响应的形态生理差异,初步评价了11个小麦品种苗期的抗旱性.[结论]小麦抗旱性是一个综合性状,用单一指标或某一类指标评价小麦抗旱性可能不够客观.试验采用隶属函数评价小麦的抗旱性,苗期抗旱性较好的品种是新冬35号,其次是新冬22号与新冬32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新疆冬小麦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了解新疆主栽小麦品种苗期耐盐性差异。【方法】利用2%硫酸钠模拟盐分胁迫,对11个新疆主栽小麦品种幼苗的形态和生理特征进行研究,利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对鉴定指标和幼苗的耐盐性进行分析。【结果】盐胁迫条件下,所测试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盐胁迫48 h时,不同品种幼苗根长和叶片长度与对照相比增减趋势不同,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所有品种均下降;多数参试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在盐胁迫下呈持续下降趋势;多数品种幼苗在盐胁迫下过氧化物酶活性先下降后上升;不同品种的丙二醛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结论】单一的指标无法全面、有效衡量小麦的耐盐特性。根据加权隶属函数的D值对各个参试品种苗期耐盐能力综合评价顺序为:新冬18号新冬35号新冬19号新冬22号中优9507新冬32号新冬40号新冬23号新冬28号新冬17号新冬20号。  相似文献   

4.
盐胁迫对新疆三个冬小麦品种发芽及幼苗期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冬小麦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新冬26号、新冬22号和新冬18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和Na2SO4混合盐溶液对冬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3个小麦品种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及根长都呈下降趋势,均与盐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盐胁迫下,小麦种子出苗延迟,根数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2.2;的盐分浓度可能是影响小麦种子萌发的临界浓度.参试的三个品种芽期耐盐性顺序为新冬26号>新冬22号>新冬18号.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6种冬小麦幼苗叶片在低温胁迫下其体内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游离氨基酸等代谢物的含量变化,比较了越冬期和返青期冬小麦叶片中代谢物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几种冬小麦在低温胁迫下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增加更显著.抗寒性较强的小偃6号和西农383积累脯氨酸、游离氨基酸等主要代谢物的能力较强,西农580和小偃22次之,84加97和陕农981较弱,该结果与冬小麦耐寒性强弱一致.研究表明冬小麦抗寒性与相关代谢物的积累相关,通过对这些代谢物质的检测可以为冬小麦的引种、育种及抗寒品种的筛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新疆小麦淀粉品质改良和优质拉面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快速黏度测试仪(RVA)对178份新疆小麦品种资源(包括103份冬小麦品种和75份春小麦品种)的淀粉糊化参数进行检测.[结果]新疆冬、春小麦品种资源峰值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和反弹值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参数间差异不显著.冬、春小麦品种资源的变异系数除稀懈值较大外(分别为20.08;和21.08;),其它各项淀粉糊化特性参数的变异系数在1.91;~11.19;;总体来看,新疆现有小麦品种资源淀粉糊化特性的遗传变异范围较小.冬、春小麦峰值粘度≥3 000 cp的品种分别为10份(9.7;)和48份(64.0;),其中峰值粘度最高的品种分别是藁优8901和新春19号.[结论]与地方品种和以往育成品种相比,新疆现有小麦品种资源的峰值粘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春小麦品种资源的淀粉糊化特性总体优于冬小麦.80182、新冬30号、冀麦26、新春6号、新春12号、新春19号和新春9号等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较好,在新疆优质拉面育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NaCl胁迫对小麦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不同品种小麦幼苗的盐胁迫,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2个不同品种的小麦幼苗(新冬22号和新冬34号)为试验材料,分别用0.3和0.6 mol/L NaCl进行胁迫.盐胁迫后测定可溶性糖、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POD)4个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在0.3和0.6 mol/L NaCl溶液胁迫下,POD活性差异不显著,其余指标差异极显著.[结论]试验所选两个小麦品种均具有一定的抗盐能力,新冬34号小麦抗盐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8.
