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施钾和磷钾肥混施对紫花苜蓿种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施钾肥及磷钾肥混施研究对苜蓿种子质量和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收获当年,磷钾混施显著增加了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降低了种子硬实率(P<0.05);施钾肥也提高了当年收获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降低了种子的硬实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贮藏过程中,施钾肥降低了种子发芽率的下降速率,延缓了种子活力的下降,并且发芽率的下降速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小,而磷钾混施对发芽率的下降没有表现出延缓作用.种子活力指数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呼伦贝尔地区野生山野豌豆种子硬实破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呼伦贝尔采集的野生山野豌豆(Vicia amoena)种子为材料,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研究其种子萌发状况,寻找破除种子硬实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在各种破除种子硬实的方法中,擦破种皮及浓硫酸浸泡种子效果最为明显,擦破种皮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98.67%和98.00%;浓硫酸不同浸泡时间产生的效果存在差异,其中以浸泡30min效果最为明显,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99.33%,浸泡5~30min时随着时间的增加发芽率呈逐步增加的趋势,浸泡60min的处理,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97.33%,与浸泡30min处理相比呈下降趋势;而不同温度水浴、4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不同时间对发芽及出苗效果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腾格里”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 Vass.)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去除宿存萼片和破除种子硬实的影响,旨在明确牛枝子种子去除宿存萼片和破除硬实的方法。结果表明:种子破皮机处理4遍和浓硫酸处理12 min时,宿存萼片全部去除;所有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硬实率(P<0.05);种子破皮机在处理9遍时,发芽率最高(66.33%),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也较高;浓硫酸处理20~30 min,发芽率最高在80.00%以上,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也较高。综上所述,由于浓硫酸是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矿物酸,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中操作存在安全风险,而种子破皮机处理4遍可以完全去除宿存萼片,将种子处理9遍可以有效降低硬实率,发芽率可达60.00%以上,且操作方便和安全,易于规模化处理,建议在牛枝子种子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锦鸡儿硬实种子进行硫酸浸种处理,设置0min、50min、60min、70min和80min 5个浸种时间,通过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研究硫酸处理对锦鸡儿硬实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硫酸的处理对锦鸡儿硬实种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处理时间锦鸡儿硬实种子发芽率有较明显的差异,其中硫酸处理时间为70min时,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0%和6.87。所以,70min硫酸处理为锦鸡儿硬实种子的最佳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贮藏年限蒙农1号红三叶种子为材料,通过标准发芽试验,对种子千粒重、硬实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贮藏年限种子活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8℃低温贮藏条件下,红三叶种子千粒重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红三叶种子当年收获和贮藏1年的硬实率高,贮藏2年的种子大部分已破除硬实,解...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蒙古黄芪种子具有种皮不透性即所谓硬实特性。硬实率的高低与种子的成熟度有关,随着成熟过程的发展,硬实率逐渐增高,发芽率也逐渐降低。用刀片划破种皮,砂纸摩擦,砂擦和浓硫酸处理种子,既可提前种子的发芽时间,又可使种子发芽势从8-9.3%提高到41.7%以上,发芽率从10-32%提高到57.0-98.3%。用热水浸泡种子,对种子发芽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青丰  易津 《内蒙古草业》1994,(3):41-44,63
本文研究了不同储藏年限硬实种子的生活力,比较了切破种皮后硬实种子与非硬实种子在萌发检验中的记数问题。结果表明,新鲜种子中的硬实几乎全部为有生活力的种子,但陈种子中的硬实并非全部有生活力,随贮藏年限增加,硬实种子的萌发力下降,且随种子种类不同而变化,并无一定规律可循。目前用固定系数将硬实率折算为萌发率的方法缺乏理论根据。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8.
硬实种子的生活力及硬实种子在萌发检验中的记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储藏年限硬实种子的生活力。比较了切破种皮后硬实种子与非硬实种子在萌发检验中的记数问题。结果表明,新鲜种子中的硬实几乎全部为有生活力的种子。但陈种子中的硬实并非全部有生活力。随贮藏年限增加,硬实种子的萌发力下降,且随种子种类不同而变化,并无一定规律可循。目前用固定系数将硬实率折算为萌发率的方法缺乏理论根据,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9.
