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紫椴蒙古栎林进行了研究。该区共有紫椴蒙古栎林 193 3hm2 ,林龄 30~ 4 0a ,它由 2 9科 4 1属 5 2种维管植物组成。紫椴蒙古栎林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和层间植物 ,其中乔木层的优势种为紫椴 ,亚优势种为蒙古栎 ;灌木层的优势种为大花溲苏 ,其次为映山红、小花溲苏和毛榛 ;草本层优势种有细叶苔草、披针叶苔草。群落包括 11个层片 ,其中落叶阔叶大高位芽植物层片占优势。它的生活型谱中有高位芽植物 2 6种 ,地面芽植物 11种 ,地下芽植物 12种 ,1a生草本植物 3种 ,没有地上芽植物。山杨林的叶特征是以中型、小型、草质、非全缘、单叶植物为主。乔木层平均高度 10m ,紫椴平均胸径 15 5cm ,立木蓄积 5 7m3 hm2 ,蒙古栎平均胸径 2 2cm ,立木蓄积 2 4m3 hm2 ,群落总蓄积为89 5m3 hm2 。  相似文献   

2.
对上海人工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这些林分群落的植物组成、结构、性质,并计算了各主要种群的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及重要值。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组成有40科73属76种,以草本植物占数量优势。乔木层中香樟和杜英为优势树种;生活型组成则以一年生植物和高位芽植物占显著优势(占36.84%和32.89%)。群落各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次序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胡杨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塔里木盆地胡杨群落植物种类少,植被结构简单,构成了典型的荒漠河岸林景观。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面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革质、非全缘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单一,地上成层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递增,优势种胡杨种群的年龄结构属稳定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常绿阔叶林疏伐后群落恢复机制,对常绿阔叶林疏伐后群落恢复的早期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疏伐后第7年其高位芽植物比例趋近于邻近的天然林;层外植物大体维持在原有状况;地面芽植物和1年生植物明显高于天然林.疏伐后早期阳性和中性树种占据了上层空间成为乔木层中的优势种;恢复第7年这些阳性或中性树种开始被挤出优势地位.疏伐后乔木层、灌木层以及草本层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邻近的天然林;乔木层优势度在恢复过程中不断提高,体现了群落在此阶段的强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典型样地法对尤溪棋盘顶钩栲天然林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钩栲为优势建群种的天然林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60科91属107种;群落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优势明显,而灌木和草本层发育相对弱;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是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而优势度指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钩栲种群年龄结构类型表现为衰退种群。  相似文献   

