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兽药超微粉碎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兽药超微粉碎不是以追求细度为目的,而是要求达到细胞级粉碎以将细胞破壁。本研究工艺采用自行组装的小型气流超微粉碎小批量生产线进行。试验用中兽药首先经预处理粉碎至120目以上、水分干燥至5%以下,然后再固定其它工艺参数,通过在50~70 Hz范围内调节分级筛工作频率及在-4~4℃范围内调节压缩空气温度来达到超微粉碎的目的。结果表明,单味中兽药青蒿、仙鹤草、何首乌、白头翁、肉桂及其复方散剂"鸡球虫散"经超微粉碎后:①粒径小,所测定的中心粒径(d50)依次为13.91μm、15.30μm、15.30μm、13.76μm、13.83μm及14.96μm,均接近千目12.5μm;②粒径分布均匀,所测定的粒径分布宽度(SPAN)依次为2.99、3.29、4.13、3.93、2.99及3.00,分布宽度小,并呈正态分布。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本研究所用的中兽药超微粉看不到完整的细胞结构,只有细胞碎片,表明达到了细胞级粉碎。此外,经本工艺粉碎的单味中兽药超微粉及其复方混合中兽药超微粉的产品质量指标相似,今后可将各单味中兽药按处方要求配伍成复方散剂,再采用本工艺进行混合超微粉碎,以便进行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超微粉碎对米粉凝胶品质的影响,采用气流超微粉碎系统超微粉碎籼米,把超微粉按不同比例添加至2种颗粒度(80目和120目)的籼米粉中,研究混合粉破损淀粉含量和粒度分布变化对米粉糊化性质的影响,对添加不同比例超微粉的混合粉制作的米粉进行煮沸损失、质构和白度的测试,结果表明:添加超微粉可提高破损淀粉含量,减小平均粒径,降低糊化温度,减少煮沸损失,增加米粉咀嚼性和改变米粉白度;添加同等比例的超微粉80目米粉煮沸损失、白度值均高于120目粉,咀嚼性低于120目粉;添加少量超微粉(25%)能改善米粉表面光滑度,添加量大于50%时米粉出现部分膨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田红林  张海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96-8497,8505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前后金银花中绿原酸溶出量的变化及显微特征。[方法]用不同时间超声提取超微粉与普通粉,并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量;然后采用生物显微镜进行显微特征观察。[结果]金银花超微粉碎后绿原酸的溶出量和溶出速率明显提高;金银花超微粉颗粒均匀,基本无完整细胞存在。[结论]超微粉碎有助于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溶出,植物细胞破壁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肉苁蓉、艾叶和鱼腥草3种药材分别利用普通粉碎机与超微粉碎机常温粉碎制得普通粉碎药粉与超微粉碎药粉,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药粉粉末的显微形貌特征,并利用分光光度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主要功能性成分的溶出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药材的超微粉与普通粉相比粒度明显变小,且大小均匀;肉苁蓉超微粉中的毛蕊花糖苷和松果菊苷溶出率都显著高于普通粉,而其总黄酮溶出率低于普通粉,且差异极显著;艾叶超微粉中总黄酮溶出率高于普通粉,且差异显著,但挥发油含量显著低于普通粉;与鱼腥草普通粉相比,鱼腥草超微粉中总黄酮、槲皮苷与金丝桃苷的溶出率均显著提高,而鱼腥草素溶出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与普通粉相比,3种药材超微粉的粒度变小,且较为均一;但由于药材本身特性不同,主要功能性成分溶出率并没有完全增加,因此在药物生产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药材性质与现实需要选择合理的粉碎方法。  相似文献   

5.
运用气流粉碎机超微粉碎葡萄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葡萄籽超微粉碎的最佳工艺。[方法]应用小型气流粉碎机对葡萄籽进行超微粉碎,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度分布,探索了工质压力、分选频率、进料量、粉碎次数对粉碎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用显微镜观察超微粉的破壁情况。[结果]最佳工艺为:工质压力0.8 MPa,分选频率30 Hz,进料量90 g,粉碎1次。在此条件下得到超微粉的D50(中位径)和D95(累计分布在95%时的粒径)分别为15.61和25.65μm,显微观察发现细胞破壁率在95%以上。[结论]运用气流粉碎机实现了葡萄籽的超微粉碎。  相似文献   