陈立强  白小明 《草地学报》2021,29(3):465-471
为了探索影响细齿草木樨(Melilotus dentatus Pers.)种子发芽力的主要因素,确定适宜的种子收获时间,本试验对不同成熟阶段细齿草木樨的种子结构、产量和质量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细齿草木樨种子成熟,其栅栏细胞层厚度、骨状石细胞层厚度、硬实率、产量、千粒重和生活力呈上升的变化趋势,于完熟期达到最大值,其中硬实率与种皮栅栏细胞层厚度和骨状石细胞层厚度呈正相关;细齿草木樨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于黄熟前期后第5 d达到最大值;划痕后,细齿草木樨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大幅提高,在完熟期分别由7.50%和8.00%增至96.00%和96.75%。综上所述,种皮硬实是影响细齿草木樨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其硬实程度可能取决于栅栏细胞层厚度和骨状石细胞层厚度。细齿草木樨在新疆阿拉尔市最适宜的种子收获时间为完熟期,用作播种材料时,必须先破除硬实。  相似文献   

10.
不同贮藏时间披碱草种子劣变及活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常规发芽法和电导法,对室温开放贮藏9个不同年份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种子的萌发特性和活力变化进行测试,以检验其种子的劣变进程及种用价值.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延长,披碱草种子生活力、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和种苗干质量呈"抛物线"形状变化,其生活力、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种苗干质量、电导率与贮藏时间呈显著相关.贮藏1年种子存在休眠;贮藏2~3年种用价值最佳;贮藏4年保持较高的活力,适当可作播种用;贮藏6年活力骤然下降,不宜作为播种用;贮藏14年的丧失活力.  相似文献   

11.
以白三叶种子和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MC-RR对白三叶种子萌发、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以及MC-RR在白三叶体内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发芽率和发芽势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高浓度处理下,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株高随着MC-RR处理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根长和鲜重在低浓度处理下显著增加,在高浓度处理下显著降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不尽相同,SOD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与对照相比呈先增加后降低而后又增加的趋势,POD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CAT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于SOD和POD;单位鲜重白三叶MC-RR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与0.05 mg/L处理下的MC-RR含量相比显著增加,而生物富集系数的变化趋势则与单位鲜重白三叶MC-RR含量相反,随着MC-RR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随着MC-RR处理浓度的增加,白三叶受到的伤害增大。  相似文献   

12.
曲婷  周立业 《草业学报》2022,31(6):91-100
少花蒺藜草为科尔沁沙地的一种恶性入侵杂草,靠种子进行繁殖,其同一果实刺苞内多包含2粒种子,种子具有异型性(其中一粒相对较大、外形似芒果且有一小部分外露在刺苞中,称为M型种子;另一粒相对较小、外形似李子,称之为P型种子),野外调查发现少花蒺藜草通常以M型种子萌发为主。为探究少花蒺藜草刺苞果皮对异型种子的萌发是否产生影响、M型种子是否对P型种子的萌发产生抑制以及两异型种子的萌发在种群拓展中的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少花疾藜草带刺苞(正常条件下)、去刺苞(将果皮解剖取出单独的M型、P型种子)、模拟刺苞(以纱布模拟刺苞果皮将取出的两异型种子进行再次包裹)4种处理下两种异型种子的萌发特征以及正常条件下的刺苞(只萌发M型)、单独的M型、P型及刺苞内P型种子(去除刺苞中已萌发的M型种子形成的幼苗)形成幼苗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刺苞果皮对两种异型种子的萌发均无显著影响;2)M型种子抑制P型种子的萌发,抑制率达到52.5%;3)刺苞内M型种子形成幼苗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分别比刺苞内P型种子形成幼苗增加0.1298和0.1068 g·株-1,M型种子形成幼苗的叶面积、根冠比分别比P型种子形成幼苗显著增加84.3%和356.3%。上述研究表明:刺苞内M型种子比P型种子具有更强的发芽能力,M型种子形成的幼苗具有更好的存活策略,P型种子作为备用种子当年或翌年补充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3.
