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工艺。结果表明:放大实验较优化实验茶色素中茶黄素(TFs)含量更高;反应液中TFs萃取效率以第1次最高,其他各次效率依次降低。对茶色素进行Tris-Hcl(pH 8.0)洗涤,其洗涤效率也以第1次最高,TFs含量随洗涤次数增多呈现递增趋势,但被洗液体积呈递减趋势,并存在脱没食子酰基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固定化多酚氧化酶氧化儿茶素制取茶黄素(TFs)的最佳反应条件,初步确定了酶法生产高纯度茶黄素的四个重要因素pH值、通气量、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的最佳参数范围,即酶与浓度为0.1%的底物按1:1.25(Active unit/ml)pH=5.0,37℃=水浴通氧20L/min,加金属辅酶的情况下,反应2小时得率最高,最高得率可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3.
高茶黄素含量红茶的创新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黄素(Theaflavins,TFs)因其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和其保健功效特点,成为了红茶加工和茶叶深度开发利用领域中的热点。中国传统工艺加工的红茶茶黄素含量普遍偏低,与国际市场追求的红茶浓、强、鲜的品质特点相差较远,导致中国红茶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因此迫切需要利用新工艺开发加工出高茶黄素含量的优质红茶。综述了茶黄素与红茶品质的关系及其形成机理、萎凋(冷冻萎凋和加压萎凋)和发酵(外源酶、化学添加剂和变温发酵)过程中的高茶黄素含量红茶加工创新工艺,并展望了后续可开展的高茶黄素红茶加工工艺,旨在为开发高茶黄素含量的红茶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执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茶多酚双液相酸性氧化制取茶色素的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搅拌速度和供氧外,茶多酚浓度、温度、氧化剂浓度、酯比例、反应时间和pH值均对茶色素中茶黄素(TFs)和茶红素(TRs)的形成有较大影响。相对低的茶多酚浓度、低的温度、低的氧化剂浓度、低的酯比例、短的反应时间和低的pH值有利于TFs的形成。在茶多酚浓度、温度、氧化剂浓度、酯比例、反应时间高值和pH低值时可取得较高的茶色素得率。  相似文献   

5.
用高效相色谱(HPLC)与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耦联分析了红茶茶黄素类化合物(TF.).分离并检出了茶黄素(TF)、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和茶黄素-3,3′-二没食子酸酯(TF3,3′DG)4种茶黄素类化合物.并讨论了茶黄素类和茶红素类(TR_5)分光光度测定的适宜波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茶黄素是一种天然的产物。目前,对于茶黄素的研究主要是从茶黄素的提取、茶黄素与红茶的品质、茶黄素的生理作用、茶黄素的应用4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从近几年对茶黄素在生理作用与提取2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采用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对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软骨细胞进行诱导,构建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炎性退变细胞模型,探讨茶黄素(theaflavins,TFs)治疗骨关节炎的可行性。通过甲苯胺蓝及免疫荧光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利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筛选TFs药物浓度;取第2代生长状况良好的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根据所加培养物的不同将实验分为3组:空白组G0、模型组G1(10 ng/mL IL-1β刺激)、TFs组G2(不同浓度的TFs+10 ng/mL IL-1β刺激),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各组Ⅱ型胶原(typeⅡcollagen,ColⅡ)、蛋白聚糖(aggrecan,ACAN)、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3,MMP-13)、IL-1β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甲苯胺蓝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呈阳性,证实体外分离培养的细胞为软骨细胞。CCK-8检测结果显示:TFs质量浓度在100μg/mL时,细胞活力较空白组明显减弱(P0.05);TFs质量浓度在0~75μg/mL时不影响软骨细胞活力。qRT-PCR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合成因子ColⅡ和ACAN 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分解因子MMP-13、炎症细胞因子IL-1β及炎症诱导酶COX-2 m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TFs组能抑制IL-1β引起的炎症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综上所述,茶黄素可通过增强软骨细胞合成因子活性、减弱分解因子活性并抑制细胞炎症反应,有效延缓大鼠软骨细胞炎性退变进程,对炎症软骨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茶黄素是一种重要的茶叶天然产物,具有抗氧化、抗癌防癌、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心脑血管疾病及调节神经功能等功效,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茶黄素的提取和制备,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改进意见,并探讨茶黄素的功能活性,为开发利用茶黄素提供一定的科学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雅安藏茶促进胃蛋白酶的活性级分评价,为丰富雅安藏茶的生理代谢机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从雅安藏茶中系统萃取分离出7个级分,使用酶标仪与96孔板酶反应体系,对雅安藏茶水浸出物及各个级分促进胃蛋白酶的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结果】雅安藏茶水浸出物(0.04~0.39mg/mL)及其4个级分的添加浓度(0.03~0.23mg/mL)与其对胃蛋白酶活性的促进作用之间均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对胃蛋白酶的激活倍数进行比较,茶黄素(theaflavin,TFs)级分为5.26倍、儿茶素(catechin,Cs)级分为4.40倍、茶红素(thearubigins II,TRsII)级分为2.52倍、茶红素(thearubigins I,TRsI)级分为2.19倍。【结论】结合主要成分含量分析,认为各级组分中对胃蛋白酶活性起到良好促进能力的活性成分主要为:茶黄素、儿茶素和茶红素。  相似文献   

