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迷向性信息素田间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在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部分中稻开展了信越二化螟信息素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试验,并且与纽康诱杀型性诱剂进行了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各处理区螟害率都控制在防治标准(1%以下)以内,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都达90%以上,其中迷向性信息素区防效为91.11%,迷向性信息素配合化学农药区防效达95.56%,比纽康诱杀型性诱剂配合化...  相似文献   

2.
2018-2020年,对吉林省不同水稻种植区水稻二化螟发生世代及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在中西部稻区白城市(洮北区)、扶余市和公主岭市二化螟一年可发生2代,性诱监测越冬代和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在6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在中东部稻区的榆树市和吉林市(昌邑区),二化螟一年发生1~2代,榆树市在6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吉林市在6月中、下旬和8月中旬各有1个诱蛾高峰。在东南部稻区的柳河县和和龙市,二化螟1年发生1代,柳河县诱蛾高峰期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和龙市未发现明显诱蛾高峰。通过为害情况调查发现,水稻收获前2代区二化螟为害情况普遍重于1代区,应加强对2代区第2代二化螟的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3.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大面积诱捕越冬代雄蛾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越冬代二化螟雄蛾进行了大面积诱捕。结果表明:诱杀7d和15d后,诱捕区(包括中心区和边缘带)雄蛾量分别为对照区的40.44%和29.78%,其中心区的蛾量分别为边缘带的48.55%和24.65%;诱捕区卵块数仅为对照区的20.0%~33.3%,枯鞘率仅为对照区的12.5%~25.0%;诱捕区的第一代雄蛾发生量大量减少,诱蛾量仅为对照区的46.96%,其中心区的雄蛾量为边缘带的67.64%;诱捕区的水稻枯心率仅为对照区的39.50%~44.75%。应用性诱剂大面积诱捕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利用性诱剂诱捕水稻二化螟的地理区系差异机制,明确各地二化螟性诱剂配比类型,用性诱剂A型诱芯和B型诱芯对二化螟进行地理区系差异诱捕比较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型诱芯早稻共诱得二化螟86头,B型诱芯早稻共诱得二化螟448头,B型诱芯的诱虫总量是A型诱芯的5.2倍。B型诱芯的配比类型更适合在水稻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曾伟 《江西植保》2013,(4):366-370
通过2011—2013年应用黏胶型性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水稻二化螟越冬代成虫同地对比诱测试验,结果表明:性诱测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始盛期相吻合,可以作为不同地理生态区和非灯诱监测区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二化螟发生期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的3-4d、10-11d分别作为预测雌蛾的发蛾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和选取相应期距值。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二化螟卵孵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2011—2013年性诱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合。该法预测准确,简便易行,建议该技术在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明确昆虫性信息素与不同颜色诱虫板组合对水稻二化螟成虫的诱集效果,筛选和验证确定适宜水稻二化螟诱集监测的优选材料,为虫情监控及其应用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21年水稻越冬代二化螟成虫发生期,应用性信息素与4种不同色板组合开展成虫诱集监测对比试验,筛选确定最佳的诱集材料组合.[结果]性信息素与降解黄板、嫩绿色板、降解绿板、降解蓝板的4种组合对二化螟的各指标诱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10%显著水平下,嫩绿色板组合对越冬代二化螟的日均诱蛾量、见蛾后单次诱蛾量、累诱蛾量指标与其他3种组合均有显著差异(P<0.10),最高单次诱蛾量指标与降解黄板组合有显著差异(P<0.10),各指标中,嫩绿色板组合对二化螟的绝对诱量最高,其始见蛾早,高峰期诱蛾量最大,诱蛾峰型及蛾峰最明显,在各监测时期的平均诱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色板组合(P<0.01),对天敌和有益昆虫诱杀量最低,对非靶标害虫诱量较低,总体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其他3种色板组合.[结论]生产上可优先选择性信息素与嫩绿色板组合用于水稻二化螟成虫种群发生动态监测和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是全省水稻上的一个主要害虫,每年无论是早稻、中稻(一季晚)还是二晚,都是主要防治对象,特别是对第1代二化螟的防治,更为重要。1第1代二化螟发生特点1.1发生和为各时期长据我县1967~1987年测报灯下统计,第1代二化螟从见蛾至终蛾时间长达25~60d,平均32.8d。盛蛾期长达10~24d平均为14.5d,因此造成为害时期相就增长。1.2发生面积很大我县历年早稻面积约3000hm’,而第1代二化螟历年发生面积均达1666hm’以上,占早稻面积55%左右,占历年早稻害虫发生面积的35~90%,平均为60%左右。1.3防治使用高由于第1代二亿螟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我国水稻二化螟发生区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的地理区系差异机制,湖北省蕲春县的早晚两季水稻连作区对二化螟性信息素A型和B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B型诱芯诱集二化螟成虫效果明显好于A型诱芯,使用安全、保护天敌、高度环境,是有发展前景和有效的植物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于2019年在福建长汀开展了针对二化螟的性诱与药剂防控技术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田间应用性诱剂诱捕器可大量诱捕二化螟成虫;性诱+药剂组合使用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性诱+化学农药处理的防效最佳,受害株率较空白对照区降低87.30%,且较单独使用药剂防治的处理减少用药2次。  相似文献   