贮藏期对结缕草种子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测定结缕草种子不同贮藏年限的活力水平。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贮藏,结缕草种子的活力下降较快,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TTC含量、ATP含量以及不正常种苗等指标与贮藏期限呈显著相关。TTC法和ATP法所测活力指标与贮藏期限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葡萄糖含量与贮藏期的相关性较低。在萌发初期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在降低后又有所增长,但均低于1998年收获而未经贮藏的种子。贮藏1年的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
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对柳枝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水势(0.0,-0.2,-0.4,-0.6,-0.8和-1.0 MPa),在25℃条件下采用纸上发芽法测定发芽率、正常幼苗数、新鲜未发芽种子数、死种子数、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苗长和叶面积等生理指标,研究水分胁迫对3个生态型的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柳枝稷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生长指标均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而下降,且基本符合“S”型曲线,而正常幼苗数随渗透势的下降显著降低,新鲜未发芽种子数显著增加,死种子数较对照增加,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降低渗透势可诱导柳枝稷种子二次休眠,当渗透势在-0.4 MPa时,水分胁迫对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较严重,不同品种柳枝稷种子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和抵抗力有一定差异,3个生态型的柳枝稷种子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强弱为Alamo(低地型)>Cave-in-Rock (中间型)>Sunburst(高地型)。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大小碱地肤种子的萌发耐盐性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中性盐(NaCl)、碱性盐(NaHCO3)处理不同高度碱地肤(株高分别为10,30和50 cm)植株的种子,比较其种子对2种盐分抗逆性差异。结果表明,在无盐胁迫条件下,种子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发芽情况,植株越高,种子千粒重越大,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越高。低浓度的盐碱刺激了碱地肤的发芽,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碱地肤种子的萌发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发芽时间延长,其发芽的趋势随着植株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在相同Na (100 mmol/L)条件下,NaCl处理组中碱地肤种子的活力指数、发芽指数高于NaHCO3处理组。试验结果证实,对于不同大小的碱地肤植株,其种子对盐碱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蔺吉祥  穆春生 《草地学报》2016,24(2):479-482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禾本科赖草属根茎型优质禾草,不但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而且具有较强的耐旱、耐寒和耐盐碱性。羊草既是东北松嫩平原的优势种,也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建植人工草地的优良草种。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人工羊草草地不断建植,为此,人们对羊草种子的需求量与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研究羊草种子的发育进程、休眠特性及与盐碱耐性的关系,一方面明确羊草种子的最适宜收获时间,为农业生产上收获高品质羊草种子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挖掘羊草种子的发芽潜能、深入解析抗逆机理,为提高其利用率及抗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通过对羊草种子发育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种子在发育过程中,随着成熟度的不断提高,种子的颜色由绿色变为浅绿色,再变成黄色,最后变为棕黑色。种子千粒重不断增加,在盛花后33 d达到最大值,之后趋于恒定。含水量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则呈下降趋势,含水量在盛花后36 d达到最小值,而2个试验年份电导率值有所差异,分别在盛花后27和30 d达到最小值。标准发芽试验结果显示,羊草种子在盛花后39 d发芽率最高,此时种子的开始发芽时间、50%种子发芽时间、发芽势等指标均为最优。尽管加速老化试验的发芽指标与标准发芽试验略有差异,但是盛花后39 d的种子同样具有最强的抗老化能力。上述试验结果表明,盛花后39 d羊草种子活力最高,品质最佳,是种子最适宜的收获时间。 (2)不同成熟度的羊草种子对土壤埋深与盐碱胁迫具有不同的响应方式。羊草种子出苗与其后的幼苗生长能力随着种埋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 cm是最适宜的播种深度,此时的出苗率最高、出苗时间最短,并且叶片与根系长度与生物量最大;另外不同成熟度的羊草种子表现出不同的出土成苗能力,盛花后39 d的羊草种子活力最大,其上述各项幼苗生长指标均为最优。种子的成熟度与盐、碱胁迫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羊草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盛花后39 d的羊草种子在胁迫下具有最高的发芽率与发芽势,特别是在高浓度(400 mM)盐胁迫下,尤为明显。复萌试验结果显示,盛花后39 d的羊草种子在盐碱胁迫(特别是高盐环境)解除后同样具有最高的发芽率。上述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成熟度的羊草种子均具有发芽能力,但是盛花后39 d的羊草种子出苗及抵御盐碱胁迫伤害的能力最强,这也进一步支撑了39 d是羊草种子适宜收获时间这一结论。另外羊草适宜浅播,1 cm是其最适宜的播种深度。 (3)通过人工手段处理可以明显打破羊草种子的休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除了热水浸种处理外,其余方法如浓硫酸、冷层积、PEG,GA3,KNO3及清水浸种均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开始发芽时间及50%种子发芽时间。但是在生产实际中,既要考虑高效性也要考虑经济耗费,结合本试验的研究结果,我们推荐在生产中采用低温浸种20 d的方法来打破羊草种子的休眠,提高其发芽率。 (4)稃是抑制羊草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也一定程度提高了种子的抗盐性。通过测定稃对羊草种子吸水、脱水、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响应以及不同持续时间盐胁迫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发现稃可以显著提高羊草种子的吸水量,并同时减缓种子在干旱环境下的脱水速率,使种子不会过度脱水而死亡。稃、不同温度处理及两者交互作用显著降低羊草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速率,表明稃对羊草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不同持续时间的盐胁迫处理下,未萌发的带稃种子复萌率均高于去稃种子,特别是在长时间及高盐胁迫下尤为明显,表明稃对羊草种子耐盐性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旦雨水、融雪等条件降低了土壤盐浓度,带稃种子就可以继续萌发出土。 (5)20~30℃是羊草种子最适宜的发芽温度,高温、低温均显著降低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速率,并且此温度可一定程度上减缓盐胁迫与碱胁迫对种子发芽的抑制效应。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羊草种子发芽率与发芽速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在碱胁迫下的下降幅度更大。在盐胁迫下,当盐浓度<200 mM时,低温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随着盐浓度的不断增加,高温则更加剧了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而在碱胁迫下,即使碱浓度较低,高温与其交互作用也大大加剧了对种子发芽的抑制。盐胁迫下未萌发的羊草种复萌率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加,而在碱胁迫下则随着碱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浓度碱胁迫使羊草种子失去活力而死亡,并且碱胁迫下种子的复萌率低于盐胁迫,25~35℃同样不利于种子的复萌。幼苗生长对温度与盐碱胁迫交互作用的响应方式与发芽阶段相似,20~30℃同样是最适宜温度;另外,盐碱胁迫均对羊草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在初夏(7月上旬),高降雨过后,温度与土壤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播种,以提高羊草种子的发芽率,更好的达到恢复退化草地的效果。 (6)在混合盐碱胁迫下,羊草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速率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不断下降,且碱性盐比例越大下降越明显。在250 mM盐浓度下,无碱性盐的A组处理发芽率为6.5%,而其余5组处理发芽率均为0。羊草幼苗生长阶段同样受盐浓度、pH及2者交互作用影响,并且根系对胁迫伤害更敏感,所受抑制作用更强。逐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阶段,盐浓度是羊草种子在混合盐碱胁迫下能否萌发的决定性因素,而一旦胚根突破种皮进入幼苗生长阶段,pH就转变为主导因素。上述研究表明,混合盐碱胁迫对羊草种子萌发与早期幼苗生长阶段的抑制机理有所不同,其中高盐浓度与高pH的交互作用对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最强。 (7)盐胁迫与碱胁迫均显著降低羊草幼苗的长度、鲜重与含水量,且碱胁迫抑制作用更强。2种胁迫均造成羊草幼苗Na+浓度与Na+/K+升高,并且K+浓度下降,但是在碱胁迫下,Na+ 浓度、Na+/K+上升幅度与K+下降幅度均大于盐胁迫。另外,在盐胁迫下,羊草幼苗大量积累Cl-,有机酸含量变化不大;而在碱胁迫下,Cl-,NO3-与H2PO4-均呈下降趋势,而有机酸则大量积累,其中苹果酸、柠檬酸是主要的有机酸组分,可溶性糖是羊草幼苗在两种胁迫下共同的渗透调节物质。上述结果表明,碱胁迫由于具有高pH,对羊草早期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Cl-与有机酸积累特征的差异表明羊草早期幼苗在盐胁迫与碱胁迫下具有不同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7.
铝处理对苜蓿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种子萌发试验中,低于0.1mmol/L的Al^3+处理对苜蓿种子的萌发无明显的影响,高于0.1mmol/L的Al^3+处理则明显降低种子的发芽数量,速度和质量,降低萌发种子的蛋白酶活性和自由氨基酸的含量,加速种子的电解质外渗。在幼苗生长的试验中,低于0.05mmol/L和Al^3+处理对苜蓿幼苗的生长略有促进作用,0.1mmol/L的Al^3+处理对其无明显的影响,高于0.1mmol/L的Al^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中东部野生扁蓿豆种子硬实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蓿豆是抗逆性极强的优良牧草,但其种子发芽率低,具有65 %~75 %的硬实。在恒温25℃时发芽率较高,在变温20 ~30℃时发芽率最高,若温度超过30℃或低于15℃时发芽被抑制,但短时间高温处理有利于促进发芽。采用机械或浓硫酸处理,发芽率分别比对照高40.6 %和45.6 %。野生种子的硬实率与采集地气温,特别是与7月份温度有着很高的正相关关系,而且不同产地的种子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以赤峰市北部采到的居群硬实率最高,比呼和浩特市采集的居群高9 %。随着储藏年限的推移,种子的硬实率不断下降,发芽率增加,储藏3.5年的种子发芽率达到了67.0 %,表明扁蓿豆种子采集后通过室温储藏可以达到提高发芽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室温保存不同年限的牧草种子发芽率测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钟声  奎嘉祥 《草业科学》1998,15(6):26-28
对室温保存5至13年的228个牧草品种的种子进行了发芽率测定。结果表明:室温贮存5年,豆科绝大多数能保持较高的发芽率,贮存10年,多数具有一定发芽率,加大用种量还可在生产中作用;对于禾本科,贮存5年后仍具较高发芽率的仅有鸭茅、意大利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贮存10年后,除意大利黑麦草外,其余禾本科种子几乎全部丧失发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