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激素茉莉素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防御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在茉莉素信号传导途径中,COI1基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基因的突变影响所有茉莉素调控的反应.COI1基因编码一个F-box蛋白,COI1蛋白能与多种蛋白形成SCF<'COI1>泛素连接酶复合体.在茉莉素信号分子存在的情况下,SCF<'COI1>复合体可以识别茉莉素信号途径中的负调控蛋白(如JAZ蛋白),并使之通过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降解.拟南芥COI1-JAZ被证实是茉莉素的共受体.这一茉莉素信号传导途径中的突破性研究进展更为深入地揭示了COI1在茉莉素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综述了COI1在茉莉素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茉莉花控栽培施肥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花是我国最重要的茶用香花之一.现行的茉莉施肥技术多为传统施肥经验.缺乏与茉莉的生育规律需肥特性相结合.为此,我们以建阳市赤岸茉莉花园为基地,在总结群众习惯施肥经验基础上,对茉莉的生育规律、茉莉需肥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茉莉花化控栽培施肥法.  相似文献   

3.
茉莉花是我国最重要的茶用香花之一.现行的茉莉施肥技术多为传统施肥经验.缺乏与茉莉的生育规律需肥特性相结合.为此,我们以建阳市赤岸茉莉花园为基地,在总结群众习惯施肥经验基础上,对茉莉的生育规律、茉莉需肥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茉莉花化控栽培施肥法.  相似文献   

4.
茉莉是木犀科、素馨属直立或攀援灌木,可盆栽.茉莉的花期5—8月,果期7—9月.茉莉的花白色,具有浓郁的香味,深受广大居民喜爱.茉莉栽培要特别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注意用盆 栽培茉莉宜用瓦盆,且需随着树龄增长逐渐换大盆,不可小株用大盆、大株用小盆.一年生茉莉,用口径20厘米的瓦盆,每盆栽3~5株;3~4年生的用口径30...  相似文献   

5.
茉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茉莉花资源进行收集保存及评价,并比较不同生长调节剂及浓度对茉莉非试管快繁生根率、平均生根数的影响.在广西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和横县中华茉莉园分别建立了种质资源圃,共保存茉莉品种(系)33个,筛选出加工型茉莉品种越南单瓣茉莉和尖瓣茉莉,观赏型品种越南粉苞茉莉和金茉莉.茉莉非试管快繁,选用浓度750 mg/L的IBA溶液慢浸0.5h,生根率最高,平均生根数最多,越南粉苞茉莉生根率为94.67%、平均生根数为7.2根,尖瓣茉莉生根率为92.00%、平均生根数为7.5根.  相似文献   

6.
茉莉素及其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茉莉素是一类新型植物激素 .报道了国内外学者对茉莉素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包括茉莉素的分布、化学结构、生物合成及其功能等  相似文献   

7.
茉莉是中国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悠久,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全面分析有关茉莉历史、 文化、分类、 栽培、 加工及其精油提取方面的知识和现状,结合广西地区茉莉产业特点和农业科普教育工作特征,指出茉莉产业在农业科普教育中的意义,并提出开展相关科普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拟南芥芥子油苷含量对外源茉莉酸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芥子油苷是一类含氮、含硫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介导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合成受茉莉酸类物质的调控.对拟南芥莲座叶进行外源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处理后莲座叶中响应茉莉酸基因PDF1.2的表达,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芥子油苷各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处理后,PDF1.2基因的表...  相似文献   

