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3,4-苯并芘暴露对食蚊鱼生长发育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4-苯并芘(BaP)暴露对食蚊鱼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aP中暴露8周后,雄鱼的体长、体重和性腺组织学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而肝重、肝腺指数、精子数和精子成活率在不同浓度(1、10和100μg/L)暴露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P<0.05或P<0.01);在BaP中暴露8周后,雌鱼的体长、体重、肝重和肝腺指数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性腺和性腺指数则在高浓度(100μg/L)暴露下有不同程度的变化(P<0.05或P<0.01),并对胚胎发育早期阶段怀胎数减少有明显的影响。因此,BaP对雄性食蚊鱼具有的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较明显;而对雌性食蚊鱼怀孕期的早期发育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3,4-苯并芘(BaP)暴露对食蚊鱼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aP中暴露8周后,雄鱼的体长、体重和性腺组织学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而肝重、肝腺指数、精子数和精子成活率在不同浓度(1、10和100μg/L)暴露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P<0.05或P<0.01);在BaP中暴露8周后,雌鱼的体长、体重、肝重和肝腺指数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性腺和性腺指数则在高浓度(100μg/L)暴露下有不同程度的变化(P<0.05或P<0.01),并对胚胎发育早期阶段怀胎数减少有明显的影响。因此,BaP对雄性食蚊鱼具有的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较明显;而对雌性食蚊鱼怀孕期的早期发育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矛尾复虾虎鱼繁殖前营养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三角洲附近海叉设拦网捕繁殖亲鱼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对繁殖前该鱼的怀卵量、形态学指标及各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产卵前矛尾复虾虎鱼的卵径为(1150.41±186.64)μm,个体绝对怀卵量与体重、体长均呈直线相关关系.(2)雌性矛尾复虾虎鱼在性腺从Ⅲ期发育至Ⅳ期的过程中,鱼体的肥满度略有上升,肝体比、脏体比显著下降(P<0.05),成熟系数显著增加(P<0.05);鱼体蛋白质和脂类的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背部肌肉和性腺中蛋白质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脂类含量增加不显著(P>0.05);肝脏中蛋白质和脂类的变化不显著(P>0.05).(3)矛尾复虾虎鱼在性腺发育至Ⅳ期时,雌鱼的肥满度和成熟系数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而雌鱼和雄鱼的脏体比和肝体比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雌鱼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而雌鱼体内水分的含量却显著低于雄鱼(P<0.05);雌鱼和雄鱼肌肉和肝脏内的蛋白质、脂肪和水分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利用西部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的雌/雄激素受体(ER α/ARα)基因和卵黄蛋白原(VTGα)基因的转录水平为生物学指标,对广东省四会市邓村河的雌/雄激素物质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与未受造纸废水污染的对照点REF相比,受造纸废水污染位点A、B、C中雌性食蚊鱼臀鳍中的雄激素受体ARα mRNA转录水平均比对照点显著升高(P<0.05),雄性食蚊鱼臀鳍的雌激素受体ERα转录水平不明显(P>0.05).造纸废水暴露位点A、B、C中雄性食蚊鱼肝脏中的VTG受体VTGα mRNA转录水平均比对照点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生活在受造纸废水污染的邓村河中的食蚊鱼受雌/雄激素物质干扰明显,且受雄激素物质污染更严重.鱼类肝脏VTGα基因和臀鳍ARα基因转录水平可适合作为监测水体环境雌/雄激素物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单细胞转录组水平研究雌性西部食蚊鱼(Gambusia affi nis)性别逆转过程中涉及到的 性腺细胞分化发育和基因表达变化,探讨孕二烯酮(Gestodene,GES)作用下食蚊鱼性别反转的分子机制。【方 法】将培养驯化 2 个月后的性成熟雌性食蚊鱼暴露于浓度为 500 ng/L 的孕二烯酮溶液中进行培养,于第 4、8 周 取样观察其形态变化,并分别取正常雌性对照、雄性对照、暴露 4 周和 8 周样本的性腺制成单细胞悬液,进行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并分析。【结果】经孕二烯酮处理后的雌性食蚊鱼形态上出现臀鳍类生殖足现象。