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甲氧苄啶对连翘体外抗菌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量棋盘法测定甲氧苄啶、连翘及药物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计算连翘与甲氧苄啶联用的FIC指数。再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连翘与甲氧苄啶联合作用于三种细菌1、2、4和8 h后的细菌数,并计算杀菌率。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杀菌率进行拟合,计算出甲氧苄啶与连翘配伍的最佳添加剂量。试验结果表明:连翘与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复方磺胺嘧啶在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特点及其变化.【方法】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水温(18、23、28和33℃)饲养条件下以复方磺胺嘧啶[m(磺胺嘧啶)∶m(甲氧苄啶)=5∶1]按120 mg/kg的剂量单次饲喂给药,分别于给药后0.5、1、2、4、6、8、10、24、48、72 h采集血液样品,使用HPLC方法检测罗非鱼血浆中的药物质量浓度,研究复方磺胺嘧啶在罗非鱼血液中的吸收和消除变化规律.【结果和结论】18、23、28和33℃时,磺胺嘧啶在血浆中的峰质量浓度分别为12.41、19.60、22.48和30.78μg/mL,甲氧苄啶在血浆中的峰质量浓度分别为1.22、2.06、2.44和2.70μg/mL,2个药物的峰质量浓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磺胺嘧啶在血浆中的消除半衰期(t1/2 ke)分别为18.22、17.89、16.90和12.99 h,甲氧苄啶在血浆中的t1/2 ke分别为16.39、7.08、5.99和4.04 h,药物的消除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各温度下药物在罗非鱼血液中的药动学均为1级动力学过程.给药后10 h内血浆中磺胺嘧啶和甲氧苄啶的比例分别为9.57∶1~11.01∶1、6.30∶1~9.36∶1、5.40∶1~10.39∶1和4.20∶1~20.64∶1,均维持在1∶1~40∶1的理想抑菌配比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药物在罗非鱼体内的吸收及消除影响显著,可提高药物的最大血药质量浓度与消除速率,但对复方磺胺嘧啶在血浆中的比值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西药联用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了7种中药和9种西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值。再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进行了中西药联用体外抗菌试验,计算出FIC指数,并判定药物联用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黄连、连翘分别与头孢拉定、甲氧苄啶联用,以及蒲公英、金银花与庆大霉素联用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协同作用;黄连、金银花与乙酰甲喹联用,黄连、连翘与甲氧苄啶联用抗大肠杆菌呈现协同作用;黄连与甲氧苄啶联用抗沙门氏菌为协同作用;其他中西药联用多呈现无关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中两主药的含量,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的测定波长为262 nm,参比波长为303.5 nm;甲氧苄啶的测定波长为288 nm。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0%和97.09%。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同时检测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中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在猪组织中二甲氧苄啶浓度的检测方法,并对二甲氧苄啶在猪体内的残留消除进行研究,制订该药在猪体内的休药期.【方法】常规饲养条件下,将30头健康猪随机分为6组,按体质量以5 mg·kg-1剂量混饲给药,每天2次,连用7 d,于最后一次给药后6、24、96、168、240和336 h各宰杀1组猪,分别采集每头猪的肌肉、肝脏、肾脏和脂肪组织,采用HPLC法对二甲氧苄啶在各组织的残留量进行测定.【结果和结论】二甲氧苄啶在猪组织中消除较快,给药后第240小时所有检测组织中的二甲氧苄啶已全部低于方法的定量限(40μg·kg-1),二甲氧苄啶在肌肉中消除最快,在肾脏中消除最慢.根据日本肯定列表规定的二甲氧苄啶在禽组织的最大残留限量(50μg·kg-1)和WT1.4休药期软件计算结果,建议该药在猪体内的休药期为8 d.  相似文献   

6.
