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雷公藤甲素毒杀农田害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0.25%雷公藤甲素毒饵对农区鼠类的适口性和杀灭效果,在贵州凯里农区对该药剂与0.005%溴敌隆毒饵分别进行了适口性测定和灭鼠效果比较。投饵后第1天到第3天,0.25%雷公藤甲素毒饵的被取食率从17.00%到23.93%,平均为20.44%;对照药剂0.005%溴敌隆毒饵的被取食率从19.00%到25.67%,平均为22.54%。投饵后第15天测定灭鼠效果,0.25%雷公藤甲素毒饵投放100 g/667m2处理的校正灭鼠效果为74.98%,投放50 g/667m2处理为69.42%;0.005%溴敌隆毒饵投放100 g/667m2处理的校正灭鼠效果为78.83%。两种毒饵对农区鼠类的适口性和灭鼠效果相近,没有显著差异,可在贵州农区灭鼠中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饵料毒饵防治家栖鼠类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碎粒玉米、稻谷、小麦粒、红薯块、大米5种不同饵料,用0.5%溴敌隆母液配制成0.005%毒饵,通过对住宅区优势种黄胸鼠的适口性试验和杀灭效果观察结果表明,以大米、小麦粒和红薯块的取食率最高,分别为35.23%、32.42%和30.8%,而碎粒玉米、稻谷毒饵取食率次之。前3种毒饵的灭鼠效果分别为92.74%、88.65%和86.91%,后两种毒饵的灭鼠效果为79.68%和77.09%。由此看出毒饵取食率的高低与灭鼠效果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适于防治南疆农区鼠害的抗凝血类杀鼠剂, 在喀什地区疏勒县采用夹捕法、食饵法、粉迹法评估了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的防治效果, 并采用灌胃法给药测试3种杀鼠剂对家鸡Gallus domestiaus和鸽子Columba livia的安全性。结果表明, 连续投放毒饵10 d后, 与溴敌隆防治区相比, 杀鼠醚防治区的阳性粉块和无毒小麦取食量的下降幅度均无显著差异, 但无毒小麦取食量下降的农户比例更高;且防治后褐家鼠比例更低, 防治期间毒饵消耗量更高。连续单独投放溴敌隆30 d的灭鼠效果可达90.9%, 但10 d溴敌隆与20 d溴鼠灵联合防治防效仅为65.9%。灌胃法测试表明, 对当地家禽类的毒性从低到高依次为杀鼠醚、溴敌隆和溴鼠灵。因此, 建议优选毒性较低的杀鼠醚或溴敌隆用于南疆农区鼠害防治。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低毒高效,对人畜禽安全,灭鼠效果好的鼠药,确保农业增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生态平衡,2003年4月10~29日,应用0.005%溴敌隆颗粒剂毒饵在宅区进行灭鼠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5.
溴敌隆毒杀小家鼠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邦海 《植物保护》1990,16(6):36-38
本试验采用0.005%和0.01%溴敌隆毒饵防治小家鼠,适口性均好。用小堆密布法投毒饵灭效高于大堆稀布法。用0.005%溴敌隆毒饵连续投毒3日,取得比0.0375%杀鼠迷毒饵饱和投毒灭效高11.52%。故提倡推广使用0.005%溴敌隆毒饵小堆密布法杀灭小家鼠。可获得95%以上的灭效。  相似文献   

6.
王治明 《植物医生》2010,23(5):34-36
农村害鼠种类较多,主要有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小家鼠、短尾鼩、大足鼠等,每年以4—6月和9—11月为害极重,造成巨大损失。人们常用0.5%溴敌隆,配制有效含量为0.0005%溴敌隆玉米毒饵等药物灭鼠后,鼠群种类、密度数量有所控制,受害明显减轻。建议每年在春季和秋季进行药物灭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灭草特在水稻秧田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毒鼠时机、毒饵布放位置及药物剂量一致的条件下,用不同饵料防治稻田害鼠,O.005%大隆稻谷毒饵灭鼠效果达91.8%,0.005%大隆大米毒饵灭鼠效果为79.6%。0.2%敌鼠钠盐稻谷毒饵灭效则为96.2%。以相同的或不同的大隆剂量、不同饵料、不同加药方法对4组笼养黄毛鼠作1次投毒试验,其结果与急性杀鼠剂1次毒杀效果相同,但试鼠呈慢性死亡过程。剖检症状为内出血。本试区仅初次使用第一代抗凝血剂——敌鼠钠盐,尚未产生抗药性的老鼠种群。大隆杀鼠剂,可作为今后出现“超级老鼠”时的接替品种。  相似文献   

8.
溴敌隆竹筒毒饵站法农田灭鼠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竹筒毒饵站农田灭鼠试验示范表明:应用溴敌隆竹筒毒饵站灭鼠比常规裸投灭鼠效果好,校正灭鼠效果达90.0%,对单季稻保产效果为91.9%。并显示害鼠对其毒饵取食率高,摄食量大,鼠药利用率高;平均每667m2所用毒饵量明显降低,可省工节本,使用也较方便,对农田生态环境及农田放养畜禽均较安全。  相似文献   

