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鳍鳠初级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鳍鱯初级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在初级卵母细胞早期,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发达,并可见到卵黄核和颗粒细胞,在初级卵细胞后期,在滤泡层下面可见到放射层。该时期线粒体、卵黄核的形态和数量以及细胞膜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子显微镜术,研究了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的初级卵母细胞发育和卵黄发生。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初级卵母细胞的发育可分为卵黄合成前期、卵黄合成期和成熟期;5种细胞器,即线粒体、高尔基液泡、糙面内质网、多泡小体和微吞饮泡参与了初级卵母细胞卵黄颗粒的形成,其中,线粒体和高尔基液泡是形成卵黄颗粒的主要胞器。卵黄物质的来源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方式,外源性卵黄物质主要来自消化腺中贮存的营养。另外,研究发现核膜泡可能参与了多泡小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贻贝卵巢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作者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贻贝卵巢的超微结构,发现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和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相似,均由一个大而圆或多边形的核,粗面内质网,球形线粒体及丰富的游离核糖体等构成。但随着卵黄发生,细胞的体积越来越大。卵母细胞表面开始出现微绒毛,它是卵膜的一部分及卵将成熟的标志。卵黄的形成是双源的,但以外源为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雏鸵鸟卵巢组织结构的形态学特点,采用解剖学及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技术对90d非洲雏鸵鸟卵巢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洲雏鸵鸟卵巢内主要由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组成,未出现成熟卵泡,各级卵泡卵母细胞的胞核大多为圆形,内有异染色质颗粒,核孔较明显,卵母细胞的胞质内有卵黄颗粒,胞质内含粗面内质网、线粒体、中心粒等细胞器;次级卵泡有一些特殊的超微结构,皮质颗粒出现在次级卵泡的卵母细胞内,并且主要位于靠近核周的胞质内,次级卵泡的卵黄膜较明显,并且形成放射带.另外,雏鸵鸟卵巢内网、连接网和外网上皮细胞的嗜碱性依次增强.结果提示,雏鸵鸟卵巢内次级卵泡的颗粒细胞的胞质内细胞器比初级卵泡的更丰富,尤其是具管状嵴的线粒体数量较多.雏鸵鸟卵巢内有卵巢网存在.  相似文献   

5.
应用组织切片、组织化学技术,对日本沼虾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卵巢发育周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沼虾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卵巢外被结缔组织膜与生殖上皮。日本沼虾的卵巢发育具有明显的色泽与体积的变化,根据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将其划分为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成熟期和恢复期5个时期。卵子发生可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卵黄发生后期4个时期。卵黄发生前期的卵母细胞为小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胞质嗜碱性,无卵黄颗粒曰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为大生长期卵母细胞,胞质嗜酸性,早期含卵黄颗粒,后期转变为卵黄块,核位于卵母细胞中央曰卵黄发生后期卵母细胞为成熟期卵母细胞,体积长足,核移动到卵母细胞周边,最终核生发泡破裂,核膜消失,卵周围滤泡细胞层变得极薄,等待排卵。  相似文献   

6.
中华绒螯蟹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中华绒螯蟹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全过程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卵黄发生前期的卵母细胞为小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嗜碱性、无卵黄颗粒,与卵原细胞相比,内质网等细胞组分数量明显增多;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为大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中出现指滴和大量卵黄颗粒,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核糖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均参与卵黄合成,细胞核呈生发泡状,细胞表面形成微绒毛,卵周隙中出现致密颗粒物质,但未被卵母细胞吸收;卵  相似文献   

7.
中华绒螯蟹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绒螯蟹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全过程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卵黄发生前期的卵母细胞为小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嗜碱性、无卵黄颗粒,与卵原细胞相比,内质网等细胞组分数量明显增多;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为大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中出现指滴和大量卵黄颗粒,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核糖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均参与卵黄合成,细胞核呈生发泡状,细胞表面形成微绒毛,卵周隙中出现致密颗粒物质,但未被卵母细胞吸收;卵  相似文献   

8.
南方鲇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发育过程中共出现6种形态的线粒体.椭圆形板状嵴线粒体在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中同时存在,细条状线粒体、球形线粒体主要存在于卵母细胞中,长条形板状嵴线粒体、锯齿状线粒体和巨型线粒体主要存在于滤泡细胞中,尤以颗粒细胞中丰富.巨型线粒体是一种即将退化的线粒体,其衰退过程可以分为前期、衰退早期、衰退中期和晚期.线粒体在卵子发生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与卵黄的发生和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对采于长江木洞江段和金沙江攀枝花江段的165尾圆口铜鱼进行了常规解剖,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卵巢发育可分为Ⅰ~Ⅴ期.Ⅰ期卵巢较细,呈线状,以卵原细胞为主.Ⅱ期卵巢体积增加,呈"V"形;第2时相卵母细胞进入小生长期,产卵板明显;细胞质中出现卵黄核和生长环,周围有零散滤泡细胞.Ⅲ期卵巢因血管分布呈微红色,第3时相卵母细胞进入大生长期,核仁外排明显;液泡、卵黄颗粒及放射带出现,形成单层扁平滤泡层.Ⅳ期卵巢呈囊状,血管分布丰富,可见卵粒;第4时相卵母细胞,液泡逐渐退化,卵黄颗粒充满细胞质,滤泡层分化为2层.  相似文献   

10.
布氏罗非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布氏罗非鱼性腺分化的时间和性腺发育的特点,本研究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布氏罗非鱼(Tilapia buttikoferi)性腺的组织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布氏罗非鱼出膜后的20 d卵巢分化,分化的标志是出现卵巢腔;精巢分化晚于卵巢,分化标志为精巢内形成精小叶;雄性个体在180日龄达到性成熟,而雌性个体240日龄才完全成熟。布氏罗非鱼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原细胞期,初级卵母细胞小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大生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第Ⅱ时相卵母细胞有多个核仁,出现单层滤泡膜;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空泡,核仁环状贴核膜排列,后期出现双层滤泡膜结构;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颗粒和粗大的核仁;第Ⅴ时相卵母细胞,其核膜溶解,核仁消失,细胞质内充满大的卵黄颗粒,空泡与卵黄颗粒交互排列。在五期卵巢中同时存在Ⅱ、Ⅲ、Ⅳ时相卵母细胞,并且靠近卵巢壁的卵母细胞发育时期要早于中间,布氏罗非鱼产卵类型为非同步分批。布氏罗非鱼精巢为小叶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