一、药物说明 该药物通用名为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商品名为复方诺明片. 复方诺明片是磺胺甲恶唑和甲氧苄啶制成的复方制剂,其中磺胺甲恶唑属于中效磺胺、甲氧苄啶属于磺胺增效剂,一般配方5:1.该配方不但减轻了药物的副作用、增加了抗菌谱广及抗菌活性,还有吸收较迅速、不良反应较小等优点,是临床治疗呼吸道、泌尿道、肠道感染等和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特效药物.主要敏感菌有金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变形菌属、大肠杆菌科、流感嗜血杆菌等.  相似文献   

7.
中药增效抗菌复方对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中兽医理论,中药增效抗菌复方由黄芩、秦皮、白头翁、苦参和甲氧苄啶按比例组成.采用人工诱发雏鸡大肠杆菌病的方法,以对分离株大肠杆菌较敏感的环丙沙星作为对照组,进行中药增效抗菌复方的预防和治疗试验,探索中药增效抗菌复方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预防用药组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感染对照组,中、高剂量的...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同时测定鱼肉组织中4种磺胺(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恶唑)和甲氧苄啶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鱼肉组织用乙腈提取后经乙腈饱和的正己烷去脂,过HLB柱净化,甲醇洗脱,减压浓缩蒸干,流动相(乙腈+1%乙酸,体积比为10∶90)定容,用带DAD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在272 nm波长下检测,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结果显示:4种磺胺和甲氧苄啶分别在0025~10 μg·mL-1和005~20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4种磺胺和甲氧苄啶分别在002、010和020 mg·kg-1和004、020和040mg·kg-1 3个浓度水平下的添加回收率为752%~979%,变异系数为28%~100%(n=6);根据3倍信噪比计算,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恶唑和甲氧苄啶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06、0007、0008、0008和0019mg·kg-1.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对复方新诺明在大菱鲆体内残留消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复方新诺明在大菱鲆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探讨了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对其残留消除的影响.健康大菱鲆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连续5 d投喂复方新诺明药饵,从第6d起对照组投喂不含药物的空白饵料,试验组投喂中药三黄散药饵,连续投喂1个月.定期取样,测定复方新诺明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在(10±2)℃水温下,两种主要成分磺胺甲基异噁唑和甲氧苄啶在大菱鲆血清、肌肉、肝脏中的消除半衰期如下:对照组为T1/2β血清 7.86d和9.30d、T1/2β肌肉 8.42d和17.46d、T1/2β肝脏10.93 d和20.63 d;试验组为T1/2β血清 7.54 d和8.76d、T1/2β肌肉 7.42 d和16.11 d、T1/2β肝脏 10.40d和18.63 d.以可食性组织肌肉为残留靶组织,磺胺甲基异噁唑和甲氧苄啶消除到最高残留限量(0.01 μg·mL-1和0.05 μg·mL-1)以下,对照组需要61 d和41 d,试验组需要46 d和26 d,表明中药三黄散对复方新诺明在大菱鲆体内的消除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地检测水质中三甲氧苄氨嘧啶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通过三甲氧苄氨嘧啶与马来酸酐反应,得到三甲氧苄氨嘧啶半抗原,再通过免疫动物得到抗三甲氧苄氨嘧啶的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应用于能够检测水质中三甲氧苄氨嘧啶残留量的ELISA试剂盒.[结果]该试剂盒对水质中三甲氧苄氨嘧啶的检测限为2.34 μg/kg,IC50(50%抑制浓度)为4.8 μg/L,回收率为60.5%~79.7%,试剂盒的标准曲线范围为0~80 μg/L,批内、批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三甲氧苄氨嘧啶单克隆抗体与二甲氧苄氨嘧啶的交叉反应率小于1%.4℃下能够保存12个月,稳定性较好.[结论]研究结果为监管三甲氧苄氨嘧啶的滥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对中草药的毒性反应,在水温13~15℃下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对体质量为(2.36±0.41)g的刺参幼参进行了5种中草药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单方中草药对刺参幼参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五倍子乌梅石榴皮黄芩甘草;五倍子、乌梅、石榴皮、黄芩和甘草对刺参幼参的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340、2.027、2.149、2.234、4.900 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55、0.272、0.166、0.271、0.605 g/L;6组复方药物中毒性最大的是五倍子+甘草,其次是五倍子+黄芩、甘草+黄芩、石榴皮+五倍子,乌梅+石榴皮、五倍子+乌梅两组复方的毒性最低。