选用6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盆栽和药隔期低温胁迫的方法,研究药隔期低温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穗部结实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药隔期-2℃低温胁迫24 h和48 h对小麦的生长状态、结实率及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低温胁迫24 h大部分品种结实率降低不明显,胁迫48 h降低幅度明显增大,表明-2℃低温胁迫时间越长,小麦受害越重。根据结实率的变化判定,6个品种的耐倒春寒能力表现为济麦22、临麦4号﹥烟农19﹥鲁原502、济南17和周麦18。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明确低温对冬小麦萌发期生长情况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并确定冬小麦萌发期受低温影响最敏感的时间。【方法】以‘航麦247’和‘济麦22’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于萌发期全程及不同萌发时间段分别进行22℃、16℃、10℃及4℃处理,测定其相关萌发指标、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结果】随着温度降低,各品种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及平均发芽速度均显著下降;苗长、根长、初生根数及单株干质量均显著下降;α-淀粉酶活力下降、脯氨酸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冬小麦种子在萌发0~24 h阶段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均大于其他萌发阶段。从品种来看,‘航麦247’在不同程度低温胁迫下的表现均优于‘济麦22’。【结论】低温胁迫显著减缓了冬小麦萌发及萌发后幼苗的生长发育速度,冬小麦萌发期受低温影响最敏感的时间为0~24 h。  相似文献   

10.
外源ABA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细胞膜脂组分及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源ABA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膜质脂肪酸的影响,以强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冷敏感品种济麦22为材料,三叶期叶面喷施适宜浓度ABA,大田自然降温条件下,分别于10 d最低温平均4、0、-10、-25℃时取样叶片和分蘖节,测定膜质脂肪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叶片中,两种小麦不饱和指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东农冬麦1号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济麦22;分蘖节中,东农冬麦1号亚麻酸含量在降温过程中逐渐升高,而棕榈酸含量始终低于济麦22,说明亚麻酸和棕榈酸与冬小麦抗寒性关系密切。外源ABA处理后,两种小麦叶片和分蘖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未处理高,且东农冬麦1号叶片不饱和指数在零上温度时均大于济麦22,叶片和分蘖节分别于4℃、-25℃达到最大值,其中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不饱和脂肪酸呈逐渐上升趋势、且不饱和指数均高于济麦22,达到差异极显著。外源ABA使两品种小麦电导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东农冬麦1号MDA降幅大于济麦22,且达到差异显著,表明ABA对强抗寒品种膜脂抗寒性的促进作用大于冷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在南疆地区的引种示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引进的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在南疆地区的综合表现进行研究,探讨该品种的适应性及丰产性,旨在为南疆冬小麦提供可替代的储备品种.[方法]以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喀什地区新冬20号、阿克苏地区新冬22号为试验材料,对生育期和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生育期比新冬20号晚熟2~3d,比新冬22号早熟3d,产量比新冬20号和新冬22号分别增产7.95;和10.56;.[结论]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可作为搭配品种在南疆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低温胁迫对冬小麦苗期和拔节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 0~ 2℃低温胁迫下半冬性和弱春性小麦苗期、拔节期叶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丙二醛 (MDA)、可溶性糖 (WSS)和脯氨酸 (Pr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半冬性小麦SOD活性升高和MDA含量下降的幅度均大于弱春性品种 ,前者WSS和Pro积累也较后者多 ;苗期 2个品种 4项指标的差异显著 ,拔节期差异变小 ;小麦拔节期对持续低温的耐受力较弱。