6.
对开化王山阔叶林采种基地集约经营区进行群落学调查,结果表明其植物种类丰富,乔木层有93种,灌木层有20种,草本层有20种,层间植物有16种,乔木层灌木层优势种不明显,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低,乔木层相对重要值超过5%的有甜槠、木荷、马银花、红楠、东南石栎5种,甜槠最高占11.34%;草本和层间植物较单调优势种明显。常绿种类幼乔比高,落叶种类幼乔比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闽北地区天然常绿阔叶林中的栲树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闽北地区天然常绿阔叶林中的栲树群落植物物种繁多,多样性丰富。调查统计共有79种植物,其中乔木层20种,灌木层38种,草本层及层间植物21种。物种多样性指数(H)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J)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优势度指数(C)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综合分析表明该区的栲树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高,栲树在闽北地区适生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广东银瓶山森林公园浙江润楠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方调查,对广东银瓶山森林公园的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群落的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1600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58科85属107种;(2)群落以浙江润楠为建群种,优势地位明显;年龄结构显示其种群可能处于受干扰后的恢复阶段;(3)群落植物以小高位芽植物为主,叶以单叶、纸质、全缘叶、中小型叶为主;按Raunkiaer标准,群落内的种群频度为1%~20%的种类占优势;(4)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藤本层,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发现,Margalef指数的大小顺序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藤本层,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的大小顺序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藤本层>草本层,Pielou指数的大小顺序为:藤本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麻城市五脑山林场枳椇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为以枳椇为优势种的单优群落,含维管束植物39科54属56种,这些属可划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表现为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具有南北交融的特点;群落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面芽植物次之;枳椇群落结构复杂,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丰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群落乔木层多样性较低,表现出明显的次生性,该群落亟待科学有效地保护。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柄石杉群落的植物组成、生活型谱、垂直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群落有维管植物83科154属198种,生活型谱显示群落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总种数的66.67%,其中以小高位芽和矮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地下芽也占一定比例,达14.14%,且以蕨类植物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分化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表明:群落草本层与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乔木层与层外层,而群落各层次的均匀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霍妍  郑云龙 《防护林科技》2013,(1):15-17,20
以大黑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示范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方法,对大黑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内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形成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人工林植物群落按生长型可以划为明显的乔木层和草本层2层群落结构类型;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排序为:蒙古栎+蒙椴植物群落(Ⅱ)>山杏+黄榆植物群落(Ⅰ)>蒙古栎植物群落(Ⅲ)>油松+山杏混交植物群落(Ⅴ)>油松纯林植物群落(Ⅳ)>油松+沙棘混交植物群落(Ⅵ)>油松疏林植物群落(Ⅶ)。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要大于人工林植物群落。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由于远离人类活动区,长期以来受人为干扰较小,逐渐形成了相对比较发达的草本层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2.
麻池背油松天然林林分生长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历年调查资料,对麻池背油松天然林的林分生长结构进行了研究.该林分的植物种类丰富;直径、树高、林龄等林分结构呈正态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和多峰状分布;近熟林的林分蓄积生长率为0.82%,材积生长量69年生时连年生长量仍大于平均生长量.由于林分密度过大,油松形状比值偏高,林木自然稀疏强烈,枯损率达32.7%,其中小径木占86.3%,病虫害感染枯死木占29.4%.油松天然更新不良,辽东栎不能成为更新树种,林下有青木杄、落叶松幼树分布.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密度油松飞播林灌草多样性与林分空间结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空间结构是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林分经营质量的关键指标。本文以44年生油松飞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分析林分密度对油松飞播林灌草多样性和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分密度对灌草多样性指数影响差异显著,灌草多样性指数均在低密度的样地中达到最大值。(2)混交度和密集度受林分密度影响显著,而林分密度对乔木胸径和树高的影响体现在林分水平上,而非空间结构单元中。(3)林分空间结构与灌草多样性之间有密切联系,影响林下植被多样性的最主要因子是乔木层混交度。因此,未来在飞播林经营活动中,调整林分密度的同时,应综合考虑林木分布格局,兼顾灌草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油松人工林皆伐前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及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为在油松林皆伐后植被恢复和发育阶段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林分结构稳定、发挥更高生态效益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经营措施建议。【方法】采用时序研究法,在河北平泉地区选择立地一致的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32年中龄林、40年近熟林、53年成熟林)和皆伐后不同时间(5、10、24 a)的天然更新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松人工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与土壤水分间的相关性。【结果】1)皆伐前后6种林分样地共出现灌木植物21种,草本植物65种,不同样地林下植物组成存在差异。胡枝子在各林分样地均有出现,且重要值均> 20%,在灌木层优势地位明显;草本层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有18种,其次是蔷薇科和禾本科,分别为6种和4种。2)不同林分样地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皆伐前随着林龄增加林下植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皆伐后灌木层植物多样性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再下降,且变化幅度明显,伐后10 a灌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分别为1.40、0.61、1.24和0.74,与53年样地差异不显著。皆伐后不同时间的天然更新林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均与伐前53年样地的差异不显著,皆伐对灌木层植物的影响较大。3)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较一致,表现为伐前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增加,伐后5~10 a仍保持较高水平,伐后24 a出现下降,经相关分析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水分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草本层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伐前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主要与林分密度降低、光照条件改善有关,伐后主要与油松天然更新及种间竞争有关。依靠油松天然更新恢复的林地保持了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但在皆伐10 a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建议在此时对油松更新苗进行人工抚育、降低密度以维持植物多样性。土壤水分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关键生态因子,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和林下植被的恢复和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不同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燕山山地干旱阳坡人工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差异,对人工栽植的油松、樟子松及蒙古栎的生长状况及其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栽植5a后,油松、樟子松和蒙古栎的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3.79%、87.98%和66.69%,其地径分别为4.68cm、5.34cm、1.52cm,树高分别为1.58m、1.75m、0.80m,油松、樟子松、蒙古栎的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 857.36g、2 018.30g、234.35g,形成的人工幼林的密度在867.00~2 183.00株/hm~2之间;立地条件较好的样地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型,立地条件较差的样地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油松、樟子松、蒙古栎均为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的适宜造林树种,栽植5a后已基本形成稳定的乔木层,人工造林加速了干旱阳坡由绣线菊灌丛向乔木林的更新与恢复。  相似文献   

