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山东茶园土壤高活性解钾细菌的筛选鉴定及肥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到适合山东茶园土壤环境的解钾菌株,以提高土壤钾素的高效转化效率,本研究经过菌株富集、分离、纯化等步骤,从山东茶园土壤中分离出9株解钾细菌。通过有效钾含量比较和菌株分类,筛选出1株活性最强菌株K2,经鉴定K2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发酵试验表明,菌株K2最适宜生长的条件为pH值6.0,温度35℃,以麦芽糖、淀粉、玉米粉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施用该菌剂后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比对照最大分别提高28.40%和28.49%。茶叶产量最大提高36.30%,同时茶叶中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酚氨比值降低,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升。菌株K2可能是一株茶园土壤高效解钾细菌,可作为后续进一步研究茶园专用微生物菌剂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从青砖茶发酵堆中纯化分离的主要微生物进行鉴定。采用平板梯度稀释法对发酵茶渥堆中的微生物进行纯化分离;选取1株菌株LC-2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形态学鉴定等方法进行分类鉴定;并用高浓度冷冻菌粉对小鼠进行灌胃试验,检测急性毒理效果;最后对菌株LC-2进行青砖茶固态模拟发酵效果验证。结果表明,真菌LC-2菌落形态与显微形态与总状枝毛霉菌(Mucor racemosus Fres)相似,分子鉴定结果与总状枝毛霉菌(Mucor racemosus Fres)同源性最近,因此确定为总状枝毛霉菌(Mucor racemosus Fres)。菌粉灌胃未见对动物造成急性毒理损害。利用该菌株发酵生产的青砖茶汤色红黄,香气甜香略青,滋味绵软略甜,与传统工艺生产的青砖茶品质无大差异。由此证明该菌株确实是参与青砖茶渥堆发酵过程的重要菌株,并可以利用于未来青砖茶自动化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3.
枯草芽孢菌株TL2对茶轮斑病的防病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枯草芽孢菌株(Bacillus subtilis)TL2能产生多种外分泌抗菌蛋白,抑制茶轮斑病菌(Pestallozzia theae)的菌丝生长及其分生孢子的形成和萌发。另外,菌株TL2通过改变茶树体内活性氧代谢相关酶系如SOD等的活性,以调节茶树受轮斑病菌侵染后活性氧的代谢平衡,同时诱导茶树产生抗性酶系如PAL和β-1,3-葡聚糖酶,以限制茶树轮斑病菌的扩展。  相似文献   

4.
抗茶树冰核细菌内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茶树内生菌中进行了冰核细菌拮抗菌的筛选,得到菌株Y1,通过对菌株Y1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16βS rDNA序列测定和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菌株Y1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本研究获得了茶树内生拮抗菌株,明确了菌株Y1的种属,有利于冰核细菌生物防治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高效拮抗茶树炭疽病的内生细菌,以茶树健康叶片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拮抗法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鉴定、抑菌效果评价及培养条件优化。从分离的162株内生细菌中筛选到1株对茶树胶孢炭疽菌有较好抑制效果的拮抗细菌X13。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 S rDNA系统进化发育分析显示,分离的菌株X1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X13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1.6%。生长曲线表明,菌株X13对数生长期为接种后2~14 h。响应面优化的培养条件为4.0%(质量百分浓度)玉米粉,1.0%(质量百分浓度)的硝酸钠,接种量3.5%(体积分数)。本研究结果可为茶树炭疽病防治及生防菌剂的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花生学报》2021,50(1)
为筛选对花生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具有高效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4株细菌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并对筛选的高效拮抗菌株进行鉴定和活性物质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WS3-1对花生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发酵滤液对病菌的抑菌率达95.04%。通过细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和gyrB序列分析,将菌株WS3-1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WS3-1发酵液中活性物质在温度为40℃、60℃、80℃以及pH为8~10的条件下,抑菌活性稳定,抑菌率均在80%以上,同时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分解能力。以上结果说明解淀粉芽孢杆菌WS3-1是一株具有开发和应用潜力的花生白绢病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7.
柑橘溃疡病生防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柑橘上获得能防治柑橘溃疡病的生防细菌,从福州3个地区的柑橘园采集不同柑橘品种的叶片、春稍和花,用稀释分离法分离得到84株细菌菌株,用平板抑菌圈法筛选获得11株对柑橘溃疡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用离体叶片防效筛选获得39株对柑橘溃疡病具有50%以上防效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46.4%。对3株防效显著的拮抗菌株YH1、YS5和NY20进一步进行防效测定,结果表明:菌株培养液的防治效果最好,菌体次之,代谢产物最差;对这3株细菌的β-1,4-葡聚糖酶、蛋白酶和β-1,3-1,4-葡聚糖酶的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酶活性的强弱与防病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经过16S rDNA序列分析,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芽孢染色和生理生化测定,确定这3个菌株均属于芽孢杆菌属,其中菌株YH1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8.
在亚麻温水沤麻水中分离得到的一株细菌,在实际应用中明显缩短了沤麻时间,提高了出麻率。依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中的分类,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产生各类酶中,聚半乳糖醛酸裂解酶(PGL)的含量最丰富,并在中性及35℃的条件下显示出最大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大豆内生芽孢杆菌的分离和促生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离筛选具有促生作用的大豆内生芽孢杆菌,以期获得能够促进作物生长的微生物资源.从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大豆种子中分离到40株内生芽孢杆菌.发芽试验中,菌株发酵液浸种处理大豆种子,大部分菌株表现出促进生长作用.其中促生作用最好的SN10E1菌株使豆芽长度增长41%,百株鲜重增长28%.从形态、生理生化反应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等方而分析,最终确定SN10E1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综合比较,确定SN10E1菌株具有促生作用,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优化嗜热脂肪芽孢杆菌CHB1的5 L发酵罐发酵条件。通过单因素法优化发酵罐的通气量、转速、温度、pH等参数,并测定CHB1在5 L发酵罐中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180 r/min、通气量6 L/min、发酵温度58 ℃、接种量4%,发酵过程自动流加乙酸控制pH值为8.0,培养21 h。采用自动流加乙酸控制pH值的方法,效果显著,控制pH值为8.0时,发酵效果最好,细胞生物量高达6.07×108 cfu/mL,约是不控制pH值发酵的对照组(3.5×108 cfu/mL)的2倍。  相似文献   