单细胞转 录组测序结果发现,雄性食蚊鱼和雌性食蚊鱼的性腺具有完全不同的细胞构成。雄性食蚊鱼性腺主要由成纤维 细胞、雄性生殖细胞、上皮细胞和原始生殖细胞构成,而雌性性腺主要由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卵母细胞和 原始生殖细胞构成。暴露 4、8 周后雌性食蚊鱼性腺中出现少量的雄性生殖细胞,且原始生殖细胞数量明显上升。 进一步分析发现,原始生殖细胞中性别决定关键基因出现差异化表达情况。细胞轨迹分析表明,部分原始生殖 细胞出现向雄性分化的特征,其中有 2 477 个基因在两个不同的分化方向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KEGG 通路富 集分析结果表明,Toll-like receptor、TGF-beta、Notch 等信号通路参与原始生殖细胞向雄性化逆转的过程,甘氨 酸,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等途径也与该过程相关。【结论】雌 性食蚊鱼经孕二烯酮诱导后,在形态学上出现臀鳍雄性化特征,性腺中有部分原始生殖细胞向雄性生殖细胞转化。 原始生殖细胞中性别决定关键基因 amh、fabp3、dmrt1、wt1a、wt1b、cyp19a1a 和 fgf16 出现差异化表达情况。 Toll-like receptor、TGF-beta、Notch 和一些氨基酸代谢信号通路参与了原始生殖细胞向雄性化逆转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半滑舌鳎养殖群体的性别遗传比例及雌、雄性腺发育过程,为高比例雌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性别连锁微卫星标记scaffold 1128_343检测两个半滑舌鳎养殖群体生长过程中雌性比例的变化特征,并结合遗传性别鉴定和石蜡切片技术,跟踪观察半滑舌鳎25日龄至两年性成熟的整个性腺发育过程.[结果]对12~76日龄的两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性别鉴定,发现群体Ⅰ和群体Ⅱ的平均遗传雌性比例分别为50.00%和50.23%,基本符合1∶1的分布规律.半滑舌鳎性腺发育早期(25日龄)雌鱼和雄鱼的性腺结构无明显差别,至56日龄雌、雄鱼性腺结构开始出现差别,至76日龄雌、雄鱼性腺结构出现明显差别,至106日龄雌、雄鱼性腺出现明显分化,可通过性腺切片鉴定出雌、雄性别.[结论]半滑舌鳎雌、雄鱼遗传性别比例基本符合1∶1的分布规律,雌鱼性腺发育和分化较雄性更快、过程更复杂.  相似文献   

7.
以金钱鱼为对象,测定1龄雌、雄个体日摄食量(IDF)、特定生长率(SGR)、食物转化率(FC)、性腺成熟指数(GSI),及不同年龄阶段(1龄以下、1~2龄和2龄以上)金钱鱼胃、肝胰脏和肠等组织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结果显示:雌性金钱鱼日摄食量、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3-5月期间雌、雄金钱鱼GSI均上升,且实验结束时(5月底)雌鱼GSI显著大于雄鱼(P<0.05)。对不同年龄阶段雌、雄金钱鱼消化酶比活力的研究发现,1龄以下和1-2龄组金钱鱼,雌鱼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后肠除外)、肝胰脏和前肠淀粉酶比活力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而2龄以上金钱鱼雌鱼上述消化酶及各年龄阶段脂肪酶比活力与雄鱼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雄金钱鱼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比活力均表现为1龄以下组>1-2龄组>2龄以上组,而脂肪酶表现为2龄以上组>1-2龄组>1龄以下组,且1龄以下与2龄以上组(除个别组织外)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2龄以下雌性金钱鱼生长快于雄鱼与其具有较高的摄食量、食物转化率及较高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有关,而2龄以上金钱鱼雌、雄间生长速度出现差异与消化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添加剂对黄颡鱼繁殖性能及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6年4月至7月,在7个池塘中放养3冬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亲鱼,分别给雌、雄鱼投喂添加枸杞、女贞子等和淫羊霍、杜仲等中草药的饲料。结果表明:摄食添加中草药饲料的雌鱼性腺指数(26.00%-26.17%)、受精率(80.10%-87.50%)和每尾亲鱼的出苗率(2683—4965尾)显著高于对照组(15.30%-19.55%、63.56%~77.42%和2413—2870尾);雌亲鱼性腺和肌肉中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n-6系列显著低于对照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雌亲鱼血液中雌二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雄鱼血液中睾酮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文中还讨论了中草药促进性腺发育成熟,提高繁殖效率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性逆转金鳟雄鱼(XX,伪雄鱼)精子在不同pH的人工精浆( artificial seminal plasma,ASP)溶液中的活动情况。结果显示,随着pH的提高精子活力不断增强。