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低温对高抗寒冬小麦膨胀素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以高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低温处理,在恢复期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冬小麦根中膨胀素基因TaEXPA4和TaEXPA8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在4℃、-10℃和-20℃低温处理后的恢复期中,东农冬麦1号根中TaEXPA4和TaEXPA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普遍高于对照组(25℃);济麦22号根中TaEXPA4和TaEXPA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25℃)相比较不稳定,在4℃、-20℃低温处理的6h、12h和24h恢复期时,东农冬麦1号根中2个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济麦22号,推测TaEXPA4和TaEXPA8基因在低温胁迫后植物的恢复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小梅  任崴  马林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2):2211-2216
[目的]比较13个小麦品种的耐盐性.[方法]以13个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系)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a2SO4(Na2SO4浓度分别为0.5;、1.0;、1.2;、1.4;和1.6;)胁迫处理后,测量小麦种子的发芽率、胚芽长度、相对盐害率.[结果]重庆4号、99110 -26的半致死浓度高于1.6;;加163、重庆3号、新冬22号、新冬26号、99034、新冬17号、晋麦31、豫4110的半致死浓度为1.6;;鲁23、中国春、新冬18号的半致死浓度大致为1.4;.[结论]13个小麦品种(系)的耐盐性依次为:99110 -26>重庆4号>加163>重庆3号>新冬22号>新冬26号>99034>新冬17号>晋麦31>豫4110>鲁23>中国春>新冬18号.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包蛋麦冬性小麦、春性小麦品种间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方法]田间采用包蛋种植方式比较冬、春性小麦品种的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冬性品种包蛋以新冬41号产量较高,为7812.3 kg/hm2,春性品种包蛋以新春6号产量较高,为7935.6 kg/hm2.冬性品种总干物质积...  相似文献   

16.
越冬冻害是新疆冬小麦生产中很严重的自然灾害,严重时死苗面积达20%以上。因此,防止越冬冻害是发展新疆冬小麦生产的关键问题。而对冬小麦越冬冻害的原因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一是,冻害是由于冬季严寒,由最低温度造成。另一是,越冬过程中天气发生暂时性转暖,尔后又遇寒流,使麦田发生冻融交替。以致在寒流再度到来时,虽未超过该品种能忍受的低温极限,也会发生严重冻害。在某些地区和某些年份可能是主要的因素。第三种是以上两种看法的综合。为此,查明越冬冻害时期,对冻害原因的判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对新疆冬小麦越冬过程中的细胞学观察,探讨越冬中的冻害问题,为防御冻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超晚冬播条件下,不同冬、春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冬小麦适播期为9月20~30日,播种期为10月31日,延迟播期31~41 d,在超晚播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田间比较冬、春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差异。【结果】冬、春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因不同品种而异,新冬41号和新春6号均高于其它品种,依次为60.2和58.1、33.1 μmol/(m2·s)和32.5 μmol/(m2·s)、10.22 mmol/(m2·s)和10.41 mmol/(m2·s)、0.33 mol/(m2·s)和0.36 mol/(m2·s)。春小麦品种最大灌浆速率的峰值出现在花后18~20 d,而冬小麦出现在15~17 d。新冬41号和新春6号产量较高,为7 812.3~7 935.6 kg/hm2,获得高产的穗数431.7×104~475.2×104穗/hm2,穗粒数31.6~36.3,千粒重51.7~52.8 g。【结论】新冬41号和新春6号较适合北疆超晚冬播。  相似文献   

18.
遮阴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灌浆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遮阴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灌浆及品质特性的影响,为耐阴小麦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大田灌溉条件下,以新冬20号、新冬40号、新冬57号和新冬60号为材料,分别设置自然光对照和遮光度为50%的遮阴处理,研究不同冬小麦品种在遮阴和自然光条件下籽粒灌浆特性、品质特性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遮阴处理后,四个冬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表现为:新冬57号>新冬60号>新冬40号>新冬20号,各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表现为:新冬2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新冬60号;新冬57号的形成时间最长,为5.7 min;新冬60号的稳定时间最长,为11.6 min;面团拉伸特性表现为:新冬60号>新冬20号>新冬40号>新冬57号;产量表现为:新冬40号>新冬57号>新冬20号>新冬60号。【结论】遮阴显著降低了四个冬小麦品种的灌浆特性及产量,对品质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