研究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单方中草药五倍子、乌梅,复方五倍子+乌梅、石榴皮+乌梅可用作刺参细菌性疾病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复方抗鸡新城疫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群  段亮亮  江平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97-10699,1072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抗鸡新城疫病毒(NDV)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病毒性药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白花蛇舌草、金银花、黄芪和甘草组成中药复方,制备成中药复方流浸膏并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药液;测定中药复方对鸡成纤维细胞(CEF)最大无毒浓度,并测定NDV在CEF上半数感染力(TCID50);设中药复方不同浓度组,正常细胞和NDV感染细胞对照组,采用3种不同的作用方式作用于各组以检测中药复方抗NDV活性,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OD值,以治疗指数为评价指标。[结果]中药复方对CEF的最大无毒浓度为2-6g/ml,NDV对CEF的TCID50为10-7.3;第①种作用方式中药复方的最小有效浓度是2-10g/ml,第②种作用方式为2-8g/ml,第③种作用方式为2-7g/ml。[结论]第①种作用方式对病毒的灭杀作用最强,第②种作用方式次之,第③种对病毒的灭杀作用最弱。表明中药复方不仅具有细胞外直接杀灭病毒作用,而且还具有抑制病毒吸附、穿入、复制和成熟的某一环节,为研究中药抗病毒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制抗中华绒螯蟹维氏气单胞菌中草药复方制剂,本实验以中华绒螯蟹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HXH1为筛选指示菌,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筛选出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抗菌中草药的基础上,采用正交t值法对各抗菌中草药进行了配伍优化制备中草药复方制剂,并进一步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对中草药复方制剂的体外抗菌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连、苏木、大黄、乌梅、鸡血藤、石榴皮、香薷等7种中草药提取液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对维氏气单胞菌HXH1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7.81-31.25 mg/mL,但因大黄、鸡血藤、乌梅存在负效应,优选黄连、香薷、苏木、石榴皮作为中草药复方制剂的主要成分,其最佳配伍比例为5:4:1:2,在该配伍比例下对维氏气单胞菌HXH1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21 mg/mL。此外,中草药复方制剂对HXY1、HXY3、J1Y4、J1Y5、J2Y4、J2Y6、WAB1等其他中华绒螯蟹源维氏气单胞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91-7.81 mg/mL,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效果。本实验确定了抗中华绒螯蟹维氏气单胞菌中草药复方制剂的主要成分和配伍比例,为维氏气单胞菌引起中华绒螯蟹病害的中草药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草药对奶牛乳房炎6种致病菌的抑菌效果观察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用8味中草药煎剂及一个中草药复方制剂对奶牛乳房炎的6种致病菌进行抑菌实验,并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连翘、复方、蒲公英中敏;牛棒状杆菌对连翘中敏,嗜热链球菌对瓜蒌极敏,对连翘、白附子、复方、木鳖子、天花粉中敏;产气荚膜梭菌对金银花、瓜蒌高敏,对复方、白附子、紫花地丁、天花粉中敏;乳房链球菌对瓜蒌、复方、金银花中敏;乳杆菌对所用药都低敏;瓜蒌、金银花、连翘对致病菌的MIC和MBC较低。进一步提取瓜蒌、金银花有效成分并与水煎剂对比,瓜蒌、金银花有效成分对6种致病菌均呈现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复方对家禽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传统中草药及其复方中开发高效、长效、广谱、低毒、价廉的抗病毒新药。[方法]以祛邪药白花蛇舌草、金银花和扶正药黄芪、甘草等组成抗病毒复方制剂,用于鸡新城疫(ND)、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鸭病毒性肝炎(DVH)、H9亚型禽流感(AI)和禽肿头综合征等疾病自然发病家禽的治疗。同时,以单体黄芪多糖饲喂家禽作为对照。[结果]中药复方制剂对ND、IBD、DVH、AI和禽肿头综合征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7%、87%、69%、100%、100%,均高于黄芪多糖;其痊愈率分别为33%、37%、13%、69%、75%,均显著高于黄芪多糖(P〈0.01);其治疗效果较差的病例百分比分别为15%、21%、24%、6%、7%,均显著低于黄芪多糖(P〈0.01)。[结论]中药复方对某些家禽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在降低死亡率和促进生产性能方面优于单体黄芪多糖。  相似文献   

16.