11.
炭疽病是茶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对茶叶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该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开发生物防治产品是推广茶树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措施之一.用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一株茶树根际生防菌JT68,评估其对茶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以及菌液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用对扣法检测该菌株的挥发性有机物对茶炭疽菌的...  相似文献   

12.
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是可以引起茶树茎腐和枯萎的致病真菌。为获得对茶树腐皮镰刀菌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茶园收集的茶树(Camelliasinensis)健康叶片中采用梯度稀释法分离纯化得到内生细菌56株,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对腐皮镰刀菌抑制效果较好的菌株,并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测定其防病促生指标并进行抑菌谱试验,通过发酵液试验和平板对扣法评估挥发性物质对腐皮镰刀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菌株YB-1476对腐皮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63.31%,拮抗效果最佳,鉴定其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有产铁载体和吲哚乙酸、分泌β-1,3-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及溶磷的能力。抑菌谱试验表明,菌株YB-1476对平脐蠕孢菌(Bipolarissorokinana)、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PH-1)、念珠状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f.sp.niveum)和茄链格孢菌(Alterna...  相似文献   

13.
湖北青砖茶辅助降血脂作用及其抗氧化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了湖北青砖茶对高血脂症大鼠的降血脂效果,并与绿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贮藏1年和10年的青砖茶、血脂康、绿茶都能极显著降低大鼠体重及血清TC、TG和MDA含量,提高血清HDL-C含量和血清SOD、GSH-PX活性,降血脂效果明显。其中,青砖茶降脂效果优于血脂康和绿茶,10年青砖茶优于1年青砖茶,1年青砖茶各剂量的降脂效果具有剂量依赖关系,随喂饲剂量的增加,降脂效果提高。肝脏病理学观察表明,各受试药物组大鼠肝细胞变性、肿胀的程度减轻,以1年青砖高剂量组及10年青砖剂量组大鼠肝脏保护最好,说明青砖茶能有效降低大鼠血脂,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高脂对肝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湖北青砖茶减肥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探讨了当年湖北青砖和10年青砖茶对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结果表明:与肥胖模型组比较,当年青砖茶和10年青砖茶都能极显著降低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和脂肪系数,能极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和肝脏中TC、TG、MDA的含量,提高HDL-C、SOD和GSH-PX的含量。脂肪细胞观察表明,喂饲当年青砖茶和10年青砖茶大鼠的脂肪细胞中脂滴含量明显减少,脂肪细胞直径明显变小。说明湖北青砖茶具有明显的减肥抗氧化作用,当年青砖茶的减肥效果具有剂量依赖关系,10年青砖茶减肥效果优于当年青砖茶。  相似文献   

