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試驗自1956年开始;还在继续。主要包括秈粳杂交和栽培稻与野生稻杂交两部分。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选育适应于长江流域的早、中稻新品种;二是摸索水稻远緣杂交时某些重要經济性状的遺傳傳递規律。现分两部分簡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正確对待秈稻和粳稻,绝不可忽视秈稻在生產中的作用。 秈改粳是水稻改制中的一个大間題。它受水、肥、种、栽培技术的影响很大。改得好,增产显著;改得不好,产量不高,不如秈稻。羣众对秈改粳的看法也不一样。改得好的地区,认为粳稻产量高,增产滑力大,应大种特种,甚至全部种;改得不好的地  相似文献   

3.
大量选用良种,充分发揮良种的增产潜力,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解放以来,我省在水稻品种工作上做了很多工作,并获得显著成績。如在良种推广方面,先后推广了早秈南特号、蓮塘早、陆财号,早粳有芒早梗,中秈胜利秈、三九九,中粳桂花球,晚粳老来青、一○五○九等大量良种;这些良种在各地种植,一般比当地种增产10—15%,多的达20%以上。在地方品种方面,先后征集了各地品种三千多分,經过初步整理鉴定,已选出了一些优良品种,供生产上应用。在新品种选育方面,除选出中粳桂花球已在省内外推广外,最近又初步选出了几个有希望的新品种如早秈蕪农一号等。在引种方面,几年来共引进国内外品种一千多种,通过观察比較,鉴定出不少适合我省自然条件和栽  相似文献   

4.
水稻待测粳型亲籼系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粳型亲籼系可能是克服籼粳杂种不育性,利用籼粳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本文研究了待测粳型亲籼系与籼稻杂交的F1杂种优势。试验表明,第一,粳型亲籼系G3005-4-1与籼稻杂交,其F1理论产量中亲优势强大,而其他亲籼性好而粳型性强的系统与籼稻杂交,其F1理论产量中亲优势弱,第二,粳型亲籼系G3005-4-1与粘稻杂交,F1主要表现为穗大粒多,结实正常,并且不存在生育期偏长和植株偏高的现象。第三,F1理论产量中亲优势与双亲平均值和分子标记测得的双亲相似系数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配合我省秈改粳地区水稻千斤丰产运动,进行了两次螟虫越冬调查。第一次了解的重点是虫口密度和螟种分布;第二次了解的重点是死亡率,并了解冬季治螟的情况。总的要求是了解冬耕冬种灭螟的效果,同时摸摸几个秈改粳重点示范区螟虫的“底子”,供冬季治螟以及今后治螟工作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正确領导下,乳牛業获得巨大的发展,大力开展了乳牛純种繁育和杂交改良本地牛的工作。杂交工作中以高度培育的乳用品种与黄牛进行杂交改良的較多,乳用品种之間的杂交作得較少。在乳用品种中并非都是十全十美的,如娟姗牛的含脂率較高,但产量一般較低,体型小,不能滿足生产上的需要,因此就有必要按情况适当采用导入杂交或經济杂交以提高其生产力。解放后几年中,我校开始注意这一工作,用一部分牛进行了試驗研究,目前已采用了三种乳用品种与荷蘭牛进行杂交,获得了初步良好的結果。一、娟姗牛与荷蘭牛杂交荷蘭牛具有体格較大、乳房发育良好、产乳量高、遺傳性較稳定等优良性狀,但对外界条件的抵抗力較低,特别是耐热力差,乳脂含量低,一般約在3.5%左右。娟姗牛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籼粳杂交超级稻甬优15由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其具有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熟期适宜、后期转色佳和米质优等特点。为籼粳杂交超级稻甬优15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从生育期、农艺性状、稻米品质、病虫抗性、产量及栽培技术等方面对甬优15的特征特性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杂交中粳与常规中粳产量要素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2003年和2004年江苏省常规中粳和杂交中粳区域试验产量前三位品种产量要素的比较可知,杂交中粳的大穗大粒优势明显,杂种优势主要体现在穗粒等穗型指标上,而穗数等群体指标和结实率低于常规稻。利用常规粳稻的稳产性和丰产性,发挥杂交中粳的杂种优势,是提高江苏省粳稻产量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江苏省杂交中粳与常规中熟中粳水稻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利用2013—2016年江苏省杂交中粳和常规中粳区域试验数据,对新选育的杂交中粳与常规中熟中粳品种的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中熟中粳相比,杂交中粳组合表现为植株高大、穗大粒多,但穗数较少、结实率偏低;主要品质性状表现为整体水平低于常规中熟中粳品种,但在整精米率和粒型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粳稻育种的改良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稻瘟病往年在湖北省不是个嚴重問題,主要是由于栽种秈稻,而秈稻比較抗病,糯谷虽感病較重,但栽培面積很少,并不引起注意。自大量引种粳稻后,稻瘟病就成为突出問題之一,正因为这是个毁滅性病害,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并領導試驗研究和教学机关共同進行研究,使科学技術赶上客观要求。今年在湖北省很多地方防治了稻瘟病,并取得了粳稻的丰收,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技術貫澈不够,也遭受了一定的損失。本文从彙报資料及調查試驗中加以分析研究,找出在湖北地区的發病規律,总結今年的防治技術,提出今后对此病防治的意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4个不同类型的籼粳型品系与籼型常规水稻,籼型光温敏不育系杂交F1的育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籼粳型品系的亲籼性均比对照02428的高,与籼型测验种杂交产生的F1杂种表现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4个籼粳型品系与光温敏不育系杂交,F1杂种也表现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育性,表明这些籼粳型品系对光温敏不育性具有恢复能力。可以用于两系杂交水稻的育种中。  相似文献   