6.
西洋参和蜂花粉细粉及超微粉组织特征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西洋参和蜂花粉分别进行常规粉碎和超微粉碎,利用扫描电镜对2种不同粉碎方式得到的粉末进行观察,比较2种中药细粉和超微粉形态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超微粉末颗粒变小,大小均匀,电镜下观察,绝大多数细胞壁破裂,基本无完整细胞存在。  相似文献   

7.
超微粉碎对银杏叶中总黄酮溶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其春  林梅香  洪燕萍  陈锦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84-5885,5917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对银杏叶中总黄酮溶出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银杏叶细粉和超微粉进行观察;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细粉和超微粉中总黄酮溶出量。[结果]银杏叶超微粉在电镜下观察难以看到完整的细胞结构,绝大多数细胞破壁;银杏叶超微粉中总黄酮溶出量比细粉高(P<0.05);在超声波提取或简化提取(开水冲搅)下,银杏叶超微粉中总黄酮溶出量分别比细粉提高了10.0%和11.8%(P<0.05)。[结论]超微粉碎可提高银杏叶中总黄酮溶出量。  相似文献   

8.
超微粉碎对鱼腥草中金丝桃苷和槲皮苷溶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比较了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对鱼腥草中主要功能性成分金丝桃苷和槲皮苷溶出量的影响.色谱条件为:Sh im adzu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1%(体积分数)冰醋酸(体积比为16∶84)、流速1.0 m.m in-1、检测波长360 nm.结果表明,超微粉碎不会改变鱼腥草固有的功能性成分,还能提高金丝桃苷和槲皮苷的溶出量,超微粉分别比细粉提高34.45%和40.21%.  相似文献   

9.
采用球磨法对三七细粉进行超微粉碎,对所获不同粒径三七粉的外观性状、流动性、松密度和吸湿性等一般物理性状及有效成分溶出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三七粉体逐渐出现团聚现象,颜色变浅,粉末细腻,颗粒感消失,流动性变差,松密度提高,吸湿性变强.但三七超微粉有效成分的溶出度与80目细粉相比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香菇柄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超微粉碎处理对香菇柄多糖提取的影响.显微观察和粒径分析表明,香菇柄超微粉多为短小菌丝纤维,中位径为5.16 μm,且粒径分布较均匀.不同提取时间比较试验表明,香菇柄超微粉多糖溶出率平均为粗粉多糖溶出率的2.17倍.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得出香菇柄超微粉提取多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 h,提取温度90℃,液料比为30:1(mL·g),提取两次.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并比较由8个品种(茂绿、翠峰、龙井43、迎霜、福鼎大白茶、鸠坑种、白叶1号、薮北种)茶树春季和秋季鲜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的粒径参数、色差数值和内含成分,联合感官审评结果,以期筛选出适制超微绿茶粉的茶树品种和采制季节。结果表明,由龙井43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粒径最小,由翠峰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颗粒最均匀;由翠峰春茶和福鼎大白茶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色泽最纯净艳丽;由福鼎大白茶春茶和龙井43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氨基酸含量最高,而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较低;由薮北种春茶、迎霜秋茶和福鼎大白茶秋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审评总得分最高。综合分析后认为,龙井43、翠峰、福鼎大白茶和薮北种茶树的春茶适制超微绿茶粉,迎霜和福鼎大白茶的秋茶可用于制作饮用型超微绿茶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马钱子粗粉及其超微粉分别对雄性、雌性昆明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考察微粉化对其毒性的影响。方法一次性分别灌胃给予雄性、雌性昆明小鼠不同剂量的马钱子超微粉或粗粉,观察急性毒性反应,记录死亡潜伏期,用序贯法计算LD50及其95%可信限。结果马钱子超微粉雄性小鼠LD50为194.7 mg/kg,95%可信区间为208.7~180.7 mg/kg,马钱子超微粉雌性小鼠LD50为163.0 mg/kg,95%可信区间为198.2~127.8 mg/kg;马钱子粗粉雄性小鼠LD50为295.7 mg/kg,95%可信区间为331.7~259.7 mg/kg,马钱子粗粉雌性小鼠LD50为271.8 mg/kg,95%可信区间为323.7~219.9 mg/kg;粗粉的死亡潜伏期长于超微粉,而雄性动物的死亡潜伏期也长于雌性。结论马钱子超微粉及其粗粉对小鼠的毒性反应相似,其急性毒性存在量时效关系,但马钱子超微粉比粗粉的毒性大,临床应用马钱子超微粉应减少用量。  相似文献   