16.
子午岭油松林林隙更新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以林下为对照,分析研究子午岭油松林的林隙更新特征,结果表明:1)子午岭油松林林隙内和林下更新树种在组成和数量上有较大差异,其中,油松在林隙内的重要值远远大于其在林下的重要值,是林隙更新的主要树种;2)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生长良好,7年生以上的幼树在林下分布已很少,地径在1.0cm以上、高度在50cm以上的幼树数量分布在林隙内也远远大于林下,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存活的概率大于林下;3)方差分析表明,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与林下的高度生长差异极为显著;4)相关性分析表明,林隙内油松幼苗幼树的更新数量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植被总盖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河北太行山区4种典型水土保持林为研究对象,对混交林(栓皮栎-侧柏)、油松林、栓皮栎林和刺槐林的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含碳率以及碳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油松林、栓皮栎林和刺槐林生物量分别为51.94,86.40,90.19,18.08t/hm^2,栓皮栎林和油松林生物量高于4种水土保持林生物量的均值(61.65t/hm^2),而混交林和刺槐林生物量分别占生物量均值的84.25%,29.33%。不同林分各器官在乔木层生物量中分配顺序均表现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4种典型林分各器官含碳率分别为45.16%~58.93%,58.48%~64.61%,51.16%~58.37%,52.35%~62.30%。4种典型林分碳储量为10.10~53.85t/hm^2。不同林分类型各器官碳储量与生物量呈正比关系,与生物量趋势基本相同,碳储量大小表现为油松林>栓皮栎林>混交林>刺槐林。  相似文献   

18.
在冀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通过对比华北落叶松[Larixgmellini(Rupr.)Rupr]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油松(P/nustabulaeformiscarr)林不同坡位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建立生长过程曲线方程并拟合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关系,分析两种林型内乔木树种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材积连年及平均生长速率排序为:坡底落叶松〉坡中落叶松〉坡顶落叶松。(2)天然次生油松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材积平均生长量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油松标准木的生长过程基本相同,且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但坡中油松立木材积平均生长量高于坡地和坡顶。(3)相同坡位样地内人工林与天然林间的连年生长曲线存在明显差异性。油松林生理年龄高于落叶松林,标准木达到材积数量成熟的年龄比落叶松大,单株立木材积量较大。(4)人工落叶松林和天然油松次生林内乔木树种的胸径与树高问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均达到0.9以上。  相似文献   

19.
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的天然油松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油松林的结构、林木蓄积、死地被物贮量及其最大持水量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的植物种数为25种;林木蓄积量为655.410 m3/hm^2,死地被物贮量为17.7 t/hm^2 ;最大持水量为37.3 t/hm^2.  相似文献   

20.
利用α多样性指数、β多样性指数以及重要值,对松树山主要森林群落(油松)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群落结构方面,松树山油松天然林垂直结构层次分明,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油松胸径大部分集中在15 ~25 cm,占全部油松的56.50%;(2)从各层植物组成特征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