9.
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和赤松梢斑螟(D.sylvestrella)常常伴随发生,前者危害球果,后者在球果和主梢间转移危害.为了研究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诱导防御的影响,以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茉莉酮喷雾处理红松球果和主梢.采集健康、虫害和喷雾处理的红松球果、主梢和侧枝,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采样部位防御酶及蛋白酶抑制剂活性,以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幼虫危害的球果、赤松梢斑螟幼虫取食的主梢为虫害对照.结果 表明:喷施不同浓度茉莉酸类化合物使球果和主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升高,原位诱导与系统诱导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OD活性仅在处理后1d高于对照.喷施茉莉酮诱导的防御酶活性更接近幼虫取食.喷施不同浓度茉莉酸类化合物使球果和主梢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分别在处理后的1~60 d和1~30 d显著增加.系统诱导主梢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显著高于原位诱导.茉莉酮诱导的2种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更接近幼虫取食.可见,茉莉酸类化合物在提高红松防御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茉莉酸类物质在植物伤反应中的信号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伤反应是1个复杂的网络系统,茉莉酸类物质是植物伤反应中重要的信号分子.文章介绍了茉莉酸类在伤反应中的信号功能、信号转导模式以及胞间、胞内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同时介绍了茉莉酸与乙烯、水杨酸、脱落酸、活性氧、一氧化氮的关系及其在伤反应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外源茉莉酸喷雾处理水稻后对水稻防御系统的影响,为深入开展茉莉酸在稻瘟病菌与水稻互作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茉莉酸以两种方式处理水稻:将100和400μmol/L茉莉酸分别预先喷雾于水稻叶片上,6 h后再接种稻瘟病菌株孢子;用100和400μmol/L茉莉酸制备稻瘟病菌株孢子悬浮液直接喷雾接种水稻,调查水稻稻瘟病发病症状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水稻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分别用100和400μmol/L茉莉酸预先喷雾水稻6 h后再接种稻瘟病菌株孢子的诱抗效果分别为16.02%和25.51%;而以100和400μmol/L茉莉酸制备稻瘟病菌株孢子悬浮液直接喷雾水稻的诱抗效果分别为21.82%和34.09%.qRT-PCR检测发现受侵染水稻防御相关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表达.与接种前(0h)相比,在茉莉酸预先喷雾水稻后再接种稻瘟病菌孢子的水稻和茉莉酸制备孢子悬浮液直接接种的水稻中病程相关基因PR1a在稻瘟病菌侵染水稻早期表达量有所上调、侵染后期表达量下调,病程相关基因PR10a的表达量上调;水杨酸途径相关基因EDS1和PAL在稻瘟病菌侵染水稻的整个进程中一直处于较低的表达水平;茉莉酸途径相关基因AOS2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结论]水稻病程相关基因及茉莉酸途径相关基因参与了水稻防御体系对外源茉莉酸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
茉莉在植物学分类上属于木樨科 ,茉莉属。它原产于波斯湾附近的伊朗 ,是一种亚热带作物。茉莉原作为一种观赏性花卉 ,后来用作药用以及窨制花茶 ,到现在 ,茉莉花茶的大量生产 ,茉莉香精的提取及应用使茉莉表现出了很高的经济价值。茉莉在长期的人工栽培条件下 ,形成了其特殊的生态习性 ,为了更好地利用茉莉的经济价值 ,更科学地栽培茉莉 ,很有必要对茉莉栽培的生态条件进行了解。下面就以茉莉生长过程中对水分、肥料、空气、温度、光照、土壤等生长因子的特定要求来谈谈茉莉栽培的生态条件。1 水分  茉莉对水分的要求是喜湿怕涝。土壤水…  相似文献   

13.
原海燕  齐敏  黄苏珍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237-237,262
南京地区茉莉扦插繁殖试验研究表明,采用4种基质进行茉莉盆栽扦插试验中泥炭和珍珠岩栽培基质下茉莉插穗生根情况最好,生根率达85.3%;用河沙作为扦插基质进行地栽时,可用10 mg/gNAA或200 mg/gIBA处理提高生根率.  相似文献   