15.
从福建地区不同品种茶树上分离获得ZHG、WSX、WHG、FTG、ZTG、AHD、WRG、SLH等8株能侵染茶树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发现,SLH菌株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其余7个菌株均为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C. fructicola为能侵染茶树的新记录种炭疽菌,将其ITS序列与寄主分别为油茶、茉莉和番石榴等木本植物的9株炭疽菌的ITS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来自茶树的7个C. fructicola菌株种内存在碱基突变或缺失,且与寄主为茶树、油茶、茉莉等植物的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遗传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在农杆菌介导的茶树遗传体系中,茶多酚对农杆菌侵染效率的影响,以LBA4404、EHA105、ATCC15834和K599 4个农杆菌菌株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不同浓度茶多酚处理下的耐酚能力、被膜完整率、吸附性、virchv基因表达,以及遗传转化差异。结果显示,4个菌株的耐酚能力依次为LBA4404>K599>EHA105>ATCC15834,其中EHA105和ATCC15834菌株对茶多酚较为敏感;ATCC15834菌株被膜完整率与茶多酚的浓度、静置时间呈负相关,EHA105在600 mg·L-1茶多酚处理48 h后,其被膜完整率最低;ATCC15834和EHA105对烟草叶肉细胞的吸附能力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经茶多酚处理24 h后,ATCC15834中chvB和EHA105中chvB2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virA表达量与低浓度酚类的敏感性呈正相关性;烟草经农杆菌菌液(含茶多酚)侵染后,瞬时转化效率和稳定转化效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发状根诱导率大大降低。1 000 mg·L-1茶多酚处理后,ATCC15834的发根诱导率最低,仅为13.85%,坏死率高达33.85%。综上所述,茶多酚会降低农杆菌活力和被膜完整率,chv基因通过降低表达量影响其吸附性,最终导致烟草转化体系中瞬时转化效率和稳定转化效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在茶树栽培过程中常需施用大量氮肥,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源,施用不当还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培育氮肥高效利用的茶树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建立快速筛选高效株系的早期鉴定方法对于缩短育种茶树育种年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龙井43(LJ43)和中茶108(ZC108)两个茶树品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对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与利用数据,通过与15N同位素标记技术的比对,验证非损伤微测技术(NMT)和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在早期鉴定茶树株系氮素吸收利用能力方面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以期建立茶树氮吸收效率的室内早期鉴定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5N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分别为89.51%、99.26%,而NMT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分别为95.22%、96.76%;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显示茶树具有明显的喜铵特性;硝酸根转运蛋白基因CsNRT3.2CsNRT2.4在两个品种中均表现出诱导上调表达效应,相比中茶108,龙井43中CsNRT2.4CsNRT3.2具有更高的表达量,表明LJ43对外界氮源的响应高于ZC108。综上所述,认为NMT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处理并测得茶树的瞬时吸收速率,且试验材料损耗少,可以用于茶树氮瞬时吸收速率的早期鉴定;CsNRT2.4CsNRT3.2的表达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树对硝态氮吸收的能力。本研究可为氮高效茶树品种的早期鉴定技术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湖北青砖茶对IBS-D模型大鼠肠道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湖北青砖茶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肠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痛阈值明显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前列腺素2(PGE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类胰蛋白酶的含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湖北青砖茶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能够显著升高痛阈值,而血清中炎症因子PGE2、TNF-α、类胰蛋白酶的含量显著降低,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由此表明湖北青砖茶可降低IBS-D模型大鼠的肠道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清中PGE2、TNF-α和类胰蛋白酶含量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茶树内生防病和农药降解菌的分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对不同茶树品种的健叶和病叶上分离的内生细菌进行了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茶树体内存在大量的内生细菌,各品种间内生细菌的数量为2.9×106~39.4×106cfu/(g?fw)。内生细菌的生物功能测定结果表明,菌株TL2的拮抗能力强,先接种菌株TL224h后再接种茶轮斑病菌的防病效果好;同时菌株TL2对氯氰菊酯也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另外菌株TL2能在茶树上内生定殖。经鉴定,菌株TL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对茶炭疽病有生物防治效果的拮抗木霉菌,本文采用梯度稀释法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23株木霉菌,并通过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从中筛选出1株强拮抗茶炭疽病菌的木霉菌株LS17110205。该菌株对茶炭疽病菌抑菌率达76.96%,并能在茶炭疽病菌菌落上产生大量白色菌丝及绿色分生孢子,使茶炭疽病菌菌落萎缩,颜色变暗;其发酵液也能有效抑制茶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70.08%。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菌株LS17110205发酵液能使茶炭疽菌菌丝表面皱缩。基于形态学特征结合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将菌株LS17110205鉴定为Trichoderma asperelloides。该研究结果为茶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