10.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6个茶树品种鲜叶样品的儿茶素类、咖啡碱、没食子酸含量和红碎茶茶黄素类(TFs)的组成及其与红碎茶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茶黄素(TL,X_1)、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X_2)和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TF3.3’DG,X_3)的HPLC峰面积(1×10 ̄5mm ̄2)与红碎茶感官审评品质总分(Y_(total),分)和滋味得分(Y_(tste))分)之间存在显著的(P<0.05)三元线性回归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树品种鲜叶的咖啡碱与(一)EGC,(一)EGC与(+)EC和(+)c含量分别具有较高相关性,因此,咖啡碱、(一)ECG,(一)EGCG含量分别作为第一、二、三主成分或综合因子,可以较好地反映茶树品种鲜叶形成TFs以及红碎茶品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棉花纤维发育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纤维细胞分化和发育是1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纤维发育的各个时期均有大量基因参与调控,相关转录因子在棉纤维发育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介绍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棉纤维发育相关转录因子MYB类转录因子、MADS类转录因子和SPB类转录因子等的概况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可为棉花转录因子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植物WRKY转录因子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RKY转录因子是一个大的植物转录因子家族。该转录因子家族最显著的特征是家族各成员至少包含一个WRKY结构域,该结构域的N-端有一个高度保守的WRKYGQK基序,C-端为一个锌指类似结构域(zinc-finger-like motif),一般组成为C-X_(4-5)-C-X_(22-23)-H-X-H。WRKY转录因子通过WRKY结构域与下游目标基因启动子区的W-box进行特异性结合从而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WRKY蛋白除了广泛参与植物种子萌发与休眠、叶片衰老、代谢、激素信号转导外,还参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生理生化反应过程的调控等新功能。综述了国内外有关WRKY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的调控功能,以期为全面研究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结构和功能提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Sunagoke moss Rachomitrium japonicum is a good potential for greening material. One of the primary determinants of Sunagoke moss growth is water availability. Too much or too little water can cause water stress in plants. Water stress in plants can be detected by imaging. This study is part of on-going research aimed at developing machine vision-based precision irrigation system in a closed bio-production system for cultured Sunagoke mos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pose nature-inspired feature selection techniques to find the most significant set of Textural Features (TFs) suitable for predicting water content of cultured Sunagoke moss. The proposed Feature Selection (FS) methods include Neural-Intelligent Water Drops (N-IWD), Neural-Simulated Annealing (N-SA), Neural-Genetic Algorithms (N-GAs) and Neural-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N-DPSO). TFs consist of 120 features extracted from grey, RGB, HSV, HSL and Lab colour spaces using ten Haralick’s textural equations.