伪雄鱼精子在不同ASP—pHs中培养1h后,pH9.5~10.5培养组精子活力超过正常雄鱼精子(XY)活力水平,且正常雄鱼精子与pH8.5~9.5培养组的精子活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将金鳟伪雄鱼精液培育在pH8.5~10.5的ASP中,0~180min内,pH10.5中的精子寿命和激活比例都最佳,180min之后的精子寿命超过80s,激活比例在90%以上,显著好于其他pH组(P〈0.05)。在低温储藏12h后,正常雄鱼精子在ASP—pH10.5溶液中寿命时间最长,为(284.05&#177;78.37)S,其次是同等稀释条件下的伪雄鱼精子寿命,其时间为(203.89&#177;43.68)s,正常雄鱼精液原浆精子寿命最短,为(122.19&#177;37.61)s。直接用金鳟伪雄鱼精液受精,发眼率和仔鱼上浮率仅为12.50%和8.77%,而通过pH10.5的ASP培养后,其发眼率和孵化率分别提高到了52%和49.95%。因此,在高pH的ASP中培养金鳟伪雄鱼精子能提高其活力和延长寿命。通过这种处理也能够显著的提高金鳟全雌和全雌三倍不育后代的育苗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性逆转金鳟雄鱼(XX,伪雄鱼)精子在不同pH的人工精浆( artificial seminal plasma,ASP)溶液中的活动情况。结果显示,随着pH的提高精子活力不断增强。伪雄鱼精子在不同ASP—pHs中培养1h后,pH9.5~10.5培养组精子活力超过正常雄鱼精子(XY)活力水平,且正常雄鱼精子与pH8.5~9.5培养组的精子活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将金鳟伪雄鱼精液培育在pH8.5~10.5的ASP中,0~180min内,pH10.5中的精子寿命和激活比例都最佳,180min之后的精子寿命超过80s,激活比例在90%以上,显著好于其他pH组(P〈0.05)。在低温储藏12h后,正常雄鱼精子在ASP—pH10.5溶液中寿命时间最长,为(284.05&#177;78.37)S,其次是同等稀释条件下的伪雄鱼精子寿命,其时间为(203.89&#177;43.68)s,正常雄鱼精液原浆精子寿命最短,为(122.19&#177;37.61)s。直接用金鳟伪雄鱼精液受精,发眼率和仔鱼上浮率仅为12.50%和8.77%,而通过pH10.5的ASP培养后,其发眼率和孵化率分别提高到了52%和49.95%。因此,在高pH的ASP中培养金鳟伪雄鱼精子能提高其活力和延长寿命。通过这种处理也能够显著的提高金鳟全雌和全雌三倍不育后代的育苗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水丰水库大银鱼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报道了1998-2000年间对水丰水库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繁殖生物学的调查研究结果,内容包括性成熟规格,生殖腺发育,副性征、繁殖力(个体繁殖力、相对繁殖力、群体繁殖速度、人工采卵量、成熟卵巢卵子组成及卵子的大小和质量),群体结构(体长体重频率分布、性比组成、日龄结构和生态年龄),产卵习性,胚胎发育。最后,讨论了其产卵类型,认为水丰水库大银鱼为一次性产卵和分批产卵的混合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12.
王国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85-14486
对中国林蛙胚胎发育时期的划分、胚胎期的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胚胎发育的温度效应等研究进行了综述。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划分为25个时期。中国林蛙在胚胎发育到24期以前性腺并没有分化,在24期以后其原生殖细胞向雌性和雄性2个方向分化。胚胎在7~22℃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发育,在15~25℃范围内,温度越高,雄性比例越大。  相似文献   

13.
以BALB/c小鼠为试验材料,在其半纯合日粮中添加了粮食和药材饲喂的洋虫粉.分析了日粮中添加洋虫粉对小鼠的健康状况、体质量变化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42日龄内小鼠行为活泼,粪便正常,无一例死亡;增重试验发现,42日龄内粮食组雌性小鼠体质量比对照提高了13%,雄性小鼠体质量提高了16%.药材组雌性小鼠比对照组体质量提高了18%,雄性小鼠体质量提高了27%,表明BALB/c小鼠日粮中添加洋虫粉能促进小鼠的生长,且作用明显,尤其以药材组的效果最好;血清检测发现,粮食组、药材组洋虫粉饲喂的小鼠血清中POD活力单位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3.8%和32.2%,而SOD的活力则比对照提高了50%,表明洋虫的确具有明显的药用活性,日粮中添加洋虫粉后,小鼠血清的SOD、POD的活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洋虫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白鼠的生长发育,并起到了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嘉陵江下游白缘(鱼央)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怀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98-9301,9304