9.
害鼠在延庆县不仅对大田农作物造成严重为害,还在畜禽场所盗食饲料,破坏禽舍,传播疾病,甚至咬死、咬伤家畜。农田灭鼠使用溴敌隆100g/667m2的毒饵,防治效果好,而畜禽场灭鼠使用溴敌隆效果如何,多大剂量适宜,需要进行探讨。为此,笔者在畜禽场进行了溴敌隆不同剂量防治褐家鼠的药效试验,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药剂0.5%溴敌隆母液配制的毒饵。其配制方法是将0.5%溴敌隆母液按药量10倍水稀释,用喷雾器将其喷洒于药量100倍的新鲜小麦(粒)上,边喷边拌,搅拌…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0.005%杀它仗具有较好的灭鼠效果,投毒饵后5d开始发现死鼠,16d后灭鼠率达82.55N,高于对照药剂。该药对害鼠的适口性较强,并且对鸟类、爬行动物、家禽和哺乳动物等安全,可在农村农户住宅区灭鼠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在黑龙江省保护地番茄上发现一种番茄植株黄萎病害,从其病茎上分离得到10个菌株。将其接种番茄幼苗,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并从接种病株上重新分离到该菌。经鉴定,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Ver-tillium dahliae Kleb)。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生长最低温度为5℃,最适范围20-25℃,以22.5℃生长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5-30℃,最适温度为25℃。病菌菌丝在pH4-8都能生长,以pH 5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2.
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除草剂已经大面积应用了半个多世纪,它在杂草防治及作物增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除草剂使用过程中,对作物的药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综述了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和出现药害后作物的症状,并介绍了发生药害后的救治方法以及预防药害产生的具体措施,以期为除草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于广西百色市老山林场调查了相思木蠹蛾对西南桦的为害情况,并进行了不同高度虫孔数组内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整枝方式虫孔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种群密度估计模型拟合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桦有虫孔株率70%,虫孔密度2.79个/株;以2m为区间段,无虫孔的占74.8%,有1个以上虫孔的占25.2%;相思拟木蠹蛾对树干高度有选择性,树干4~6m间虫孔数最多;幼虫侵入期人工修枝会加重相思拟木蠹蛾为害;以无虫株率估计相思拟木蠹蛾种群密度的模型为^x=1.420 8(-lnP0)1.476 8。相思拟木蠹蛾为害对西南桦木材品质有较大影响,应加强监测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FAO的CROPWAT模型在非充分灌溉中的适用性和精确性,将民勤棉花和春小麦非充分灌溉的试验方案及当地气象资料输入模型,分析CROPWAT模型在模拟作物蒸发蒸腾量和非充分灌溉对产量影响的模拟效果。结果显示,棉花各生育期日平均蒸发蒸腾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表现出相同的分布规律,但模拟值整体高于实测值0.15~1 mm;模拟非充分灌溉对棉花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时,模拟值和实测值显示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棉花和春小麦的RMSE、EF、CRM分别为20.62%和10.35%、0.98和0.856、-0.00051和-0.0155,说明CROPWAT模型总体模拟效果较好,但模型的执行值较实测值偏高。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在非充分灌溉的研究中有着较好的适用性,但为了使模拟结果更准确,使用前需根据当地实测资料对Kc、Ky等参数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水资源的坝上植被生态恢复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是植被生态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也是农牧交错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根本。本文根据坝上各县水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水资源在坝上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光温资源的耦合程度;探讨了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对植被生长与分布的影响。研究认为坝上应以自然恢复为主,林草植被恢复建设则应以地带性植被分布规律为依据,以水定草、定林,实现土壤水分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高效氟吡甲禾灵微乳剂防除野燕麦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剂型的高效氟吡甲禾灵防除青海春油菜田野燕麦效果基本一致。10.8%高效氟吡甲禾灵ME375ml/hm^2,在油菜2~4叶期,野燕麦2叶1心~4叶期兑水300kg/hm^2作茎叶喷雾,防除野燕麦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基于EDEM的小区育种小麦脱粒装置作业参数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小区育种小麦脱粒装置最佳脱输性能参数,减少籽粒在装置内的滞留,提高育种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在不考虑脱粒破碎的情况下,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对脱粒装置内小麦籽粒和短茎秆混合物料的运动过程进行模拟,为优化脱粒装置工作参数,进一步降低籽粒在脱粒装置内的残留率,分析研究了脱粒物料中单个抛出籽粒、抛出茎秆及滞留籽粒的速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脱粒装置内的物料流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当滚筒转速为1 600 r·min~(-1),喂入量为0.3 kg·s~(-1),脱粒间隙为8 mm,装置内籽粒残留率最小,并按照该最优组合作业参数对脱粒装置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试验和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利用EDEM对脱粒装置的工作参数进行优化是可行的,为脱粒装置的研究和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韭菜上田间应用的动态残留和最终残留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韭菜上的半衰期为1.89d,用量500mL/667m2处理3次,最后一次施药后7d,韭菜中未检出农药(残留量低于0.1ug/kg)。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进生物分类检索方法,建立了基于数据库的图示多元检索表。该检索表由含有多个"分类单元-特征部位-特征"记录的数据库表构成,并配备分类特征鉴别图。检索时根据表中所列特征部位,参照特征的文字描述和图示,输入标本多个对应部位的特征,一次查询可获得检索结果。检索所用的SQL语句中,使用union all语句组合多个select查询语句,进行多个分类特征的并行检索。通过建立异翅长蠹属(鞘翅目长蠹科)分种多元检索表进行测试,检索效果良好。多元检索方法解决了传统的二叉检索遇到缺失特征而无法进行后续检索的问题。基于数据库的图示多元检索表直观易用,非常适合口岸检疫鉴定。  相似文献   

20.
铜制剂农药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因长期施用波尔多液致使铜在果园土壤中的残留积累状况及其对果 园作物生长的影响。对几种新的铜制剂农药在果树和蔬菜上的残留进行了试验,并对其在今 后使用中铜在土壤中的积累规律及允许安全使用年限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