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对社会的资源配置,国民收入分配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作用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施的实施原则及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2.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需要重点把握四项基本原则:即重构资源配置模式、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推进要素市场化和赋予农民同等国民待遇。以此为基础,实施财政资源均等化、金融资源自由化、农地产权明晰化、劳动资源公平化、技术推广去行政化和组织资源合理化等六大措施。最后,以河南为例提出建立这一长效机制的若干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是中央确定的近期我国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大政方针。站在历史的、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一场新的变革,即整体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发展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  相似文献   

5.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都是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没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将失去客观基础;没有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将丧失原动力。坚持二者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目前城乡统筹的具体实现形式。但在其协调发展中存在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城市群发展不充分、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运作乏力等多方面的问题,应从公共产品均衡机制、城市群发展机制、要素流动机制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的构建和完善等方面,促进我国目前的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7.
尹俊 《现代农业》2011,(7):72-75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根据这一指导方针,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在增强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调整城乡关系的战略思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是调整城乡关系的战略取向,社  相似文献   

9.
遵循市场经济原则,着力于企业和"三农"的共同发展,围绕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助推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探索实施了"企农互动"行动计划,取得了良好的体制性和机制性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0.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12.
人的自身和谐包括人的思想和谐、人格和谐、发展和谐,它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和能力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人自身和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被忽视的人     
中国传统哲学是以人和社会为核心内容的 ,但却未能给予人的问题以科学的解答 ,本文从传统哲学中重群体轻个体、重继承轻创新、过分强调对人的治理等方面论述了传统人学对个体的忽视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