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城市资源、区位优势寻求小区特色,绿色生态提升环境效益,以人为本创建和谐园区的原则对青岛市黄海缘居小区环境进行了景观规划设计,确定了"森林海洋文化"为设计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目的。以此将全园划分为7个景观区,并运用园林艺术及工程技术手段再现了四季景观之美,创造了富有文化特色的个性居住小区。    相似文献   

2.
总结露天博物馆的特征、功能以及乡村景观设计的原则,并以聚宝湾乡村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从总体布局、功能分区、道路铺装、植物景观、景观小品等方面探讨露天博物馆概念在乡村景观项目中的应用方法,以期对乡村景观设计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也逐渐开始进行改造、修复。文章从浙江古村落的理水角度,通过对古村落水景观效法自然古朴美、天然植物利用美、"井、渠、塘"的点缀美及人与动物和谐美的四美分析,论述古村落水景观的生态之美,强调尊重水源、保护水源、合理利用水源的重要性,旨在为古村落修复、新农村改造中的水景观合理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立交区景观绿化设计遵循场地的绿脉、文脉设计理念,充分注入白鸽渠的景观生态、历史文化特色,为适应观赏者瞬间动态观景和主要景观面的视觉要求,景观绿化设计采取点、线结合的布局方式,以"高大、浓密、粗犷、厚实"的乔灌木树群为背景,运用抽象、夸张的设计手法,以绿地中央点缀大色块流线型的六组不同的鸽子腾飞色块造型图案为主景,形成大尺度、大色块、流线型、多彩感的景观结构,成为石中高速公路和银川南环高速公路绿廊生态景观中的一处靓丽的节点景观。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各种文化的出现和兴起给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文中在解释了地域主义的概念与特点之后,提出了中国现在景观地域主义设计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给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并提出了地域主义文化发展的意义,最后以最新刚刚在武汉建成的"楚河汉街"一期项目为例分析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地域主义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6.
打破对采石场传统的绿化模式,将采石场分成平台面和立体面,由于各个"面"的功能、结构、质地与特点存在明显的差异,针对不同"台""面"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将"平台区"设计为休闲园,利用坡面和挡土墙绿化,设计"藤龙景观",不但恢复生态环境,而且,营造了新的特色景观,不仅为停采的采石场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又为城区居民提供休闲度假去处。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国内外景观生态设计的先进典型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生态设计的具体实现手法和技术手段,并对目前我国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设计发展方向提出看法,对实现景观生态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植物造景作为有生命的景观元素集合,是公园景观的核心,运用景观生态学、地植物学原理,以石峰公园为例,探讨了植物专类园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了植物造景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中梳理景观都市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归纳了一系列相关理论的主要观点:建筑都市主义强调建筑决定城市的形态,忽视了城市的自然和生态过程;景观都市主义从景观的角度来思考城市问题,景观成为决定城市形态和城市体验的最基本要素;生态都市主义倡导由"设计结合生态"到"设计生态"的转变;景观生态都市主义提出景观都市主义与城市生态学的融合。重点剖析了拉·维莱特公园、纽约清泉公园和高线项目3个典型案例,旨在探索其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突显校园生态文化——安徽大学新校区植物景观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安徽大学新校区南实验楼——笃行南楼的现状与特点,以安徽大学校训"至诚至坚,博学笃行"为规划构想,对文化内涵、环境空间和植物配置进行细致分析,在保持对称风格的基础上,提出了"体现景观特色,营造文化家园"的设计思想,将中西空间理念相结合,遵循自然式植物配置原则,在相似的空间环境中,展现不同的景观效果,体现环境宜人,独具特色的校园风貌。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乡村生态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并以山东省费县许家崖流域19个连片村落美丽乡村建设为例,分析了许家崖流域乡村生态文化的资源类型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完善生态文化结构入手研究美丽乡村景观规划和建设实践,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共享田园”理念下粤北山区龙咀村规划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共享经济是农业农村发展的路径之一。以粤北山区的龙咀村为实证研究对象,针对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利用率偏低、人口老龄化等乡村共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共享田园"理念的普通乡村发展路径,从营造共享生态景观体系、建设共享农业特色化发展平台和构建共享乡土体验居住模式3个方面探析了粤北山区乡村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从编制太原市迎泽区现代林业建设工程规划出发,围绕建设“绿化山西”和一流省会城市的现实需求,广泛收集国土、水利、交通等相关资料,利用3s技术对迎泽区土地利用状况现状调查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核实。在综合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遵循现代林业发展理念,明确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按照尊重现实、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提出了迎泽区城郊现代林业建设目标、工程建设重点,提出了突出3条路线、建好5个组团、美化10个村庄、绿化8个景点、开通1个循环圈的建设思路。创新性提出了“无变有”、“灌改乔”、“疏加密”、“林提档”、“矿覆绿”5种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云南省维西县森林资源和"林业三定"的变迁特征,在全面总结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成效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以明晰集体林权、规范与弱化政府的行政权、市场化运作集体林权和巩固集体林权改革成果等4个对策,为消除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推动全县林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依据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绿地规划"在21世纪初成为中国大地风景园林实践的热门领域。随着中国城镇化率跃升过50%,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城市和扩大区域竞争实力无一不借力于区域绿地规划。文中通过回顾区域绿地规划的原本宗旨,归纳当下中国境内发生的区域绿地规划的4种实践途径:生态控制线途径、区域绿道网络途径、区域绿心途径和绿色基础设施途径,对当代中国区域绿地规划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八景"文化景观现象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文化现象。在今天山水城市的建设中涉及到自然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的双重建设,这与"八景"文化景观所呈现给我们的景观现象是一致的。怎样建设有山水意境的城市,可以从"八景"文化景观现象中寻找线索。    相似文献   

17.
朱勇 《林业调查规划》2023,48(2):160-166
以西南民族地区17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联系率等统计方法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最邻近指数为0.789,表明其在空间上呈凝聚型分布;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地理集中指数G=44.90,大于理想状态分布下的地理集中指数34.2,表明其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但集聚度不高;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密度呈多核心特征,高核密度值地区有成都市、渝东南地区、渝西南地区、六盘水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中成都市的核密度值最高;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受到地形、河流湖泊、资源禀赋、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竹子是水土保持和园林绿化优良植物,也是古今中外被广泛使用的经济用材。对于中国来说,竹子具有特殊的文化意象,中国城乡居民对竹子有着特殊的文化情节。文章选取中国南方、北方的典型竹村,以及巧妙运用竹林、竹材的东亚、欧洲小镇,与读者共同鉴赏在现代乡村中的竹景观,讨论打造竹美村居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层次聚类法和欧氏距离法,选择山西省安康市平利县的120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对乡村经济结构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生态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乡村第一产业占比最小,第二产业增长率达14%,规划中应注重农业与工业的结合,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农业机械化水平;优质生态环境乡村仅占20%,超过50%的乡村生态环境指标低于正常水平,应强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少数几个乡村有较好的生态旅游资源,主要由于交通的极度不发达所致;产业等级为优的乡村较少,应协调优质产业到差等级乡村,吸引外资投入到中等级乡村,有效缓解乡村贫困,并整合产业成为现代化产业集群,有效提高产业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