10.
性诱剂诱杀二化螟的田间效果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7~1998年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越冬代二化螟进行了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 ,载体为橡皮塞的二化螟性诱芯田间诱杀持续期达34d以上。每公顷设30、45和90个诱盆的诱杀区卵块量均比对照区下降60%~68% ,卵量下降74% ,枯心率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不同诱测方法对水稻二化螟成虫的监测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应用黏胶型性诱剂诱捕器和虫情测报灯两种诱测方法在达县进行了对水稻二化螟监测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黏胶型性诱捕器监测二化螟效果好,具有诱蛾量大、性能稳定、峰型明显、预警准确性高等特点,在各代成虫诱测中,效果优于虫情测报灯;性诱剂诱捕器监测对二化螟还具有一定兼治作用,1代枯鞘株率防效达33.24%、2代白穗率防效达27.51%。同时,分析了作物生育期、气象因子和非靶标昆虫对性诱捕效果的影响。讨论了性诱捕器在二化螟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应注意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锐劲特在湖北不同稻区防治水稻害虫的技术模式Ⅰ主害代二化螟防治技术模式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许红张求东孝感市植保站(432100)刘华林刘梦泽荆门市植保站(448001)连道悦高圣良选择汕优63(中稻)秧田1026.7hm2,每667m2施5%...  相似文献   

13.
性诱剂预测水稻第一代二化螟发生期初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曾纪康 《植物保护》1986,12(5):33-34
过去我站对水稻第一代二化螟发生期的预测,主要是通过剥查田间残留禾蔸虫情,及测报灯(200W白炽灯)诱蛾予以辅证的方法进行,费时费力。1982—1986年试用二化螟雌性性诱剂对一代二化螟进行发生期预测,证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及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植物保护》1984,10(2):34-35
我省水稻螟害过去一直以三化螟为主,二化螟仅一代在部分深丘稻田造成为害。1977年以来,二化螟的发生数量逐年上升,为害程度渐超过三化螟。如成都市龙家区灯诱二化螟在三种螟虫中所占比例,由77年的13.5%上升到82年的68.5%。资中县田间虫口密度,由6.4%上升到75.3%。绵阳田间剥查的14,353被害株中,有螟虫8679头,二化螟占93.01%。新津、眉山、渠县、纳溪等地均属类似情况。据各地调查,在不防治的情况下,二化螟一代枯心率一般在5%左右,高的可达20%以上;二代可造成白穗、死孕穗  相似文献   

15.
协调应用稻田耕沤、性引诱剂诱蛾及Bt防治第一代二化螟等措施,即在越冬代二化螟盛蛹期耕沤稻田、在盛蛾期挂放性引诱剂、在第一代二化螟盛卵期施用Bt,对第一代二化螟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在不同类型诱捕器挂放同一企业同一批次生产的二化螟性引诱剂,其诱蛾量有明显差异,水盆诱捕器诱蛾量最高,为蛾类通用型诱捕器的2~6倍。  相似文献   

16.
沿江地区二化螟发生严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稻螟虫是水稻中后期的主要害虫,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我市水稻螟虫主要以二化螟为主,占95%以上。近年来,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逐年加重,2002—2003年一、二代二化螟均达大发生的程度,虽经大力防治,一代的枯心率仍达0%~3.2%,平均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黑龙江省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发生动态和发生程度,通过越冬虫量调查、成虫性诱监测、幼虫为害情况调查等方式对2011—2019年黑龙江省二化螟发生情况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近年黑龙江省二化螟越冬基数呈现出下降趋势,发生面积也呈下降趋势。昆虫性诱电子智能测报系统监测,6月上旬始见蛾,9月下旬结束;肇源、尚志、延寿、汤原、绥棱可见两个蛾峰,推测为二化螟2代或不完全2代区。根据被害株率,划分黑龙江南部为偏重以上发生区域,中南部为偏轻至中等发生区域,中北部为轻发生区,黑河市北部及大兴安岭地区是未发生区域。二化螟发生范围往北扩大到北安、五大连池,向东扩大到抚远。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危害生姜严重长顺县是贵州省生姜的主要产地之一,年种植面积666.7hm2左右。以前二化螟危害生姜只是零星发生,1997年生姜丛(窝)受害率达26.4%,姜株受害率达12.7%~100%,减产20%左右,严重的达50%以上。二化螟以第2代幼虫危害...  相似文献   

19.
以期距法预测为基础,2016年~2017年开展灯诱、性诱在二化螟发蛾盛期的观测,阶段性观测结果显示,灯诱可用于一、三代二化螟羽化盛期的蛾量观测,性诱可用于一代二化螟羽化盛期的蛾量观测。期距法、灯诱、性诱三种方法用于二化螟预测预报各有利弊,可结合起来运用,不断提高二化螟预测的准确率。本文为今后灯诱、性诱在二化螟预测预报上的运用,减轻测报人员工作强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稻二化螟性诱测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多年系统调查和应用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其诱蛾量与测报灯的诱蛾效果相当或略高,且诱蛾量受环境影响较小。诱测结果能够反映出二化螟在1年中发生的实际情况,可在实际测报中应用。性诱、灯诱、田间虫量剥查结合,将明显提高水稻二化螟监测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