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生态住宅小区最终的体现要以人为本,追求自然与现代的结合,营造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自由交流。    相似文献   

2.
人类从生存需要出发,通过各种途径来维护住宅小区的生态平衡,例如水、电、煤气到粮食、蔬菜等的源源供应,便是保证了住宅小区生态系统的稳定,而垃圾等各类废物外运,更有力地保证了系统内部的清洁与活力。住宅小区的空气质量依赖小区绿化树木发挥的效益,其中的绿化种植就是一种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能量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大连城市森林建设经验颇为丰富,其中符合地域特点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极具特色的广场绿化和花园式绿色住宅小区是大连的三个亮点。    相似文献   

4.
合肥市居住区居民户外活动与绿地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查合肥市3个居住区组团绿地空间中居民的活动和期望,分析居民活动与绿地空间的密切关系,探索提出与居民活动相适应的人性化绿地模式。结果表明:人们有很强烈的休闲期望,其中以休息、活动身体和呼吸新鲜空气为最主要。绿地空间的活动也较为多样,以休息与散步为主,且居民活动与空间的性质、功能和设施有关。功能越多样,活动越丰富,满意度越高。同时,结合合肥市居住区居民户外活动与绿地环境的关系具体调查结果对绿地空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3个相应的绿地空间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5.
居住区室外活动场地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文章从居区室外活动场地的使用功能出发,针对老人、儿童、青年人场地的活动内容进行了分析,从人性化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便提高居住区室外活动场地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刍议萧山区“花园式单位”创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萧山区争创"花园式单位"活动的实践表明:创建活动的开展,能增强人们绿化意识、提升单位绿化品位、增加单位绿化面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使争创"花园式单位"活动向更好、更广泛、更规范的方向发展,提出5个方面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通过对居住区中心绿地的道路、广场、植物、建筑的空间分析,提出活动空间设计方法和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佛山市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中心,加大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力度,广泛深入开展全民植树活动,扎实推进城市绿化工作,进一步提高城市森林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9.
城市森林生态建设在安徽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城市是以人类活动为主导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森林是城市的"肠",具有消化、吸收城市污染源的生态服务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笔者从安徽城市森林的建设现状入手,探讨城市森林建设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及其林业载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中从文化的属性角度明确了生态文化载体的含义,即它是生态文化的具象表征形态,承载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协调发展这一生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剖析生态文化载体作用的基础上,把生态文化载体划分为感知功能、活动功能、教育功能、产品功能4种功能类型,提出了生态文化建设的感知、活动、教育、产品4大体系,并以林业及其相关领域的载体建设为主探讨了上述4大体系的具体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甘肃西北部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分析研究,提出居住区绿地系统在满足居住区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强调创造风景优美的生活环境,营造宁静幽雅、安全舒适、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花园式小区氛围,注重植物配置的生态效果及景观效应。以甘肃省嘉峪关市碧波园住宅小区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西北部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理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邓锐 《绿色大世界》2012,(3):86-88,95
分析了在居住环境中植物配置起到的作用。通过对北京几个小区植物配置的现状调查,探讨了植物与建筑,与小区功能、定位的关系,从而完成了北京常营三期小区的种植设计。  相似文献   

13.
住宅区域中的植物园林设计是住宅区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备园林功能,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更可以为当地的居民提供生活和视觉上的享受。通过分析对比当前居住环境植物园林设计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的住宅区域植物园林设计,从而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对各种居住区域进行功能分类,以阐述各种绿色空间环境和植物景观设计的特点,继而提出了有关植物景观的问题,并指出了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平灾结合的城市空间设计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生活的安全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南京天津新村小区是典型的城市密集型老旧住宅区,这类小区几乎都缺少应急避难场所。通过场地调研和空间分析,文中对该小区的公共空间进行有效的平灾结合改造设计,以达到完善城市防灾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今人们对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小区活动空间单一且功能难以扩展、不能适应目标景观需求等现状。为适应现代居住区中人对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本文以无锡市滨湖区一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例,提出了居住小区单一活动空间布局向带状多中心公共活动空间布局的设计,即该小区由四个区域部分组成,毎区域均有入口景观区、健身活动区、绿化种植区、儿童活动区、艺术景观区、休闲区。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水景逐渐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已成为评价居住环境的重要依据之一,而驳岸景观又是水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居住小区的整体环境质量,影响居民亲近水的行为和亲水活动,对居住小区驳岸景观进行调查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实地调查和现场统计,在了解南宁市西乡塘区居住小区驳岸景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其水体驳岸的形式、断面设计、亲水活动空间、构筑材料和驳岸植物的配置等情况,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期提高居住小区的驳岸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17.
宁艳  胡汉林 《广东园林》2006,28(3):16-18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住宅小区居住环境发展进程的研究,结合实例从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发展初期、发展中期到相对成熟期的变迁分析了区域性人居环境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新世纪岭南地区人居环境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现代居住小区绿地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在购买住房时,居住环境的质量已成为人们住房消费时一个重要选择尺度,居住小区绿色空间环境作为居住环境的基础部分尤其显得重要.该文结合现代居住小区绿化功能阐述了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原理.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依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正处在社会转型的中国,受到西方新的景观模式、思想设计观念的不断影响冲击,国内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呈现脱离本土环境的现象,出现诸多设计上的问题。此时,摸索着中式风格方向的居住区渐渐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生活的需求之间找到结合点-"新中式"。通过对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与"新中式"景观对比综合分析,从空间布局、设计意境、设计手法等方面探讨了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方法,丰富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广州和深圳两地多个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的现状,运用各种园林植物的频度值分析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和配套公建所属绿地的常用植物种类,运用所拍摄的植物景观照片,分析常用的住区植物配置形式,以期为岭南居住小区植物造景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