13.
药用三七球磨法超微粉碎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行星式球磨机对药用三七进行超微粉碎试验,就不同的球料比、转速、球磨时间对三七粉体粒径大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粉碎前后粉末的粒度分布及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球料比在m(研磨球)∶m(三七)=10∶1,转速500 r/min,时间90 min时得到的三七粉末粒度均匀,平均粒径11.992μm.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大片破裂细胞碎片,无大颗粒团块,表明单细胞充分破壁.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沉淀法、碱腐蚀法、模板法等3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氧化锌掺杂稀土元素纳米粉末,对所得到的样品进行了上转换光学性质分析.用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分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粉末形貌并估算颗粒大小,用荧光光谱仪测试样品的上转换发光光谱并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粉末粒径的大小影响了材料发光的性能.粒径较小的空心球结构颗粒其光学性能优于粒径较大的实心球颗粒. 对于空心球结构,当粒径相对较小时,有利于红光上转换发射;而粒径较大时,有利于增强绿光上转换发射.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微粉碎的方法,通过初级粉碎、超音速气流粉碎、行星球磨粉碎和真空干燥等过程将南瓜果肉加工成微纳米级别的超细颗粒,并对不同粒度的南瓜粉进行营养成分的溶出速度和溶出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南瓜粉体粒度减小,粉体溶出速度加快,溶出量增加;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略有降低、流动性减小、吸湿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鉴定转基因鱼腥草中外源抗菌肽的表达,分析抗茎腐病的能力。[方法]通过SDS-PAG电泳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基因鱼腥草植株中外源抗菌肽的表达,接种不同浓度的立枯丝核菌孢子,比较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的染病情况。[结果]外源抗菌肽能在转基因鱼腥草中表达;立枯丝核菌的最佳侵染孢子浓度为3×105/mL,观察时间以3d为宜,转基因鱼腥草较非转基因鱼腥草的抗茎腐病能力增强。[结论]外源抗菌肽的表达能增强转基因鱼腥草植株的抗茎腐病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竹炭超微粉,并对其性能结构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与原颗粒竹炭相比,经球磨后的竹炭粒径明显减小,碘吸附值增加,体积电阻率下降。利用高能球磨法可制得微米级至亚微米级的不规则多边形竹炭超微粉。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肉苁蓉的利用率,对肉苁蓉粉体表面进行电晕等离子体改性处理,并对粉体中甘露醇在水中溶出量进行测定。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多种测试方法分析电晕改性处理前后粉体样品的表观形貌和表面性能的变化规律,对比改性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电晕处理后,粉体表面粗糙,亲水基团含量增加,材料表面润湿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甘露醇在水中溶出量也明显增加。其中,最佳的电晕工艺是为0.5kW电晕功率处理2min,此时改性效果最好,甘露醇在水中浸泡20min的溶出率达到63.9%,较未处理的原始样品提高45.8%。通过对肉苁蓉粉末表面进行电晕改性处理,能够有效改善粉体的表面性能,使材料中有效药物成分最大限度地溶出,从而提高中国宝贵中药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