12.
水稻的光、温反应特性是水稻基本特性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内外对此研究较多。杂交水稻的利用是我国农业科学上一项重大成就。它是用子一代直接做种,过去对其光、温反应特性的研究较少。我组自1977年起,先后从全国征集了主要水稻杂交组合及其相应的不育系,保持系与恢复系(简称三系)。计有杂交组合76个(籼型71个,粳型4个,秈粳型1个),不育系与保持系各23个,包括野败型(13个)、冈型(3个)、滇型(3个)、红野型(1个)、柳野型(1个)、南新型(1个)与BT型(2个)等7种。恢复系共26个,包括东南亚系统,长江流域矮杆早籼与人工制恢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为鉴定新育成粳型杂交水稻组合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特进行该试验。结果表明,滇杂501、滇杂504、合系41(CK_2)、滇杂31(CK_1)具有穗大、粒多的特点,产量较高,其他品种的产量均比以上品种低。  相似文献   

14.
提高杂交中粳结实率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中粳结实率较常规中粳偏低,其对产量的影响仅次于穗数,尤其在高产条件下对发挥杂交中粳的产量潜力更为重要。影响杂交中粳结实率的主要因素为温度等气候、群体结构及质量、后期的肥水管理等。在选用灌浆速度较快、结实性较好的适宜组合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生育进程,将灌浆期置于温光资源丰富的季节,中期从调节肥水入手,培育源、库、流协调的高质量群体,后期加强田间管理,养好老稻等措施能有效的杂交中粳结实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程氏指数分类法对17个参试材料(籼粳杂交的F1代)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7个材料可归为籼性、偏籼性、粳性、偏粳性4种。并对程氏分类的6个分类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的结果可初步判定17个材料的籼粳性,为下一步作为水稻杂交育种的亲本提供选择。  相似文献   

16.
芒市引进粳型杂交水稻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芒市引进的粳型杂交水稻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病性和品质等综合性状进行鉴定和评价,为确定芒市粳型杂交水稻品种的合理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杂交晚粳与迟熟中粳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10~201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和迟熟中粳3年区域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了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与迟熟中粳相比,杂交晚粳组合表现为穗大粒多,增产优势明显,但结实率偏低;主要品质性状表现为整体水平低于常规品种,但具有一定的粒型优势,最后对江苏省杂交晚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江淮稻区杂交粳稻组合优势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江苏省淮北稻区杂交中粳和常规中粳两年区域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其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结果表明,与常规中粳相比,杂粳组合主要在生物产量和每穗粒数上有竞争优势,其他性状优势不明显,尤其是结实率偏低,是造成供试组合平均产量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供试杂交粳稻组合主要品质性状与常规粳稻相比,整体水平低于常规品种,但有的杂粳组合也达到或超过了国标优质米标准。相关分析表明,杂交中粳产量和其他性状的相关性与常规中粳存在差异,杂交中粳稻产量与株高和每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依据以上分析结果,对江淮稻区杂交粳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62个籼籼、粳粳、野栽、广亲和性品种与籼(粳)组合F1的小穗育性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某一特定组合的F1育性(平均结实率)较为稳定,不同组合间的F1育性表现十分复杂。籼籼、粳粳、广亲和品种与籼(粳)杂交组合F1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63.3%、58.5 %和57. 85%,而野栽组合、籼粳组合 F1育性分别为 29. 05 %和 34. 79 %。试验中还发现 IR36/Dular、广陆矮四号/南京 11、秋光/勐宋 1号(云 7)等杂交组合表现出异常杂交亲和性。广亲和性基因对F1的杂交亲和性有明显促进作用。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作者提出了基于F1育性的K值、L值双向分布图,并对K值、L值指导下的稻种资源归类,搜集寻找及其利用等进行了分析。本文还对不同稻种遗传分化对杂交亲和性的影响,F1育性在不同稻种分类及其相关研究中的作用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水稻强化栽培条件下杂交水稻的优质高产,特进行了该栽培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杂交水稻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强化栽培条件下,籼型杂交水稻与粳型杂交水稻的氮肥需求量有所差异,粳型杂交水稻的氮肥需求量更大,耐肥性更好,且经济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