[目的]初步探讨嘉陵江下游白缘(鱼央)的年龄与生长。[方法]的以2003年采集于嘉陵江下游合川的白缘(鱼央)为对象,对其年龄和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渔获物由1~5龄组成,以2龄鱼为主,占统计总量的62.27%;体长范围在40.5~72.0 mm,以55.0~65.0 mm为主,占标本总数的81.31%;体重范围为1.3~7.5 g,以2.5~5.5 g为主,占总标本数的85.50%。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y=0.031 3x2.7568(r2=0.792 4),属于等速生长型。雌雄个体各龄的体长、体重生长不存在显著差异。雌性的肥满度较雄性大,且肥满度与年龄有关。雌、雄个体的肝指数存在显著差异。采用抛物线方程拟合白缘(鱼央)的生长方程所得体长、体重的生长方程分别为:y=0.037 4x2+0.332 7x+4.776 6;y=0.042 6x2+0.806 3x+1.912 0。[结论]为白缘(鱼央)的深入研究及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肉种鸡血浆VLDL浓度与肥度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肉种鸡为试验素材 ,分别测定其 16周龄、5 4周龄血浆VLDL浓度和 5 4周龄腹脂重 (率 ) ,探讨肉种鸡血浆VLDL浓度与肥度性状和体重的关系。结果表明 :16周龄公、母鸡血浆VLDL浓度差异不显著 ,5 4周龄母鸡血浆VLDL浓度显著高于公鸡 ;5 4周龄母鸡血浆VLDL浓度显著高于 16周龄母鸡 ,5 4周龄公鸡血浆VLDL浓度小于 16周龄公鸡 ;5 4周龄公鸡腹部无脂肪沉积 ,母鸡腹脂重为 12 0 .9g ,腹脂率为 3 .2 2 % ;16周龄血浆VLDL浓度与 5 4周龄体重呈显著相关 ,而与 5 4周龄腹脂重 (率 )相关不显著 ,5 4周龄血浆VLDL浓度与体重、腹脂重 (率 )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反式雄烯二酮(ADD)长期暴露对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DD(50、200、500、2 000μg/L)对食蚊鱼进行60 d的水浴暴露处理,以0.1%甲醇和清水作对照,考察食蚊鱼形态特征、组织结构以及生长和生殖相互关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雌性食蚊鱼的各项生理指标均受水体中雄性激素ADD的影响,且影响程度随着AD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雄性激素ADD的加入,食蚊鱼的体长和臀鳍长变短,体重、性腺重和肝重变轻,卵子数量变少;卵细胞发生了形变、肿胀,甚至退化;肝细胞的细胞核偏移中央,细胞肿大,出现了空泡结构,细胞脂质化程度逐渐加深;鳃丝长短不一,排列不整齐,甚至出现了退化现象;臀鳍出现上短下长,尖端分叉的现象。总体来讲,水体中雄性激素ADD会引发雌性食蚊鱼出现雄性化的第二性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地区胚胎移植安格斯牛初生至12月龄的体重、体尺等生长发育情况的观测,并与原产地同龄段安格斯牛和黎平本地黄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胚胎移植犊牛基本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生长性能较黎平本地黄牛明显提高;公犊各年龄段体重明显低于原产地同龄段公犊,甚至低于胚胎移植母犊;不同年龄阶段日增重,公、母犊均以3月龄以前最快。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七彩神仙鱼体表黏液在繁殖周期中组分的变化规律,测定七彩神仙鱼体表黏液中皮质醇、免疫球蛋白M、总蛋白、乳酸和葡萄糖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七彩神仙鱼体表黏液中皮质醇、免疫球蛋白M、总蛋白、乳酸和葡萄糖的含量均受亲鱼性别和繁殖时期显著影响,且繁殖时期与性别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在幼鱼平游期,5种组分含量在雌雄亲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七彩神仙鱼开始"喂奶"后其体表黏液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雄鱼会分泌更多的营养与免疫组分来满足幼鱼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KCl、Na Cl、Ca Cl2、Mg Cl2溶液对蓝曼龙精子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成熟蓝曼龙雄鱼,解剖取5期性腺,匀浆后获得组织液,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KCl、Na Cl、Ca Cl2、Mg Cl2溶液对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当KCl浓度为0.5 g/L时蓝曼龙精子活力最高,精子活力为245 s,浓度高于0.5 g/L时,精子活力逐渐下降;Na Cl浓度为0.4 g/L时蓝曼龙精子运动时间最长,精子活力为103 s;Ca Cl2浓度为0.4 g/L时,蓝曼龙精子活力最高,精子活力为26 s;Mg Cl2浓度为0.3 g/L时,蓝曼龙精子活力最高,精子活力为20 s。[结论]该研究可为蓝曼龙的人工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鳝精巢发育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鳝精巢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 ,其精原细胞可分两种类型 :初级精原细胞和次级精原细胞 ;精子鞭毛轴丝由外周 9组微管和两根中央微管构成 ;间质细胞分布有广泛的滑面内质网和具小管的线粒体。据对10 6尾 (体重为 17~ 32 0 g)黄鳝精巢切片观察 ,黄鳝由雌性完全转变为雄性后 ,精巢已接近发育成熟 ;经 χ2 检验表明 ,其性腺成熟度与体重关系不大 (P >0 0 5 )。性成熟后 ,精巢所处发育阶段 (Ⅰ -Ⅵ期 )主要随不同季节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