14.
茉莉酸类物质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酸类物质(JA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内源激素,通过激活或抑制相应转录因子的活性进而调控与植物次生代谢相关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影响关键酶活性,从而对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进行调控.本文主要概述了植物中茉莉酸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茉莉酸类物质在植物次生代谢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茉莉酸类物质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落叶松诱导抗性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喷施茉莉酸甲酯、茉莉酮、舞毒蛾幼虫取食和松毛虫幼虫取食4种方法处理落叶松幼苗,研究了不同诱导方法对舞毒蛾各龄期幼虫体质量、存活率、蛹质量及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舞毒蛾取食不同诱导处理的落叶松后,其幼虫体质量显著下降,存活率降低,蛹质量减轻,产卵量减少.不同诱导因子对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取食舞毒蛾诱导落叶松的舞毒蛾各项生长指标,低于取食落叶松毛虫诱导落叶松的舞毒蛾.喷施茉莉酸甲酯的落叶松对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影响最大,4龄后幼虫体质量、蛹质量和成虫产卵量也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的幼虫.说明外源化合物和昆虫取食均能诱导落叶松的防御反应,且茉莉酸甲酯的诱导效果最好.因此,茉莉酸甲酯作为一种外源植物激素,能够有效诱导落叶松产生抗性,可以用于害虫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双瓣茉莉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双瓣茉莉的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全光照下双瓣茉莉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现1个明显低谷,在12:00达到最低值2.01 μmol/(m2·s),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遮阴条件下表现为单峰曲线,Pn最高值为5.65 μmol/(m2·s).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和气孔导度对Pn均有一定影响.遮光处理提高了双瓣茉莉叶绿素总含量,但叶绿素a/b的比值有所降低.3月龄叶片的Pn、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高于其他叶龄,1月龄叶片的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高于其他叶龄.10月龄叶片的Pn、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b的比值最低.双瓣茉莉的光饱和点较高,光补偿点很低,表明双瓣茉莉为阳性耐阴植物,能够适应适度遮阴.  相似文献   

17.
茉莉酸甲酯诱导水稻后对褐飞虱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茉莉酸甲酯诱导水稻后对褐飞虱的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茉莉酸甲酯0.25、0.50、1.00mM 3个浓度处理水稻品种后,IR26的抗虫水平分别提高了50.8%、46.6%、55.4%,IR36的抗虫水平分别提高了40.1%、36.8%、46.6%;茉莉酸甲酯0.25mM诱导IR26、IR36后褐飞虱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而对TN1则没有诱导效应;茉莉酸甲酯0.25mM诱导IR26、IR36、TN1后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显著长于对照;茉莉酸甲酯0.25mM诱导IR36、TN1后褐飞虱的取食量明显减少,拒食率分别达75.3%、62.7%;0.50mM茉莉酸甲酯诱导IR26后对褐飞虱的拒食率达87.1%.表明水稻经茉莉酸甲酯诱导后能对褐飞虱产生抗性,可诱导水稻植株产生系统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8.
田苗 《农业考古》2022,(4):179-184
关于茉莉传入中国的时间,学界有汉、晋、南北朝等诸说,多认为茉莉自汉代传入中国。然记载皆极为可疑,考察唐诗中对于茉莉的书写状况以及唐代典籍中关于茉莉的记载,结合唐代的自然生态状况与交通状况,茉莉应于唐代才传入中国,并在广东、福建一带种植。唐诗中茉莉书写极少,且尚未有情感或品格层面的审美内蕴,这与茉莉传入时间较短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茉莉原产印度、伊朗、阿拉伯地区,中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茉莉花色洁白,芳香宜人,是优良的香花树种,盆栽闻香赏花,也常作香料栽培,花朵供窨茶或提炼香精.由于茉莉用途广泛,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所以,人工种植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20.
采用熏蒸的方法,研究了3种人工合成挥发性物质对合作杨防御物质的诱导能力.结果表明:水杨酸甲酯和苯骈噻唑对合作杨植株体内产生于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的萜烯类挥发物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而用茉莉酸甲酯对合作杨植株萜烯类挥发物的释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合植物体内的直接防御物质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表明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在诱导合作杨问接和直接防御能力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