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 model performance was tested successfully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content of Sunagoke moss and TFs. Red Colour Co-occurrence Matrix (CCM) TFs, L CCM TFs, grey CCM TFs, value(HSV) CCM TFs, green CCM TFs and lightness(HSL) CCM TFs are recommended as individual feature-subset to be used for predicting water content of Sunagoke moss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However, FS methods improve the prediction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odel using FS and models using individual feature-subsets or without FS. Comparative analysis shows the superiority of Neural-Intelligent Water Drops (N-IWD) compared to the other FS methods, since it achieve better prediction performance. The best N-IWD’s fitness function converged with the lowest validation-set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of 1.07 × 10−2 when using 36 TFs.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鹅脾脏中提取非特异性转移因子并对其进行活性鉴定。[方法]采用透析法,从鹅脾脏中粗提取转移因子,研究其对机体的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获得的鹅非特异性转移因子粗提物澄清透明、微黄色、无毒,不含大分子蛋白质,pH 6.72,小分子多肽含量为23.78μg/ml。雏鸭免疫抗体水平检测试验结果显示:用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苗与TF粗提液同时免疫的鸭群抗体滴度显著高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仅注射灭活苗的鸭群抗体滴度与对照组鸭群差异显著。这说明鹅脾脏转移因子粗提液对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具有一定作用。[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鹅脾脏非特异性转移因子的生物学活性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茶多酚氧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进行茶多酚酶(PPO)促氧化、碱性氧化、酸性氧化试验,结果发现:茶多酚在3种氧化条件下均可氧化并形成茶黄素(Ts);酶促氧化形成茶黄素的含量比化学氧化形成量低。在双液相体系中茶多酚进行碱性氧化和酸性氧化,茶黄素形成量较接近。并就儿茶杯素氧化方法对茶色素制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Drough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limiting plant growth, development and crop yield. Many drought-inducible genes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molecular and genomic analyses in ...  相似文献   

18.
史毅  牛奎举  马晖玲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7):3323-3336
【目的】确定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接种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后基因种类和表达量在转录水平的变化规律,明确草坪草病原菌侵染响应的关键基因。【方法】匍匐翦股颖生长14 d后采用麦粒培养物接种立枯丝核菌,接种3 d后选取感病叶片和未接种叶片提取RNA,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用Trinity组装匍匐翦股颖转录组,以组装子为参考,以|log2(fold change)|1,q-value0.005为阈值选取感病和健康匍匐翦股颖叶片转录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用i TAK软件分析其转录因子家族及表达变化,与植物R基因库进行blast分析R蛋白分类、利用Mapman软件分析生物胁迫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高通量测序得到125 253 092条高质量待分析reads。经Trinity从头组装后,得到466 761条转录本。过半数的转录本长度为700 bp以上,组装结果 N50=1 100 bp。使用CD-HIT选择334 212条转录本(所有转录本的71.60%)作为Unigene,平均长度573 bp,N50=791 bp。接种后植物比接种前植物基因有7 937个上调表达,1 570个下调表达。上调基因中296个,下调基因有142个都可被定义为转录因子,分布在58个转录因子家族中,其中锌指蛋白包含转录因子C2H2最多,有54个,C3H次之,为22个。差异基因中451个可定义为植物R蛋白表达基因,可分为33类,其中包含NBS-LRR结构域的抗病蛋白、LRR受体蛋白激酶、ABC-2类型的转运蛋白、U-box结构域蛋白激酶和热激蛋白这5类基因变化最显著。差异基因中大量上调表达基因可富集在病原识别、活性氧消除、信号传导、细胞凋亡、病程相关蛋白等生物胁迫相关基因类别,下调基因显著富集在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类别和通路。q RT-PCR验证了随机挑选差异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均与RNA-seq分析结果一致,其中包括12个C2H2转录因子基因,10个C3H转录因子基因,以及12个R蛋白基因。【结论】病原菌侵染后,引起匍匐翦股颖大量基因表达变化,其中转录因子、R蛋白以及抗性相关基因多为上调表达,作用为抑制病原菌扩散,而生长发育相关基因表达下调,这些进程共同使匍匐翦股颖产生对立枯丝核菌的先天基础抗性。  相似文献   

19.
GRAS是重要的植物转录调控因子,依据结构特征分为10个主要亚家族。目前已在许多药用植物和其他植物中开展了GRAS转录因子的研究,发现其家族成员广泛参与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响应、信号转导相关应答、初级和次级代谢等过程。对GRAS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功能作用以及在药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合自身研究对药用植物研究前景进行分析后指出,后续研究可以聚焦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重点解析每个GRAS亚家族保守结构域的功能;其次是分析GRAS蛋白N端可变序列的进化特征;再者是解析GRAS家族成员调控品质和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调控网络;最后是解析表观遗传调控与GRAS的协同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