中草药方剂对哲罗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罗鱼试验组每组60尾,每天按照表3分别投喂添加不同中草药(四种复方及5种单方)的饲料,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连续投喂28 d,停食1 d后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及红细胞)及肝脏等样品,进行NO含量、NOS活性、SOD活性、MD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血清中NO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除当归组外NOS含量均有显著升高趋势;肝脏与血清相反,除当归组外NO含量均有上升,除黄芪高剂量组外NOS的活性均下降.血清中SOD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肝脏中,只有茯苓可以显著升高SOD活性,而红细胞中,黄芪、贯众和方二组可以使SOD活性有明显的升高;除方二、茯苓组,其余实验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中MDA的含量;除方五组外其他实验组均能显著降低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中草药对哲罗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因药物种类、检测组织和指标而有所不同,但所选中草药均有一定程度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从31种中草药中筛选出对蓖麻粗毒蛋白具有较好解毒效果的中草药提取物,采用5种不同提取方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以小白鼠为试验对象,就31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对蓖麻毒蛋白中毒小鼠的解毒效果进行了粗筛,并就5种不同提取方法提取中草药提取液对蓖麻毒蛋白中毒小鼠的解毒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1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中,筛选出解毒效果较好的大黄、连翘、板蓝根、防风、白芍、附子、龙血竭、升麻(广东)和升麻(西安)等9种中草药;又从这9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中进一步筛选出解毒效果好且效果稳定的板蓝根、白芍、龙血竭和升麻(西  相似文献   

18.
杨明凡  张锋  唐湛伟  苗舜尧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72-7172,7174
[目的]为了进行中药复方制剂防治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试验。[方法]选择没有免疫接种过IB疫苗的30日龄健康公鸡150只,设计4组试验:第1组为健康对照组;第2组于攻毒前5 d在饲料中添加中药复方制剂;第3组于攻击强毒后2 d开始在饲料中添加该中药复方制剂;第4组为攻毒后不给药作为对照组;另设1组鸡只用于安全试验,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的防治效果。[结果]中药复方制剂用于防治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结论]该研究为中药复方制剂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检测9种常用活血化瘀中药对穴位区皮内微血管舒缩运动振幅的影响。采用离子导入仪将试验中药水煎液导入志愿者穴位区皮肤,并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记录药液导入前后穴位区皮内微血管的舒缩运动振幅变化。与导药前相比,导药后,各种中药对微血管舒缩活动振幅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或P〈0.01),其中,红花、延胡索、刘寄奴、乳香、川芎和鸡血藤能极显著提高微血管舒缩运动的振幅(P〈0.01);没药、牛膝和郁金能显著提高微血管舒缩运动的振幅(P〈0.05)。活血化瘀类中药有提高穴位区皮内微血管舒缩运动振幅的作用。这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The feed additive was composed of six Chinese Herbal (CH) (including Poria, Astragalus, Cork, Orange peel, Hawthorn and Radix), which were fermented by Lactobacillus and used as a feed additive for piglets basal diet. Similar to group of antibiotic and herbal medicine, fermented herbal medicine was additived to basic diet in four trials with eight replications per trial, determining effect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biochemical and immunological indicator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group of fermented herbal compound had higher Average Daily Gain (ADG), higher content of immune globulin M (IgM) and immune globulin A (IgA)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ndicators of ADG, 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 (ADFI) and diarrhea rate (p>0.05) between groups of antibiotic and fermented herbal were observed; however,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rotein (TP), Growth Hormone (GH), IgG, IgM and Ig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