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牧业是青海祁连县的支柱产业,努力实现祁连县畜牧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实施科技型、生态型、效益型、市场型畜牧业,大力促使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和经济、社会效益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玉树州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效益畜牧业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牧业是玉树的支柱产业,努力实现玉树畜牧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施科技型、生态型、效益型、市场型畜牧业,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韩晓 《中国禽业导刊》2004,21(15):25-25
发达国家的畜牧业已经构成了一个从养殖到餐桌的完整的畜牧业经济体系。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畜牧业产业组织体系的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现了产加销体化,以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为中心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提高了市场应对能力与综合竞争力。其次,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克服了家庭经营制度下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流通的矛盾,实现了整个产业的协调发展。同时,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及其  相似文献   

4.
畜牧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工业来武装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来管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现代人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简单地说.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畜牧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畜牧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生态、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通过构建社区畜牧业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生态、社会、经济3个子系统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生态、社会、经济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13-2016年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协调发展程度。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生态、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且社区间存在一定差异。羊八井社区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仍处于不协调状态;墨竹工卡社区、夏河社区及香格里拉社区等5个社区已实现基本协调;红原社区与河南社区耦合协调水平最高,已实现协调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甘肃草原牧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邴芳  陈强强  张德栋 《草业科学》2016,33(12):2587-2596
利用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以甘肃省为参照区,对所辖10个草原牧区2009-2014年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结果表明,1)玛曲、碌曲、夏河、卓尼和天祝草原人口承载力富余而经济超载,属于畜牧业经济发达地区;合作和迭部草原人口与经济双重超载,人口密度较大,畜牧业经济较发达;2)肃南、肃北和阿克塞草原牧区的人口与经济双重富余,草原资源相对丰富,人口密度较小,畜牧业经济发展潜力较大;3)水资源是草原牧区相对资源人口和经济承载力的关键贡献因子;4)甘肃草原牧区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水土资源组合不均衡是制约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本研究为牧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模式的优化调整,未来发展战略与方向的制定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最终形成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城郊生态型畜牧业发展对策研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加速崛起,在京津冀畜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资源利用率低、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等问题逐渐显现,研究和探索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畜牧业发展方向,建立资源、环境、人口、技术与畜牧业协调发展的城郊生态型畜牧业,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京津冀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实施人工饲草地建设可以增加牲畜的冬草贮备,为牧区建立草畜平衡制度,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建立起人与资源、环境之间协调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共赢具有重要作用。在实施天然草原禁牧、休牧工程的同时,配套开展人工饲草地建设,可以强化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实现牧区生态保护与畜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畜牧业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当前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要以畜牧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力争到2020年,在全国创建200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示范带动全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畜牧业现代化道路,实现畜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  相似文献   

10.
世界畜牧业与畜产品的增长,是农业经济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合理开发利用松嫩平原的草地资源,促进畜牧业稳定地发展,必须加强宏观经济的开发研究,解决生态平衡问题,使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现代化农业的综合效益。一、松嫩草原资源现状我省草地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的潜力很大。松嫩草原面积达3000多万亩,占全省草原面积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正>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就业渠道,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畜牧业是具有生物特性的产业,发展畜牧业机遇与风险并存,其风险主要来自市场周期性波动和动物疫病的侵袭。因此,发展畜牧业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协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地域的日益扩张,传统畜牧业正面临着巨大挑战。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现代畜牧业的重大战略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畜牧业与环境、资源、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平衡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现代畜牧业的重大战略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环境、资源、生态等方面的平衡与协调发展。本文对当前畜牧业的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控制和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日前举行的“21世纪中国畜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王化信副研究员认为,本世纪我国畜牧业将实现八个方面的转变。 一.畜牧业经济将由增长型向增长与环保并重型转变。 增长型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不断追求产品数量的增长,是短缺经济年代的发展要求所决定的。当前,资源与环境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已作为发展农牧业的一项基本战略。因此,经济增长与环保并重将成为新世纪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慢、环保力度不断增强将成为21世纪畜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 二.…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加深,资源组合不断优化,传统畜牧经济的运行规律正在发生变化,市场变化波动的风险更难以捉摸和抵御。现代畜牧是指在传统畜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集成当今世界先进的畜牧兽医技术、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效畜牧产业。其主要特点是:生产方式规模化、节约  相似文献   

16.
搞活畜产品流通 ,发展市场畜牧业 ,是关系到农民致富、农村经济繁荣的一件大事 ,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 ,宣汉县应根据本地畜牧业产品市场发育、发展的特点 ,正确估价畜产品市场形势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拓畜产品市场的对策 ,以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尽快搭上现代畜牧业的列车。世纪之交 ,宣汉县畜牧业进入了由自给畜牧业向商品畜牧业 ,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新阶段 ,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 ,畜牧业生产面临新的挑战。一是由资源约束转变为受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 ;二是由解决温饱转向适应进入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疆畜牧业发展迅猛,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畜牧业的规模和效益实现了快速增长。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区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畜牧业的产业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众多问题,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畜牧业,其中重点是需要对兽医防疫体系的建设进行强化,抵御频发动物疫病的侵袭,保障畜禽健康,提高了市场中动物性产品销售质量及竞争性,从而增加农牧民的收入,所以加强兽医防疫体系的建设有助于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吉林畜牧兽医》2004,(4):33-33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就是指从可持续农业的角度和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资源、环境、人口、技术等因素与畜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寻求一条人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以确保当代人和后代人对畜产品的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促进畜牧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抓好畜产品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和完善市场畜牧业发展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而又重要的战略举措。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要求畜牧业生产按照市场需要和效益的原则优化配置资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作为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20.
吴国珍 《草地学报》2005,13(Z1):74-77
本文从畜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地理条件、资源特点、经济结构特征等方面,分析我国加入WTO对西藏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利用WTO规则,提出西藏畜牧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应以国内外市场需要为出发点,进一步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进入世界农产品的大循环,实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